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与情感教育的有机融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uwu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呼唤着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铸造学生的美好心灵、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本文就小学语文与情感教育的融合进行初略探讨,旨在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语文学科鲜明的愉悦性、人文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情感体验
  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因。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每位教师势在必行的任务。语文教师, 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 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 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 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
  1 重视情境铺垫, 唤起学生情感
  1.1 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渲染气氛, 拨动心弦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上课伊始, 学生注意力比较分散,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 悄悄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 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课文“角色”, 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导入《小珊迪》一课时, 我这样讲: “一个冬天的早上, 雪花纷飞,饱受饥寒的小珊迪被马车轧断了两条腿, 躺在一张破床上; 他就要死了。( 低沉的语调所勾勒出凄沧的情节像一阵风轻轻地吹过学生的心海。) 临死前, 他念念不忘的是: 可怜的小利比, 我的好弟弟, 我死了他怎么办呢? 谁来照顾他呢? ( 从学生的表情中让人感受到一股悲痛之情。) ”这样的导入, 用角色触动学生的情感领域,学生伴随着内心的情感初读课文, 为领会小珊迪的诚实、善良奠定了感情基础。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 把握不同的情感基调, 引学生入情。如描写景物的, 可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 通过直观的、动态的画面, 声影同步,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1.2 引进生活, 激发情感生活是还原语言形象的原型, 解读语言内涵的钥匙, 体验语言情感的基础。
  沟通阅读与生活的联系, 可缩小生活与文本的差距, 让学生在生活与阅读、课堂与课外的联系中, 增强体验, 促进感悟。如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后, 学生的情感体验已被父爱和母爱所感染。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为学生搭建平台, 让学生讨论: 你认为父亲和母亲的做法你更欣赏谁?结合你自己, 说说你最需要那种爱?让学生的切身体会用语言得以表达。最后让学生来写写自己讨论中的感受或收获, 引导学生试写《爱的启示》, 并收集相关的名言警句。在学生的感言中出现: “爱是伟大的, 也是无私的, 父母的爱, 缺一不可。既需要慈祥的母亲, 更需要一个严格要求的父亲, 这才是完美的家, 完美的爱! ”“不要让父母难过, 只能让他们高兴! ”“我要感谢爸爸妈妈, 感谢慈爱的花和严格的花都开放在我的家! ”等精彩的语句。
  2 引导自主参与, 增强情感体验, 引发真情流露
  2.1 抓住情感线, 领会情感教学中应注意从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出发, 联系实际, 达到情中悟“理”的效果。
  在教《詹天佑》时, 设问: “为什么外国人说能建造京张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利用学生被激起的情感追问: “那么詹天佑是怎么做的?你们从中懂得了什么?”同学们会表示只有把祖国建设得美好、富强, 才不会被人看不起。在此, 虽然没有强调学生要如何爱国, 但在学生内心世界升腾的为国家兴盛而努力的情感, 却是最真实、最亲切的爱国情怀。
  2.2 选好动情点, 感悟情感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 加上教师动情的讲述, 感染打动学生则是必然的事情。
  如《荔枝》在作者的笔下, 见到荔枝犹如见到母亲, 通过作者的描写, 一位疼爱儿孙、勤俭持家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特别是最后一句“而今, 荔枝依旧年年红”, 更是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此时此刻, 学生从文中可深切体会到母亲的爱是无私而伟大的, 亲情是无价的。接下来在学习《游子吟》时, 学生对母爱的伟大, 对诗中“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会有更深的理解, 促使学生从内心上对自己母亲的敬仰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2.3发掘文学作品中蕴藏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原因在于语文课文多是古今中外名篇佳作,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景物时都将自己浓烈的思想摩隋渗透于字里行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促使学生发展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例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作者借鱼钩这一个道具来歌颂主人公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鱼钩为挽救红军生命起了不少作用,而且要让学生学习在生死关头怎样对待自己与别人。
  2.4增加情感体验,塑造健康人格
  教师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触景生情,积极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最终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也希望通过文中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这样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
  3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爱倾注在课堂上,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此来感动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按着教师的要求去思考,去领会,去学习。教学过程中要一视同仁,对待学习较差的学生,不能挖苦讥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应该委婉地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当然也应该不失时机地堆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表现予以肯定和表扬,给学生十足的自信和动力,使他们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教师寓情于教,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并被学生所接受,这是教学的艺术所在。
  4结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灵活、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将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融为一体,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情感德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要这样,学生才能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更加提高自身的情感品质,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伟.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2]尹启.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情感教学的渗透[J].祖国.2013,(06).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小学作文究竟应该从哪儿起步呢?当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其实,关于作文原点的问题,古代早有“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的说法。很显然,这里所说的“心声”与“情动”当是作文的发端。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见解或说法并没有得到弘扬,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我们的语文教育由于受到了“政教合一”科举制度的干扰,作文应有的起点
Bcl-2蛋白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很具前景的新靶点.Bcl-2蛋白与底物作用的活性腔生理情况下是蛋白与蛋白作用接触面大而平坦,与底物结合时发生明显的诱导契合.通过分析和比较B
东巴画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魅力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由于东巴画所具有的宗教文化背景以及东巴画的创作主体---东巴(智者)们的特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至关重要,教师如能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激起学生渴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去主动获得掌握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有效的问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音乐这个载体,立足课堂这个教学阵地,实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让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升华。此项研究从素质教育的精神出发
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对怎样改进、增强中职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效果提出几点思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应该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情感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感悟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沃
语文课堂上到底应该教些什么?这是对一个现代学校教育的学科提问,实质上也是对这门学科的价值叩问。其实语文课堂就是在做:语言的积累与发展,情感的激发与积淀,智慧的启迪与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繁荣促进了与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书籍设计、封面设计的飞跃式发展,同时受到时代发展带来的经济、物质水平提高,文化、艺术等方面受到
在文献资料研究基础上,通过教育实习总结,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之下,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心理品质培养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