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与优秀例文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stins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2017年广州市中考作文继续延用标题作文的形式,题目由“提示语 标题 要求”三部分组成。
  提示语第一句话用来引出写作的对象——照片。第二句话罗列了生活中常见的照片类型,并且从个人生活到学校生活再到社会生活,提示考生选材的范围、内容,帮助考生打开写作思路,细化写作对象。第三句话点出照片的基本作用以及照片可能发生的与人的情感联系、思想关联等,深化写作对象,引导考生思考写作对象包含的意义。
  标题“总会想起那张照片”再次提醒考生,此题的写作对象必须是照片,且写作对象“照片”的途径是“想起”,因此考生选取的照片应该是过去拍摄的照片,不能是现在或者未来拍摄的照片。另外,“想起”和“照片”前各有一个修饰语,在审题时也不能忽略。“那张”一词提示考生所写的照片只能是一张,而非几张,并且此刻照片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记忆中。“总会”一词是审题的关键,“总”字的意思表示“一直”“一贯”“无论如何一定如此”,这个词提醒考生必须写出“那张照片”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即“总会想起”的理由。
  题目审清楚后,要写好此题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选材,选哪张照片?考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入文,此题较量的是立意的高下。建议考生根据相对新颖、印象深刻、感悟独特的原则来选材。二是如何表现“总会想起”。“总会想起”是一种持续不变的心理状态,“总会”强调的不是频率,而是“那张照片”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优秀作文应该对定格在照片中的人、事、物、景等进行描写,并从内涵上写出“那张照片”对自己的深远影响,要把“总会想起”的理由写充分,然后再略写人生的不同境遇下总会想起“那张照片”的原因。
  【考场佳作一】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广州一考生
  我总会想起那张在香港森林间拍摄的照片。
  暑假,一家人来到表姐生活的城市——香港。走在街上,两旁高耸入云的楼房如片片黑云般,令我沉重、压抑。
  “走,我们骑车去!”表姐热情地挥挥手。
  我踩着单车,跟随表姐离市中心而去。忽然,随着一个急转弯,大片葱茏的绿色蹦跳着映入眼帘。这是一片森林!我心生惊叹。
  车轮碾过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似一曲悠扬的小调;阳光透过树丛,洒下斑驳的亮点,像一地晶莹的珍珠。我悠闲地穿梭于林间,享受着自然的洗礼,心中那根长久以来紧绷着的弦,渐渐松弛。
  前方,表姐正和一群好友并排骑行在一起。我按捺不住激动,飞快拿出相机,对准他们按下快门。
  我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照片:淡淡斜阳下,一条悠长的小径分隔左右。一边,是香港市区的高楼林立、灯火闪耀;另一边,是郊野丛林的连绵不绝、青葱翠绿。小径上,一行好友嬉笑玩乐的背影朦胧纯美;半空中,几只飞鸟展翅翱翔的身姿飘逸轻盈。
  从前,我的照片中,总是只有城市,只有人群,或显纷扰嘈杂,或显单调空泛。面对这张香港林间的照片,我忽然找到了原因。
  是啊,人群有了飞鸟的点缀,更显灵动;城市有了绿树的搭配,平添生机。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水滴溅出大海,便不再蔚藍;人类脱离自然,便不再多彩。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相互融合,才能创造出“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离开香港后,我总会想起那张在林间拍摄的照片。
  当一栋栋高大的写字楼在美丽的街心绿地上拔地而起时,我想起了那张照片,不禁思考:什么时候,我们能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间,寻找到完美的平衡点,给大自然以生存延续的空间?
  当一块块“仅供观赏、请勿踩踏”的牌子在规整的公园草坪边竖立时,我想起了那张照片,不禁疑惑:什么时候,我们能真正消除与大自然间的隔阂,给每个人以亲近自然的机会?
  直到如今,那张在香港林间拍摄的照片,总会浮现于我的眼前,它时时提醒着我:
  人与自然,“和”为贵;人与自然,“合”最美!
