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的“大格局”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7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范成大既是一位眼界开阔、感觉敏锐的诗人,对自然界的山水泉石充满热爱,对升斗小民的悲欢富于同情,又是一位颇具政治才能的实干家,官至宰辅,风骨凛然,故胸中自有丘壑,下笔气象万千。
  感时忧国、悯农爱民——有心胸、有慧眼、有情怀的诗人
  范成大的诗总是融入独特的人文情怀。他关心人民疾苦,即便是退居之后也没有忘却人民。在创作风格上,范成大主要继承了白居易、张籍、王建新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如《乐神曲》等四首,便明言“效王建”。因此,范成大的诗,数量虽然不及杨万里多,内容却更加充实。还在少年时期,范成大便写出了“莫把江山夸北客,冷烟寒水更荒凉”的名句。成年后,范成大又写了一些揭露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同情农民疾苦的诗。《催租行》《后催租行》即是典型代表。《催租行》是一首反映地方官吏向农民敲诈勒索的作品,通过官府的爪牙——里正无耻勒索农民的典型事件,勾勒出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后催租行》揭露了农民被迫出卖女儿以输租的悲惨现实:“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字字句句,饱含农民的血泪控诉。
  范成大颇具爱国情怀,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许国无功浪著鞭,天教饱识汉山川。”范成大一生的饱览山川是与其“许国”抱负联系在一起的,正是为了“许国”,他才经受了“三方皆走万里”的艰苦旅程。因此,范成大最有价值的爱国诗篇,便是乾道六年(1170年)使金时写下的《揽辔录》和72首绝句。《揽辔录》,取东汉名士陈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之意。据此书记载,范成大于乾道六年六月“出国门”,“八月戊午”渡淮出国界,十月“戊午”复渡淮归来,在金国境内逗留了两个月。这是范成大一生中心情最为复杂的一次旅行,压抑、悲怆,又满怀忠义豪情,在此心境下写出的许多文字都特别感人。
  除《揽辔录》外,范成大此次使金还留下了72首绝句,汇为《北征小集》,其中佳作甚多。这些诗不仅描写了北方的山川风物,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而且反映了中原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


  范成大的田园诗也颇值得称道。他晚年写的《四时田园杂兴》,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宛如一幅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宋代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是他以前的诗人很少着墨的。尤为可贵的是,其中还有不少作品把对农村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赋予以闲适为特征的传统田园诗以更深刻的内涵,这和他早期创作乐府诗的精神也一致。
  “求天下之所谓正臣,如公才一二辈”——有胆识、有担当、有政声的政治家
  范成大的政治理念以儒家“仁政”为圭臬,其政治主张为慎刑谨罚,轻税薄敛,启用贤能,爱惜民力,其施政注重通权达变,审时度势。范成大最值得一提的政绩和文治武功大致有以下几项:
  其一,义庄与义役。范成大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七月赴任处州(今浙江丽水)知府,乾道五年(1169年)五月离任,在处州只有9个月。时间虽短暂,但他为当地民众办了不少实事,颇有政声。例如,范成大体恤百姓疾苦,向皇帝上《论不举子疏》,请求为民减免丁钱。“小民以山瘠地贫,生男稍多,便不肯举(养育),女则不问可知。村落间至无妇可娶,买于他州。计所夭杀,不知其几……乞令运司效苏轼遗意,措置宽剩,量拨助之。”当时,处州民不聊生,生子弃养现象非常严重,为帮助处州人民摆脱困境,范成大一面效仿苏轼任密州知州时的做法,措置宽剩,量拨助之,以养弃儿;一面上《论不举子疏》,为民请命,乞减丁钱。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七月,皇帝免两淮民户丁钱,两浙丁盐绢。孝宗谕辅臣曰:“范成大言处州丁钱太重,遂有不举子之风,有一家数丁者,当重与减免。”此后,处州丁钱税全免,百姓皆拍手称道。
