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发烧(指口腔温度超过37.3℃,肛门温度超过37.5℃),是家长们经常遇到的事。由于心里着急,怕小儿烧出肺炎来,烧坏脑筋不聪明,因此,有的家长便自作主张,滥用抗菌素,或使用适宜于成人服用的氨基比林、非那西汀、保泰松,APC等解热镇痛药物。这是不对的。因小儿对药物耐受力不如成年人,身体解毒功能也差,而且不适当地大剂量使用这些退烧药,引起热汗淋漓,还容易造成机体失水过多,发生虚脱。当时热度虽然很快地降下来了,但容易回升。有的汗湿一身,没有及时换内衣,又会出现重复感冒的现象。再说,抗菌素只能对细菌引起的发烧有作用,而对寄生虫、病毒(如感冒、秋季腹掰)和其他一些疾病引起的发烧,不但没有作用,反而对身体有害,会出现恶心、呕吐,皮肤起疹、眼睛发炎等过敏反应,也会把肠道正常的细菌杀死,影响消化功能。
当然,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如肺炎、肺结核、化脓性扁桃体炎,丹毒等),可以用抗菌素,但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为保持血液中一定浓度,用药要按时按量,而且,使用要达一个疗程。不然,不但治不好病,还会产生抗药性。
此外,还应该知道,发烧是人体与疾病作斗争,或适应环境温度变化作出的反应,有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戈烧时,血液里的白细胞增多,吞噬作用加强,增强抗体的产生。发烧时新陈代谢加快,肝脏解毒功能增强,所以,孩子发烧只要不是很高,不宜立即服退烧药。这有利于对痰病的诊断观察(可以根据热度判断某些疾病)。如持续高烧不退(39℃以上),出现意识障碍,明显头痛,影响病儿休息,应服药,把烧一点一点退下来。不然,对小儿健康有害,会严重影响各脏器的机能活动,使脑细胞变性,功能发生紊乱,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引起严重后果。
发烧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症状,引起的原因很复杂。小儿由于大脑皮层发育不够完全,体温调节不够完善,也容易发烧。平时低于正常体温的孩子,发烧也有感觉不到的,环境温度也会影响体温。父母应学会识别发烧的疾病原因和非疾病原因。
下面根据小儿一些常见病,发烧时的缓急及久暂,热型、季节等特点,具体谈谈:
新生儿如啼哭不停,烦躁不安,突然高烧39~40℃有可能是脱水引起的“脱水热”病,这就需要给足水量。
3~4个月的婴儿,因患中耳炎或颌下淋巴化脓,肛门长疙瘩化脓,均可引起发烧。啼哭不停,手抓疼痛一侧耳朵,耳孔潮湿,要想到孩子有可能患了中耳炎。
4~8个月婴儿,夏天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烧,不流鼻涕,不咳嗽,不打喷嚏,不腹泻,少汗,精神不好,打针服药不退烧,每天半夜开始,到黎明时可达38~39℃,中午开始退烧,下午好好的。这种情况如延续十天半个月的,那是得了“夏季热”病。
夏季发高烧,小儿口腔上颚深处有小泡,周围发红,是患了口腔炎。如果拒食,吞咽困难,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着白色乳状块样小点或小片,不易擦去,如用力擦去,即可见粘膜充血,并伴有低烧,那就是长了鹅口疮。
夏、秋季节,小儿突然起病,发烧,则以急性肠胃炎、痢疾、中暑,鹅口疮、夏季热为常见。也可能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伤寒等。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有寒颤发烧,面色难看等全身中毒症状,应考虑是急性胃肠炎,其粪便呈稀水样,有时有血便或含粘液。但要注意和细菌性痢疾相区别,细菌性痢疾里急后重明显,腹痛不严重,大便脓血样。高温烈日下,小儿出现头痛头晕,发烧,皮肤灼热或昏迷,多为中暑。
