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和数量大幅增加,但是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特别是课程教学在课程资源、课程管理、课程理念、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试从制约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的问题与根源探析入手,从发展、管理、改革、创新四个方面阐述了提升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tri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Vocational
College Courses Root of the Problem
LIU Ming
(F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yang, Anhui 236031)
Abstract Currently, the school size and a massiv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quality but did not achieve considerable obvious,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each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still exist, curriculum management, curriculum ideas, research cooperation, etc. some problem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restrict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courses Root of the problem and start elaborated enhance the level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cour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four area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密切,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尽管在最近得到了很大的扩张,但是教学质量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提高,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倒退,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当代,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推进学校各项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是先导。在教学工作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又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
在影响高职课程教学质量的许多因素当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学课程资源匮乏,课程管理随意、课程理念落后和产学研合作欠缺等问题的存在,影响到高职教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严重制约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1 课程资源匮乏
1.1 师资队伍
教师是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主体,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前提。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一般是引进和培养,但是无论是何种引进或是培养,高学历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这在诸多高职院校中已经成为默许的条件。高职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其他评估方案中,已经将双师素质纳入进入教师引进或培养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高技能人才界定的界限很模糊,缺乏广泛的认同标准,政策制定或者具体操作都十分困难,再加之高校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吸引力远远比不上大型企业,所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以学历为打造师资队伍的重要依据,这不利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1.2 教学资源库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资源叠加,它需要对专业进行从顶层到底层、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设计,同时还需要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个性化的专业教学资源服务。通过专业资源库的建设推动课程建设,增加教学资源的数量,提高完善其质量,注重补充实训资源,体现职业性,争取实现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对接,使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落到实处,但是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并没有真正将资源库建设落到实处,学校、企业、教师,特别是学生参与度低,多流于形式,平台更新缓慢,没有发挥资源库建设的最终意义。
2 课程管理随意
高职院校举办的历史往往不长,值得借鉴的对象很少,课程管理在规划课程环境、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等方面,还处在模仿或者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管理方式的阶段,在课程质量监控上,往往多是形式,许多具体环节缺乏明确标准;课程实施阶段,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欠缺灵活应变,没有体现出高职教学的特色和亮点。在评价方式上,略显封闭单一,重视专业知识的评价,忽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评价,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企业学生参与度低,第三方评价缺失,评价结果重视量化和最终评价,教师只关心评价等级、学生只关注考核结果,对于评价和考核意见却忽略不计,忽视过程性、阶段性评价,不利于教师团队和人才质量的培养和提升。
3 课程理念滞后
课程理念是引领课程开发实践的先导,从上述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和因素来看,无论是课程资源匮乏还是课程管理随意,期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课程理念。主要体现为:照搬本科院校课程开发理念,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多规定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50%,但是许多课程由于自身特点,很难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由于某些主观原因,诸多高职教师更重视知识的传授而非技能的培养,缺乏对于技能概念、分类等认识,没有具体可行的培养途径,对于技能的培养还处在动作技能层面,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有的还只是处于一种初级探索阶段,甚至是口头层面的宣传。 4 产学研合作欠缺
产学研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高职课程应该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全过程都应该贯彻于产学研合作之中,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产学研已经成为促进高职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各专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主要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比如聘请企业的专家或高级技术人员来校授课、开办讲座等,或者企业给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定岗实习岗位等,企业没有参与学校的专业课程建设,缺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环节,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率低,教师企业锻炼贡献率不高等问题的存在,使校企双方利益上出现不平衡,产学研合作推动力度不足现象普遍存在。
纵观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确实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少高职教师在对于体现高职特色的课程认识上偏差较大,相对规范的课程模板难于形成,在传统的实际教学中基本沿袭了传统的课程模式,压缩理论内容的课程和教材比较普遍,在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研中,更有就业单位企业反映高职毕业生的基本技能还不够熟练,这些表明这类专业课程的改革还需深度开展,在紧紧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任务上,积极地在发展、管理、改革、创新四个方面下功夫,全方位提升高职的人才培养质量。
(1)正确理解发展,围绕课程资源抓好建设。高职院校今年来在教学硬件方面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但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发展的含义,规模扩张,条件改善是发展,但是这不是根本性发展,不是可持续发展。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真正的发展是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课程资源的丰富。学校要创新高职教师资格制度,明确认定标准,推动高职教师聘用制度建设,强化高职教师培训能力,多元化教师评价机制。
