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初中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能否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引发兴趣 质疑 朗读背诵 内引外联
1 教师在课的开始时精心设计新课的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别具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始。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这个时候得到调动、感染和熏陶,也就会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课文进行阅读、探讨和推究,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与决心。当然会将学习进行到底。
2 疑是学习方法的深入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掌握朗读方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具体的说,就是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学习方法,它是课堂教学在朗读基础上的深入。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质疑的方法有求异质疑法,即从相反的角度提出种种问题的方法,发散质疑法,即从某事物的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添加质疑法,即对某人某事的引申、补充的提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或经验,运用以上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以此为例子,指出善于质疑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关键。这就是教师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法。
3 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名篇名句的习惯
朗读是语文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各种读的能力的培养中,朗读是处于首要地位的。这不仅因为朗读是各种形式读的基础,而且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朗读还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学习诗词,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汉语的韵律、节奏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所创造的意境。我们今天的语文学习,更是把朗读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在朗读训练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节奏、语气等技巧,使学生读出节奏之美,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进而感受作者的胸襟。
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能丰富人的知识储备。那些名篇、警句、成语、典故,只有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才能脱口而出,成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招之即来,奔涌到自己的笔下。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纵观历史,大凡有所建树的作家、思想家、文化人都是喜欢背诵并善于背诵妙文诗章的高手。就连苏轼那样的大文豪都把背诵《汉书》作为每天必须完成的“日课”然而,背诵作为中国几千年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在一段时期内被灌以“死记硬背”的恶名而遭人唾弃,以至于当今高中毕业生中难以找到能背诵数十篇古文名篇的。由于“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水”,其语文素养和能力怎能不大打折扣呢?
因此,必须培养朗读、背诵的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坚持每天都能利用一点时间,放声朗读自己所学的或所喜欢的名篇、名句。在朗读时,要克服害羞的心理,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放开声音朗读。不要因为觉得自己读的不好,怕人讥笑而不读,那就永远也学不会朗读。如果我们每月背诵一篇千字短文,再背一首古诗词,在一定意义上就可以说没有白上语文课了。长期坚持下去,也就可以养成朗读的好习惯了。
4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内引外联,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吕叔湘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問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可见,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除了课内还有课外。从内容上来说,“课内”是快乐阅读教学的起点,也是主阵地;“课外阅读” 是快乐阅读教学的有益拓展、延伸。从形式上来说,课内的指导是为了课外的不指导,我们就是要通过课堂阅读的习惯养成与方法引导,逐步建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能自主有效的进行课外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就马上生动活泼起来。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校外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为学生拓宽广阔的阅读时空。重视阅读实践活动,使阅读教学与生活相连,使阅读与课外活动互补。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两点:①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而习惯又在养成。通过课内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我们就是要将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根植于学生身心,使学生的阅读行为成为个性化的自觉行为。比如,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坚持写好读书笔记,建立阅读成长卡等;②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阅读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归纳默读、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大胆激励学生主动想像,在阅读课文及课外读物时,要勤思考,勤动脑。引导学生学会扬弃,善于创造性阅读等。因此,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要运用种种手段,激励学生主体想象,使学生快乐阅读才不是一句空话。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引发兴趣 质疑 朗读背诵 内引外联
1 教师在课的开始时精心设计新课的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别具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始。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这个时候得到调动、感染和熏陶,也就会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课文进行阅读、探讨和推究,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与决心。当然会将学习进行到底。
2 疑是学习方法的深入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掌握朗读方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具体的说,就是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学习方法,它是课堂教学在朗读基础上的深入。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质疑的方法有求异质疑法,即从相反的角度提出种种问题的方法,发散质疑法,即从某事物的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添加质疑法,即对某人某事的引申、补充的提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或经验,运用以上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以此为例子,指出善于质疑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关键。这就是教师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法。
3 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名篇名句的习惯
朗读是语文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各种读的能力的培养中,朗读是处于首要地位的。这不仅因为朗读是各种形式读的基础,而且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朗读还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学习诗词,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汉语的韵律、节奏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所创造的意境。我们今天的语文学习,更是把朗读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在朗读训练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节奏、语气等技巧,使学生读出节奏之美,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进而感受作者的胸襟。
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能丰富人的知识储备。那些名篇、警句、成语、典故,只有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才能脱口而出,成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招之即来,奔涌到自己的笔下。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纵观历史,大凡有所建树的作家、思想家、文化人都是喜欢背诵并善于背诵妙文诗章的高手。就连苏轼那样的大文豪都把背诵《汉书》作为每天必须完成的“日课”然而,背诵作为中国几千年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在一段时期内被灌以“死记硬背”的恶名而遭人唾弃,以至于当今高中毕业生中难以找到能背诵数十篇古文名篇的。由于“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水”,其语文素养和能力怎能不大打折扣呢?
因此,必须培养朗读、背诵的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坚持每天都能利用一点时间,放声朗读自己所学的或所喜欢的名篇、名句。在朗读时,要克服害羞的心理,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放开声音朗读。不要因为觉得自己读的不好,怕人讥笑而不读,那就永远也学不会朗读。如果我们每月背诵一篇千字短文,再背一首古诗词,在一定意义上就可以说没有白上语文课了。长期坚持下去,也就可以养成朗读的好习惯了。
4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内引外联,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吕叔湘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問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可见,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除了课内还有课外。从内容上来说,“课内”是快乐阅读教学的起点,也是主阵地;“课外阅读” 是快乐阅读教学的有益拓展、延伸。从形式上来说,课内的指导是为了课外的不指导,我们就是要通过课堂阅读的习惯养成与方法引导,逐步建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能自主有效的进行课外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就马上生动活泼起来。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校外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为学生拓宽广阔的阅读时空。重视阅读实践活动,使阅读教学与生活相连,使阅读与课外活动互补。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两点:①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而习惯又在养成。通过课内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我们就是要将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根植于学生身心,使学生的阅读行为成为个性化的自觉行为。比如,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坚持写好读书笔记,建立阅读成长卡等;②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阅读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归纳默读、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大胆激励学生主动想像,在阅读课文及课外读物时,要勤思考,勤动脑。引导学生学会扬弃,善于创造性阅读等。因此,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要运用种种手段,激励学生主体想象,使学生快乐阅读才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