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环境下实现课程创新的基本思路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dl0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这样写到:“教育技术决不是强加于传统体系上的一堆仪器,也不是在传统的程序上增添或扩大一些什么东西。只有当教育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的时候,只有当教育技术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和革新这个教育体系的时候,教育技术才具有价值。”同样地,如果我们只是把技术用于传统的课程,而不是考虑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如何进行课程创新去重构课程体系,教育技术的价值是无法真正体现出来的。虽然这一点已经开始逐步有人意识到,但要真正实现课程创新,必须要理出正确可行的思路才行。
  
  一、对现有“整合”思路的批判剖析
  
  1.目前,当电脑和网络已经成为课堂的一部分后,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使用电脑、网络和投影来上课。但是,技术的“机械式”介入,并不能带来课程的深层次变化。如果技术只是在为传统课程和教学服务,新的课程形态是不可能出现的。技术具有改变课程形态的潜能,如果我们不去挖掘,这个潜能是难以自动释放出来的。
  2.通过将传统教学与技术的优势进行互补能实现课程创新吗?笔者认为,并不尽然。借助营养学中的蛋白质互补现象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传统教学与技术的关系远非营养学中的蛋白质互补那么简单。蛋白质互补是指同类食物或不同类食物中蛋白质所含氨基酸各不相同的时候,通过互相搭配使氨基酸种类更全,从而提高营养价值。蛋白质互补是同质物的相加,教育则不然。传统教学与技术不是蛋白质中不同的氨基酸,它们是不同质的,不能如氨基酸那样简单相加。技术的出现对传统教学而言是个挑战,它们是矛盾对立的,这种矛盾对立的存在才会促使教育发生根本变革。企望传统教学与技术的优势互补,其实质还是因循守旧地在现有课程目标内容基础上从属性地使用技术,依照的是技术为现有课程服务的思路,从认识上就缺乏课程创新的意识。
  3.有人认为,深度研究课程可以对技术暂不考虑,觉得需要时才会去考虑技术的应用。令人担忧的是,当只思考课程而不同时思考技术的潜能的时候,片面性就会接踵而至。正如上面所讨论的,技术与传统教学或课程是一对矛盾体,解决这对矛盾才能实现课程的创新,如果只研究课程而不考虑技术或者考虑技术不充分,创新的课程同样不可能产生。
  以上这些“整合”思路都是非系统化思考的结果,都是没有将技术与课程有机统一起来思考,如果没有真正地去构建技术与课程如生命有机体般的系统架构,新的系统——创新的课程是不会产生的。
  
  二、新思路探讨
  
  课程创新的新思路必须建立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要把技术与课程作为有机统一的矛盾体来看待,使课程创新成为用技术的潜能去破坏传统课程结构而实现的课程重构。从研究者能力的角度来看,进行课程创新需要宏观的视角和综合的能力,需要走出狭隘学科主义的大课程观和未来人才观作支撑,需要课程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能力,更需要课程创建与推进的策略等等。这些要求对于每位期望实现课程创新的研究者都是巨大的挑战。新思路的探索就是建立在这巨大的挑战上的。
  
  1.技术的思路
  这里所说的技术的思路是指在深入研究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技术的潜能去实现学科课程重构与创新的思路。以服务课程创新为核心,我们可以把技术工具划分为三大类:大众工具、学科专用工具和课程管理工具,如下表所示。
  