学校要依托教学资源库建设,借鉴各方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重点专业的课程开发,探索适合高职校情的专业、课程改革方案。选择相对集中的核心专业建设方向,整合院校、企业、专家各方优势,合力打造标杆式的教学资源成果,同时参考国际教学资源建设通行标准,研制简单易行的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为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使用奠定基础。
(2)全面理解管理,要围绕课程管理提升形象。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确立新的课程管理的有形载体。高职教育管理要实现转向,不是一味地模仿本科院校,要体现高职课程管理的特殊性,由学科教育向就业导向,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转变,必须改变课程改革教师单一主体向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多重主体转变,体系构建由强调知识的逻辑体系、学科体系向职场工作流程转变,内容选取由强调学科的系统完整性向满足职场要求围绕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转变。并根据职业岗位技术要求,行业管理规范,人才培养职业素质标准,打破传统课程体系,按照企业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场景,重新构建校企结合、工学交替,分阶段培养完全职业人的新型课程体系。
(3)深刻理解改革,围绕课程理念苦练内功。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突破普通教育的课程观和单纯职业培训的课程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构传统课程理念,树立适应现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的课程观。构建基于实践本位的课程改革,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重视贯穿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等,合理地、最优地确定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将零散的知识由点串成线,由线变成面,从而有序化、层次化、条理化,从而谋划和设计课程体系,根据预先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育和训练,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4)努力推动创新,围绕体制机制提升内涵。产学研合作,特别是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建立机制和体制的保障系统,保障企业能够参与到学生从招生到就业的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虽然对于目前的诸多高职院校而言,深度开展产学研存在很多困难,如政府层面的产学研合作国家框架的制定还有待进一步的推进,包括制度、法律、政策和管理等,再有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产学研合作当中来。目前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启动了产学研合作国家框架制定的前期研究,高职院校也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组织形态,建立弹性教学方式,明确产学研合作是实现改革的基础和保障,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积极邀请企业行业深度全程参与,实现全方位的可持续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以互利互惠为基础的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多年来进行了一系列职教课程改革活动。然而课程发展在总体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还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远未形成中国化的现代职教课程概念。表现在现有的课程改革成果仍属于局部改革之功效,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终究是职业教育,强调素质与能力教育其实就是强调技术与技能训练,就目前多数行业来讲,仍希望高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顶岗操作能力,这也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以后所要走的主要方向。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2年质量工程重点项目“基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2012jyxm65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祝红.高职院校课程实施有效性的机电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4).
[2] 姜大源.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8).
[3] 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1).
[4] 王敏杰.高职院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路径与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5] 李雪峰.基于工作过程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tri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Vocational
College Courses Root of the Problem
LIU Ming
(F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yang, Anhui 236031)
Abstract Currently, the school size and a massiv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quality but did not achieve considerable obvious,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each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still exist, curriculum management, curriculum ideas, research cooperation, etc. some problem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restrict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courses Root of the problem and start elaborated enhance the level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cour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four area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密切,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尽管在最近得到了很大的扩张,但是教学质量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提高,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倒退,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当代,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推进学校各项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是先导。在教学工作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又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
在影响高职课程教学质量的许多因素当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学课程资源匮乏,课程管理随意、课程理念落后和产学研合作欠缺等问题的存在,影响到高职教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严重制约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1 课程资源匮乏
1.1 师资队伍
教师是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主体,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前提。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一般是引进和培养,但是无论是何种引进或是培养,高学历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这在诸多高职院校中已经成为默许的条件。高职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其他评估方案中,已经将双师素质纳入进入教师引进或培养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高技能人才界定的界限很模糊,缺乏广泛的认同标准,政策制定或者具体操作都十分困难,再加之高校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吸引力远远比不上大型企业,所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以学历为打造师资队伍的重要依据,这不利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1.2 教学资源库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资源叠加,它需要对专业进行从顶层到底层、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设计,同时还需要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个性化的专业教学资源服务。通过专业资源库的建设推动课程建设,增加教学资源的数量,提高完善其质量,注重补充实训资源,体现职业性,争取实现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对接,使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落到实处,但是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并没有真正将资源库建设落到实处,学校、企业、教师,特别是学生参与度低,多流于形式,平台更新缓慢,没有发挥资源库建设的最终意义。
