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雨季灌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l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玉米高产栽培的产地环境和生产技术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苏丹雨季宜种玉米各灌区中基础产量可达7 500 kg/hm2以上的地块。其它自然生态因素与本区相似的苏丹雨养农业区亦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应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产地选择
  产地大气质量符合GB3095标准,生态环境好,没有受工业、农业、城镇生活等污染;产地周围无污染源。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正常,产地内无重金属矿山,未受到人为污染,土壤中无超标农药残留,符合GB15168要求。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以上,速效钾100 mg/kg以上;水源充足,灌排条件好。依靠尼罗河水灌溉,无污染,河的上游没有对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生产用水质量符合GB3838要求。
  4 生产技术4.1 播前准备
  4.1.1 整地 雨季来临前深耕土地,耙耢整平,以确保播种质量。
  4.1.2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玉米杂交种,如源自中国的CN-M01、CN-M03等。
  4.1.3 选种 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要求,纯度≥98%,发芽率≥85%,净度≥98%,含水量≤13%。精选饱满均匀一致的种子,以提高出苗率和群体整齐度。
  4.1.4 拌种 根据苏丹雨季灌区常发的病虫害进行拌种或包衣。可选用Gaucho或Raxil等药剂拌种,以防治白蚁等地下害虫。
  4.2 播种
  4.2.1 播种期 播种时间在6月20日~7月10日,即在雨季来临前完成播种。
  4.2.2 播种量 播种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播种量(kg/hm2)=计划每公顷株数×1.2×千粒重(g)/[发芽率(%)×出苗率(%)×106]
  一般为30~45 kg/hm2,留苗6.0~7.5万株/hm2,根据品种特性酌情增减。
  4.2.3 播种方式 采用等行距垄上直播种植。行距一般为75~80 cm,播种深度为3~5 cm。宜采用人工点播或玉米精量播种机播种,以确保播种质量。4.3 田间管理
  4.3.1 间苗与定苗 于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不能延误。
  4.3.2 拔除小弱株 在小喇叭口期(第8~9叶展开)、大喇叭口期(第12片叶展开)和抽雄期及时拔除小弱株,提高群体整齐度,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保证植株健壮。
  4.3.3 去雄和辅助授粉 当雄穗抽出而未开花散粉时,隔行或隔株去除雄穗,但地头、地边4 m内的不去。于盛花期人工辅助授粉。
  4.3.4 中耕松土 于苗期和穗期(拔节至抽雄),结合除草和施肥及时中耕两次。4.4 施肥技术
  4.4.1 施肥原则 符合NY/T394的要求。根据苏丹农业生产实际,以使用氮磷两种化肥为主,并根据计划产量确定施肥量,一般公顷产量7 500 kg地块可按每生产100 kg籽粒施氮(N)2.5~3 kg、磷(P2O5)1 kg计算,按需增施微肥,隔年使用。
  4.4.2 施肥量 实现7 500 kg/hm2以上的高产,每公顷需施纯N 180~225 kg(约折合尿素400~490 kg),P2O5 约75~85 kg(折合标准过磷酸钙535~600 kg),施用氮磷复合肥时按上述氮磷总量科学计算。但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农业生产现状,施肥量在上述的基础上要酌情减少。推荐施用含硫玉米缓(控)释专用肥。
  4.4.3 施肥时期和方法 全部磷肥和总氮量的50%于播前基施,另50%氮肥于拔节前和大喇叭口期分别开沟深施。4.5 灌溉
  灌溉用水质量要符合GB3838的要求。高产玉米各生育时期适宜土壤含水量指标(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百分比)分别为:播种期70%~75%,苗期60%~75%,拔节期65%~75%,抽穗期75%~85%,灌浆期65%~75%。考虑当地实际情况,苗期可适当少浇水以炼苗,其余各期低于上述标准时酌情灌溉,高于上述标准时及时酌情排水,花粒期要保障水分充足,遇旱就浇。播种后,及时浇水,创造好的墒情。灌溉方式以沟灌为主,有条件的还可以采取节水滴灌或喷灌方式,杜绝大水漫灌。4.6 病虫草害防治
  4.6.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安全使用标准(GB4285)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的规定。
  4.6.2 杂草防治 以化学防治为主,同时结合中耕除草,以人工拔除为辅。播种后,每公顷可直接喷施40%乙·阿合剂3.0~3.75 L,或33%二甲戊乐灵(施田补)乳油1.5 L加72%都尔乳油1.125 L加水750 L进行封闭式喷雾;或者在玉米幼苗3~5叶、杂草2~5叶期喷施4%玉农乐悬浮剂(烟嘧磺隆)1.5 L处理。
  4.6.3 玉米螟防治 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在玉米螟成虫盛发期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有条件的地方,当田间百株卵块达3~4块时释放松毛虫赤眼蜂,一般每公顷释放30~45万头赤眼蜂,分两次释放,间隔5~7天。在小喇叭口期,也可用1.5%辛硫磷颗粒剂和细沙按1∶4的比例混匀后于傍晚前撒入心叶,每株用量1.5~2 g。但是苏丹6~9月雨季种植玉米,玉米螟发生较轻,数量一般达不到防治指标要求,所以一般不需要进行防治。
  4.6.4 其它病虫害防治 锈病、大小叶斑病等病害基本没有发生,而蚜虫、粘虫、蓟马、灰飞虱等虫害危害程度达不到防治指标,所以可以不予防治。4.7 其它灾害防御应变措施
  4.7.1 风灾 小喇叭口期前遭遇大风,出现倒伏,可不采取措施,靠植株自我调节进行恢复,基本不影响产量;之后遭遇大风出现倒伏时,应及时扶正,并浅培土,以促根下扎,增强抗倒能力,恢复叶片自然分布状态,降低产量损失。
  4.7.2 涝灾 玉米前期怕涝,高产夏玉米应及时排涝,淹水时间不应超过12 h。生长后期对涝渍敏感性降低,但淹水时间不应超过24 h。
其他文献