  (1)对于大众工具,我们需要结合课程的特点,赋予工具以现实意义。正如新闻界把Blog视为草根媒体、作为“人人都是记者”的大众传播工具那样,我们同样可以把Blog看做课程发布与学习交流的工具,这样的使用案例在国内的诸多Blog群中为数不少。我们正在推进的鸢尾花项目——“从阅读走向实践”(www.iiris.cn)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也是利用Blog作为课程管理工具来进行的。如果不是利用Blog的诸多特性,这个跨校、跨地域的学习交流活动是难以开展起来的。其他大众工具各有各的用途,我们可以根据课程与教学目的的不同,赋予它们以不同的现实意义。
  (2)对于学科专用工具,要在充分挖掘工具对课程创新潜能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重构。比如,几何画板之类的智能几何工具,如果用以辅助传统教学,可能采取的思路就是按照教材的进度,学习三角形就演示三角形,或者学习四边形就局限在对四边形的探究,各个知识点之间是分离的。但教师常常会诉说:我没有办法去控制学生只研究三角形,他们自己已经在尝试多边形了。学习环境的改变,几何工具软件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探究的“游乐园”。他们的学习行为改变了,在非技术条件下要花时间理解的东西变得直观和简单。笔者建议把小学的几何知识整合成一个大的单元,设计一些任务单给学生作为支架进行充分自主的探究。再比如,传感器对于科学课程的冲击,它的高灵敏性带来的是定量研究在科学教育中的普及,带来的是严格变量控制的科学实验思想的普及,带来的是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更深层次的体会和理解,从而带来了整个科学教育目标的丰富和发展。
  (3)课程管理工具是专用的课程管理与学生学习的平台,是构建适合网上学习的新课程的载体。与Blog相比,课程管理系统虽然更专业,但不够开放,是一个可以被教师严格控制的较封闭的课程管理与教学工具。但像对待大众工具那样,我们也要赋予课程管理工具以新的意义,使它为课程创新服务——建构适合在这类平台上学习的新课程。黎加厚教授曾说过:“每位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这实际上也是在赋予这个开源的课程平台以新的意义:教师要改变自己只是课程执行者的现状,做创建新课程的主体。有这么方便进行数据交换和分享的课程管理平台,随着日积月累,一线教师创建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兴的力量。
  
  2.课程创新实践的思路
  (1)从主要考试课程开始还是从“副科”开始?
  一般认为在目前社会对应试的需求非常强烈的背景下,要想从主要考试科目开始做课程创新会困难重重。越是到高中,越是难以去动摇传统的课程,而一些“副科”,比如中学的地理、生物,小学的科学、社会等,就会容易进入一些。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这种局面正在改观,一些先驱实践者已经在如语文、数学、物理等主要考试科目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总的来说,实现课程创新,无论什么学科,都可以去进行探索。
  (2)从单元课程设计开始还是从现有课程的某一节课开始?
  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很难体现对课程整体的创新思考,最好是按单元来进行课程创新。课程改革中各个学科的课程都多少留有一些实施地方或校本课程的空间,对于新创建的课程单元,可以利用这个空间去实践。单元课程的创新实践可以使我们一开始就有一个大局观、系统观,随着积累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就可以去尝试做整个学科课程的创新重构了。再则,单元课程的创新实践作为传统课程的补充,更有利于逐步渗透而最终改变传统的课程结构。
  (3)可以打破现有学科课程标准框架去做课程创新吗?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及教材对于技术的思考是有限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高技术的日益依赖逐渐产生新的社会形态,社会对人发展的需求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现有课程标准的滞后性就会日益显现出来,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各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手段和策略等,有时候甚至还要打破现有学科的边界与其他学科综合,共同进行课程创新。要真正实现课程创新,必须站在整个国家课程设置的高度,甚至是站在未来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打破现有课程标准的樊篱去寻找课程创新的方向。学科课程的创新可以采取单元课程创新的思路去逐步推进,综合性课程的创新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等作为课程创新的载体去实施。
  实现新的技术环境下的课程创新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将技术与课程纳入到一个有机系统中来进行真正的系统思考,才有可能寻找到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课程创新的思路。挖掘技术的潜能,赋予技术以意义,在考虑学生学习行为改变的基础上,打破传统课程的结构,重构更符合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新课程,除了考虑技术的因素外,实践的思路同样不容忽视。
  (注: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科学课程的数字化重构和实验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涉及的知识点多,结构灵活,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C语言教学非常困难。本文根据我校C语言教学
目的:探索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心血管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90名5年制临床本科生分两组:对照组45名,采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45名,采用PBL教学。采用问卷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因为,教师应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扬教学民主,
活动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1],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得以充分发展。由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信息技术课程活动的外在形式表现得更为明显。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以“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二元方式变革着信息技术学习。    一、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二元及其关系解析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2]。因而,一方面,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以设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是当前中小学最为活跃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活动之一,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电教馆系统、广大中小学校和教育企业的普遍关注。本期发表的几篇关于专题学习网站应用方面的文章,真实反映了专题学习网站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情况,既是实践的总结,也有理性的思考,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一、坚持适用性,才能保证专题学习网站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专题学习网站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在推进教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对提高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效果,总结国内外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的特征。方法:检索、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结果:PBL教学法是提高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