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军队院校饮食保障社会化的逐渐深入,大部分军校在实行社会化饮食保障的同时,以合理营养、平衡膳食为目标,积极推行标准化营养配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军校就餐方式的改革与官兵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全面体现院校现代化后勤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重点论述了开展军队院校就餐方式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结合部队实际,探索科学、高效、健康的就餐模式,提出就餐方式改革的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增强官兵体质,提高部队作战能力。
关键词:军队院校;就餐方式;科学;营养;健康
当前,军队院校就餐方式日趋成熟,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部分学员不了解科学膳食、平衡膳食的重要性,选餐、就餐时过分追求口味喜好,营养配餐意识较差,把伙食费当“万能费”使用[1],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营养失衡,这就要求军队院校从就餐方式入手进行有效的调整改革。
一、开展军校就餐方式改革的目的意义
(一)有利于科学制定食谱,灵活配餐
科学制定营养食谱,需要掌握营养配餐的理论知识,以部队伙食费标准为依据,充分考虑价格因素,并结合季节特点、部队任务及地区饮食习惯,做到主副食灵活搭配,各类营养均衡充分,切实纠正“爱吃什么吃什么,什么好吃吃什么”的现象,牢固树立“缺什么补什么,什么营养吃什么”的科学饮食观念[2]。
(二)有利于践行节约粮食,减少浪费
实行就餐方式改革之后,一方面,就餐选择性变广了,自主性变强了,广大官兵可以根据自己的就餐习惯与口味喜好选择菜肴的种类和数量,避免了出现“随意多取、挑好剩次”的现象[3]。在保证饭量的前提下,既能满足一日三餐的营养摄入量,又能明显高效的减少就餐人员浪费粮食的现象。
(三)有利于高效落实标准,提高质量
由于军队人员营养观念缺乏、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不能及时得到反馈等因素,各类标准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落实。所以,科学选择就餐方式,落实各项标准具体到官兵的每日膳食之中,便成为促进院校教学、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物质保障。积极强化早餐、丰富午餐、调剂晚餐,伙食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开展军校就餐方式改革的高效模式
目前,许多军校大多采用刷卡就餐的方式,不能很好的结合军校各类就餐人员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可采取以下几种就餐模式:
(一)标准配餐
根据《军人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军人食物定量标准》和伙食费标准,实行固定配餐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一种快餐式供餐模式,即采用4格标准餐盘[3],固定配备一种主食、一种全荤、一种半荤和一种素菜,形成标准套餐。各个窗口供应多种套餐,每种套餐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依据进行配餐,且供餐时分设酸、咸、甜、辣等不同口味的窗口。这样既可以继续保留学员自主选择的权利,又能解决伙食费不足、就餐秩序混乱等问题。
(二)自助就餐
军校人员年龄跨度大,营养需求不同,保障难度较大。针对军校人员的膳食营养调查结果显示,现行的就餐方式下,如果每餐吃2个菜,营养往往摄取不足,如果每餐吃3个菜,价格超标又可能吃不完。而推行自助就餐之后,可以营造自由开放的就餐环境,缓解排队压力,官兵也可以结合个人口味、食量等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用餐,解决 “种类少、量多余”的问题[4]。
(三)刷卡选餐
选餐的优势在于饭菜品种多,份量足,选择余地大,增加了官兵自主购买的权利。但是许多学员在就餐时只购买肉食、面包和点心,很少吃甚至不吃蔬菜和水果。这样做既不科学合理,又不营养健康,也不利于伙食费标准的真正落实。所以,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在学校学习时间不长的短期培训学员或者担负参观见学、调研等临时性任务的人员。
(四)分区包餐
军校学员来源广泛,其中不乏少数民族和具有特殊饮食习惯的学员。他们在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上与汉族学员存在差异。例如,猪肉是回族人员的禁忌;穆斯林从来不吃动物的血液等。采用分区包餐的方式,单向供给满足特殊饮食需求的餐食,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矛盾,而且充分体现出军校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饮食保障理念。
三、开展军校就餐方式改革的对策建议
就餐方式改革就是对旧的就餐框架进行优化组合,提出科学、高效、健康的就餐新模式,进而形成与时代精神、院校结构和部队改革相适应的饮食保障体系[4]。
(一)加强健康教育宣讲,提高营养配餐意识
一是利用板报、海报、横幅、网络等宣传方式使广大教员、学员了解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施办法,让官兵置身于营养配餐的良好氛围中,增强维护新就餐方式的自觉性;二是在阅览室适当增加有关饮食营养的书籍,摆放在专门区域,并定期聘请营养专家开展健康知识科普讲座,鼓励官兵多读书、多学习;三是让营养师走进部队,能够有效提高官兵的膳食营养,纠正官兵的不良饮食习惯。
