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云:小家和了,万事俱兴

来源 :芒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2516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阔别文坛30年,蒋晓云出书了。
  五月下旬给蒋晓云打了个台湾长途,蒋晓云的声音宛若少女,温柔,细腻,偶尔有些激动,但大多时候和气得很,时不时还会哈哈大笑。
  台湾作家张怡微曾说她“好命”,她不以为然,但和美的家庭已经是她作为女人最好的“命”。
  “和”让华人的面相更加完整和丰富
  蒋晓云的新书《百年好合》讲述了在家国变动下,离开家乡来到台湾的小人物命运。有人把她的书和龙应台的《大江大河1849》相提并论,但是蒋晓云并不这么认为。比起龙应台,她表述的事情要平和得多。
  张怡微评说:“这些人实实在在地生活下来了,也是故乡变异乡,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他们不是真的没有心酸、不是从没遇上过情关。可大风大雨都过来了,不管有多失意,人总是要活下去的。乐观,也是蒋晓云笔下人物最重要的生命观之一。”
  选择1949年为背景,蒋晓云也有自己的想法。
  “那一年,我的父母他们遭到了很大的变动。整个生活改变了。可是,我在台湾出生,我看到的就是那个样子的人。所以对我来讲,那个时代,我能够有所体会,然后我记得很多事情,我可以去创造出来一个非常真实的背景。”
  时代的风雨很容易将人裹挟在一起,但蒋晓云更多的是关注这些边缘人。“他们并不是社会的主流。他们这些人离开了家乡,所以从家乡的生活里头缺席了。他们对家乡人来讲,他们从来没有出现在生活里,即便后来回来,家乡人也把他们叫‘台胞’; 他们在台湾生活了一辈子,可是台湾的人现在强调本土意识,然后说这些人是外省人。你说他们是什么人呢?虽然没有办法在家乡继续奋斗或者居留成长,但他们也是中国人嘛,所以我希望能够提供我知道的这块拼图给补上去,达成一个中国‘和’的印象,让华人的面相更丰富,更完整。”
  蒋晓云所描述的都是女人,虽然她们处在一个时代的变革中,但她们对家的期望远远大于国。书里写的“小北京”,她并不在意谁来当权,她只是在乎她明天是否搬家。家对于她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不仅仅因为是女人,所以好像她对家的期望超过了对国的期望。因为‘小北京’是一个舞女,她并没有那么大的见识,去想到国家,她只会想到他们自己的小家。我写的这些人,在他们那个时代,受限于他们的那个环境,而且他们可能对政治没有那么多的敏感。”
  这本新书里第一篇文章的标题也是《百年好合》,讲的是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家,就是最后还是回到了故土,她的后代是从世界各地到上海来为她祝寿。蒋晓云在采访中说过,她当时也在现场。
  我问她:“就是当时那个重逢的场面给你带来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呢?”她显得很平淡:“这种情形很多的,我去参加了一个生日会,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也不是记者,我不是在那边记实,只是我参加了一个老人的生日会,给了我一些灵感,如此而已。”
  这件事在她看来是一件欷歔平常的事。“其实九十几岁,一百岁老人的生日会到处都是,所以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对于她回到家乡办生日会,后辈们都来参加,齐聚一堂,百年好合,这件事情我并没有那么大的感动,或者是那么大的震撼。而对老人本身而言,也只是落叶归根。”
  在蒋晓云看来,和并不是高堂庙论,而是一个个小人物真实而鲜活的生活渴望和情感诉求。
  人人羡慕她命好,不知道诀窍就是心淡
  “百岁金兰熹从家中总管到钢笔小姐,以贵族身世自我推销给企业家二代的平生缘。人人羡慕她命好,不知道诀窍就是心淡。”这是蒋晓云书里的文字。很多人说起她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段话似乎是在说她自己。
  蒋晓云有个美满幸福的家庭,问起她的好命这件事,她谦虚得很。“我觉得好不好命真的是一种非常主观的说法。看法来说,可能你衣食无忧就算好命,可是另外一面,我觉得与个人个性完全有关系。其实就是说,你是不是愿意去和生活妥协,你是不是可以降低你的物质需求,这种种都可以去贡献给你的所谓的好命或者坏命,所以我觉得很难去界定的。所以说,什么好命,好命可能就是你比较想得开,如果说是因为想得开的话,那我觉得我是好命,因为我是希望尽量地把我自己的正能量拿出来,然后想得比较乐观一点,想得正面一点,就是这样,那是不是这就叫做好命呢?我不知道。”
  说罢,蒋晓云大笑起来。我说:“那我们就会觉得作为一个女人说她好命的话,就是她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呢。”
  “幸福的家庭也是你自己去定义啊,我就看过人家就是说比方在国外有的人,他家小孩有各种的毛病,可是他还是很爱他的孩子,然后他们在一起很快乐,那要照国人的说法,比如说说你家小孩都不健康了,你就算好命吗?可是如果说你有健康的小孩,你天天跟小孩置气,然后天天淘气,天天生气,然后母子、母女天天吵架,你觉得这是好命吗?”