  其二,重视农田水利。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对此,范成大有深刻认识。在其名著《吴郡志》中,他特创立水利一门,总结了范仲淹以后的丘与权、单子发、单谔、郏亶、郏侨父子及赵霖等人的治水实践和理论,保留了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的许多水利文献。范成大对水利事业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明代遂有《吴中水利书》的纂修,范成大发凡起例,首创之功尤不可没。
  范成大在处州兴修通济堰的历史功绩也颇值一提。通济堰是在丽水与松阳之间的大型水利工程,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至南宋干道年间范成大主持重修已达六百余年。通济堰是浙南的农业命脉,然而,因年久失修,已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了农田产量。范成大颇具远见,深知水利工程“修复之甚难,而溃塞之实易”的道理,主持整修了通济堰,并通过实地调查,订立了《通济堰规》。《通济堰规》是我国农田水利史上著名的地方水利法规,可谓“范公条规,百世遵守可也”。通济堰成为浙东山区水利工程的典范,迄今仍在发挥作用。因此,我们不能不钦佩范成大的远见卓识,而其订立的《通济堰规》,即使在今日仍对维护通济堰的正常运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范成大的精明干练,由此可见一斑。
  其三,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外交手腕。孝宗之世,国力、国运每况愈下。初志恢复的宋孝宗,挫于隆兴之败后,尚把希望寄托在虞允文身上,两次派其宣抚川峡四路,欲东西并举,兴兵恢复中原。但由于当时兵备未整,虞允文于淳熙元年(1174年)赍志以殁。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卓有成效的范成大被委以重任,调任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范成大在桂林处理当时被泛称为“西南蛮”的少数民族关系颇为得体,临之以威,抚之以恩,以和平共处为基本原则,同时辅以开放边贸口岸、互通经济往来,消除为掠夺资源而引起冲突的危险。其突出的外交手腕还体现在他处理安南进驯象的方式上。当时,因郊祀大礼,急需进象,前帅施巨又对使者恩礼过厚,遂使贡象使者傲慢无礼,范成大面折其狂,称:“吾经略诸蛮,陪臣安得亢礼!”至“受其廷参而犒之,遂为定制”。这是他恩威并济、灵活外交手腕的一个范例。此外,范成大处理广西宜州买马事也极为得体,认为不可开远蛮侥幸之途,否则将对边防构成严重威胁,对于见利忘义之徒,应存戒备之心,防患于未然。范成大精明强干,万事练达,其在广西经略买马事宜,创下南宋历史最高纪录。淳熙二年(1175年)进马六十纲,三千匹,增倍岁额。茶马贸易于宋代财政、国防至关重要。宋代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马政不修,缺乏一支精锐的骑兵,难以与契丹、女真、党项、蒙古等游牧民族那些善于驰骋、大范围机动作战的骑兵军团相对抗。故宋人早就认识到“兵在马”,范成大在蜀、桂期间对茶马贸易尤加留意。他在成都实行“内教将兵,外修堡寨,团结土丁”三策,深得孝宗嘉许。范成大恪尽职守,日夜阅士卒,制器甲,以守边为先务,不轻启事端。其方略见其诗:“开边吾岂敢,自治有余巧。”由此,范成大经略西事也成效卓著,《神道碑》称,“兵威大振,于是专意恤民。”陆游对范成大也有一总体评价称:“(公)定规模,信命令,弛利惠农,选将治兵,未数月,声振四境,岁复大登,幕府益无事”,颇有一种无为而治的气定神闲。对范成大的军事才华,陆游也推崇备至,《渭南文集》卷十八《铜壶阁记》称:“公且以廊庙之重,出抚成师,北举燕赵,西略司并,挽天河之水,以洗五六十年腥膻之污,登高大会,燕劳将士,勒铭奏凯,传示无极。则今日之事,盖未足道。识者以此知公举大事不难矣!”这是赞誉范成大有能力肩负起恢复中原、复兴北宋疆域的重任。可惜的是,历史舞台并没有为范成大提供充分施展才干的机会。
  (责编 / 傅建芬)
其他文献
谈到关系管理,人们似乎总有一种极其微妙的心态,往往把关系管理等同于行贿受贿、走后门、开绿灯等。实际上,只为短线目标的相互利用,是完全失败的关系管理,是关系管理五重境界中的下下之选。领导者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关系管理,不仅会在领导力、组织能力和制度建设上陷入事倍功半的境地,甚至会堕入非正当关系圈、权力圈、贪腐圈,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和悲剧结局。  关系的领导力   社会和组织的善治是不同管理模式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也是一场领导方法与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矛盾多发的社会转型期,要解开繁难复杂的治理方程式,法治是最有效的一把钥匙。  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人治思想、长官意志严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凡事自己说了算,脑子里没有法律这根弦,“仍然痴迷于人治”。在他们看来,法律程序限制太多,许多“急病”等不得慢郎中,远不如