摘 要: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化肥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5K10组合可显著提高济薯21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83%和9.95%,其余组合均比对照减产,减产幅度最大的为N6P5K10组合。在生育后期,N6P5和N6P5K10组合不利于薯块干物质的积累,而P5K10和N6K10组合有利于养分向块根中运输,最终导致薯块干物质含量的提高。氮磷钾不同配比均可促进
期刊
摘 要:在小麦高肥水地块,确定秸秆还田与不还田2种还田条件,免耕、深耕和两年旋耕一年深耕3种耕作方式,666.7m2施纯氮15、11、20 kg 3个水平,通过区组优化,设计建立不还田免耕(BM)、还田免耕(HM)、还田深耕(HS)和还田综合(HZ)4种耕作模式,在每种耕作模式上进行纯氮3个水平的裂区试验。经过数据调查、统计分析和AHP层次比较,得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实行深耕的耕作模式,666.7
期刊
摘 要:以糖度及其它农艺性状差异较大的6个高粱株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7天和14天后高粱幼苗的苗高、鲜重、饱和鲜重及干重的变化以及对苗期耐盐性鉴定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以及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增大,苗高、鲜重、饱和鲜重和干重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0、50、100 mmol/L NaCl浓度下,处理7天和14天的苗高差异显著;当NaCl浓度大于150 mmo
期刊
摘 要:为了解诸城烟区土壤养分状况,2012 年在诸城 5个基地单元共采集土壤样品 230 个,并进行分析化验。结果表明:全市土壤 pH 均小于7.5,大多属适宜范围,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锌含量丰富;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硼含量较低。为此,提出增施有机肥和“控氮、稳磷、增钾、补硼”的施肥策略;各基地单元不同土壤养分因子丰缺情况差异较大,施肥应注意因地制宜。  关键词:土壤养分;基地单元;诸城烟区
期刊
摘 要:为明确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和吡蚜酮等杀虫剂对大豆蚜虫的毒力和防治效果,采用浸渍法进行了4种杀虫剂对大豆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对大豆蚜虫都有较高的毒力,以啶虫脒对大豆蚜虫的毒力最高,LC50为7.026 μg/g,其余3种杀虫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吡虫啉、烯啶虫胺、吡蚜酮,LC50分别为9.484、15.247和43.734 μg/g,对大豆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
期刊
摘 要:利用一对穗分枝差异的小麦近等基因系,研究其生长锥分化过程和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穗分枝小麦发育至二棱期后,分枝穗轴突起形成,继而形成穗分枝;发育过程可分为9个时期:初生期、伸长期、单棱期、二棱期、分枝突起形成期、分枝小穗突起形成期、小花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和抽穗始期;物候学方面,分枝小麦在二棱期之前的发育进程与正常穗型小麦一致,但分枝穗轴形成后,分枝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分别要晚于正常
期刊
重点实验室/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100)  摘 要:选取430份山东地方品种、124份育成品种和180份高代品系进行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从中筛选到27份PPO活性较低的品种(系),可作为优质的低PPO活性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山东;小麦;种质;PPO活性;品质改良  中图分类号:S512.1+10.1(2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
期刊
摘 要: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转植酸酶玉米10TPY005、非转植酸酶亲本玉米为试材,于2011年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以及秸秆还田期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同一种微生物数量在转植酸酶玉米、非转基因玉米及空白对照中基本相同;不同细菌菌群在不同时期内数量变化情况不同:氨化细菌的数量在生育期内明显高于秸秆还田期,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及好气性固氮菌的数量在生
期刊
摘要:脂肪酶是生物脂肪代谢过程中的重要酶系,在酶工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花生未成熟种子的cDNA文库,克隆了3种脂肪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花生3种脂肪酶均具有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和催化活性位点,分属不同的脂肪酶家族。利用半定量RT-PCR对花生3种脂肪酶进行表达研究表明,它们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各不相同,其中AhLipase2在种子萌发时期的子叶中表达量高,可能起到分解储藏油脂,为幼苗生长提
期刊
摘 要:脱水应答元件结合蛋白(DREB)基因的应用,为培育抗旱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奠定了重要基础。本试验对在旱地和水地上种植的6个转GmDREB1和GhDREB基因的转基因小麦新品系旗叶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进行了提取与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麦新品系旗叶中的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较其受体品种有所提高,证明抗旱转录因子基因的导入可提高受体小麦品种的抗旱性。  关键词:小麦;DREB;转基因;抗旱;测定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