  蒋晓云的生活确实羡煞旁人。只有心足够平和,家庭才能够和睦。古人有句说得好,家和万事兴。蒋晓云以平和之心去丈量生活,收获的便是‘和’。小家和了,万事俱兴,大家和了,国泰民安。
  “我个人认为幸福家庭就很主观。像我就觉得我的家庭就挺幸福的,可是如果我就这样跟人家说,人家肯定会觉得是太不谦虚了。其实这就要看你的要求在哪里。我的小孩也不是什么并不是出人头地,可是和他相处会觉得非常地愉快,幸福。不用担心家里米缸没米,也不用担心会有什么突发状况,然后小孩跟你在一起,快快乐乐的,我觉得就挺幸福的。”
  好命与否,全在自己心灵的满足度。以心为媒介,去衡量这个世界、去探索自己的生活,满足快乐,即为“好命”。
  《礼记·中庸》中有言如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此一句,即阐明了‘和’之贵。
  蒋晓云说:“和就是大家和平相处,就是像孔子说的大家以和为贵,就是家和万事兴。这是一个比较正面的想法,就是大家不要起冲突,彼此能够妥协。如果你说是妥协的话,我还真的就觉得我的这几个故事里头的人物,他们就是跟生活妥协。他们没有执意地一定要怎么样,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没有那么执着,如果以这个角度来思考的话,那还确实是一个‘和’的故事。”
其他文献
3月中旬往茅老家里打电话,是他的妻子赵燕玲接的。她说:“茅于轼刚刚做完眼睛手术,你稍后几天再打来。”过了两个星期,我往茅于轼家里打电话,正好是茅老自己接的。  86岁的高龄,声音很洪厚,谦和有礼,思维敏锐,只是听力似乎不那么好。我们打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电话,我提问的时候,常常需要重复两遍。  86岁的老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希望这个社会能更好。” 他名满天下,却也毁谤随身。他不顾世俗争议,坚持求真
期刊
一个伤口,要多久才能愈合?一个人,要多久才能平复精神伤痛?一个城市的呢?  唐山大地震过去近40年之际,曾经深入震区的随军摄影记者唐禹民,回忆当时,突然哽咽难言,泣不成声。他珍藏了几百张照片,更多画面他不忍心拍,却都印在他的记忆里。他拒绝了许多采访,不轻易触碰。  23秒的瞬间,24万人再没醒来,16万人以伤残之躯度过余生。  学者钱钢在《唐山大地震》书中写道:“只有直面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生存冲突
期刊
与蒋正杨聊天,和看她的画是同样的感觉,谦和、文气、细腻,并伴着小清新,朝气蓬勃,有着她这个年纪的人少有的宁静。  不是科班出身,绘水彩画三年,做了两次画展。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这已经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但是对于26岁的蒋正杨来说,这才是开始。“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会坚持画下去。”  游走在光影的国度  在同济大学学设计艺术学的蒋正杨最初画水彩是因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陈飞虎的一句话:
期刊
《芒果画报》读书会  时间:2014年3月15日  场地:豪庭酒店  主题:财富与自由  嘉宾:奥南朵  有这样一位女士,她已年近70,却有着无法抵挡的魅力;当她的眼睛注视你,你会感到被接纳、被爱围绕;当她的声音传入你的耳朵,你会发觉心里的伤痛在被疗愈;当看到她的笑容、她的智慧,你会感慨,原来生命之花可以绽放得如此美丽。她就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导师之一奥南朵。  3月15日,由索菲亚美业集团主办