在短时间内视频点击量就超过了15.5万次、社交网络转发量高达12万次以上的《美丽的神农溪》MV中,身着白衬衣的陈行甲帅气开唱:“哟哟耶,哟哟耶,一道小河弯哟,清清亮亮地流。一叶豆角舟,飘飘荡荡地走……”  作为一位县委书记,在“全民代言神农溪”活动中身体力行,亲自上阵为激活巴东沉睡的优质旅游资源助力,陈行甲可谓在全国都开了先河。  平素里的陈行甲总是面带笑意,看上去温文尔雅。他身材颀长,很有书生气
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首先要有精气神。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在“去官气”中“蓄底气”,在“接地气”中“得人气”,将“四讲四有”要求化为行动,让群众切切实实看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要深入基层接地气。我们党的事业,根基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群众。只有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党员干部才会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党的事业才会有必胜的力量和光明的前景。接地气,关键在“接”。不接触地中活力之
为什么要让领导干部学习国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早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就曾表示,领导干部
不赞成"红二代"提法   “父辈打下的江山,我们有责任来保卫父辈的成果,不能给父辈脸上抹黑。”“‘红二代’只是一个时代符号,将留下历史的痕迹,但也将成为历史的过去。”“干部子弟搞特殊化是不对的,歧视干部子弟也是不对的。”近日,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少将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对“红二代”的话题畅所欲言。作为一名世人眼中标准的“红二代”,他认为,当前,社会上有些人出于种种原因,
会议活动组织得多了,往往会发现,出错的经常是那些“想当然”的地方。比如,筹备过程中发现问题时,“想当然”地认为有人解决;筹备过程中有关方面提出要求时,“想当然”地全盘接受;实施过程中出现疑问时,“想当然”地任其发展。这些情况难免导致差错和失误。只有用非常谨慎的态度,“较真”到底,才能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这里跟大家分享几个案例。  案例一:前几年,市里的季度工作会要求现场直播。第一次筹备时,我们就想
红军长征时期的“诗与歌”是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蕴含着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精神力量,其所表现出的崇高理想以及革命乐观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人民至上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元素。  “为革命而死,死而无憾”的崇高理想  “革命理想大于天”。理想是维系和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天上有敌机狂轰滥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指战员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作用,解决了事关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的三个重大认识问题,是指导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一)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需要不需要统一战线问题。统一战线是党的法宝,这是我们党的干部都耳熟能详的。但对于其中的深刻寓意却缺乏深究,以致出现了手持法宝不会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统一战线法宝地位的思考非常深入,深
作为经济实力位于全市中下游的小县,重庆垫江县却已连续5年实现患者“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其奥秘何在?  记者调查发现,该县将有限的投入用在刀刃上,几年前就罕见地建成两家三甲医院,并创新体制机制,引进、留住、培养了一批高端人才。同时,三甲医院仍按二级医院标准收费,并鼓励中医药参与治疗,群众就医负担得以减轻。  西部小县拥有两家三甲医院  近日,垫江县桂阳街道的秦清春突发心肌梗死,被紧急送到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