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探 引结合等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fylu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已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我认为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和核心是要确立好探究点和处理好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的关系,学生探究空间的大小,探究日标的确立,老师在学生探究中的导引方法,切入时机等都要在备课时精心预设,做到“探”中有“引”,“引”中有“探”,探引结合,相得益彰。
  
  一 因势利导。
  例如讲解“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我是这样处理课堂中的探引关系的。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在学生学过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学生很容易受前面知识的影响,把旧知迁移到新知探究中来。教学时,我就顺应学生的思路,出示“2、3、5”三个数字,先让学生把3个数字排列成三位数,要求分别能被2和5整除,学生很快就解决了问题。接着我提出问题:“这3个数字能组成被3整除的三位数吗?如果能将是怎样的三位数?”结果全班学生几乎都想到了“253”和“523”两个三位数,但学生在检验中很快便发现这两个数不能被3整除!此时,接下来的探究目标定位就非常重要。教材提供的情境是让学生通过用计数器拨珠来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但我觉得这样的探究引导仍然是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做机械操作,思维强度不够,而且这种探究思路不可能来自于学生,学生只知道老师让我这样做,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研究。
  一般情况下,学生是想不到借用学具去探究能被一个数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只会从数的本身去关注它由哪些数字组成,怎样排列等。所以我顺着这样的思路,把探究确立在从数本身进行研究上,当学生发现“253”和“523”不能被3整除,而且不管怎样排列这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都不能被3整除时,学生提出要“换数”。于是我把其中的“2”改成“4”.让学生用“4、5、3”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结果学生发现这三个数字不管怎么排,组成的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很快就想到了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该数由哪些数字组成有关。接着,我让学生观察能被3整除和不能被3整除的两组三位数的特征,这时学生就比较容易发现能被3整除的这组数中组成三位数的三个数字相加的和都能被3整除,而另一组却不能,在初步得出上面结论的基础上,再把这一结论推广到二位数、四位数……通过推理验证,最后揭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本课教学改变了探究点,虽然老师也进行引导,但这样的引导没有牵着学生按老师教路走的痕迹,都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自然生成。
    二 探引结合  因势利导,探引结合还应体现在不断调整教学预设,以学生的思维状况为标准调节教学进程,顺着学生的学情去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老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出现的探究点,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探究,使学生获得预设以外的收获。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原本我遵循教材提供的2个例题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但在课前谈话中.我发现学生完全能够自主地探究“用字母表示数”。所以我就将旧知迁移作为本课的切入点,把“想想做做4”中的题目进行改编,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写式子”,学生根据已有的学列经验和迁移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很快就明白了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了解学情后,我随即抛出两个问题:关于“用字母表示数”你已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使初尝成功的学生又生成新的困惑,掀起再次探究的热情。
  教学的方法千千万万,关键看教师如何掌握,如何应用。教学方法应用得好,应用得当,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反之.效果则相反。
  (作者通联:562300贵州省兴仁县真武山卯寨小学)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卓馨兰
  
  语文是一门蕴含着丰富创新因素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夺目的创造火花。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不敢想、不敢说.这显然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让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他们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
  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只有发现他们的长处,调动起参与的热情.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我在教《放弃射门》这一课时.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足球比赛的规则呀?”没等其他同学发言.一位平时不善言辞,但爱好踢足球的男生情不自禁地坐在位子上说了起来,大家都很吃惊。我抓住时机对他说:“听说你的球技很棒哦,能站起来大声地告诉我们有关足球比赛的规则吗?”同学们兴奋地鼓起掌来。掌声中,他腼腆地笑着站了起来,自信地讲述着,虽然言语不很流畅,但毕竟大胆地发言了。讲完后,我和同学们又报以热烈的掌声,表扬他的进步。这掌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这位男生增强了自信心。
  其次,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例如:在教《月光曲》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有关段落的描述,画出月光和大海相对应的变化图。大家兴奋极了,纷纷动手画起来。几分钟后,我又要求他们拿着图,通过实物投影仪,向大家讲解,同学们先是一阵犹豫,接着纷纷举起了手。看到他们线条简单而又准确的图画,听到他们有条有理、绘声绘色的介绍,相信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唤起了自信心。
  
