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钱是件好事情,最近某有钱的集团就收买了国内各大网站招摇撞骗,一打开网页就弹出醒目的几个大字“招募敢死队员”,惊觉是否法西斯分子又抬头,需要招募如《加里森敢死队》里的各路英豪去大搞地下斗争,触目惊心之余点开一看,方知与户外还有点关系,原来是某啤酒公司“挑战乔戈里”的噱头——不但要挑战,还要敢死,没准真能挑起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荷尔蒙激素干点傻事。
虽然对广告业的高深学问没有研究,但是就国内大多数广告来说,我基本上认为和旧时走乡串户卖“大力丸”的江湖骗术不相上下,甚至更为拙劣。以此事为例,且不说“乔戈里”是哪路神仙,“超女”一般的海拔能否找出些有能耐的人去“挑战”,光这个招募“敢死队员”的口号就足以让人喷饭。大概广告商天真地认为“挑战乔戈里”这个理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而甘于赴死,而有此赴死之心就足以登上世界第二高峰——这怎么也让人想起当年高喊着“刀枪不入”而冲向洋枪阵的义和拳“敢死队”。只是义和拳战士当年还有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崇高理由,难不成今天还真有人会为着几瓶啤酒去送命?
显然,广告人士不至于这么天真一一之所以装得自己对雪山如此纯情真挚满腔热忱,背后显然有着路人皆知的目的——不过就是想多卖几瓶啤酒嘛,何须搞得这么血腥隆重?况且你真以为他们有勇气和能耐去“挑战乔戈里”?最多找几个背夫驮着行李到大本营拍几张举着旗子的照片罢了。类似的广告闹剧不乏先例,去年有个叫“X牛”的饮料也曾经全国海选牛人要做“野外生存”的真人秀,最后的结果是真人秀不知道秀给什么人看了,大家就记住了海选这回事情——大概被人戏耍算不得什么光彩的事情,被选中的当事人也没有再提过这件事情。
扯着一些似是而非的幌子装神弄鬼,当事人显然不是真傻而是装傻。但这种铺天盖地招“敢死队员”的广告对当前国内脆弱的户外运动气氛和环境来说,却是极端的不负责。就登山而言,哪怕是攀登乔戈里这样的杀人巨峰也绝不需要“敢死”的心态,恰恰相反,“敢死”却是登山活动的大敌。倘使有“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真信了这样的鬼话而甘于赴死,那么建议商家应该把招募“敢死队员”的广告改为招“赶死队员”更为恰当。
户外犀牛曰:从广告效应来说,大张旗鼓地运用“探险”“极限”的手段吸引眼球,宣传产品的时候也宣传了户外,对这一产业来说倒未必全部都是坏事情,只要大家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事情的娱乐性永远大于专业性,凑凑热闹,乐和乐和地闹腾一下,也就足够了。
另类噱头——电影里的极恨情节
大老虎
既然极限运动有如此立竿见影的效力能够让人肾上腺激素分泌,自然就逃不脱好莱坞导演们的法眼,常常被改进之后放到片子里作噱头,流传甚广的有《第一滴血》里史泰龙在丛林摆酷,还有《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在数百米悬崖上耍帅,至于哈里森·福特在《夺宝奇兵》系列里的表演,更是既酷且帅,凡此例子,不胜枚举,直让人觉得电影里上天入地的英雄,都应该是身怀绝技的户外高手——反言之,户外高手是否也能够玩得像电影镜头里那样个性十足?这是很多人不甚了了的事情。
实际上,绝大多数商业电影,也就是所谓“大片”里面关于极限运动的镜头,都有着一目了然的硬伤,哪怕是经受过专业训练的高手,也断然做不出这些惊险动作,更不用说普通人了。像《异形大战铁血战士》里在无保护的情况下SOLO冰壁,《木乃伊3》里穿着时髦的大头皮鞋和时装靴攀登雪山,至于万人迷007,到今天还经常踩着一只滑雪板做出一系列违背地球引力的动作,而《碟中谍》片头里在悬崖上飞身“捏”住呈钝角的岩石,只能让人感叹阿汤哥力大无穷,十指堪比梅超风,哪怕是让两个手指能夹得住西门吹雪宝剑的陆小凤见了,也肯定会自卑得要自杀。
显然,大片里面的户外镜头只是用来吸引眼球的手段而非普及教程。在电脑特技还不够发达的年代,好些动作在拍摄时让技术指导伤透了脑筋,如《绝岭雄风》里面仅仅是为了研究出一条能保护演员而又不能被摄影机拍出来的绳索就花掉200万美元,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史泰龙在悬崖绝壁上“裸攀”的镜头。即便是在电脑特技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人在好多极限情况下的表现还是无法模仿的,所以以K2峰为背景的《垂直极限》就把整场戏都搬到了新西兰海拔不到2000米的库克山大本营——真要是在五千多米的K2峰大本营,估计演员们只有喘气的份,更不用提到8000米的地方去救援。当然,导演们也有失手的时候,如1981年拍摄007系列的《铁金刚勇破海龙帮》,特技人Paolo Rigoni就在拍摄滑雪特技时不幸丧生。2002年以一系列极限运动为卖点的《限制级战警》在布拉格拍摄时,特技演员哈里·欧康纳(Harty O’Connor)在滑翔伞表演特技时因撞上桥墩而遇难。这些事故似乎也在提醒人们银幕英雄光辉的形象后面,一样潜藏着不归的冤魂。
户外犀牛日:在户外运动的理念和技术相对发达的国外尚且如此,国内荧屏上那些光着膀子攀登雪山,不做保护攀爬悬崖的商业广告就更加显得“天真烂漫”——倘使热爱生活和生命的诸君见到,应该明白这样的镜头和他们的产品一样,与实际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回事情。
虽然对广告业的高深学问没有研究,但是就国内大多数广告来说,我基本上认为和旧时走乡串户卖“大力丸”的江湖骗术不相上下,甚至更为拙劣。以此事为例,且不说“乔戈里”是哪路神仙,“超女”一般的海拔能否找出些有能耐的人去“挑战”,光这个招募“敢死队员”的口号就足以让人喷饭。大概广告商天真地认为“挑战乔戈里”这个理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而甘于赴死,而有此赴死之心就足以登上世界第二高峰——这怎么也让人想起当年高喊着“刀枪不入”而冲向洋枪阵的义和拳“敢死队”。只是义和拳战士当年还有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崇高理由,难不成今天还真有人会为着几瓶啤酒去送命?
