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摘要】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状况采取多种措施寻求既能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又能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今大学英语教学以西方社会的文化内容为主,对于中国文化内容的教育较少。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比较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中西文化内容,探索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内容教育。当今社会,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我国提倡文化“走出去”战略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加强中国文化内容教育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内涵,减少失语现象,还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国文
引言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状况采取分班教学、改革课程内容、减少基础教学的课时,增加听说课时、增加ESAP英语课程等改革措施,寻求既能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又能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当今社会,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学生既是对外交流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途径之一。在我国提倡文化“走出去”战略大背景下,国家也鼓励学生加强学习中国文化(以下简称“国文”),作为大学生的教育主体,高校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国文素质也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情况现状分析
1.大学英语教材中外文章所占比重分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共四册,每册10个单元,30篇文章,四册共120篇文章,其中涉及西方内容115篇,占96%;涉及中国内容的文章5篇,占4%;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读写教程)共4册,每册8个单元,16篇文章,四册共64篇文章,其中其中涉及西方内容63篇,占98.4%;涉及中国内容1篇,占1.6%;
《新风尚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共4册,每册8个单元,24篇文章,四册共96篇文章,其中涉及西方内容94篇,占98%;涉及中国内容2篇,占2%;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上述主流的大学英语教材中与中国相关的内容占总数的比重偏低,说明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学习西方内容占主导地位。大学英语教材所选择的文章主要从英语国家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中摘选,内容涵盖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教育科研、风俗习惯、科技财经、社会热点问题等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课本的学习,了解到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大学英语的教材中涉及国文的内容仅有寥寥数篇。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教材的编纂者在选择文章的时候倾向于由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撰写的文章,原因是其思维和语法更加纯正地道,适合学生学习;其次,我国的英语文摘中英文文章的难度较大,不适应选为大学英语教材;再者,我国的译者水平参差不齐,中国历史文化相关内容的翻译不尽如人意,难以成为教学范本。
2.课堂的教学情况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材的偏重,大学英语教师也侧重给学生讲授关于西方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这些介绍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另一方面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就对语言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学起来当然更加轻松。而且,在教学教程中,大学英语教师为了按时完成课程教学,主要选择介绍与文章相关的西方文化,当遇到国文内容也仅是草草一提,学生如果不留意就很难记住,更不要说把这些知识用于今后的跨文化交流。所以,笔者发现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在涉及西方文化的话题还能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而在遇到一些常用的中国特色词汇如:政治类的一带一路、两会等;文学类的诗词歌赋等;民俗类的鞭炮、花灯等;饮食类的油条、豆花、荔枝、龙眼之类的时候就捉襟见肘了。显然,在跨文化的交流中,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更容易的理解外国人所表达的意思,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并能让彼此的交流更加顺畅。而国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学生对中国文化词汇表达不熟悉,在交流过程中自然会出现文化失语现象。
3.课外信息获取情况分析。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与中国相关的英文知识和内容。现在也有许多网站和APP登载中国的民俗文学、政治文化、时事热点等内容的英文版,如中国日报双语网站、维基百科英文版,各大主流电子词典如有道词典、金山词霸、牛津英语词典等APP和网站也有刊登中国内容的英语文章。虽然有些网上内容的翻译有争议,却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知识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的完善。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国文教育的反思
1.教材中增加国文相关的文章。虽然要选择可作为教材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文章颇为不易,但笔者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大学英语课本中增加中国内容的文章将会带来正面的作用。首先,作为中国本土的学生,毕业之后主要也在本国就业,了解国文的英文表达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其次,学生对本国的历史文化等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减少许多文化障碍,学习起来事半功倍,也能引起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再者,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学习中国文化内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增强本国民族文化自豪感,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虽然国内译者的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但仍有一些非常优秀的翻译家,他们所翻译的文章也可以考虑选入大学英语教材如张培基先生翻译的中国现代散文、许渊冲先生翻译的中国诗词等;随着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剧增,许多国外的译者和作者翻译、创作了许多有中国内容的作品,这些都可以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素材。
2.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国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尤其是学时和学生的能力都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一些专题课程和活动,比如以文化为主题,让学生介绍中国或者中外的饮食、婚丧、旅游等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分组展示,最后由教师对一些学生讲解不到位的内容进行解释和补充。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相关知识内容,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在设计此类活动要考虑本班同学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化词汇的表达,比如文化词汇接龙和中西某种文化比较翻译等,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到文化词汇的中英文表达。
3.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布置国文相关的英文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布置一些查阅资料或者翻译句子或者段落的作业。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向学生介绍一些英文书籍、报刊、网站等有中国内容的文章,方便学生课后阅读。在电子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微信微博、易班公众号等登载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文章,跟学生分享的同时还可以与学生在线上互动交流。
三、小结
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将会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一些改变。首先,教材的编撰者需要扩大选材的范围,改变教材的内容构成,对中国内容的文章中的用词和表达进行严格的把控;其次,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文化水平,熟悉中国文化的英文表達;最后,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记忆新的词汇和表达,加大了学习的强度。这种改变也会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第一,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可以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化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底蕴;第二,学生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更加顺利的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文化,减少文化失语现象,更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第三,长期来看,更加符合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参考文献:
[1]郭浩儒,周梅.新风尚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李荫华.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3]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华教,2010(133):3-12
[4]唐建国,邢倩.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问题题材初探[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5:302-304.
[5]张云霞,杨洋,李海燕.大学英语教改环境下跨文化教育的探究-跨文化环境下的英语教学[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4): 613-616.
