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专家(依姓氏拼音为序):
何志成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
马骏(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施建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
魏尚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
谢国忠(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独立经济学家)
张斌(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大幕于2010年6月再次在世界面前拉开。
人民币汇改始于2005年7月。当时,人民币结束了长达十年对美元的盯住状态,开始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较大的贸易顺差的压力,汇改后实际表现是人民币的升值。
此次进一步推进汇改后,人民币是否还会出现单边升值,汇改对中国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中国经济转型又将有起怎样的作用?《财经国家周刊》就此采访了来自金融机构、学术单位和咨询公司的专家学者。
汇改重启:一篮子货币更重要
《财经国家周刊》:怎么看待本次进一步推进汇改的国内国际大背景?主要意义在哪些方面?
何志成:挑选这个时机重启汇改,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意识到目前经济基本面在稳定复苏中,不会因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而影响经济复苏的步伐。
马骏:从国内看,目前出口已经大幅反弹,同时面临通胀压力,有必要调整汇率政策、增强汇率弹性来满足国内宏观调控的需求;从外部环境看,由于欧洲问题导致的国际汇率大幅波动,人民币增加弹性,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有助于减少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和对进出口的冲击。
考虑到最近两个月来人民币已对欧元升值15%,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以上,现在启动汇改可以避免一次性对美元升值。最近市场对升值预期明显下降,从管理热钱的角度看也是有利时机。
《财经国家周刊》:央行表示,此次汇改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怎么解读此核心内容?
张斌:汇率形成机制中提出三个目标,即贴近均衡汇率、保持贸易加权汇率稳定和保持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基本稳定(分别对应“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
三个目标之间的权衡有其标准。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属于硬性约束,央行把“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基本稳定”放在了首位,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调整。
马骏:我们预计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重视一篮子货币的作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也将出现更多的双向波动,这有助于抑制投机性资本的流入。
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对国内经济和金融体系冲击过大,不可持续;而完全盯住一篮子货币会使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过大,企业在现阶段难以承受。所以,建议采用“有弹性”的一篮子模式,这里的弹性意味着不是严格盯住,可以暂时偏离。如果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过大,则通过外汇市场操作对波幅做出上下限控制等。
《财经国家周刊》:与2005年上一次汇改相比,怎么看待此次汇改在内容与影响上的不同?
何志成:与2005年的汇改相比,此次重启汇改,存在本质的不同。第一,上一次汇改以明显的人民币升值为趋势,但此次汇改的未来路径必然有升有降;第二,与2005年汇改相比,此次汇改更加强调参考一篮子货币;第三,在升值方式上,2005年实行了在较短时间内较快升值,然后再缓慢爬升,而此次汇改的突出特征是强调了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同时强调保持原有浮动区间不变。
马骏:与明显对美元单边升值的旧模式相比,新模式可以相对有效地减缓热钱流入。
另外,新模式有更大灵活性,从长期来看既可以逐步演进到比较纯粹的一篮子模式(新加坡模式),也可以演变为接近完全的浮动汇率模式(日元、欧元模式)。而且,汇率灵活性的增大,有助于推动外汇对冲工具市场的发展,促进企业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升值不会冲击中国经济
《财经国家周刊》:对进一步推进汇改后人民币走势、趋势,有怎样的判断和预测,包括短期和中长期的走势?
何志成:此次汇改并非简单升值,从货币当局角度讲,也应会避免给市场以单边升值的预期。因此在最早几周的明显升值后,人民币汇率将进入有升有降的幅度区间,在3%左右。如果年底国际经济环境相对稳定,那么将可能在年底前再出现一次升值区间,升向5%。
张斌: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规避汇率风险产品的开发和拓展,企业和居民规避汇率风险的成本会下降,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浮动区间会逐渐放大。
施建淮: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将会保持相对稳定,现在的浮动幅度并不大。同时,因为美元对欧元的升值,从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实际上包含贬值的政策路径。中期看,我觉得汇率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而长期当然是会有一个升值的趋势,但这种趋势不会显著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
《财经国家周刊》:人民币增强弹性,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对通胀又会有怎样的效果?
马骏:汇改对实体经济的宏观影响有限,不会加大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按照我们的模型估算结果,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与汇率不变的情景相比,实际GDP增长率将下降0.2%;失业率将上升0.1%;实际出口量将下降0.7%,实际进口量上升0.3%。
小幅升值对通胀尤其是进口通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魏尚进:中国的出口中有一半是出口加工贸易,汇率调整对这类企业的影响较小,因为进口原材料的成本下降了。对于其他一些出口企业,会受到一定冲击,但是应该相信企业家能够自己进行调整。对于短期的冲击,政府应该出台一些配套措施,特别是保持要素市场的灵活性。
何志成:其他货币兑美元的走势在历史上一度呈现同人民币同向的特点,这意味着像澳元、加元这些资源能源输出国的货币,兑美元也都是升值的,这会导致美元购买力降低。
经济转型一大步
《财经国家周刊》:从长期看,汇率改革对于经济转型有怎样的积极影响?