  二 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要巧妙设计疑问,使所提的问题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我在教学《琥珀》这一课时,首先拿出自己制作的“人造琥珀”给同学们看,让他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再想一想,真正的琥珀又是怎样形成的。学生们情绪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激烈的小组讨论,很快地了解了真正的琥珀形成的整个过程及其科学价值。
  又如:在学习《田忌赛马》这一课时,我出示了孙膑的人像,问:“这个人是谁呢?历史上除了有一部《孙子兵法》,你们知道还有一部《孙膑兵法》吗?…在田忌赛马的过程中,孙膑起了什么作用呢?”几个问题就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从而引导他们自觉了解课文内容。
  
  三.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学生进取
  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21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教师必须结合语文教学,通过各种方法创造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不断进取。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名篇佳句,每当要求同学们背诵时,不少同学或是结结巴巴,背不完整;或是机械背诵,毫无感情。于是,我采取了多种形式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比如:“纸牌抽背”、“层层过关”、“擂台赛”等。通过这些良性竞争,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和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创新个性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所犯的许多美丽的“错误”,往往就是创新火花的闪现。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些火花,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教学,以培养出具有创新品质的一代新人。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
其他文献
“变声期”是指人在成长发育阶段(男孩一般在12一15岁,女孩一般在11--13岁)嗓音由童音向成年音转变的过渡期。这个时期喉部的发育变化非常明显.一般会出现喉部不适感,声音逐渐嘶哑或突然变嘶哑,说话或演唱时声变粗、变低。变声刚开始时的表现为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嗓子,嗓音不稳、唱时不持久,声音变沙、劈、沉闷,有时突然嘶哑、逢高不起,勉强发高音时出怪音,甚至还会出现声带水肿、充血、弹力减弱等症状。之所以出
期刊
朗读,以其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和表情达意的简捷性,在阅读教学中占有~席之地。以朗读为主线,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加强比较性朗读,能提高朗读的效率。  比较是思维的操作手段,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的异同的思维过程,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加强比较性朗读。有助于在一定的背景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理解朗读内容。下面分三个方面加以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一所学校,如果淡化了对教师的有效评价,要实现全面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只能是一句空话。那么,如何建立长效评价教师机制呢?    一 评价的标准要“实”    评价标准方面,不能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即被评价对象的相对位置,如教师在年级中的排名,教师在学科中的排名,班主任所带班级在全校、全市乃至
期刊
【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进入七年级后学习的第一章内容就是《有理数》,它第一次将数扩充到有理数范围。这次扩充带来了一系列的改变.当然也包括运算的改变,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是小学四则运算的延伸与发展。通过对有理数的运算的学习.可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有理数》这一章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使新旧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此外,有理数的运算的教学
期刊
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某种事物,力求认识或参与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兴趣。然而,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中慢慢萌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维持行动的内在动力。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比较抽象,逻辑性很强。而小学生年龄
期刊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阅读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在课内外的阅读中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
期刊
魅力,心理学角度这样诠释:魅力是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是一种扣人心弦、激人追求的感染力。真正有魅力的教师,对学生具有强大而持久的人际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智慧启示力,是学生生活、成长道路上的引路者、鼓舞着、驱动者。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基本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魅力是教师魅力的中心内容和条件。有的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妙语连珠、挥洒自如,很有囊括百代、悉数万物奥妙的气势,他们的
期刊
每当过年时,人们都要买些鞭炮来燃放,政府多次禁止燃放爆竹,结果都是不了了之。现在人们喜欢整酒,但是无论整什么名义的酒,都要燃放烟花……其实这不仅仅是图个热闹,增添一点喜气,更重要的是要弄出个响动。  新年是一年伊始,是一切生命新的开始,因此要有响动。结婚、添子、高寿……都要用响动来表示庆贺。因此,响动是欢乐的昭示,响动是热烈的抒情。  生活中少不了响动,生命亦是如此!  燃放鞭炮只是响动中的一种。
期刊
为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的作文个性化得到发展,我总结了“厚积薄发”的作文教学策略。经过实践,操作简单,行之有效。    一 语言积累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要使学生笔下的语言充满童真、童趣的个性特点,教师必须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  1 阅读积累.  通过课堂教学和大量的课外阅读,一方面进行“词汇”、“精彩语段”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积累教材中涉及到的人文知识:如风景文化、人格文化、处事文化
期刊
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而体验学习正是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追求有效的体验学习。  一.情境创设,体验数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