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环境不断更新与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值得思考,笔者从以下四个视角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关注学生认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笔者认为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认知层面去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当学生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真正地了然于胸时,自主学习便会成为顺其自然的事情。
  如在当前疫情背景下开展的线上體育学习及居家锻炼活动,由于学练环境的改变,部分学生出现主动学习意识差、参与态度消极等情况。针对此类问题,笔者从改善学生思想认知角度考虑,利用线上教学将运动处方、体能、运动与免疫力等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加深了对运动强度、靶心率、心肺耐力等专业术语的认识,掌握了运动实践中调控运动负荷的方法。当学生真正将运动的基本知识与体验内化于心,变成了自身的发展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会由内而发。因而,关注学生的学习认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意识,为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二、活用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应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情境,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传授式教学等方法。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的学练行为,也是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先学后教、创设情境、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等策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并在尝试中探索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
  如在学习五步拳动作时,教师先讲授手型与步法,待学生熟练掌握后,再让学生观看完整动作视频或分解动作图示,学生在观察与模仿中自主体验拳法与步法的组合变化及动作轨迹路线,最后教师进行点拨启发,诱导学生突破难点,这样学生就会在较为充分的自主学习中轻松地掌握动作。巧妙渗透教学方法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重塑自主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条件
  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传统教学方式及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个别教师依然不够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他们认为学生不能或者不会自主学习,或者担心学习效率低、效果差。
  课堂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笔者认为需要优化教学过程,“刻意”为学生发展创造时间与空间。
  如通过精讲给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要敢于放手为学生打造学习空间,搭建施展平台;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励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学习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教师。因此,教师应适时、适当地将课堂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摒弃学生自主学习费时较多、效率不高的观念,将课堂有目的、有意识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能够“从心所欲”表现自己,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四、注重学习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
  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心剂”,选择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评价方法与方式能够达到激励与发展的功能,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收获成长与进步,进而产生喜悦满足之感。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再给他们一个表扬或者“晒一晒”他们的学习成果,将会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对学生而言,最好的评价就是让其当众展示,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分享,共同探讨学练方法,交流学习体会和成果,在互帮互助中达到共赢。
  如笔者在教授学生排球垫球时,对于那些学练积极、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笔者除了让他们分享学练体会,还会安排他们当众进行展示和比拼,如比谁垫的球多,比谁垫得稳,比谁的动作质量高等。另外,对于学生们的出彩表现,笔者也会用手机拍照或视频留念,制作成美篇或相册在家校微信、QQ群、钉钉群展示,达到以评促学、以评引学的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持续与完善的过程,在评价指导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感受、谈体会、晒成果、比一比、赛一赛,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达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的目的,从而使其更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李德法(山东省临沂市红旗小学,276000)整理
其他文献
《教育法》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是教师不可逾越的师德红线,如何科学、合理、准确地把控“体罚”、“惩戒”与“奖励”三者的度,是科学设计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每一名体育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  一、厘清“体罚”、“惩戒”与“奖励”的行为与概念  “体罚”是无目的、恶意地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侵犯的语言或行为,“体罚”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而且容易对学
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来说,在中学阶段的运动训练中应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并确立运动专项,无论对未来的专业化发展,还是对升学考试都非常重要。如何帮助运动员在众多田径项目中找到适合自身天赋的专项,如何合理制订训练计划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在升学考试中充分发挥水平,是每名中学田径教练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基础训练的全面性与个体差异  全程性多年训练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竞技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频繁,与学科知识的融合也越来越有深度。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已经快速地融入到了校园中,成为课堂教学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充分运用电子白板 感应笔 蓝牙等媒体和技术,构建出新型的体育教学新环境,充分整合大量外部资源、自主构建教學内容,并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搭建起来的学习环境,在学生学习过程所生成的资源可以及时捕捉,实时运用资源调控进行学习,
编者按:本期话题研讨是续《案例研析》栏目关于“如何合理制订单元计划”系列的第18专题研讨,以“支撑与平衡类动作单元教学设计的探讨”为主题,特邀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教授带领一线体育教师共同探讨如何设计有关支撑与平衡类动作的单元计划。结合本期话题研讨主题,从目标规定和内容连续化的角度,对平衡动作如何过渡到平衡技术等问题进行教学探讨,并给出了内容体系化等设想与期待,以激发一线体育教师对平衡类动作和平衡类技
上肢力量是制约中学生运动水平提高和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中学时期又是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是增强学生上肢力量的关键.对于学校体育训练来说,购买大量专业锻炼器材有一定困难,且存放和养护成本高,性价比不高,笔者对生活中常见的废旧轮胎进行改造,并设计了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的训练方法,在实践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轮胎改造  中学生的力量差异较大,选取15寸至23寸之间的汽车轮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是湖北省最早一批示范学校、第一批“全国文明校园”,然而,学生人数增长快、班额大,生均场地过小等现实情况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挑战。为此,十堰市人民小学为破解学校的体育教学难题,学习和借鉴全国各地体育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瞄准“学生运动技能掌握”这一突破口,紧密围绕“学生的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这一目标,立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构建符合学
摘 要: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加强过程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思想及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的方法和策略。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师生在体育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共同指引下,以尽量少的教学时间和劳动投入获取尽量多的教学成果和尽量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使社会及个人教育教学需求得以满足的特征的明显程度。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以及各项运动动作。对影响体育教
一、以《指南》为依据构建户外功能性体育活动场地  户外体育活动场地建设能够反映幼儿园办园理念和文化特色,是幼儿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幼儿了解和熟悉大自然环境、激发探索和培养发现精神的地方。户外体育活动场地是户外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的主要场地,是幼儿主要的身体锻炼场所,也是幼儿与大自然、与同伴互动的场所,它对幼儿健康成长、增强体质、培养友爱至关重要,对身心发展具有不可
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教研工作的重点,提高新入职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是重中之重。新入职体育教师的起步是一个教师成长历程的关键时期,若没有获得专业指导,会影响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对于新入职体育教师来说,最关键的是一般教学能力的掌握,就是教学的监控能力、教学的认知能力及教学的操作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考,同时根据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师资特点,南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通知,提出“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而正式拉开了我国核心素养导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