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布腊图露天矿的构造特征,并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为以后露天矿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和保障。
【关键词】布腊图露天矿 构造分析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露天区概况
布腊图勘查区位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什托洛盖镇东3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管辖。露天区位于和什托洛盖凹陷带,基本形态为山间盆地,地势西北高,向东南逐渐变低,海拔970~1082m,高差110m左右,按我国山地高度分类属侵蚀低山区。露天区内第四系洪积层分布于沟谷中,覆盖较厚,区内地形切割较大。
二、区域构造
露天区位于西准噶尔地层分区内,为沙尔布提山小区。本区域位于大地构造阿尔泰构造带与北天山构造带之间准葛尔盆地西端。由于整个区域受控于阿尔泰构造带与北天山构造带,产生次一级构造,形成多个山前洼地、盆地及褶曲与断裂,和什托洛盖凹陷盆地就是其中之一,其构造线方位与构造带方位基本一致。
1、褶皱构造
(1)白杨河背斜:该背斜发育于本区域西部,近东西走向,走向长度约60km,分布有侏罗系地层。
(2)和什托洛盖煤矿背斜:发育于本区域中部,和什托洛盖煤矿以北,北东东走向,走向长度约15km。
(3)和什托洛盖向斜:发育于和什托洛盖煤矿以南,和什托洛盖镇以北,近东西走向,走向长度约12km,分布有侏罗系中、下统地层。
(4)和什托洛盖背斜:发育于和什托洛盖镇附近,近东西走向,走向长度约12km,分布有侏罗系中、下统地层。
(5)博尔托洛盖图拉南向斜:发育于和什托洛盖镇以南,近东西走向,走向长度约35km,分布有侏罗系中、下统地层。
(6)克拉赛勒克背斜:发育于博尔托洛盖图拉南向斜南,近东西走向,走向长度约35km,分布有侏罗系中、下统、第四系地层。
(7)布腊图复式向背斜:发育于区域东部,它是由3个向背斜组成,其构造线走向为北东南西向,走向长度约25km,其复式向背斜向北东逐渐翘起,向斜核部部分侏罗系地层被剥蚀。
2、断裂构造
(1)山前大断裂:由于构造运动作用使本区域山前形成一系列大型逆断层,断层面基本倾向北,断距不清,由于它的作用使周边区域形成次一级褶曲和断裂。
(2)克拉赛勒克山南断裂:发育于本区域中部,博尔托洛盖图拉南向斜与克拉赛勒克背斜之间,走向长度约20km。
3、岩浆活动
在本区域以侵入岩形式存在。主要分布在区域的西北部。岩体侵入时期以华力西晚期为主,中期次之。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灰色闪长岩、红色钾质花岗岩、灰色闪长岩,广泛侵入于泥盆系、石炭系地层中,多呈东西向带状、串珠状展布,岩体呈岩株、岩枝、岩脉、岩瘤状产状。岩石种类以酸性岩为主,中、基性岩出露较少。由于岩浆侵入活动远在成煤之前,因而中新生代地层中未见岩浆岩侵入。
三、露天区构造
露天区位于和什托洛盖凹陷盆地东部,此盆地在构造上表现为一断陷盆地,盆地总体上为一北东东向的复向、背斜。和什托洛盖含煤盆地是在華力西晚期构造运动形成雏形再经燕山期构造运动,致使南北两侧基底断裂复活,产生不均匀升降运动形成的中新生代山间断陷盆地,中央拗陷区内发育了一系列北东东向为主的褶皱和断裂,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地层在拗陷区内呈一复式向斜构造,即和什托洛盖向斜。由于构造作用的差异和基底起伏上的不均匀性,和什托洛盖凹陷可进一步分为4个次一级向背斜构造单元。
根据三维地震、地质及钻孔资料,区内发育布腊图向斜、布腊图背斜、一条逆断层、两条正断层,即F1、F2、F3断层,现分述如下:
1、褶皱构造
(1)布腊图向斜:三维区内主体构造为一走向近东西,倾向南的单斜构造,即布腊图向斜的北翼。布腊图向斜为一不对称向斜,该向斜发育于三维区南部边界附近,轴向北东东向,南翼倾角较陡,北翼倾角较缓,区内延展长度约604m,并在此基础上发育有次一级的宽缓褶曲,幅度均很小,一般在5m左右,区内倾角变化不大,一般为15~18°左右;通过钻孔及地质资料,在布腊图向斜南翼,地层倾角一般为30°-38°。
(2)布腊图背斜:发育于本露天区南部,轴线走向方位为76°-78°贯穿于全区,根据钻探、地质资料,其走向长度7km,背斜北翼地层倾角30°-38°左右,南翼地层倾角30°-45°左右,分布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地层。
综合全区,露天区内构造类型属中等类型构造。
2、断裂构造
(1)F1: 逆断层: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南东,倾角50-55°,落差40-65m,区内延展长度525m。
(2)F2: 正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70°,落差0-10m,区内延展长度470m。
(3)F3: 正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约70°,落差0-18m,区内延展长度550m。
3、岩浆岩
露天区内无岩浆岩出露。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本露天区由于构造作用的差异和基底起伏上的不均匀性,和什托洛盖凹陷进一步分为4个次一级向背斜构造单元。露天区内构造类型属中等类型构造。通过本次工作使露天区深部隐伏断层的性质及对煤层破坏后的空间位置得到有效地控制,为以后矿井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1】《新疆和什托洛盖煤田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柏拉图露天矿勘探报告》.新疆乌鲁木齐:新疆煤田地质局161煤田地质勘探队,2010年3月
