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笔者结合个人的实践教学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粗浅的阐述了一体化实训课程有效教学的根本含义,并提出了“一体化”包装设计实训课程有效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更好的融汇与贯通包装设计理论知识点与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包装设计实训课堂质量做有益的铺垫,为今后广大同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做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一體化 包装结构设计 实训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226-02
基于“一体化”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堂的教学质量,还能够融汇与贯通包装设计理论知识点与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笔者结合个人实践教学经验,对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进行一体化实训课程有效教学的改革措施展开粗浅的探讨与分析,以期为广大同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1 一体化实训课程有效教学的根本含义
一体化教学是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将教学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无缝对接。
有效性教学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讲,高职院校的有效性教学,则是指高职院校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
尤其是包装结构设计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更要注重一体化实训课程教学的运用,以职业标准为根本依据,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工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走向就业的能力。
2 基于“一体化”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有效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对包装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一体化”模块
为了更好的落实与执行一体化有效教学,发挥一体化实训课程有效教学的根本作用,首先应该结合包装设计岗位的职业需求,对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一体化”模式。第一,包装结构设计专业教师应该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负责人紧密沟通、合作,共同制定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包装结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包装设计专业人才教学目标;第二,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应该加重实训教学比重,即以应用能力为主线,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改革,让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达到2∶1;第三,包装设计课程体系设计要体现职业能力系统化培养的特点,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来设置课程模块,将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模块,每个技术或技能模块作为一个教学项目,通过校内包装结构设计实训室模拟工作情境,实施项目引导式教学,进而设立相应的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在实训中可以视项目大小、难易程度规定完成的项目时间。
2.2 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上要灵活运用一体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第一,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可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时,教师往往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包装设计项目直接交付到学生们的手中,让学生们自己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并进行自主学习,执行项目计划,最终给出项目总结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从旁指导。因此,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并且掌握包装结构设计项目的每一个实施环节。
第二,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以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中,如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往往是通过实践活动去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自己确定任务目标,提出任务要求,对任务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完成任务,进行总结与评价。也正是如此,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包装设计专业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所以,这种教学法最大的优点则在于,充分发挥并提高了学生们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发展。
第三,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自由讨论教学法。自由讨论教学法就是在包装设计实训课堂上以会议的形式,将学生们召集起来,并让学生们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设想与提案,并做好记录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做任何的评价。当谈论结束,大家都拥有自己的谈论结果以后,再由师生共同进行探讨,从而形成一个个丰富且正确的创意点。而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优势则在于训练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且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增强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2.3 构建并且不断完善一体化实训基地的教学条件
只有拥有完善的一体化实训教学基地,才能够为一体化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最为基本的保障。所以,各个高校都应该构建并且不断完善一体化实训基地的教学条件。各大院校应该针对当今社会对包装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反复进行调研与研究,切实掌握人才发展与人才需求现状,进而清楚的了解高校自身应该努力的方向,并基于此对一体化实训教学条件进行构建与完善。包括:配备相应的包装、印刷专业器材设备,配套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施,还有模拟包装印刷企业的环境设计。这样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可结合器材设备来讲解相关的包装印刷原理,在进行实操演示时,又可以进行理论延伸的穿插,通过理、实交替教学,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工作”,真正实现一体化实训课程有效教学的意义。
2.4 为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构建“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检查学习效果,反映教学水平。因此,为了更好的实施并且落实一体化实训课程有效教学,就必须为包装結构设计实训课程构建“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遵循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相一致的原则,以工作任务为基本主线,以培养学生们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基本重点,实现包装设计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训一体化,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一体化。各大高校在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上应该采用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去体现考核的真实性。并且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而采用多样考核评价方式,进一步淡化理论考试,增加职业素养考核,强化实践技能考核等。
2.5 加强对包装结构设计专业教师“一体化”师资力量的培养
教师一体化程度是直接影响实训课程有效性的关键要素之一,要实现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一体化的有效教学,必须要实现教师的“一体化”。打造具有很高专业理论水平又懂真实包装制作,具备较强的一体化教学思想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一体化教学目标的直接保障,因此构建一体化的师资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各大高校都应给予高度重视。
3 结语
正是因为包装结构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设计课程,所以,该文笔者才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的“一体化”有效教学展开了粗浅的探讨,也是希望通过该文笔者的阐述,能够为广大教师同行在今后包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提供全新的思路,提供不同的教学见地,从而大家一起去完善一体化实训课程有效教学模式,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佳华.论高职院校包装设计实训课程改革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6):177.
[2] 陶晓峰.高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D].南昌大学, 2009
[3] 付宝慧.试论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建设[J].成功(教育),2013(20):147.
