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镜西学谱系法,潜心体究道之妙——陈鼓应教授访谈录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鼓应,1935年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前往台湾。中学毕业后考取台湾师范大学史地学系,两年后重新参加联考,考取台湾大学中文系。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后担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哲学系讲师及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1973年,因参与台湾大学校园内的"保卫钓鱼岛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此后潜心研究道家思想,陆续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老庄研究论著。1979年赴美,任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研究员。1984年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讲授
其他文献
今传梁元帝萧绎《山水松石格》与历代文献著录的《画山水松石格》《松石格》实为同篇异名。萧绎原著有《画山水松石格》一文,当是他为后人传授绘画笔法的书启,或为萧绎本人撰写,或为其传授主旨思想,托付他人秉笔。无论撰者为谁,其首次刊印,当署名“梁孝元皇帝”“湘东殿下”或“梁元帝”。是篇在辗转传抄中出现缺损、舛讹,后世多认为其文辞鄙俗,且萧绎无传世山水、松石,而视其为伪书。然考其内容,十之六七类六朝人语,且精言要义出于《画山水松石格》原著无疑。
期刊
"擅场"本义专指斗鸡,随着语义的变迁,自唐代开始较多用为诗歌创作活动中推选评定最优者的批评话语。作为诗学批评语词的"擅场",在宴集赋诗、应制献诗、科举试诗、诗社赛诗等"同题共赋"语境呈现出创作和批评的多样细节面貌。"擅场"是竞争的诗学,"在场者"都处于竞争氛围之中,"争胜"是影响诗人心态的主要方面,评定者是话语权力的主体。"擅场"进入文本批评后,批评家往往根据理论表达的需要,以诗学观念和历史意识划定场域,将同代或异代的批评对象聚合在一起,由此展开批评。"擅场者未必佳"是"擅场"批评的再批评,后世批评家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