  【评点】
  选材独特,立意深刻。小作者永难忘记的那张照片,是一群好友在香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郊外的森林里骑行的画面。城市的繁华和郊野的绿意很自然地共存在一起,在这个画面的背后,是作者对香港在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做到完美平衡的称赞。文章最后自然地发出了我们应该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吁,触动人心。
  【考场佳作二】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广州一考生
  那张照片和其他照片一起,夹在我厚厚的、落满灰尘的相册里。但是,它却在我的记忆中显得分外清晰。
  那是一张由赛场摄像师拍下的照片,记录的是我的一场击剑比赛的最后一刻。
  我仍然记得那次实力悬殊的晋级赛,我的对手是一位技术远远高于我的击剑高手。他可以在剑道上熟练地运用巧妙的步法、精湛的技术,用意想不到的手段击中我,我却只能用蹩脚的技术抵挡着,被他凌厉的进攻逼得连连后退。在中场休息时,我甚至问教练:“我可以选择退出吗?”
  教练严肃地看了我一眼,说:“永不服输!”
  我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提剑上阵。“永不服输”这一句话不知怎么的一直在我心头萦绕,激励着我继续抵抗和进攻。但是最后对手还是率先拿到了赛点——只差一剑就能获胜。他娴熟地调节了一下他那把银光闪闪的剑的弧度,准备迎接他的胜利。
  这关键的一剑开始了,对手显然打算尽快结束这场比赛,一开始就运用各种招数向我刺来,我几乎被逼到了临界线上。此刻,“永不服输”这铿锵的四个字在我心中咆哮,我抬剑,冒险地腾身跳起——这是我从没想过、也从没人教过我的招式——剑尖向下一指,奋力刺中了对方的胸口,兔起鹘落之间,完美得分。
  虽然,这场比赛最后我还是输了,但赛后握手时,对手的眼里闪着一丝笑意:“你那一击真是令人不可思议!”我回头望着教练,教练也赞许地点点头。后来我中断了击剑的学习,临别时,教练拿来那场比赛精彩的抓拍,在我腾跃起的身影下用油性笔写上“永不服输”四个遒劲有力的字,赠给了我。
  至此,那张照片就被我收藏起来。当我遇到学习上难以逾越的困难或对手的时候,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上奋斗的身影,就有了继续挑灯夜战的勇气;当我遇到自我认识的困境时,想起那张照片上我坚持到最后一刻不认输的意志,就有了坚持做自己的毅力;当我遇到体育赛场上艰苦的训练时,想起那张照片上我几近绝望又拔剑而起的动作,就有了努力拼搏的动力。
  最重要的是,那张照片所代表的永不服输的精神,已经逐步渗进了我的血液。我总会想起那张照片,总会在困难面前昂首奋斗,永不服输。
  【评点】
  叙事简约而生动。小作者由相册里的那张照片引出回忆,详细叙写了照片背后的故事,故事很简单,但简单中有铺垫,有波折,有高潮,这才是写作功力的体现。尤其是描写最后一刺的那几句话长短得当、干脆利索,令人印象深刻。“永不服输”四个字在文中反复出现,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点明了小作者“总会想起那张照片”的理由。
其他文献
四月,朦朦胧胧间几处嫣然的色彩装点了不甚明朗的天际,大片大片的绿由浅入深地涂抹了整条街,锈迹斑斑的绿篱墙边,像是撒落了皑皑白雪,小小的花瓣轻轻绽开着,灿烂而又明媚。  那时,只记得奶奶家那个偌大院子的一角里,歪歪斜斜地立着一株亲戚移植来的梨树苗,与周围繁茂的绿植相比弱小得可怜。我总抱着一种看它究竟会长出什么来的好奇心态,与奶奶一起为它浇水,等它长大。过了一些日子,它那嶙峋的瘦骨终于有了起色,慢慢地
松树像父亲,它不光有朴厚,还有慈父情怀。松树的孩子住得比谁都好,小松子住在褐色精装修的房子里,一人一个房间,人们管它叫松塔。  松塔与金字塔的结构相仿,但早于金字塔。人说金字塔的设计和建造是受到了神的启发,而松树早就得到过神的启发。神让它成为松树并为子孙建造出无数房子——松塔。  在城里的大街上见到松树,觉得它不过是松树。它身上的一切都没有超出树的禀赋。如果到山区——比如危崖百尺的太行山区——峭岩