马骏:汇改和其他收入分配改革,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向消费拉动转型,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假设在今后5年中,人民币每年升值3%,工资水平增长率比基准高3个百分点,社保体制的改革使得养老金标准每年比基准情景多提升4%,资源税率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估算在这种情形下消费将比基准情形高6.5%,而出口则要比基准情景低11%。
施建淮:虽然汇率调整对于出口总量不会有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出口商品的内部构成会产生显著影响。那些简单加工型的、附加值低的出口商品将会减少,而附加值高的出口商品会增加。
汇改的另一个积极作用是改善大的产业结构。汇率浮动推动扩大内需,促使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这对经济结构的优化是有利的。
魏尚进:汇率调整也有利于缩小地区差异。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要素价格相对较低的中西部转移,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再推汇改会对央行货币政策产生怎样影响?是否有助于加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施建淮: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制约了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也是汇改原因之一。在双顺差条件下,货币当局为维持汇率,不得不接受被动的流动性扩张。
汇改的长期目标应该是让汇率真正由市场来主导。这需要让汇率回到正常区间,消除汇率失衡,放宽浮动的波幅。
谢国忠:人民币升值周期的重新启动,会减少未来央行不得不加息的压力,从而降低加息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的忧虑。
通过人民币升值,可以将一大部分资金继续保留在中国市场上,这些资金对中国的资产价格,例如房价、地价都是重要的支撑,从而对实体经济也有较大影响。当然这只是将可能加息的时点后移,但加息终归是要发生的。
《财经国家周刊》:进一步推进汇改后,还需要哪些配套政策措施,来配合宏观调控以达到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
马骏:汇率改革不能取代其他宏观调控的工具。对应国内因素导致的通胀、过度投资和资产泡沫的问题,仍然需要采用一系列其他货币政策的手段。比如,应该用加息来缓解负利率,继续用存款准备金等手段来控制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另外,地产调控的政策不能太早放松,否则会导致房地产价格的V型反弹,从而推动新一轮热钱的流入。
而切实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才能真正提升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
张斌:从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的经济刺激方案,到2009年中后期对经济刺激方案的反思和及时调整,到当前广为关注的收入分配、土地制度、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改革,到农民工加薪,再到今天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所有的一切都指向发展内需。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不依靠内需、不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就不能继续发展的关口。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殷俊 王露 刘琳)
何志成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
马骏(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施建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
魏尚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
谢国忠(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独立经济学家)
张斌(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大幕于2010年6月再次在世界面前拉开。
人民币汇改始于2005年7月。当时,人民币结束了长达十年对美元的盯住状态,开始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较大的贸易顺差的压力,汇改后实际表现是人民币的升值。
此次进一步推进汇改后,人民币是否还会出现单边升值,汇改对中国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中国经济转型又将有起怎样的作用?《财经国家周刊》就此采访了来自金融机构、学术单位和咨询公司的专家学者。
汇改重启:一篮子货币更重要
《财经国家周刊》:怎么看待本次进一步推进汇改的国内国际大背景?主要意义在哪些方面?
何志成:挑选这个时机重启汇改,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意识到目前经济基本面在稳定复苏中,不会因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而影响经济复苏的步伐。
马骏:从国内看,目前出口已经大幅反弹,同时面临通胀压力,有必要调整汇率政策、增强汇率弹性来满足国内宏观调控的需求;从外部环境看,由于欧洲问题导致的国际汇率大幅波动,人民币增加弹性,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有助于减少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和对进出口的冲击。
考虑到最近两个月来人民币已对欧元升值15%,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以上,现在启动汇改可以避免一次性对美元升值。最近市场对升值预期明显下降,从管理热钱的角度看也是有利时机。
《财经国家周刊》:央行表示,此次汇改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怎么解读此核心内容?
张斌:汇率形成机制中提出三个目标,即贴近均衡汇率、保持贸易加权汇率稳定和保持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基本稳定(分别对应“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
三个目标之间的权衡有其标准。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属于硬性约束,央行把“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基本稳定”放在了首位,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调整。
马骏:我们预计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重视一篮子货币的作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也将出现更多的双向波动,这有助于抑制投机性资本的流入。
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对国内经济和金融体系冲击过大,不可持续;而完全盯住一篮子货币会使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过大,企业在现阶段难以承受。所以,建议采用“有弹性”的一篮子模式,这里的弹性意味着不是严格盯住,可以暂时偏离。如果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过大,则通过外汇市场操作对波幅做出上下限控制等。
《财经国家周刊》:与2005年上一次汇改相比,怎么看待此次汇改在内容与影响上的不同?