(二)提高伙食调剂能力,打造过硬人才队伍
一方面,通过对炊管人员的严格选拔和系统的营养配餐知识培训,为部队的营养配餐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提高炊事人员的烹饪技术水平,在选菜、配菜、火候、刀工、烹饪方法以及营养素的保护方法上做出改进,要结合官兵的口味、 饮食习惯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伙食营养质量,满足官兵的营养膳食需求。
(三)定期膳食营养调查,及时反馈官兵情况
定期对军校人员进行膳食营养调查,获取广大官兵对就餐方式改革工作推进的意见建议,评估官兵膳食搭配的合理性和营养配餐的有效性。同时,为每名官兵建立一份个人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官兵的健康状况和个人饮食生活习惯[5],尤其要记录每名官兵每月、每周、每日甚至每餐的营养素摄入量,并与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分析,使炊管人员及时了解官兵身体素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更新、纠治、改进,使营养配餐、科学就餐在部队中真正发挥作用和效益。
四、结论
一流的院校就要有一流的后勤,一流的后勤服务体现在一流的饮食保障之中。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对军人的体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6],适宜的就餐方式、科学的膳食摄入将成为提升战斗力的根本保障。现如今,军队院校就餐方式改革面临着各种困难,如履薄冰,我们既要冷静面对、大胆创新,又要遵循院校就餐的实际特点和基本规律,积极探索、稳步发展,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军队院校饮食保障发展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钟飞,孙万名,原新光.军校饮食保障餐谱化供应初探[J].军需研究,2011(3).
[2]梁全.围绕育人目标推行学员标准餐营养[J].军需研究,2011,(2).
[3]刘富强,刘红军,刘晓强.积极推进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 不断提升院校饮食保障质量效益[J].军需物资油料,2011(10).
[4]吴杰.院校饮食保障社会化监督机制初探[J].大连陆军学院学报,2002(5).
[5]陈涛,刘源.推行军人营养配餐 提高部队伙食质量[J].商品与质量,2012(S3):287-289.
作者簡介:
陈远平(1975.05-),男,汉,浙江金华,本科,武警士官学校基层后勤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后勤管理
初欣欣(1993.12-),女,汉,山东滨州,本科,武警士官学校基层后勤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食品营养学
作者单位:武警士官学校基层后勤管理系
关键词:军队院校;就餐方式;科学;营养;健康
当前,军队院校就餐方式日趋成熟,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部分学员不了解科学膳食、平衡膳食的重要性,选餐、就餐时过分追求口味喜好,营养配餐意识较差,把伙食费当“万能费”使用[1],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营养失衡,这就要求军队院校从就餐方式入手进行有效的调整改革。
一、开展军校就餐方式改革的目的意义
(一)有利于科学制定食谱,灵活配餐
科学制定营养食谱,需要掌握营养配餐的理论知识,以部队伙食费标准为依据,充分考虑价格因素,并结合季节特点、部队任务及地区饮食习惯,做到主副食灵活搭配,各类营养均衡充分,切实纠正“爱吃什么吃什么,什么好吃吃什么”的现象,牢固树立“缺什么补什么,什么营养吃什么”的科学饮食观念[2]。
(二)有利于践行节约粮食,减少浪费
实行就餐方式改革之后,一方面,就餐选择性变广了,自主性变强了,广大官兵可以根据自己的就餐习惯与口味喜好选择菜肴的种类和数量,避免了出现“随意多取、挑好剩次”的现象[3]。在保证饭量的前提下,既能满足一日三餐的营养摄入量,又能明显高效的减少就餐人员浪费粮食的现象。
(三)有利于高效落实标准,提高质量
由于军队人员营养观念缺乏、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不能及时得到反馈等因素,各类标准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落实。所以,科学选择就餐方式,落实各项标准具体到官兵的每日膳食之中,便成为促进院校教学、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物质保障。积极强化早餐、丰富午餐、调剂晚餐,伙食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开展军校就餐方式改革的高效模式
目前,许多军校大多采用刷卡就餐的方式,不能很好的结合军校各类就餐人员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可采取以下几种就餐模式:
(一)标准配餐
