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品质形成和培养将扭转改变目前国内医疗行业所存在的很多不正之风,尤其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医疗的腐败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当前国内正在进行的社会医疗改革,必须应该从医学专业学生抓起,加强医德教育,从源头上树立起医生优良的医德品质,其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关键词:医德教育;医疗改革;医学专业;医疗工作;卫生事业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52-01
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就是学校在其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各种途径、形式和各种手段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医疗职业道德,培养他们从业以后作为一名合格医生所必须具有的为患者救死扶伤的道德行为准则和精神价值。确定医德教育的范畴有助于加强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医德教育主要是如下内容的强化教育:(1)生命观教育即生命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2)锲而不舍、操作严谨的敬业精神教育;(3)义利观教育即重义轻利的教育;(4)良好的礼仪教育。
一、医疗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迫切要求加强医德教育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就当前的社会现实而言,医院从盈利性事业向公益性事业转变。医院与患者之间也转变为消费者与服务的关系。患者在医患关系中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及大大加强。社会对医生的义务和职责有了明确的认定。患者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所关注焦点已不仅是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现今,在医德和医患关系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以利益;(二)患者的权利意识的增强和医生服务态度的缺失;(三)在医德建设上保障实施措施不力,原则、规范制定的较多;(四)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因医德问题而产生。如何赢得患者对医生的尊重与信赖,并在好新形势下处理的医患关系,己成为随着进一步深入的新医改方案下摆在医疗工作者们面前的一个现实性问题。而新医改方案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优化医疗服务环境,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让群众支付比较低廉的价格的同时,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因此,在不断提高医疗工作者技术水平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医疗业务工作者以患者为中心、维护和代表患者根本利益的服务宗旨教育和思想教育。
医德教育的滞后是导致出现医患矛盾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德治医”不仅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塑造“白衣天使”形象,密切医患关系的需要。目前国内的医德教育主要是针对在校医学专业学生的伦理课的教学,《医学伦理学》课堂教育以理论讲授为主,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学生背了许多的规范、原则却不知如何坚持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医院片面追求医疗技术的提高和经济效益,购置和更新大型诊疗仪器设备,却相应的对临床医生缺乏医德教育,忽视了医德是医院经济效益增加和医疗质量提高的基础保障。
二、加强医学专业医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改进医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增强在医德教育在医学专业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只有从根本上让医学专业学生树立起将来自己作为医生的职业崇高精神,才可能让良好的医德通过教育手段形成。医德教育对学生而言,要发挥医学专业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主动性,则是通过各种路径和各种渠道,通过专门的学习养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教师而言,也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精彩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无意识当中形成优秀的品质的医德习惯。医学专业学生要成为医德出众的医生,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加强医德教育。医德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教育而不是自发的,医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与私欲坚持做斗争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感化的过程。
医学专业学生的脑海中一旦形成医德的观念,就会持久地决定医学专业学生在从业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选择,就能够持久而稳定地指导医学专业学生成为医生以后的从业行为。医德教育不是要求学生不做只说,也不是对学生喊口号喊空话。医德教育是激发和培养医学专业学生对医生崇高行业的向往,但仅限于此是不够的,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医德就是要不仅仅知道,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践当中身体力行并坚持,抵制从业医疗卫生工作以后社会上的的各种不正之风。不理解医德基本的理论、概念和原则,就无从探索和思考现实的伦理困境。医德首先是一种知识,一般来讲,传统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做到知识的传授,然而,医德同时还是一种信念,不仅仅是一种知识。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医德教育,才能让学生将医德作为信念来接受。事实上,医德教育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向医学专业学生证明并力图使医学专业学生接受这样一个命题:医学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医德价值,医德价值必须在医学专业学生头脑中建立这样一个理念。
三、结论
医疗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老百姓能够享受质高价廉的卫生保障,能够住得起院,能够看得起病,将全体人民群众纳入到社会福利范畴内。这既需要广大卫生医疗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积极配合,也需要制度的合理变革。广大卫生医疗工作者的参与和配合,从根本上说就需要自从学生就开始培养卫生医疗工作者的医德作为深厚的精神动力。医德教育是是贯穿于医学专业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是医学专业学生教育工作中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医学院校作为培养祖国医学卫生人才的摇篮。应强化教育、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健全制度,积极探索医风医德教育的新举措、新思路,使医德教育规范化、经常化、系统化,使医风医德教育在医疗和卫生人才培养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宋文柯.浅谈新形势下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J\].中国卫生经济,1998,(10).
\[2\]马红军,张扬.市场缺陷理论与卫生管理中的社会成本\[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4).
\[3\]黄久冰.从医德滑坡谈医德教育\[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4).
\[4\]陈丽,兰迎春.医生必须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2).
\[5\]姜双丹.诚信教育与医德医风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6,(5).