何志成:与2005年的汇改相比,此次重启汇改,存在本质的不同。第一,上一次汇改以明显的人民币升值为趋势,但此次汇改的未来路径必然有升有降;第二,与2005年汇改相比,此次汇改更加强调参考一篮子货币;第三,在升值方式上,2005年实行了在较短时间内较快升值,然后再缓慢爬升,而此次汇改的突出特征是强调了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同时强调保持原有浮动区间不变。
马骏:与明显对美元单边升值的旧模式相比,新模式可以相对有效地减缓热钱流入。
另外,新模式有更大灵活性,从长期来看既可以逐步演进到比较纯粹的一篮子模式(新加坡模式),也可以演变为接近完全的浮动汇率模式(日元、欧元模式)。而且,汇率灵活性的增大,有助于推动外汇对冲工具市场的发展,促进企业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升值不会冲击中国经济
《财经国家周刊》:对进一步推进汇改后人民币走势、趋势,有怎样的判断和预测,包括短期和中长期的走势?
何志成:此次汇改并非简单升值,从货币当局角度讲,也应会避免给市场以单边升值的预期。因此在最早几周的明显升值后,人民币汇率将进入有升有降的幅度区间,在3%左右。如果年底国际经济环境相对稳定,那么将可能在年底前再出现一次升值区间,升向5%。
张斌: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规避汇率风险产品的开发和拓展,企业和居民规避汇率风险的成本会下降,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浮动区间会逐渐放大。
施建淮: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将会保持相对稳定,现在的浮动幅度并不大。同时,因为美元对欧元的升值,从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实际上包含贬值的政策路径。中期看,我觉得汇率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而长期当然是会有一个升值的趋势,但这种趋势不会显著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
《财经国家周刊》:人民币增强弹性,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对通胀又会有怎样的效果?
马骏:汇改对实体经济的宏观影响有限,不会加大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按照我们的模型估算结果,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与汇率不变的情景相比,实际GDP增长率将下降0.2%;失业率将上升0.1%;实际出口量将下降0.7%,实际进口量上升0.3%。
小幅升值对通胀尤其是进口通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魏尚进:中国的出口中有一半是出口加工贸易,汇率调整对这类企业的影响较小,因为进口原材料的成本下降了。对于其他一些出口企业,会受到一定冲击,但是应该相信企业家能够自己进行调整。对于短期的冲击,政府应该出台一些配套措施,特别是保持要素市场的灵活性。
何志成:其他货币兑美元的走势在历史上一度呈现同人民币同向的特点,这意味着像澳元、加元这些资源能源输出国的货币,兑美元也都是升值的,这会导致美元购买力降低。
经济转型一大步
《财经国家周刊》:从长期看,汇率改革对于经济转型有怎样的积极影响?
马骏:汇改和其他收入分配改革,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向消费拉动转型,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假设在今后5年中,人民币每年升值3%,工资水平增长率比基准高3个百分点,社保体制的改革使得养老金标准每年比基准情景多提升4%,资源税率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估算在这种情形下消费将比基准情形高6.5%,而出口则要比基准情景低11%。
施建淮:虽然汇率调整对于出口总量不会有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出口商品的内部构成会产生显著影响。那些简单加工型的、附加值低的出口商品将会减少,而附加值高的出口商品会增加。
汇改的另一个积极作用是改善大的产业结构。汇率浮动推动扩大内需,促使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这对经济结构的优化是有利的。
魏尚进:汇率调整也有利于缩小地区差异。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要素价格相对较低的中西部转移,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再推汇改会对央行货币政策产生怎样影响?是否有助于加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施建淮: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制约了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也是汇改原因之一。在双顺差条件下,货币当局为维持汇率,不得不接受被动的流动性扩张。
汇改的长期目标应该是让汇率真正由市场来主导。这需要让汇率回到正常区间,消除汇率失衡,放宽浮动的波幅。
谢国忠:人民币升值周期的重新启动,会减少未来央行不得不加息的压力,从而降低加息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的忧虑。
通过人民币升值,可以将一大部分资金继续保留在中国市场上,这些资金对中国的资产价格,例如房价、地价都是重要的支撑,从而对实体经济也有较大影响。当然这只是将可能加息的时点后移,但加息终归是要发生的。
《财经国家周刊》:进一步推进汇改后,还需要哪些配套政策措施,来配合宏观调控以达到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
马骏:汇率改革不能取代其他宏观调控的工具。对应国内因素导致的通胀、过度投资和资产泡沫的问题,仍然需要采用一系列其他货币政策的手段。比如,应该用加息来缓解负利率,继续用存款准备金等手段来控制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另外,地产调控的政策不能太早放松,否则会导致房地产价格的V型反弹,从而推动新一轮热钱的流入。
而切实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才能真正提升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
张斌:从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的经济刺激方案,到2009年中后期对经济刺激方案的反思和及时调整,到当前广为关注的收入分配、土地制度、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改革,到农民工加薪,再到今天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所有的一切都指向发展内需。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不依靠内需、不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就不能继续发展的关口。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殷俊 王露 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