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化和科技化时代之下,我国的教育与模式和教学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许多高校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积极的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将更多创造新的教学元素与学生的自主实践相联系,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实现个人的良心成长和发展。对此,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对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机制进行相应的分析及研究,以期为提高两大教学模块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机制;
一、引言
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属于我国素质教育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素质教育及推动新课程改革大有裨益,老师需要结合学习时代背景之下两大教育模块的新内容、新标准和新要求来调整教学策略。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自由学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思政教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许多高校通过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师来落实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术界和理论界提出,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和逻辑联系,都以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心理健康发展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的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与他人构建良好的社交关系,順利的完成个人的社会化。
三、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与时代脱轨
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不难发现,有一部分高校在落实思政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之中直接以传统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体,所采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和单一,教学主义比较严重。老师将核心时间和精力放在简单的说教上,这一点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参与积极性,难以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对个人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缺乏一定的学习热情以及自觉性,长此以往就会直接束缚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严重甚至会产生许多的厌烦情绪以及消极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
我国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老师需要坚持学生的核心地位,保障自身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真正的触及学生的心灵。但是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却难以做到这一点,老师无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过于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及专业素养的提升,所选择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理念比较机械,无法体现这一教育模块的实践作用和引导价值。
四、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方法
结合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有明显的推动作用,高校必须要注重两大教学模块的完美结合,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框架和体系,采取教堂课程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一)重视师资建设
尽管我国素质教育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于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来说,老师所扮演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师资质量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为了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必须要注重对师资的投入,关注思政建设工作的大力落实,了解学生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情况,积极选拔一批经验丰富且专业知识背景较好的老师,让老师能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创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向,以此来实现有的放矢。
(二)运用新手段落实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
创新对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在网络化时代之下,学生的生活模式以及思维习惯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老师可以主动利用不同的网络平台以及现代新技术和新手段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以及心理状态。让学生主动的说出个人的真实意见和看法,老师则可以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之中主动聆听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做朋友,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学生交流氛围,尽量的避免学生之间的隔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互动的过程之中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只需要结合新时代改革背景之下,思政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的标准以及教学要求,主动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贴近的教学内容和元素,帮助学生解决个人在自主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
(三)教师的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为了构建高效课堂,保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校老师可以着眼于大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以及思想关注点,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以此来针对性的开展不同形式的学生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工作目标,保障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完美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一个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教育背景以及学习能力有所区别,老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心理思想文化专业素养的现实条件,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的将更多创造性多元性以及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自主实践相联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主动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培养个人良好的思想素质,真正的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和发展。
五、结语
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融合尤为关键,老师需要关注这一教学工作的实践要求,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时代的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不断实现两大教学环节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许贺, 李洪. 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机制研究[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6):45-46.
[2]涂涯, 王甜甜. 心理素质测评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当代教育科学, 2015(3).
[3]方海珍, 邢晓玲.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论——兼论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 法制与社会, 2011(11):232-233.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机制;
一、引言
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属于我国素质教育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素质教育及推动新课程改革大有裨益,老师需要结合学习时代背景之下两大教育模块的新内容、新标准和新要求来调整教学策略。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自由学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思政教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许多高校通过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师来落实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术界和理论界提出,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和逻辑联系,都以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心理健康发展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的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与他人构建良好的社交关系,順利的完成个人的社会化。
三、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与时代脱轨
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不难发现,有一部分高校在落实思政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之中直接以传统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体,所采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和单一,教学主义比较严重。老师将核心时间和精力放在简单的说教上,这一点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参与积极性,难以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对个人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缺乏一定的学习热情以及自觉性,长此以往就会直接束缚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严重甚至会产生许多的厌烦情绪以及消极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
我国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老师需要坚持学生的核心地位,保障自身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真正的触及学生的心灵。但是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却难以做到这一点,老师无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过于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及专业素养的提升,所选择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理念比较机械,无法体现这一教育模块的实践作用和引导价值。
四、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方法
结合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有明显的推动作用,高校必须要注重两大教学模块的完美结合,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框架和体系,采取教堂课程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一)重视师资建设
尽管我国素质教育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于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来说,老师所扮演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师资质量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为了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必须要注重对师资的投入,关注思政建设工作的大力落实,了解学生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情况,积极选拔一批经验丰富且专业知识背景较好的老师,让老师能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创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向,以此来实现有的放矢。
(二)运用新手段落实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
创新对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在网络化时代之下,学生的生活模式以及思维习惯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老师可以主动利用不同的网络平台以及现代新技术和新手段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以及心理状态。让学生主动的说出个人的真实意见和看法,老师则可以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之中主动聆听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做朋友,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学生交流氛围,尽量的避免学生之间的隔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互动的过程之中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只需要结合新时代改革背景之下,思政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的标准以及教学要求,主动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贴近的教学内容和元素,帮助学生解决个人在自主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
(三)教师的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为了构建高效课堂,保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校老师可以着眼于大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以及思想关注点,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以此来针对性的开展不同形式的学生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工作目标,保障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完美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一个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教育背景以及学习能力有所区别,老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心理思想文化专业素养的现实条件,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的将更多创造性多元性以及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自主实践相联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主动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培养个人良好的思想素质,真正的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和发展。
五、结语
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融合尤为关键,老师需要关注这一教学工作的实践要求,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时代的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不断实现两大教学环节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许贺, 李洪. 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机制研究[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6):45-46.
[2]涂涯, 王甜甜. 心理素质测评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当代教育科学, 2015(3).
[3]方海珍, 邢晓玲.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论——兼论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 法制与社会, 2011(11):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