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难磨砺人生,只有经受住苦难的考验,才能铸就非凡人生。父亲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的光辉精神是永恒的。
95年前,父亲出生在山东省博山县(现淄博市博山区)一个名叫北崮山的山村。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太爷爷为父亲取名“裕禄”。旧时的乡村,过上富足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梦想。家乡淄博博山地处鲁中山区,齐鲁文化氛围浓厚,穿城而过的孝妇河娓娓诉说着孝妇颜文姜传承千年的故事,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山城很早就成为一座工业重镇,陶瓷、琉璃产业千百年兴盛传承,父亲从小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长大的。
世道不堪、战乱天灾,随着日军入侵,民族危亡的情势进一步加重。刚踏入舞象之年的父亲,一步步见证了家境的衰落,最终无奈辍学,“在家种地、卖油、下煤窑”,早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苦难磨砺人生,只有经受住苦难的考验,才能铸就非凡人生。1942年6月,父亲因参加抗日自卫组织“红枪会”,遭到日军抓捕,受尽折磨,12月初被押往辽宁抚顺大山坑煤矿做特殊劳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临近村庄同去的20人,有17人被折磨致死。1943年6月,父亲联合工友从煤矿逃跑,辗转回到了家乡博山,却又面临汉奸和伪军的抓捕,无奈流落到江苏宿迁当了两年长工。1945年秋,父亲看到宿迁解放、人民当家做主的喜庆场面,毅然回乡参加了民兵队伍,并在北崮山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与国民党匪军的边沿斗争、莱芜战役、南麻临朐的战斗,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1946年6月,24岁的父亲遵照组织安排,离开家乡,去往渤海区参加土改工作,并在此间加入鲁中南下干部大队。1947年1月,父亲所在的南下干部队到达河南省尉氏县,他成功地在当地组织开展了土改工作,后又任尉氏县大营区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区长,先后领导了剿匪反霸斗争,上演了三纵三擒土匪头目黄老三的精彩活剧。20世纪50年代初,父亲还曾三度任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先后任青年团尉氏县委副书记,青年团陈留地委宣传部长,青年团郑州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
地方工作的历练,使父亲迅速成长进步。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工业战线急需优秀干部。父亲又被抽调到“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洛阳矿山机器厂。勤奋好学的父亲刻苦钻研,很快成为业务骨干。任一金工车间主任时,带领同事经过两个月的奋战,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台直径两米五双筒卷扬机。1962年6月,父亲又饮贾鲁水,回到尉氏县任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6日,父亲临危受命进兰考,开始了他与兰考人民战风沙、治盐碱、除内涝的新战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父亲已离开了53年,但他对我们兄弟姐妹们的谆谆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不敢辜负父亲对我们的期望。今天,得知家乡汇集了父亲生前的一些话语,并专门编辑成书,看着这些父亲曾经讲过的话,我的脑海中又浮现起与父亲一同度过的那些难忘的日子,想起了那些同父亲倾诉的心声。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的一篇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让“焦裕禄”的名字连同他的理想、信念、人格、忠诚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人们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力长盛不衰的先模人物中的一位。“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习近平同志当年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深情赞誉了父亲的为民情怀与英雄本色,也道出了无数人心中优秀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与精神风貌。
我们兄妹六人中,我对家乡博山是最为熟悉的。自两岁多我就跟着奶奶在北崮山村老家生活,直到1964年的春节过后,我才随父母一同离开博山去了兰考,民风淳朴、守道重义的家乡博山我一直念念不忘,每次回家我都特别激动,就跟小孩回家过年似的。
今年是父亲诞辰95周年,又恰逢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焦裕禄的80则贴心话》出版发行,让大家从一个新的视角回望父亲光辉的一生,回味父亲闪耀着思想光华的睿语箴言。期待本书的出版,能够给人们提供另一个学习、领悟焦裕禄精神的新切入点,使人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父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崇高精神。
父亲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的光辉精神是永恒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汇聚千千万万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让生生不息的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
(本文为《焦裕禄的80則贴心话》序,题目为编者加)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习近平:《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福州晚报》1990年7月16日
