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年底,我国蜂窝移动通信的用户仅有3200户,经过多年“指数级”的发展,截至2004年12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3.3亿,今年5月,用户数已经接近5亿,并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从2005年开始,国产手机市场则进入“寒冬”,市场占有率不断降至历史最低。不少厂商如东信、熊猫等退出市场。2006年~2007年这种下滑的势头仍在保持。资料显示,今年1月~5月,国内品牌手机内销量占国内市场份额33.8%,比2006年年底又下降了两个百分点。
如今进口手机一边独大,而国产手机却始终走不出在低端市场上拼死挣扎的局面,国产手机步步衰退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痛?国产手机又何时才能独步天下?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
2005年,国产手机厂商颓势尽显,亏损企业从过去两年的以二三线品牌为主,变成了包括主流厂商在内的全行业大面积亏损。
2005年11月初,国内五大主流手机生产商相继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除其中一家表现尚可外,其余4家均出现严重亏损:国产手机的领头羊波导股份2005年前9个月亏损2.8亿元,仅第三季度就净亏约1.8亿元;TCL通讯亏损4.6亿港元;康佳、夏新等国产手机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2007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市场最受关注的15大手机品牌排行榜中,仅诺基亚一家厂商就获得整体市场四成以上关注比例,国产厂商虽然入围数量达到9家,但是累积关注比例不足11个百分点,根本无法与国外厂商抗衡。最受关注的国内品牌联想虽保持第5的位置,但关注比例已经跌至3.1%。
截至2007年2月,中国市场上经过核准的手机生产企业有79家,产能达到每年5亿部。专家预测,到2008年我国手机厂商将减少到45家,一些库存积压严重的厂商将直接出局。
以上数据与2004年国产厂商占据六成左右市场份额的情况形成较大反差。与国产手机连连出现集体亏损的局面相对应的是,外资品牌唱着高调,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国产手机当真已到了风烛残年?
一着不慎步步皆输
负责联想手机销售的一位人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国产手机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品牌上。诺基亚、摩托罗拉从来都是大做广告,而许多国产手机在这方面却哑巴了一般。”对此,另一业内人士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国产手机是输在技术上,比如,宁波波导手机曾一度连续几年稳夺国产手机销量第一,依靠的就是其庞大的营销网络和品牌,而技术并非波导的强项。
综观国内各家手机生产商,能真正拿得出技术的可谓凤毛麟角。众所周知,手机最贵的部件是芯片,大约占据了手机成本的70%~80%,当然也是利润最多的地方。中国主要的手机芯片提供商包括:PHILIPS、SPREADTRUM、ADI、TI、MTK等等,其中MTK(台湾联发科技多媒体芯片提供商)的市场份额在2006年达到了40%以上。由于MTK的完工率较高,基本上在60%以上,这样手机厂商拿到手的基本上是半成品,稍稍加工就可上架出货,所以有数据显示,中国手机企业中除夏新未采用MTK芯片外,其余的几乎所有国产手机生产企业和贴牌、白牌手机生产企业均采用MTK手机芯片,但是5大外资手机企业(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三星、LG)没有一家采用MTK芯片。
这是一种典型的专利缺失。而专利问题一直是国内手机厂商的“短板”,从外观到芯片,都存在着“寄人篱下”的困窘。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除了中兴、华为、TCL等少数几个手机厂家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部门,国内大部分手机厂家都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对于专利的开发有些归属法务部,有些则直属总经理办公室。专利拥有的数量与跨国企业相比,也少之又少。理论上,知识产权工程师与研发人员配置应该形成一定比例,但目前没有一家国内厂商这么做。
经验证明,终南捷径修不成正果,在黑白屏时代,大家耳熟能详的几个知名品牌除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进口品牌之外,国产的波导、联想、TCL也曾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时过境迁,原本在技术上、质量上与国外品牌不相上下的本土产品如今已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国产手机在图“方便”的同时已失掉了自身最基本的生命力:品牌、质量。
首先是品牌。手机是功能性产品,科技的发展总会推陈出新,任何一项新功能的推出都会带动潜在的消费群体,没有自己的专利,采用半成品芯片来代替自主研发表面上看省了时间和金钱,实质上却把产品带入了一成不变的境地。品牌战略是一个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也是企业长远的生命力,品牌做烂了,生命也就快完结了。
其次是质量。2007年5月国家质监总局组织的国产移动电话机专项执法检查中,共抽检258个批次。抽查批次合格率为43.2%。样品中有16个批次103台为假冒进网标志,经检验全部为不合格产品。总体看国产手机的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外资品牌之所以多年在国内市场遥遥领先,主要就在于手机的研发能力强,手机质量有保障,比如诺基亚在推出一款手机的时候都会投入专业的研发队伍,对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本土文化、时尚元素进行深入研究,而且手机的各部分材质均品质优良。
品牌和质量的缺失也为“黑手机”的生存带来了土壤。数据显示,2006年“黑手机”(包括水货手机、改版手机等)蚕食内地手机市场份额达到30%。2007年上半年,国内“黑手机”销量达到2343万台,占国内手机市场1/4左右的份额。也因此,国产手机生产商连续炮轰“黑手机”扰乱市场,殊不知,“黑手机”的产生正是基于国产手机天生的基因缺陷。
来自“黑手机”的冲击
2005年11月中旬,由信息产业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海关总署等7部委联手进行的“移动电话机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开始,这次行动的目标是,到2006年3月底,手机市场必须基本整治妥当。
将近两年过后,如今的市场怎样呢?
