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向研究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nam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音乐领域在融入了国外的元素之后也实现了新的变化与发展。我国的音乐演唱技巧在没有引进国外的唱法之前,是以民族唱法为主,而经过融入新的音乐元素之后,美声唱法就对我国的音乐唱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趋向进行深入探究,在分析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美声唱法在我国实现新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为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帮助。
  關键词:美声唱法 国内发展趋向 策略探究
  随着音乐领域的不断发展以及音乐家的不断探究,美声唱法呈现出了丰富的变现力以及柔和优美的唱腔等显著特征,对于我国传统的民族唱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通过对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趋向进行深入探究,对于我国音乐歌唱领域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差异性比较
  (一)唱法更加稳定,流传性更强
  由于美声唱法本身专业性较强,因此在进行演唱时需要遵循很多规则与制度。在对演唱者的演唱水平进行评判时,必须有据可依,并且要求演唱者必须掌握优秀的音色平衡能力以及真实纯净的演唱技巧。在演唱难度较高、特色比较鲜明的美声歌曲时,还需要保持气色与音乐的一致性,声音要呈现出柔中带刚、干净利落的特点。换言之,对于演唱者演唱水平的评判必须做到有据可循。反之,对于流行歌曲而言,其所采用的通俗唱法本身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元素,并且在不同的元素之间不具备科学的规律,只要能够给听众带来愉悦的享受,就代表其是优秀的作品。基于此,可以发现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后者以其稳定的唱法方式,流传性更强。
  (二)共鸣方式更加多样化
  美声唱法作为专业的唱法形式,在混合共鸣方式上体系比较完善,进而可以保证每首作品的共鸣腔可以在保持平衡的基础上发挥出极为出彩的音色,对于音乐作品本身震撼力与感染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由于共鸣中的混合共鸣方式对于演唱者自身的演唱技巧以及职业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其在演唱过程中对声区进行统一,采用利索的转音唱法,这也使得美声唱法中的和声可以摆脱话筒的限制,不使用话筒就可以产生极为强大的震撼效果。对于流行歌曲的通俗唱法而言,由于其本身演唱技巧比较多变,并且在不同的演唱技巧中联系性不强,因此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对于共鸣的特色不会太过重视,往往需要借助音响、话筒的帮助才能够产生震撼效果,但是通俗唱法比较注重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在演唱表现方面显得更加自然。
  二、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思路
  (一)加强对民族特色的继承与发扬
  随着美声唱法在我国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美声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民族特色的继承与发扬工作。首先美声唱法需要结合我国音乐艺术的实际发展现象,充分继承美声艺术的优点,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其次需要学习民族演唱技巧,从民族唱法中获取必要的艺术补充,从而在演唱中融入我国民族特色风格。可以说唱法的应用最终还是服务于风格的,但是由于风格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同的演唱风格有着各自的演唱方法与技巧。在推动美声唱法实现发展时,对于专业音乐院校所开展的声乐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对专业化复合型声乐人才的培养。
  (二)注重对中国作品紧密结合
  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中国特色作品的紧密结合,就以往的发展经验来看,美声唱法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实现良好的发展,众多歌唱家以及音乐家的努力探索及努力钻研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比较典型的就包括蒋大为、李谷一、李双江等人,他们为具备中国特色的美声作品的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一直深入贯彻艺术要服务于人民的理念。美声唱法要想在中国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做到与中国作品的密切结合,尤其是对于音乐院校所开展的声乐教学,需要在为学生们传授唱法技巧的基础上注重我国本土优秀文化的渗透。
  (三)加大创作创新力度
  美声唱法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在创作上的创新与改革。在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声唱法作品时,需要以时代发展的趋势相契合,紧跟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并且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特色思想精神。美声唱法需要为民族的团结以及社会的进步提供帮助,对于作曲家而言,需要深入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去,激发自身的创作灵感,并且还需要加强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利用,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声唱法的需求。
  结语
  美声唱法要想在我国实现更好的发展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加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实现二者的密切融合,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声唱法作品。本文通过深入探究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思路,以期能够为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声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茜.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6(22).