淘宝店铺织羽集店主,是徐娇除了演员、coser、学生等身份之外的一个,亦是将她兴趣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一个。织羽集于2016年9月正式营业,主营汉元素女装,经过近9个月的摸爬滚打,已走上正轨。在徐娇看来,比赚钱更重要的,是她能凭借这家店铺涉足设计、策划拍摄、推广汉服。在运营团队眼中,徐娇是这间店铺的灵魂。  徐娇念初二那年,一位粉丝送了她一本夏达的《哥斯拉不说话》,古风兴趣得以萌芽。“既然汉服这么美
金牌,对于一个人来说,既可以是鼓励,又可以是桎梏,关键是看你怎么对它,你怎么对自己。理智而聪慧的人,绝对不会把金牌挂在嘴上,更不会把它坠在心上。在那个金光闪烁的日子过后,他便会把金牌束之高阁,忘记它。然后,一如既往,勤练技艺,准备另一次的沖刺。
轻阖上书,书中那抹铅字散发的回肠荡气久久不散。烟波江上的故乡、气宇轩昂的帝王、闲庭信步的诗人、笛声悠扬的隐士,随历史的阵阵烟尘远去,我才发现,我似乎从未正视过它。一直以来,它似乎是电视剧里被恶搞的桥段,旅游时人声鼎沸的古迹,甚至不过是历史书上需要考试的内容,而那覆满了青苔的石阶,被雨水斑驳的门扉,我却从未思考过它的前世今生,从未倾听它无声的诉说。  “历史,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操控我们今天所有的生
加杜里从小就对玛雅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最终他把这份兴趣变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研究玛雅人的建筑时,加杜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对建筑的选址往往不怎么实际,要么就是远离河流,要么就是有好的土地不选。这引起了加杜里的好奇,他认为“玛雅人非常聪明而且是很好的建筑师,这么做一定有原因”。  为了找到答案,他尝试用玛雅人推崇的天文学进行解释,于是他对仅存的瑪雅古文献之一的《马德里抄本》中记载的玛雅星座图进行
没有公交卡,上了公交车,突然发现身上没有零钱……此时此刻,是不是满满的尴尬写在脸上?重庆市南岸区洋人街的375路公交车驾驶员张国忠用自己的细心和爱心,解决了这一问题。  张国忠说,去年一个女孩着急地上车,“師傅,我没零钱,可不可以把车费微信转账给你啊?”看着女孩尴尬的表情,张国忠让她上车,自己掏钱给她买了一张车票。没过几天,同样的情况又出现了。  想到很多乘客都有这种特殊情况,张国忠决定去办理一张
热播反腐题材剧《人民的名义》以跌宕起伏的剧情收获了各年龄段的关注,甚至受到很多“90后”“95后”观众的追捧热议。剧中多位老戏骨演技精湛,故事动人心魄。观众边追剧边感叹,多么真实地描写了反腐者和贪腐者之间的较量,多么深度地刻画了人性的善恶。  观众并不是只爱看古装剧,而是当下优秀现实类题材剧實在太少。古装剧霸屏、穿越剧火爆,各种“IP剧 当红鲜肉”的模式横扫荧屏,这种现象难说正常。《人民的名义》摒
2017年4月,52岁的王宁正式离开中央电视台主播台,他已经在《新闻联播》工作了整整28年。  1983年,青岛电视台第一次面向全市招收一名新闻播音员,王宁在2000多名应考者中脱颖而出。当时,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李刚老师是面试官,他鼓励王宁,“你要是想有出息呀,就一定要考播音系。”于是,王宁像打了鸡血一样努力准备考试。一年后,他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在青岛电视台播了3年多新闻后,1989年1
对爷爷筱冢来说,孙子肯尼斯送来的袜子,胜过圣诞节所有华丽的礼物,虽然他可能很快就忘了这一切。  乍一看,这是一双极其普通的袜子,唯一的秘密却藏在脚底下——一个拇指盖大小的传感器。  凌晨3点,爷爷筱冢忽然从床上坐起来,就在他穿着袜子的左脚接触地板的一刹那,肯尼斯的手机响了,那是他毕生难忘的瞬间。  另一个让肯尼斯记忆终生的时刻是在他4岁的时候。肯尼斯与爷爷在公园散步,突然间,爷爷不见了。肯尼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