“这就和割韭菜一样,刚割完长得更厉害。”夏新电子总裁李晓忠无奈地道出了“黑手机”的现状。据业内人士披露,深圳现在已成为国内“黑手机”的源头,全国95%以上的“黑手机”都是在深圳生产然后销售出去的。据一个专营“黑手机”的商家说:“我用50块的成本,花30分钟就可以组装一台拼装机,售价在800块左右,跟正规厂家生产的差不多。唯一区别就是他们有牌照,我没有而已。”
“黑手机”商家的话把国内正规厂商的技术贬得一文不值,但事实就是如此。同样是使用半成品芯片,“黑手机”的成本一般不超过400元,而且MP3、MP4、拍照、摄像等主流功能样样不缺,同样也是时尚流行外观(模仿外资流行机型),而售价多在800元左右。更令人吃惊的是,“黑手机”也逐步完善了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据了解,“黑手机”也是采取区域总代理的方式销售,并且实行区域内质保。
而正规手机生产厂商除去手机制造成本外,还需支付庞大营销网络的运营费用、广告费用等等,折合下来,一部功能齐全的手机,其成本至少要在1000元左右,同样的质量,“黑手机”在价格上有巨大的优势。正因为如此,国内许多正规手机生产厂商在应对“黑手机”挑战时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2006年年底,联想、海尔、夏新、波导、TCL等5家手机生产厂家宣布与苏宁电器结盟,声称要在上海联手迎头痛击“黑手机”。手机生产厂家们把一腔怒火全撒在了“黑手机”上,似乎认定阻挡国产手机“正规军”前进的罪魁祸首就是“黑手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于“黑手机”,国际巨头诺基亚却另有看法,诺基亚公司除了2006年7月份对深圳市天时达移动通讯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松迅达中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等4家中国公司提起外观专利侵权诉讼以外,对于中国手机生产厂商的“诛黑”行动似乎并未有多大反应,国际巨头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方面保持沉默也是可以理解的:“攘外必先安内”,仿造手机,从来都是仿造诺基亚、摩托罗拉的,没听说过仿造联想、波导的;水货手机,反正买的也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的,只不过是从国外走私进来的而已;至于拼装机,人家价格便宜,自然有人想买。
打好3G这一仗
2007年,中国手机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首次购机和低端用户数还在保持增长。预计2007年年底手机用户将达到6.3亿。3G的启动,使得2007年出现一个手机更换的高峰期。
这里的“3G”指的是中国提出的3G技术标准TD-SCDMA(以下简称TD)。国际上通用的3G技术标准包括WCDMA和CDMA 2000,而TD是我国自主提出的技术标准。
国家大力发展TD制式的3G标准,正是为了拯救摇摇欲坠的国产手机,如果能把TD的专利费用控制到3%以内,无论对国内手机生产厂商还是3G运营商都会产生巨大的收益,国产厂商的本土化价格优势会更加突显出来。今后不论是在费用控制上,还是用于专利交换从而降低WCDMA和CDMA2000成本上,国家都已经为国内移动信息业铺好了路。
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3G手机的销量将达到2200万部,而TD手机又将占到3G手机总销量的50%,另外WCDMA手机和CDMA2000手机将分别占40%和10%。分析人士认为,TD、WCDMA和CDMA2000在使用中不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因为TD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在市场上占有抢先测试的优势,所以TD将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对于国产手机来说,3G无疑是一次可以翻身的机会,但是问题在于3G是一个新的市场,消费者对3G本身的接受度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因此,市场需求还难以判定,如果3G带来的市场规模很小,国产手机未必能拼过外资品牌,除非国产手机能够推出有竞争力的整合2G和3G服务的好的产品。随着IPT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等新业务的逐渐成熟,国产手机必须在研发、缝隙市场开拓和利用3G的机会等方面入手,才有望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如今进口手机一边独大,而国产手机却始终走不出在低端市场上拼死挣扎的局面,国产手机步步衰退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痛?国产手机又何时才能独步天下?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
2005年,国产手机厂商颓势尽显,亏损企业从过去两年的以二三线品牌为主,变成了包括主流厂商在内的全行业大面积亏损。
