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青年
【机 构】
: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出 处】
:
文艺研究
【发表日期】
:
2018年4期
其他文献
"擅场"本义专指斗鸡,随着语义的变迁,自唐代开始较多用为诗歌创作活动中推选评定最优者的批评话语。作为诗学批评语词的"擅场",在宴集赋诗、应制献诗、科举试诗、诗社赛诗等"同题共赋"语境呈现出创作和批评的多样细节面貌。"擅场"是竞争的诗学,"在场者"都处于竞争氛围之中,"争胜"是影响诗人心态的主要方面,评定者是话语权力的主体。"擅场"进入文本批评后,批评家往往根据理论表达的需要,以诗学观念和历史意识划定场域,将同代或异代的批评对象聚合在一起,由此展开批评。"擅场者未必佳"是"擅场"批评的再批评,后世批评家重新
陈鼓应,1935年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前往台湾。中学毕业后考取台湾师范大学史地学系,两年后重新参加联考,考取台湾大学中文系。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后担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哲学系讲师及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1973年,因参与台湾大学校园内的"保卫钓鱼岛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此后潜心研究道家思想,陆续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老庄研究论著。1979年赴美,任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研究员。1984年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
随着中国传媒业PGC新时代的到来,大量UGC霸主无论是从制作精度抑或受众反馈上都逐渐实现视觉转型与产业重组,中国新型媒介产业链正在生成。与此同时,中国UGC时代中所自带的特殊"口头传统"及其新变暗示出当下传播秩序和商业化语境中的权力调整,展示出来自中国本土的话语经验。结合从UGC到PGC转型期的特例分析,即万合天宜公司旗下艺人朱子奇的酷评系列中声音风格的突围与转向,由此切入中国当下PGC产业的商业化语境,还原并理解新形势下中国独特的网络口头传统及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