[4] 太淑玲.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刍议[J].学术交流,2012(S1):203-204.
关键词:一體化 包装结构设计 实训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226-02
基于“一体化”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堂的教学质量,还能够融汇与贯通包装设计理论知识点与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笔者结合个人实践教学经验,对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进行一体化实训课程有效教学的改革措施展开粗浅的探讨与分析,以期为广大同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1 一体化实训课程有效教学的根本含义
一体化教学是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将教学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无缝对接。
有效性教学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讲,高职院校的有效性教学,则是指高职院校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
尤其是包装结构设计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更要注重一体化实训课程教学的运用,以职业标准为根本依据,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工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走向就业的能力。
2 基于“一体化”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有效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对包装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一体化”模块
为了更好的落实与执行一体化有效教学,发挥一体化实训课程有效教学的根本作用,首先应该结合包装设计岗位的职业需求,对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一体化”模式。第一,包装结构设计专业教师应该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负责人紧密沟通、合作,共同制定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包装结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包装设计专业人才教学目标;第二,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应该加重实训教学比重,即以应用能力为主线,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改革,让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达到2∶1;第三,包装设计课程体系设计要体现职业能力系统化培养的特点,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来设置课程模块,将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模块,每个技术或技能模块作为一个教学项目,通过校内包装结构设计实训室模拟工作情境,实施项目引导式教学,进而设立相应的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在实训中可以视项目大小、难易程度规定完成的项目时间。
2.2 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上要灵活运用一体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第一,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可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时,教师往往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包装设计项目直接交付到学生们的手中,让学生们自己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并进行自主学习,执行项目计划,最终给出项目总结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从旁指导。因此,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并且掌握包装结构设计项目的每一个实施环节。
第二,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以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中,如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往往是通过实践活动去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自己确定任务目标,提出任务要求,对任务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完成任务,进行总结与评价。也正是如此,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包装设计专业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所以,这种教学法最大的优点则在于,充分发挥并提高了学生们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发展。
第三,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自由讨论教学法。自由讨论教学法就是在包装设计实训课堂上以会议的形式,将学生们召集起来,并让学生们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设想与提案,并做好记录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做任何的评价。当谈论结束,大家都拥有自己的谈论结果以后,再由师生共同进行探讨,从而形成一个个丰富且正确的创意点。而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优势则在于训练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且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增强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2.3 构建并且不断完善一体化实训基地的教学条件
只有拥有完善的一体化实训教学基地,才能够为一体化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最为基本的保障。所以,各个高校都应该构建并且不断完善一体化实训基地的教学条件。各大院校应该针对当今社会对包装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反复进行调研与研究,切实掌握人才发展与人才需求现状,进而清楚的了解高校自身应该努力的方向,并基于此对一体化实训教学条件进行构建与完善。包括:配备相应的包装、印刷专业器材设备,配套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施,还有模拟包装印刷企业的环境设计。这样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可结合器材设备来讲解相关的包装印刷原理,在进行实操演示时,又可以进行理论延伸的穿插,通过理、实交替教学,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工作”,真正实现一体化实训课程有效教学的意义。
2.4 为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构建“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检查学习效果,反映教学水平。因此,为了更好的实施并且落实一体化实训课程有效教学,就必须为包装結构设计实训课程构建“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遵循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相一致的原则,以工作任务为基本主线,以培养学生们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基本重点,实现包装设计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训一体化,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一体化。各大高校在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上应该采用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去体现考核的真实性。并且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而采用多样考核评价方式,进一步淡化理论考试,增加职业素养考核,强化实践技能考核等。
2.5 加强对包装结构设计专业教师“一体化”师资力量的培养
教师一体化程度是直接影响实训课程有效性的关键要素之一,要实现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一体化的有效教学,必须要实现教师的“一体化”。打造具有很高专业理论水平又懂真实包装制作,具备较强的一体化教学思想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一体化教学目标的直接保障,因此构建一体化的师资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各大高校都应给予高度重视。
3 结语
正是因为包装结构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设计课程,所以,该文笔者才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课程的“一体化”有效教学展开了粗浅的探讨,也是希望通过该文笔者的阐述,能够为广大教师同行在今后包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提供全新的思路,提供不同的教学见地,从而大家一起去完善一体化实训课程有效教学模式,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佳华.论高职院校包装设计实训课程改革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6):177.
[2] 陶晓峰.高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D].南昌大学, 2009
[3] 付宝慧.试论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建设[J].成功(教育),2013(20):147.
[4] 太淑玲.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刍议[J].学术交流,2012(S1):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