2005年11月初,国内五大主流手机生产商相继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除其中一家表现尚可外,其余4家均出现严重亏损:国产手机的领头羊波导股份2005年前9个月亏损2.8亿元,仅第三季度就净亏约1.8亿元;TCL通讯亏损4.6亿港元;康佳、夏新等国产手机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2007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市场最受关注的15大手机品牌排行榜中,仅诺基亚一家厂商就获得整体市场四成以上关注比例,国产厂商虽然入围数量达到9家,但是累积关注比例不足11个百分点,根本无法与国外厂商抗衡。最受关注的国内品牌联想虽保持第5的位置,但关注比例已经跌至3.1%。
截至2007年2月,中国市场上经过核准的手机生产企业有79家,产能达到每年5亿部。专家预测,到2008年我国手机厂商将减少到45家,一些库存积压严重的厂商将直接出局。
以上数据与2004年国产厂商占据六成左右市场份额的情况形成较大反差。与国产手机连连出现集体亏损的局面相对应的是,外资品牌唱着高调,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国产手机当真已到了风烛残年?
一着不慎步步皆输
负责联想手机销售的一位人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国产手机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品牌上。诺基亚、摩托罗拉从来都是大做广告,而许多国产手机在这方面却哑巴了一般。”对此,另一业内人士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国产手机是输在技术上,比如,宁波波导手机曾一度连续几年稳夺国产手机销量第一,依靠的就是其庞大的营销网络和品牌,而技术并非波导的强项。
综观国内各家手机生产商,能真正拿得出技术的可谓凤毛麟角。众所周知,手机最贵的部件是芯片,大约占据了手机成本的70%~80%,当然也是利润最多的地方。中国主要的手机芯片提供商包括:PHILIPS、SPREADTRUM、ADI、TI、MTK等等,其中MTK(台湾联发科技多媒体芯片提供商)的市场份额在2006年达到了40%以上。由于MTK的完工率较高,基本上在60%以上,这样手机厂商拿到手的基本上是半成品,稍稍加工就可上架出货,所以有数据显示,中国手机企业中除夏新未采用MTK芯片外,其余的几乎所有国产手机生产企业和贴牌、白牌手机生产企业均采用MTK手机芯片,但是5大外资手机企业(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三星、LG)没有一家采用MTK芯片。
这是一种典型的专利缺失。而专利问题一直是国内手机厂商的“短板”,从外观到芯片,都存在着“寄人篱下”的困窘。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除了中兴、华为、TCL等少数几个手机厂家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部门,国内大部分手机厂家都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对于专利的开发有些归属法务部,有些则直属总经理办公室。专利拥有的数量与跨国企业相比,也少之又少。理论上,知识产权工程师与研发人员配置应该形成一定比例,但目前没有一家国内厂商这么做。
经验证明,终南捷径修不成正果,在黑白屏时代,大家耳熟能详的几个知名品牌除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进口品牌之外,国产的波导、联想、TCL也曾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时过境迁,原本在技术上、质量上与国外品牌不相上下的本土产品如今已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国产手机在图“方便”的同时已失掉了自身最基本的生命力:品牌、质量。
首先是品牌。手机是功能性产品,科技的发展总会推陈出新,任何一项新功能的推出都会带动潜在的消费群体,没有自己的专利,采用半成品芯片来代替自主研发表面上看省了时间和金钱,实质上却把产品带入了一成不变的境地。品牌战略是一个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也是企业长远的生命力,品牌做烂了,生命也就快完结了。
其次是质量。2007年5月国家质监总局组织的国产移动电话机专项执法检查中,共抽检258个批次。抽查批次合格率为43.2%。样品中有16个批次103台为假冒进网标志,经检验全部为不合格产品。总体看国产手机的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外资品牌之所以多年在国内市场遥遥领先,主要就在于手机的研发能力强,手机质量有保障,比如诺基亚在推出一款手机的时候都会投入专业的研发队伍,对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本土文化、时尚元素进行深入研究,而且手机的各部分材质均品质优良。
品牌和质量的缺失也为“黑手机”的生存带来了土壤。数据显示,2006年“黑手机”(包括水货手机、改版手机等)蚕食内地手机市场份额达到30%。2007年上半年,国内“黑手机”销量达到2343万台,占国内手机市场1/4左右的份额。也因此,国产手机生产商连续炮轰“黑手机”扰乱市场,殊不知,“黑手机”的产生正是基于国产手机天生的基因缺陷。
来自“黑手机”的冲击
2005年11月中旬,由信息产业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海关总署等7部委联手进行的“移动电话机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开始,这次行动的目标是,到2006年3月底,手机市场必须基本整治妥当。
将近两年过后,如今的市场怎样呢?