根据《军人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军人食物定量标准》和伙食费标准,实行固定配餐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一种快餐式供餐模式,即采用4格标准餐盘[3],固定配备一种主食、一种全荤、一种半荤和一种素菜,形成标准套餐。各个窗口供应多种套餐,每种套餐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依据进行配餐,且供餐时分设酸、咸、甜、辣等不同口味的窗口。这样既可以继续保留学员自主选择的权利,又能解决伙食费不足、就餐秩序混乱等问题。
(二)自助就餐
军校人员年龄跨度大,营养需求不同,保障难度较大。针对军校人员的膳食营养调查结果显示,现行的就餐方式下,如果每餐吃2个菜,营养往往摄取不足,如果每餐吃3个菜,价格超标又可能吃不完。而推行自助就餐之后,可以营造自由开放的就餐环境,缓解排队压力,官兵也可以结合个人口味、食量等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用餐,解决 “种类少、量多余”的问题[4]。
(三)刷卡选餐
选餐的优势在于饭菜品种多,份量足,选择余地大,增加了官兵自主购买的权利。但是许多学员在就餐时只购买肉食、面包和点心,很少吃甚至不吃蔬菜和水果。这样做既不科学合理,又不营养健康,也不利于伙食费标准的真正落实。所以,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在学校学习时间不长的短期培训学员或者担负参观见学、调研等临时性任务的人员。
(四)分区包餐
军校学员来源广泛,其中不乏少数民族和具有特殊饮食习惯的学员。他们在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上与汉族学员存在差异。例如,猪肉是回族人员的禁忌;穆斯林从来不吃动物的血液等。采用分区包餐的方式,单向供给满足特殊饮食需求的餐食,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矛盾,而且充分体现出军校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饮食保障理念。
三、开展军校就餐方式改革的对策建议
就餐方式改革就是对旧的就餐框架进行优化组合,提出科学、高效、健康的就餐新模式,进而形成与时代精神、院校结构和部队改革相适应的饮食保障体系[4]。
(一)加强健康教育宣讲,提高营养配餐意识
一是利用板报、海报、横幅、网络等宣传方式使广大教员、学员了解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施办法,让官兵置身于营养配餐的良好氛围中,增强维护新就餐方式的自觉性;二是在阅览室适当增加有关饮食营养的书籍,摆放在专门区域,并定期聘请营养专家开展健康知识科普讲座,鼓励官兵多读书、多学习;三是让营养师走进部队,能够有效提高官兵的膳食营养,纠正官兵的不良饮食习惯。
(二)提高伙食调剂能力,打造过硬人才队伍
一方面,通过对炊管人员的严格选拔和系统的营养配餐知识培训,为部队的营养配餐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提高炊事人员的烹饪技术水平,在选菜、配菜、火候、刀工、烹饪方法以及营养素的保护方法上做出改进,要结合官兵的口味、 饮食习惯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伙食营养质量,满足官兵的营养膳食需求。
(三)定期膳食营养调查,及时反馈官兵情况
定期对军校人员进行膳食营养调查,获取广大官兵对就餐方式改革工作推进的意见建议,评估官兵膳食搭配的合理性和营养配餐的有效性。同时,为每名官兵建立一份个人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官兵的健康状况和个人饮食生活习惯[5],尤其要记录每名官兵每月、每周、每日甚至每餐的营养素摄入量,并与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分析,使炊管人员及时了解官兵身体素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更新、纠治、改进,使营养配餐、科学就餐在部队中真正发挥作用和效益。
四、结论
一流的院校就要有一流的后勤,一流的后勤服务体现在一流的饮食保障之中。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对军人的体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6],适宜的就餐方式、科学的膳食摄入将成为提升战斗力的根本保障。现如今,军队院校就餐方式改革面临着各种困难,如履薄冰,我们既要冷静面对、大胆创新,又要遵循院校就餐的实际特点和基本规律,积极探索、稳步发展,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军队院校饮食保障发展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钟飞,孙万名,原新光.军校饮食保障餐谱化供应初探[J].军需研究,2011(3).
[2]梁全.围绕育人目标推行学员标准餐营养[J].军需研究,2011,(2).
[3]刘富强,刘红军,刘晓强.积极推进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 不断提升院校饮食保障质量效益[J].军需物资油料,2011(10).
[4]吴杰.院校饮食保障社会化监督机制初探[J].大连陆军学院学报,2002(5).
[5]陈涛,刘源.推行军人营养配餐 提高部队伙食质量[J].商品与质量,2012(S3):287-289.
作者簡介:
陈远平(1975.05-),男,汉,浙江金华,本科,武警士官学校基层后勤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后勤管理
初欣欣(1993.12-),女,汉,山东滨州,本科,武警士官学校基层后勤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食品营养学
作者单位:武警士官学校基层后勤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