  [2]唐福珍.当前美声唱法在我国发展的误区及技术规格的把握[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02).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德国表现主义早期绘画注重利用一切因素和方法来展现艺术家的真实情感,向人们传达画作的深刻内涵。文章就德国表现主义早期绘画笔触特点和应用问题进行探究,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德国表现主义早期绘画笔触。  关键词:德国 表现主义 绘画 笔触  笔触对于画面的作用超过了精准的细节描绘,使得绘画更加具备感染力,因而笔触是当前画面表达的重要组成。早期的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以真实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绘画独特
期刊
去年以来,成都市对市级部门和所辖区(市)县部分干部进行了实职转任非领导职务和交流,逐步建立健全了民意调查、群众测评、随机考察、日常动态等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一方面,将干部管理监督由闭合式转变为开放式,注重引入各方力量,推行开放式测评和开放式监督,不断扩大民意调查和群众测评的对象范围,增强调查、测评对象和时间的随机性,干部行不行,让群众来说话,而且保证群众说话管用。另一方面,把干部任职重心从任职审
期刊
摘要:素描已经从美术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艺术,在美术界占据着一席之地。素描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和夸张性,主要是通过线条的变化艺术、明暗对比、虚实结合来呈现艺术魅力。线条是素描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素描作品重要的藝术表现形式,影响着整幅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线条可以勾勒出客体对象的轮廓、五官、形态等,通过简单的黑白颜色对比、色彩搭配等来对素描对象进行诠释,属于一种素描美术作品的灵魂所在。本文主要
期刊
摘要:美术,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可以通过线条、构图、色彩、意境等激发观赏者情感、心灵上的共鸣,激起他们心底的感悟,进而提升观赏者的审美能力。众所周知,美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作品不仅仅是客观生活和实物的反应,更添加了画家对生活、对创作对象的个人感悟,赋予客观创作对象新的生命力,从而形成美术作品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不能单单从美术作品的画工来进行欣赏,更要注重对美术作品情感、意境
期刊
摘要:中国画是我国几千年艺术发展的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赋予了深刻的涵义,成为了国内绘画发展的缩影。墨色是中国画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想要正确解读其富涵的艺术语言,就要对中国画创作过程中传移模写的作用有所了解,要能够体会到墨色五分的审美意趣和崇尚黑色的审美意识。读懂这些语言,将有利于深入剖析艺术家们的创作意图,欣赏其高超技法下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本文将围绕中国画的墨色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国画
期刊
案例回放:杨殿根,1953年10月出生,1969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9月至2004年4月案发时在都江堰市出租车管理处工作,1999年8月至2004年任处长。  2004年4月8日,杨殿根被中共都江堰市纪委实行“双规”。经查:杨殿根于2001年在对出租车进行“油改气”改造中收取蒲阳路大修厂回扣共计10万余元,存入出管处“小金库”;同年9月,为谋取私利,擅自挪用代
期刊
摘要:对于美术绘画创作而言,感觉力和直觉力非常重要,任何一个绘画者只要找到了感觉,就能开始自己的艺术生涯,而有了直觉,则是他们艺术成功的前奏。文章就简单分析什么是绘画者的感觉力和直觉力,在此基础上探讨培养绘画感觉力和直觉力的策略,旨在帮助绘画者寻找自己的感觉力与直觉力。  关键词:绘画 感觉力 直觉力 培养策略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美术绘画行业而言,绘画不仅仅是掌握一点点技巧,还
期刊
摘要:敦煌壁画是我国珍贵的历史遗存。无数学者在被壁画艺术所吸引的同时,对其展开了深刻的研究。笔者阅读了大量与敦煌壁画有关的资料后,运用综合研究法分析了敦煌壁画艺术,重点阐释其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敦煌壁画 色彩 艺术特色  一、敦煌壁画的构图特点  (一)散点式构图  散点式构图讲究在充分把握全局大势的基础上,以“散点”即以随视点移动、自由的方式取代固定“焦点”的方式组织画面。遵循“意由
期刊
摘要:文物是我国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和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物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回顾历史、了解历史,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尤其是加强对基层方面发现文物、保护文物的管理工作,本文浅析目前基层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发展现状还不是十分到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能够使基层文物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有必要针对其
期刊
摘要:歌曲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人们往往会通过演唱歌曲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是歌曲的最基本作用。但是,歌曲演唱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能力,否则体现不出音乐的美感;同时也需要丰富的情感渗透,否则让人感受不到音乐的感染力。因此,歌曲演唱的技巧和情感表现的方法,就成为了演唱歌曲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两部分内容,也是本文进行专项阐述和分析的对象。  关键词:歌曲 演唱技巧 情感表现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