2 课程管理随意
高职院校举办的历史往往不长,值得借鉴的对象很少,课程管理在规划课程环境、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等方面,还处在模仿或者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管理方式的阶段,在课程质量监控上,往往多是形式,许多具体环节缺乏明确标准;课程实施阶段,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欠缺灵活应变,没有体现出高职教学的特色和亮点。在评价方式上,略显封闭单一,重视专业知识的评价,忽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评价,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企业学生参与度低,第三方评价缺失,评价结果重视量化和最终评价,教师只关心评价等级、学生只关注考核结果,对于评价和考核意见却忽略不计,忽视过程性、阶段性评价,不利于教师团队和人才质量的培养和提升。
3 课程理念滞后
课程理念是引领课程开发实践的先导,从上述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和因素来看,无论是课程资源匮乏还是课程管理随意,期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课程理念。主要体现为:照搬本科院校课程开发理念,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多规定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50%,但是许多课程由于自身特点,很难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由于某些主观原因,诸多高职教师更重视知识的传授而非技能的培养,缺乏对于技能概念、分类等认识,没有具体可行的培养途径,对于技能的培养还处在动作技能层面,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有的还只是处于一种初级探索阶段,甚至是口头层面的宣传。 4 产学研合作欠缺
产学研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高职课程应该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全过程都应该贯彻于产学研合作之中,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产学研已经成为促进高职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各专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主要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比如聘请企业的专家或高级技术人员来校授课、开办讲座等,或者企业给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定岗实习岗位等,企业没有参与学校的专业课程建设,缺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环节,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率低,教师企业锻炼贡献率不高等问题的存在,使校企双方利益上出现不平衡,产学研合作推动力度不足现象普遍存在。
纵观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确实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少高职教师在对于体现高职特色的课程认识上偏差较大,相对规范的课程模板难于形成,在传统的实际教学中基本沿袭了传统的课程模式,压缩理论内容的课程和教材比较普遍,在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研中,更有就业单位企业反映高职毕业生的基本技能还不够熟练,这些表明这类专业课程的改革还需深度开展,在紧紧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任务上,积极地在发展、管理、改革、创新四个方面下功夫,全方位提升高职的人才培养质量。
(1)正确理解发展,围绕课程资源抓好建设。高职院校今年来在教学硬件方面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但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发展的含义,规模扩张,条件改善是发展,但是这不是根本性发展,不是可持续发展。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真正的发展是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课程资源的丰富。学校要创新高职教师资格制度,明确认定标准,推动高职教师聘用制度建设,强化高职教师培训能力,多元化教师评价机制。
学校要依托教学资源库建设,借鉴各方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重点专业的课程开发,探索适合高职校情的专业、课程改革方案。选择相对集中的核心专业建设方向,整合院校、企业、专家各方优势,合力打造标杆式的教学资源成果,同时参考国际教学资源建设通行标准,研制简单易行的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为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使用奠定基础。
(2)全面理解管理,要围绕课程管理提升形象。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确立新的课程管理的有形载体。高职教育管理要实现转向,不是一味地模仿本科院校,要体现高职课程管理的特殊性,由学科教育向就业导向,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转变,必须改变课程改革教师单一主体向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多重主体转变,体系构建由强调知识的逻辑体系、学科体系向职场工作流程转变,内容选取由强调学科的系统完整性向满足职场要求围绕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转变。并根据职业岗位技术要求,行业管理规范,人才培养职业素质标准,打破传统课程体系,按照企业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场景,重新构建校企结合、工学交替,分阶段培养完全职业人的新型课程体系。
(3)深刻理解改革,围绕课程理念苦练内功。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突破普通教育的课程观和单纯职业培训的课程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构传统课程理念,树立适应现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的课程观。构建基于实践本位的课程改革,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重视贯穿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等,合理地、最优地确定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将零散的知识由点串成线,由线变成面,从而有序化、层次化、条理化,从而谋划和设计课程体系,根据预先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育和训练,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4)努力推动创新,围绕体制机制提升内涵。产学研合作,特别是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建立机制和体制的保障系统,保障企业能够参与到学生从招生到就业的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虽然对于目前的诸多高职院校而言,深度开展产学研存在很多困难,如政府层面的产学研合作国家框架的制定还有待进一步的推进,包括制度、法律、政策和管理等,再有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产学研合作当中来。目前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启动了产学研合作国家框架制定的前期研究,高职院校也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组织形态,建立弹性教学方式,明确产学研合作是实现改革的基础和保障,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积极邀请企业行业深度全程参与,实现全方位的可持续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以互利互惠为基础的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多年来进行了一系列职教课程改革活动。然而课程发展在总体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还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远未形成中国化的现代职教课程概念。表现在现有的课程改革成果仍属于局部改革之功效,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终究是职业教育,强调素质与能力教育其实就是强调技术与技能训练,就目前多数行业来讲,仍希望高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顶岗操作能力,这也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以后所要走的主要方向。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2年质量工程重点项目“基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2012jyxm65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祝红.高职院校课程实施有效性的机电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4).
[2] 姜大源.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8).
[3] 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1).
[4] 王敏杰.高职院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路径与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5] 李雪峰.基于工作过程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