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体化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nqu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整合与创新,同一教学内容在大、中小学的体育课上重复使用,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提出构建一体化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为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研究思路。
  关键词: 构建;一体化;大学;体育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420165-01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高级阶段,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继续化阶段,虽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体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课程内容改革方面的问题更为明显。教育部2002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新一轮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在这日益加快的体育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建议,以寻找解决我国大学体育课程问题的策略。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更新一直是近20年来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着眼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出现了多样化、生活化的发展趋势。但现实中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仍然与中学重复过多,同一教学内容在大、中小学的体育课上重复使用,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仍然很突出。各种内容的选择和量的搭配缺乏科学论证,总体上内容广泛,却过多集中在正规的竞技运动项目上,忽视了这些项目的变化。这种课程内容的重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众多的学生在经过十几年的体育课程学习以后,不但没有掌握与健康有关的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而且远离体育,甚至讨厌体育。这一时期课程内容不太注重学生的需求,不太重视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这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和摧残,不仅偏离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目标,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建议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教材内容。
  2 构建一体化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背景与机遇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新颁布的《纲要》提出了课程的新理念、新目标。对大学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体现了与时俱进,突出主体性,张扬个性发展和建立新型师生观等特征,对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2]
  3 构建一体化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体系
  为适应素质教育对学生身心素质及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在建立多元目标体系基础上,还应力求课程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确定哪些学习领域目标是明确掌握何种体育知识、健康卫生知识、运动项目技术,哪些又是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形成意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挑选课程内容。特别是有关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目标,实现同一目标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很多,因此,从能实现目标的所有内容选择时应遵循:典型性,选择的课程教材内容在实现目标的所有内容中具有代表性;基础性,能为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一定的素质技能基础: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既要考虑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又要考虑课程内容的文化含量,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在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阶段,课程内容的健身性应是逐渐减少,文化性逐渐增多:民族性、世界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又将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内容引入体育课程,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课程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体育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同时应从不同的地域、气候、学校场馆设施和器材等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体现学生的主体需要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适应学习对象,为学生所用、所好,便于学生形成终生体育习惯的六条原则。
  同时将所有选择的体育课程教材内容形成两大内容体系,即以运动项目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以及以体育运动知识和原理,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健身、健康、营养知识等,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两者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课程教材内容阶梯性是指在安排课程教材内容学习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设置与其年龄相应的课程教材内容。在其他文化学科的课程教材内容设置中,阶梯性表现非常显著。而对于运动项目的安排设置,阶梯性表现就不那么明显了。
  体育项目之间的关系也不存在明显的阶梯性,不能说非得先学篮球后学足球,他们之间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因此,对于以运动项目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在考虑各阶段衔接时,一般是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学习项目的多少呈金字塔式逐级递减,而同一运动项目的内容则遵循“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培养、基本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特长技能的获得和综合体育能力的形成”,这样一个内容体系来构建。对以体育运动知识和原理,以及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健身、健康、营养知识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由于这些内容之间是存在内在逻辑联系的,在考虑阶段衔接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交叉融合到以运动项目为主要特征的内容体系中去。以篮球运动项目内容为例:小学中、低年级阶段,主要选择各种篮球游戏作为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兴趣,全面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小学高年级阶段,主要选择练习原地的篮球基本技术(如运球、传球、接球等)作为教材内容:初中阶段,主要选择练习运动中的篮球的各项基本技术(急起急停、移动传球等)、基本战术和篮球基础知识作为教材的内容:高中阶段主要选择篮球的组合技术、简单的战术组合、篮球运动原理、篮球锻炼方法等作为教材的内容:大学阶段,主要选择篮球的技术战术运用、篮球裁判法与竞赛组织、篮球运动的社会发展、篮球欣赏等作为教材的内容。通过篮球教材内容的合理分配,使学生既有较高的篮球运动技能,又有丰富的篮球知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论
  本文运用课程理论,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为基础,从理论、实践各层面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深入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背景,提出构建一体化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体现学生的主体需要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适应学习对象,为学生所用、所好,便于学生形成终生体育习惯。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学论[M].
  [2]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8.
其他文献
摘要: 图书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书馆要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从而促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 图书馆;学生课外阅读;促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420154-0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已经摆到了全社会的面前。图书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420157-01    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群体中,“后进生”在一个班集体中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后进生”这个群体中的个人而言,他们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是可以随着时间、条件等外因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然这种变化也有两重性,一是向好的方面转化,使之由坏变好;二是向坏的方面转化,使之坏上加坏。作为人民教师,为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在信息过剩时代,受众更信赖条理清晰、逻辑鲜明、见解独到的记者型主持人,就此本文针对记者型主持人的叙事策略展开分析.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要: 贯彻英语新课程标准就要抓好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提倡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新模式;教师要不是时机的引导,开展小组讨论,创建新的教学评价机制;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搞好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摘要: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方向,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对高职电子测量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一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电子测量;工作过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420156-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