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优化 教学内容优化 教学方法优化 课堂训练优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组成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通过良好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愿学、乐学、会学,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成为行之有效的过程。
一、教学内容优化
1、优化课题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这节课究竟学什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优化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任务太枯燥,离现实生活太遥远。在课堂上,应该力求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探求新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对教学方法的优化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合理分析教学方法的差异是优化教学方法的根本。
1、任务驱动法。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再把这个小目标细化为一个个任务,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整堂课都围绕实现这个任务目标而努力,能够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知识的接受能力,没有老师大量时间的讲解,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掌握表现一般,因此教师进行任务的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在运用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中,设计的教学情境要求多样化,以防学生对学习产生乏味情绪。同时要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2、讲授法。这是一种最常用和最古老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述,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中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还有一些计算机操作知识等方面的讲解,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对知识能力的培养明显优于其他的教学方法。但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知识讲解的同时,尽量缩短时间,如果讲解的时间过长就缩短了学生练习的时间,这样,操作能力的培养就会显得过少。
3、讨论法。由于信息技术课中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美妙的动画、漂亮的图片和一些很有创意的编排等等,这样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教学活动,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以前的知识结合运用起来。因此,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情感表现和操作能力方面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差异,说明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喜欢宽松的学习环境,能和自己的同学讨论学习。当然这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好奇、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4、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先试后导、先练后讲,通过尝试练习,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个方面存在着问题,心中产生疑惑,再通过老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听课就更加认真了,掌握情况较好,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由于大量时间的练习,学习基本知识的时间显得比较紧张;同时如果学生的学习不是很自觉,就浪费了一些尝试练习的时间。因此学生间的能力差异程度较大,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教学中要尽量统筹兼顾,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三、优化课堂训练
1、目标要明确。课堂训练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实施,密切围绕课堂教学任务,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一方面力求在原训练基础上拓展学生能力。教师必须明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力争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2、形式要多样。训练学生要使学生不产生厌倦感,要让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或集体练习,或自主练习,或讨论,或探究,或搜集资料等,总之应是积极的学习。
3、练习要反思。练习后再提一些相关问题以促使学生反思,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反思能拓宽思路、优化操作步骤、完善思维过程;通过反思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探究新的发现。另外,教师也要时时反思:我们为学生精心设计了那么多课堂训练,花费了那么多时间让学生练习,取得效果了没有?哪些地方值得肯定?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勤总结,勤思考,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少走或不走弯路。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动态的、创新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优化是师生共同来实施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关系到师生素养、操作能力、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信息技术课,学生爱学,但不容易学好。教师只有讲究课堂艺术,正确引导,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始终有浓厚的兴趣,从而学好这门课。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优化 教学内容优化 教学方法优化 课堂训练优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组成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通过良好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愿学、乐学、会学,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成为行之有效的过程。
一、教学内容优化
1、优化课题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这节课究竟学什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优化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任务太枯燥,离现实生活太遥远。在课堂上,应该力求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探求新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对教学方法的优化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合理分析教学方法的差异是优化教学方法的根本。
1、任务驱动法。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再把这个小目标细化为一个个任务,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整堂课都围绕实现这个任务目标而努力,能够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知识的接受能力,没有老师大量时间的讲解,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掌握表现一般,因此教师进行任务的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在运用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中,设计的教学情境要求多样化,以防学生对学习产生乏味情绪。同时要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2、讲授法。这是一种最常用和最古老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述,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中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还有一些计算机操作知识等方面的讲解,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对知识能力的培养明显优于其他的教学方法。但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知识讲解的同时,尽量缩短时间,如果讲解的时间过长就缩短了学生练习的时间,这样,操作能力的培养就会显得过少。
3、讨论法。由于信息技术课中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美妙的动画、漂亮的图片和一些很有创意的编排等等,这样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教学活动,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以前的知识结合运用起来。因此,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情感表现和操作能力方面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差异,说明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喜欢宽松的学习环境,能和自己的同学讨论学习。当然这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好奇、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4、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先试后导、先练后讲,通过尝试练习,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个方面存在着问题,心中产生疑惑,再通过老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听课就更加认真了,掌握情况较好,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由于大量时间的练习,学习基本知识的时间显得比较紧张;同时如果学生的学习不是很自觉,就浪费了一些尝试练习的时间。因此学生间的能力差异程度较大,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教学中要尽量统筹兼顾,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三、优化课堂训练
1、目标要明确。课堂训练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实施,密切围绕课堂教学任务,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一方面力求在原训练基础上拓展学生能力。教师必须明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力争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2、形式要多样。训练学生要使学生不产生厌倦感,要让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或集体练习,或自主练习,或讨论,或探究,或搜集资料等,总之应是积极的学习。
3、练习要反思。练习后再提一些相关问题以促使学生反思,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反思能拓宽思路、优化操作步骤、完善思维过程;通过反思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探究新的发现。另外,教师也要时时反思:我们为学生精心设计了那么多课堂训练,花费了那么多时间让学生练习,取得效果了没有?哪些地方值得肯定?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勤总结,勤思考,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少走或不走弯路。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动态的、创新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优化是师生共同来实施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关系到师生素养、操作能力、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信息技术课,学生爱学,但不容易学好。教师只有讲究课堂艺术,正确引导,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始终有浓厚的兴趣,从而学好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