95年前,父亲出生在山东省博山县(现淄博市博山区)一个名叫北崮山的山村。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太爷爷为父亲取名“裕禄”。旧时的乡村,过上富足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梦想。家乡淄博博山地处鲁中山区,齐鲁文化氛围浓厚,穿城而过的孝妇河娓娓诉说着孝妇颜文姜传承千年的故事,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山城很早就成为一座工业重镇,陶瓷、琉璃产业千百年兴盛传承,父亲从小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长大的。
世道不堪、战乱天灾,随着日军入侵,民族危亡的情势进一步加重。刚踏入舞象之年的父亲,一步步见证了家境的衰落,最终无奈辍学,“在家种地、卖油、下煤窑”,早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苦难磨砺人生,只有经受住苦难的考验,才能铸就非凡人生。1942年6月,父亲因参加抗日自卫组织“红枪会”,遭到日军抓捕,受尽折磨,12月初被押往辽宁抚顺大山坑煤矿做特殊劳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临近村庄同去的20人,有17人被折磨致死。1943年6月,父亲联合工友从煤矿逃跑,辗转回到了家乡博山,却又面临汉奸和伪军的抓捕,无奈流落到江苏宿迁当了两年长工。1945年秋,父亲看到宿迁解放、人民当家做主的喜庆场面,毅然回乡参加了民兵队伍,并在北崮山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与国民党匪军的边沿斗争、莱芜战役、南麻临朐的战斗,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1946年6月,24岁的父亲遵照组织安排,离开家乡,去往渤海区参加土改工作,并在此间加入鲁中南下干部大队。1947年1月,父亲所在的南下干部队到达河南省尉氏县,他成功地在当地组织开展了土改工作,后又任尉氏县大营区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区长,先后领导了剿匪反霸斗争,上演了三纵三擒土匪头目黄老三的精彩活剧。20世纪50年代初,父亲还曾三度任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先后任青年团尉氏县委副书记,青年团陈留地委宣传部长,青年团郑州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
地方工作的历练,使父亲迅速成长进步。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工业战线急需优秀干部。父亲又被抽调到“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洛阳矿山机器厂。勤奋好学的父亲刻苦钻研,很快成为业务骨干。任一金工车间主任时,带领同事经过两个月的奋战,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台直径两米五双筒卷扬机。1962年6月,父亲又饮贾鲁水,回到尉氏县任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6日,父亲临危受命进兰考,开始了他与兰考人民战风沙、治盐碱、除内涝的新战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父亲已离开了53年,但他对我们兄弟姐妹们的谆谆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不敢辜负父亲对我们的期望。今天,得知家乡汇集了父亲生前的一些话语,并专门编辑成书,看着这些父亲曾经讲过的话,我的脑海中又浮现起与父亲一同度过的那些难忘的日子,想起了那些同父亲倾诉的心声。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的一篇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让“焦裕禄”的名字连同他的理想、信念、人格、忠诚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人们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力长盛不衰的先模人物中的一位。“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习近平同志当年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深情赞誉了父亲的为民情怀与英雄本色,也道出了无数人心中优秀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与精神风貌。
我们兄妹六人中,我对家乡博山是最为熟悉的。自两岁多我就跟着奶奶在北崮山村老家生活,直到1964年的春节过后,我才随父母一同离开博山去了兰考,民风淳朴、守道重义的家乡博山我一直念念不忘,每次回家我都特别激动,就跟小孩回家过年似的。
今年是父亲诞辰95周年,又恰逢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焦裕禄的80则贴心话》出版发行,让大家从一个新的视角回望父亲光辉的一生,回味父亲闪耀着思想光华的睿语箴言。期待本书的出版,能够给人们提供另一个学习、领悟焦裕禄精神的新切入点,使人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父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崇高精神。
父亲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的光辉精神是永恒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汇聚千千万万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让生生不息的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
(本文为《焦裕禄的80則贴心话》序,题目为编者加)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习近平:《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福州晚报》1990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