关键词:医德教育;医疗改革;医学专业;医疗工作;卫生事业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52-01
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就是学校在其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各种途径、形式和各种手段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医疗职业道德,培养他们从业以后作为一名合格医生所必须具有的为患者救死扶伤的道德行为准则和精神价值。确定医德教育的范畴有助于加强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医德教育主要是如下内容的强化教育:(1)生命观教育即生命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2)锲而不舍、操作严谨的敬业精神教育;(3)义利观教育即重义轻利的教育;(4)良好的礼仪教育。
一、医疗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迫切要求加强医德教育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就当前的社会现实而言,医院从盈利性事业向公益性事业转变。医院与患者之间也转变为消费者与服务的关系。患者在医患关系中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及大大加强。社会对医生的义务和职责有了明确的认定。患者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所关注焦点已不仅是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现今,在医德和医患关系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以利益;(二)患者的权利意识的增强和医生服务态度的缺失;(三)在医德建设上保障实施措施不力,原则、规范制定的较多;(四)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因医德问题而产生。如何赢得患者对医生的尊重与信赖,并在好新形势下处理的医患关系,己成为随着进一步深入的新医改方案下摆在医疗工作者们面前的一个现实性问题。而新医改方案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优化医疗服务环境,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让群众支付比较低廉的价格的同时,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因此,在不断提高医疗工作者技术水平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医疗业务工作者以患者为中心、维护和代表患者根本利益的服务宗旨教育和思想教育。
医德教育的滞后是导致出现医患矛盾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德治医”不仅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塑造“白衣天使”形象,密切医患关系的需要。目前国内的医德教育主要是针对在校医学专业学生的伦理课的教学,《医学伦理学》课堂教育以理论讲授为主,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学生背了许多的规范、原则却不知如何坚持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医院片面追求医疗技术的提高和经济效益,购置和更新大型诊疗仪器设备,却相应的对临床医生缺乏医德教育,忽视了医德是医院经济效益增加和医疗质量提高的基础保障。
二、加强医学专业医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改进医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增强在医德教育在医学专业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只有从根本上让医学专业学生树立起将来自己作为医生的职业崇高精神,才可能让良好的医德通过教育手段形成。医德教育对学生而言,要发挥医学专业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主动性,则是通过各种路径和各种渠道,通过专门的学习养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教师而言,也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精彩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无意识当中形成优秀的品质的医德习惯。医学专业学生要成为医德出众的医生,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加强医德教育。医德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教育而不是自发的,医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与私欲坚持做斗争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感化的过程。
医学专业学生的脑海中一旦形成医德的观念,就会持久地决定医学专业学生在从业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选择,就能够持久而稳定地指导医学专业学生成为医生以后的从业行为。医德教育不是要求学生不做只说,也不是对学生喊口号喊空话。医德教育是激发和培养医学专业学生对医生崇高行业的向往,但仅限于此是不够的,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医德就是要不仅仅知道,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践当中身体力行并坚持,抵制从业医疗卫生工作以后社会上的的各种不正之风。不理解医德基本的理论、概念和原则,就无从探索和思考现实的伦理困境。医德首先是一种知识,一般来讲,传统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做到知识的传授,然而,医德同时还是一种信念,不仅仅是一种知识。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医德教育,才能让学生将医德作为信念来接受。事实上,医德教育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向医学专业学生证明并力图使医学专业学生接受这样一个命题:医学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医德价值,医德价值必须在医学专业学生头脑中建立这样一个理念。
三、结论
医疗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老百姓能够享受质高价廉的卫生保障,能够住得起院,能够看得起病,将全体人民群众纳入到社会福利范畴内。这既需要广大卫生医疗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积极配合,也需要制度的合理变革。广大卫生医疗工作者的参与和配合,从根本上说就需要自从学生就开始培养卫生医疗工作者的医德作为深厚的精神动力。医德教育是是贯穿于医学专业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是医学专业学生教育工作中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医学院校作为培养祖国医学卫生人才的摇篮。应强化教育、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健全制度,积极探索医风医德教育的新举措、新思路,使医德教育规范化、经常化、系统化,使医风医德教育在医疗和卫生人才培养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宋文柯.浅谈新形势下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J\].中国卫生经济,1998,(10).
\[2\]马红军,张扬.市场缺陷理论与卫生管理中的社会成本\[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4).
\[3\]黄久冰.从医德滑坡谈医德教育\[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4).
\[4\]陈丽,兰迎春.医生必须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2).
\[5\]姜双丹.诚信教育与医德医风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