“这就和割韭菜一样,刚割完长得更厉害。”夏新电子总裁李晓忠无奈地道出了“黑手机”的现状。据业内人士披露,深圳现在已成为国内“黑手机”的源头,全国95%以上的“黑手机”都是在深圳生产然后销售出去的。据一个专营“黑手机”的商家说:“我用50块的成本,花30分钟就可以组装一台拼装机,售价在800块左右,跟正规厂家生产的差不多。唯一区别就是他们有牌照,我没有而已。”
“黑手机”商家的话把国内正规厂商的技术贬得一文不值,但事实就是如此。同样是使用半成品芯片,“黑手机”的成本一般不超过400元,而且MP3、MP4、拍照、摄像等主流功能样样不缺,同样也是时尚流行外观(模仿外资流行机型),而售价多在800元左右。更令人吃惊的是,“黑手机”也逐步完善了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据了解,“黑手机”也是采取区域总代理的方式销售,并且实行区域内质保。
而正规手机生产厂商除去手机制造成本外,还需支付庞大营销网络的运营费用、广告费用等等,折合下来,一部功能齐全的手机,其成本至少要在1000元左右,同样的质量,“黑手机”在价格上有巨大的优势。正因为如此,国内许多正规手机生产厂商在应对“黑手机”挑战时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2006年年底,联想、海尔、夏新、波导、TCL等5家手机生产厂家宣布与苏宁电器结盟,声称要在上海联手迎头痛击“黑手机”。手机生产厂家们把一腔怒火全撒在了“黑手机”上,似乎认定阻挡国产手机“正规军”前进的罪魁祸首就是“黑手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于“黑手机”,国际巨头诺基亚却另有看法,诺基亚公司除了2006年7月份对深圳市天时达移动通讯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松迅达中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等4家中国公司提起外观专利侵权诉讼以外,对于中国手机生产厂商的“诛黑”行动似乎并未有多大反应,国际巨头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方面保持沉默也是可以理解的:“攘外必先安内”,仿造手机,从来都是仿造诺基亚、摩托罗拉的,没听说过仿造联想、波导的;水货手机,反正买的也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的,只不过是从国外走私进来的而已;至于拼装机,人家价格便宜,自然有人想买。
打好3G这一仗
2007年,中国手机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首次购机和低端用户数还在保持增长。预计2007年年底手机用户将达到6.3亿。3G的启动,使得2007年出现一个手机更换的高峰期。
这里的“3G”指的是中国提出的3G技术标准TD-SCDMA(以下简称TD)。国际上通用的3G技术标准包括WCDMA和CDMA 2000,而TD是我国自主提出的技术标准。
国家大力发展TD制式的3G标准,正是为了拯救摇摇欲坠的国产手机,如果能把TD的专利费用控制到3%以内,无论对国内手机生产厂商还是3G运营商都会产生巨大的收益,国产厂商的本土化价格优势会更加突显出来。今后不论是在费用控制上,还是用于专利交换从而降低WCDMA和CDMA2000成本上,国家都已经为国内移动信息业铺好了路。
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3G手机的销量将达到2200万部,而TD手机又将占到3G手机总销量的50%,另外WCDMA手机和CDMA2000手机将分别占40%和10%。分析人士认为,TD、WCDMA和CDMA2000在使用中不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因为TD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在市场上占有抢先测试的优势,所以TD将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对于国产手机来说,3G无疑是一次可以翻身的机会,但是问题在于3G是一个新的市场,消费者对3G本身的接受度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因此,市场需求还难以判定,如果3G带来的市场规模很小,国产手机未必能拼过外资品牌,除非国产手机能够推出有竞争力的整合2G和3G服务的好的产品。随着IPT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等新业务的逐渐成熟,国产手机必须在研发、缝隙市场开拓和利用3G的机会等方面入手,才有望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