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进行说明文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XX段和XX段能互换顺序吗?XX段放在文中哪处最为合适?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思考,从何下手呢?现在以《苏州园林》一文为例进行介绍。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所写的一篇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特征的说明文。文章在指出苏州园林的“标本”意义后,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继而在3、4、5、6四节中,分门别类说明园林的“画意”主要表现在“四个讲究”上:“讲究亭臺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每一节都详细阐述了每一方面景物所体现出的图画美。接下来,又以“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一句进行过渡,领起文章7、8、9三节,分别说明园林的画意还表现在设计师们注意每一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屋内布置的色彩美。
在阅读时,同学们可以思考两个问题:
①文章的3—6四节能否互换顺序?
通过阅读圈画,我们发现这四节内容都是围绕文章第2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一句而写,与这句话形成呼应,所以这四节不能互换顺序。
②文章的7、8、9三节能否换到第3节之前先写?
文章的7、8、9三节是从小处、细部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而3—6节的“四个讲究”是园林“图画美”的主要内容,所以,文章是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进行介绍。而且,先写园林的主要内容,再写园林的细微部分,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因此7、8、9三节不能换到第3节之前。
由此可见,在解答说明文段落顺序能否互换的问题时,我们主要遵循这样三个答题思路:
1.是否按照某种说明顺序进行说明。
2.是否和前后文的某一句话相呼应。
3.是否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思考,从何下手呢?现在以《苏州园林》一文为例进行介绍。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所写的一篇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特征的说明文。文章在指出苏州园林的“标本”意义后,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继而在3、4、5、6四节中,分门别类说明园林的“画意”主要表现在“四个讲究”上:“讲究亭臺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每一节都详细阐述了每一方面景物所体现出的图画美。接下来,又以“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一句进行过渡,领起文章7、8、9三节,分别说明园林的画意还表现在设计师们注意每一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屋内布置的色彩美。
在阅读时,同学们可以思考两个问题:
①文章的3—6四节能否互换顺序?
通过阅读圈画,我们发现这四节内容都是围绕文章第2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一句而写,与这句话形成呼应,所以这四节不能互换顺序。
②文章的7、8、9三节能否换到第3节之前先写?
文章的7、8、9三节是从小处、细部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而3—6节的“四个讲究”是园林“图画美”的主要内容,所以,文章是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进行介绍。而且,先写园林的主要内容,再写园林的细微部分,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因此7、8、9三节不能换到第3节之前。
由此可见,在解答说明文段落顺序能否互换的问题时,我们主要遵循这样三个答题思路:
1.是否按照某种说明顺序进行说明。
2.是否和前后文的某一句话相呼应。
3.是否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