【关键词】布腊图露天矿 构造分析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露天区概况
布腊图勘查区位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什托洛盖镇东3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管辖。露天区位于和什托洛盖凹陷带,基本形态为山间盆地,地势西北高,向东南逐渐变低,海拔970~1082m,高差110m左右,按我国山地高度分类属侵蚀低山区。露天区内第四系洪积层分布于沟谷中,覆盖较厚,区内地形切割较大。
二、区域构造
露天区位于西准噶尔地层分区内,为沙尔布提山小区。本区域位于大地构造阿尔泰构造带与北天山构造带之间准葛尔盆地西端。由于整个区域受控于阿尔泰构造带与北天山构造带,产生次一级构造,形成多个山前洼地、盆地及褶曲与断裂,和什托洛盖凹陷盆地就是其中之一,其构造线方位与构造带方位基本一致。
1、褶皱构造
(1)白杨河背斜:该背斜发育于本区域西部,近东西走向,走向长度约60km,分布有侏罗系地层。
(2)和什托洛盖煤矿背斜:发育于本区域中部,和什托洛盖煤矿以北,北东东走向,走向长度约15km。
(3)和什托洛盖向斜:发育于和什托洛盖煤矿以南,和什托洛盖镇以北,近东西走向,走向长度约12km,分布有侏罗系中、下统地层。
(4)和什托洛盖背斜:发育于和什托洛盖镇附近,近东西走向,走向长度约12km,分布有侏罗系中、下统地层。
(5)博尔托洛盖图拉南向斜:发育于和什托洛盖镇以南,近东西走向,走向长度约35km,分布有侏罗系中、下统地层。
(6)克拉赛勒克背斜:发育于博尔托洛盖图拉南向斜南,近东西走向,走向长度约35km,分布有侏罗系中、下统、第四系地层。
(7)布腊图复式向背斜:发育于区域东部,它是由3个向背斜组成,其构造线走向为北东南西向,走向长度约25km,其复式向背斜向北东逐渐翘起,向斜核部部分侏罗系地层被剥蚀。
2、断裂构造
(1)山前大断裂:由于构造运动作用使本区域山前形成一系列大型逆断层,断层面基本倾向北,断距不清,由于它的作用使周边区域形成次一级褶曲和断裂。
(2)克拉赛勒克山南断裂:发育于本区域中部,博尔托洛盖图拉南向斜与克拉赛勒克背斜之间,走向长度约20km。
3、岩浆活动
在本区域以侵入岩形式存在。主要分布在区域的西北部。岩体侵入时期以华力西晚期为主,中期次之。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灰色闪长岩、红色钾质花岗岩、灰色闪长岩,广泛侵入于泥盆系、石炭系地层中,多呈东西向带状、串珠状展布,岩体呈岩株、岩枝、岩脉、岩瘤状产状。岩石种类以酸性岩为主,中、基性岩出露较少。由于岩浆侵入活动远在成煤之前,因而中新生代地层中未见岩浆岩侵入。
三、露天区构造
露天区位于和什托洛盖凹陷盆地东部,此盆地在构造上表现为一断陷盆地,盆地总体上为一北东东向的复向、背斜。和什托洛盖含煤盆地是在華力西晚期构造运动形成雏形再经燕山期构造运动,致使南北两侧基底断裂复活,产生不均匀升降运动形成的中新生代山间断陷盆地,中央拗陷区内发育了一系列北东东向为主的褶皱和断裂,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地层在拗陷区内呈一复式向斜构造,即和什托洛盖向斜。由于构造作用的差异和基底起伏上的不均匀性,和什托洛盖凹陷可进一步分为4个次一级向背斜构造单元。
根据三维地震、地质及钻孔资料,区内发育布腊图向斜、布腊图背斜、一条逆断层、两条正断层,即F1、F2、F3断层,现分述如下:
1、褶皱构造
(1)布腊图向斜:三维区内主体构造为一走向近东西,倾向南的单斜构造,即布腊图向斜的北翼。布腊图向斜为一不对称向斜,该向斜发育于三维区南部边界附近,轴向北东东向,南翼倾角较陡,北翼倾角较缓,区内延展长度约604m,并在此基础上发育有次一级的宽缓褶曲,幅度均很小,一般在5m左右,区内倾角变化不大,一般为15~18°左右;通过钻孔及地质资料,在布腊图向斜南翼,地层倾角一般为30°-38°。
(2)布腊图背斜:发育于本露天区南部,轴线走向方位为76°-78°贯穿于全区,根据钻探、地质资料,其走向长度7km,背斜北翼地层倾角30°-38°左右,南翼地层倾角30°-45°左右,分布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地层。
综合全区,露天区内构造类型属中等类型构造。
2、断裂构造
(1)F1: 逆断层: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南东,倾角50-55°,落差40-65m,区内延展长度525m。
(2)F2: 正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70°,落差0-10m,区内延展长度470m。
(3)F3: 正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约70°,落差0-18m,区内延展长度550m。
3、岩浆岩
露天区内无岩浆岩出露。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本露天区由于构造作用的差异和基底起伏上的不均匀性,和什托洛盖凹陷进一步分为4个次一级向背斜构造单元。露天区内构造类型属中等类型构造。通过本次工作使露天区深部隐伏断层的性质及对煤层破坏后的空间位置得到有效地控制,为以后矿井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1】《新疆和什托洛盖煤田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柏拉图露天矿勘探报告》.新疆乌鲁木齐:新疆煤田地质局161煤田地质勘探队,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