显然,广告人士不至于这么天真一一之所以装得自己对雪山如此纯情真挚满腔热忱,背后显然有着路人皆知的目的——不过就是想多卖几瓶啤酒嘛,何须搞得这么血腥隆重?况且你真以为他们有勇气和能耐去“挑战乔戈里”?最多找几个背夫驮着行李到大本营拍几张举着旗子的照片罢了。类似的广告闹剧不乏先例,去年有个叫“X牛”的饮料也曾经全国海选牛人要做“野外生存”的真人秀,最后的结果是真人秀不知道秀给什么人看了,大家就记住了海选这回事情——大概被人戏耍算不得什么光彩的事情,被选中的当事人也没有再提过这件事情。
扯着一些似是而非的幌子装神弄鬼,当事人显然不是真傻而是装傻。但这种铺天盖地招“敢死队员”的广告对当前国内脆弱的户外运动气氛和环境来说,却是极端的不负责。就登山而言,哪怕是攀登乔戈里这样的杀人巨峰也绝不需要“敢死”的心态,恰恰相反,“敢死”却是登山活动的大敌。倘使有“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真信了这样的鬼话而甘于赴死,那么建议商家应该把招募“敢死队员”的广告改为招“赶死队员”更为恰当。
户外犀牛曰:从广告效应来说,大张旗鼓地运用“探险”“极限”的手段吸引眼球,宣传产品的时候也宣传了户外,对这一产业来说倒未必全部都是坏事情,只要大家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事情的娱乐性永远大于专业性,凑凑热闹,乐和乐和地闹腾一下,也就足够了。
另类噱头——电影里的极恨情节
大老虎
既然极限运动有如此立竿见影的效力能够让人肾上腺激素分泌,自然就逃不脱好莱坞导演们的法眼,常常被改进之后放到片子里作噱头,流传甚广的有《第一滴血》里史泰龙在丛林摆酷,还有《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在数百米悬崖上耍帅,至于哈里森·福特在《夺宝奇兵》系列里的表演,更是既酷且帅,凡此例子,不胜枚举,直让人觉得电影里上天入地的英雄,都应该是身怀绝技的户外高手——反言之,户外高手是否也能够玩得像电影镜头里那样个性十足?这是很多人不甚了了的事情。
实际上,绝大多数商业电影,也就是所谓“大片”里面关于极限运动的镜头,都有着一目了然的硬伤,哪怕是经受过专业训练的高手,也断然做不出这些惊险动作,更不用说普通人了。像《异形大战铁血战士》里在无保护的情况下SOLO冰壁,《木乃伊3》里穿着时髦的大头皮鞋和时装靴攀登雪山,至于万人迷007,到今天还经常踩着一只滑雪板做出一系列违背地球引力的动作,而《碟中谍》片头里在悬崖上飞身“捏”住呈钝角的岩石,只能让人感叹阿汤哥力大无穷,十指堪比梅超风,哪怕是让两个手指能夹得住西门吹雪宝剑的陆小凤见了,也肯定会自卑得要自杀。
显然,大片里面的户外镜头只是用来吸引眼球的手段而非普及教程。在电脑特技还不够发达的年代,好些动作在拍摄时让技术指导伤透了脑筋,如《绝岭雄风》里面仅仅是为了研究出一条能保护演员而又不能被摄影机拍出来的绳索就花掉200万美元,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史泰龙在悬崖绝壁上“裸攀”的镜头。即便是在电脑特技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人在好多极限情况下的表现还是无法模仿的,所以以K2峰为背景的《垂直极限》就把整场戏都搬到了新西兰海拔不到2000米的库克山大本营——真要是在五千多米的K2峰大本营,估计演员们只有喘气的份,更不用提到8000米的地方去救援。当然,导演们也有失手的时候,如1981年拍摄007系列的《铁金刚勇破海龙帮》,特技人Paolo Rigoni就在拍摄滑雪特技时不幸丧生。2002年以一系列极限运动为卖点的《限制级战警》在布拉格拍摄时,特技演员哈里·欧康纳(Harty O’Connor)在滑翔伞表演特技时因撞上桥墩而遇难。这些事故似乎也在提醒人们银幕英雄光辉的形象后面,一样潜藏着不归的冤魂。
户外犀牛日:在户外运动的理念和技术相对发达的国外尚且如此,国内荧屏上那些光着膀子攀登雪山,不做保护攀爬悬崖的商业广告就更加显得“天真烂漫”——倘使热爱生活和生命的诸君见到,应该明白这样的镜头和他们的产品一样,与实际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