期刊
辣,排在甜、酸、苦之后,是较为不受欢迎的味觉,不过一旦爱上她,那倒是玩之不尽,味之无穷也。  她的形态千变万化,小如珍珠红豆,大如灯笼;红、白、绿、紫,彩色缤纷,在布达佩斯的菜市场架子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辣椒,令人目不暇接,不知如何做选择,只要你喜欢,她任你摆布。  但是辣能致命,曾经看过一位仁兄吃得太辣,整个人瘫痪,垂涎如吐丝,长长的一条切之不断,双眼翻白,全身抽筋痉挛。  有位友人种辣椒,被商
期刊
从画室出来,李毅元走在广西师范大学的校园里,这里是他执教近三十年的地方,再熟悉不过了。走过“安仁路”,经“德仁路”,出了校门,穿过一条窄窄的喧闹,就是师大的家属区。李毅元经过自家楼下的大片绿色的草坪,抬头望望遮天的繁密,这里安静得能听见鸟拍打翅膀的声音。  节操不能带来财富、名利,但是可以让人聆听到自然的宁静。李毅元的耳朵听不到那些细微的声音,但是这份宁静,他安享了。  沉浸在艺术中才让他快活  
期刊
“只有在你跪在一个垂死之人身边时,你才能真正站在上帝面前。”  1950年,德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1952年8月,第一所垂死者收容院成立。当时的入口处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尼尔玛·刮德”,按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静心之家”。  7年后,德蕾莎的“仁爱传教会”分别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了两座这样的垂死者
期刊
三八妇女节这一天,我想起了中岛美雪。想起曾经看过的她的一个演唱会视频,当时她已经54岁了,可是穿着白衬衫的她,娟秀、挺拔、冰清玉洁,依旧充满着少女般的轻盈和神清气爽。于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再次找到这个视频,循环播放。仿佛看到她经历时间、穿透爱恨,阅尽沧桑、洞悉真相,然而却更胸怀平静、优雅与爱。我想,人世间的美好,皆因如此女子翩跹环绕,怎能不对她们由衷地道一句:节日快乐!  这首歌叫《给我一个永远
期刊
慈悲的天平  释尊有一次外出,正好遇到一只老鹰追捕鸽子。释尊慈悲心起,就把鸽子伸手握住,藏在怀里。老鹰说:“释尊你大慈大悲,救了这鸽子,难道就忍心我饿死吗?”释尊说:“有道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于是取出一个天平,一边放鸽子,另一边放上从自己身上割下的肉。这鸽子看上去虽小,但无论释尊怎么割,割多少肉似乎都无法托起它的重量。当释尊割下最后一片肉的时候,天平终于平衡了!天地风云为之变色,真正的佛祖诞
期刊
我来了    那年我的问题出在我座位调到了那个叫冰蕾的女孩旁边。跟我调换座位的是我们班班长李旭。李旭的眼神挺复杂,大家都看懂了。先说说李旭这个人,他是我偶像。他应该是大家的偶像,是全校男生的崇拜对象。学习不用说,运动会上算是出尽了风头,破了几项校记录。我当时给他加油嗓子都喊变音了,骄傲啊,我们班的,另外他还是我们学校篮球队队长,不容易吧,他四处散发着光彩,一幅自创画“唐伯虎与虎”占据了一楼大厅画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