【摘要】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状况采取多种措施寻求既能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又能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今大学英语教学以西方社会的文化内容为主,对于中国文化内容的教育较少。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比较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中西文化内容,探索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内容教育。当今社会,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我国提倡文化“走出去”战略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加强中国文化内容教育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内涵,减少失语现象,还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国文
引言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状况采取分班教学、改革课程内容、减少基础教学的课时,增加听说课时、增加ESAP英语课程等改革措施,寻求既能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又能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当今社会,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学生既是对外交流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途径之一。在我国提倡文化“走出去”战略大背景下,国家也鼓励学生加强学习中国文化(以下简称“国文”),作为大学生的教育主体,高校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国文素质也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情况现状分析
1.大学英语教材中外文章所占比重分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共四册,每册10个单元,30篇文章,四册共120篇文章,其中涉及西方内容115篇,占96%;涉及中国内容的文章5篇,占4%;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读写教程)共4册,每册8个单元,16篇文章,四册共64篇文章,其中其中涉及西方内容63篇,占98.4%;涉及中国内容1篇,占1.6%;
《新风尚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共4册,每册8个单元,24篇文章,四册共96篇文章,其中涉及西方内容94篇,占98%;涉及中国内容2篇,占2%;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上述主流的大学英语教材中与中国相关的内容占总数的比重偏低,说明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学习西方内容占主导地位。大学英语教材所选择的文章主要从英语国家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中摘选,内容涵盖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教育科研、风俗习惯、科技财经、社会热点问题等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课本的学习,了解到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大学英语的教材中涉及国文的内容仅有寥寥数篇。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教材的编纂者在选择文章的时候倾向于由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撰写的文章,原因是其思维和语法更加纯正地道,适合学生学习;其次,我国的英语文摘中英文文章的难度较大,不适应选为大学英语教材;再者,我国的译者水平参差不齐,中国历史文化相关内容的翻译不尽如人意,难以成为教学范本。
2.课堂的教学情况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材的偏重,大学英语教师也侧重给学生讲授关于西方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这些介绍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另一方面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就对语言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学起来当然更加轻松。而且,在教学教程中,大学英语教师为了按时完成课程教学,主要选择介绍与文章相关的西方文化,当遇到国文内容也仅是草草一提,学生如果不留意就很难记住,更不要说把这些知识用于今后的跨文化交流。所以,笔者发现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在涉及西方文化的话题还能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而在遇到一些常用的中国特色词汇如:政治类的一带一路、两会等;文学类的诗词歌赋等;民俗类的鞭炮、花灯等;饮食类的油条、豆花、荔枝、龙眼之类的时候就捉襟见肘了。显然,在跨文化的交流中,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更容易的理解外国人所表达的意思,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并能让彼此的交流更加顺畅。而国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学生对中国文化词汇表达不熟悉,在交流过程中自然会出现文化失语现象。
3.课外信息获取情况分析。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与中国相关的英文知识和内容。现在也有许多网站和APP登载中国的民俗文学、政治文化、时事热点等内容的英文版,如中国日报双语网站、维基百科英文版,各大主流电子词典如有道词典、金山词霸、牛津英语词典等APP和网站也有刊登中国内容的英语文章。虽然有些网上内容的翻译有争议,却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知识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的完善。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国文教育的反思
1.教材中增加国文相关的文章。虽然要选择可作为教材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文章颇为不易,但笔者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大学英语课本中增加中国内容的文章将会带来正面的作用。首先,作为中国本土的学生,毕业之后主要也在本国就业,了解国文的英文表达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其次,学生对本国的历史文化等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减少许多文化障碍,学习起来事半功倍,也能引起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再者,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学习中国文化内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增强本国民族文化自豪感,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虽然国内译者的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但仍有一些非常优秀的翻译家,他们所翻译的文章也可以考虑选入大学英语教材如张培基先生翻译的中国现代散文、许渊冲先生翻译的中国诗词等;随着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剧增,许多国外的译者和作者翻译、创作了许多有中国内容的作品,这些都可以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素材。
2.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国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尤其是学时和学生的能力都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一些专题课程和活动,比如以文化为主题,让学生介绍中国或者中外的饮食、婚丧、旅游等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分组展示,最后由教师对一些学生讲解不到位的内容进行解释和补充。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相关知识内容,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在设计此类活动要考虑本班同学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化词汇的表达,比如文化词汇接龙和中西某种文化比较翻译等,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到文化词汇的中英文表达。
3.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布置国文相关的英文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布置一些查阅资料或者翻译句子或者段落的作业。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向学生介绍一些英文书籍、报刊、网站等有中国内容的文章,方便学生课后阅读。在电子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微信微博、易班公众号等登载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文章,跟学生分享的同时还可以与学生在线上互动交流。
三、小结
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将会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一些改变。首先,教材的编撰者需要扩大选材的范围,改变教材的内容构成,对中国内容的文章中的用词和表达进行严格的把控;其次,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文化水平,熟悉中国文化的英文表達;最后,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记忆新的词汇和表达,加大了学习的强度。这种改变也会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第一,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可以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化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底蕴;第二,学生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更加顺利的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文化,减少文化失语现象,更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第三,长期来看,更加符合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参考文献:
[1]郭浩儒,周梅.新风尚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李荫华.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3]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华教,2010(133):3-12
[4]唐建国,邢倩.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问题题材初探[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5:302-304.
[5]张云霞,杨洋,李海燕.大学英语教改环境下跨文化教育的探究-跨文化环境下的英语教学[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4): 61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