发烧伴有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嗜睡,乃至惊厥、昏迷者,就应考虑到乙型脑炎。先有寒颤,随后高热大汗,再退烧,呈间歇性发作,发热期和无烧期每隔1~2天定时交替一次,为疟疾的典型表现。如发热持续5~6天,还出现原因不明的高烧,须注意伤寒的可能性,此病除发热外,还有呕吐、神态呆滞、嗜睡、头痛、腹痛、鼻出血,肝脾肿大等症状,少数病儿在腹部还有皮疹现象,初诊常误为上感、肺炎或早期脑膜炎。
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小儿发烧生病的不少,则以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白喉,以及某些出疹性传染病较为多见。
受凉后出现鼻塞,喷嚏,是得了感冒。如果高烧(39℃以上)骤起,出现剧烈头痛,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全身乏力等中毒表现,呼吸道症状较轻,那是得了流行性感冒。感冒后出现咳嗽,并逐渐加重,有痰,那就是急性气管炎。气管炎重的可高烧,轻的也可不发烧,从外表看,很难与肺炎相区别。医生通过听诊或透视是可以区别开的。肺炎的症状同样是起病急、发高烧、呼吸困难,发病开始象上感,流鼻涕,咳嗽、呛奶、烦躁不安、嗜睡,以后还可能抽风,加重时也可能不咳嗽,出现喘憋。
类似感冒发烧,下颏耳垂部酸痛,张口进食时加剧,腮腺开始进行肿大,那是患了腮腺炎。
小儿发低烧(多呈弛张型),伴有乏力、厌油、恶心、呕吐,腹痛不明显,但肝脏肿大,且有压痛者,应想到传染性肝炎,应进一步做肝功能检查。
小儿长期午后潮热,伴有咳嗽,咯血,盗汗等症状时,多为肺结核所致。长时间低热,伴有淋巴结肿大,压痛、皮肤溃破流脓,应想到淋巴结结核。
突然高烧、怕冷、头痫、恶心、呕吐,或兼有颈项强直,起病数小时后,迅速出现出血性皮疹,但分布不均,嗜睡,伴有抽风,甚至昏迷,最后全身皮肤粘膜可出现大小不等出血点,脸色铁青,这是病情凶险的流行州:脑脊髓膜炎的表现,应迅速送医院抢救。如扁桃体及咽部有白膜形成,而不易除去,应考虑是得了白喉。
发烧伴有皮疹,应想到有皮疹的传染病。周围有小儿得麻疹,出现类似感冒一样的发烧、咳嗽、喷嚏,并且热度逐渐增高到39℃以上,皮疹发生于发热3~4日后,但在2~3日内遍及全身,继有流涕、眼泪、眼结膜充血,腮膀子有象针尖大小一样的细白点,即为麻疹。如低烧,1~2日即退,皮疹在一日左右遍及全身,伴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者,那是风疹。如发烧3~5日后,或烧退后出疹,一日内出齐,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者为幼儿急疹。如发热二日第出疹,出疹期热度更高,数小时内出齐,疹子象退了毛的鸡皮样。皮疹之问的皮肤亦为鲜红色,压之褪色,伴有咽部明显充血,舌乳头红肿突出如杨梅状,则为猩红热。
如有服磺胺、巴比妥类等药物史,发烧同时全身发生对称性皮疹,且有痒感,则可能是药物疹。如为水疱疹,应考虑水痘及疱疹,躯干部位同时有丘疹,水疱疹、结痴等各型皮疹,多不成脓疱,即为水痘。
总之,引起小儿发烧的疾病很多,家长们必须细心观察,并请医生进行全面检查,才能辨别确诊,以利治疗和护理。有些疾病的发生是有地区性和季节性的’有些疾病,如麻疹、猩红热、伤寒等急性传染病,发生一次,治愈后,有较牢固的免疫力,食物中毒、中毒型痢疾,一定是小孩发病前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而引起,面容苍白是再生性贫血或急性白血病的提示,黄疽有可能是肝脏有病等等,这些都是家长们须具备的医学常识。
当然,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如肺炎、肺结核、化脓性扁桃体炎,丹毒等),可以用抗菌素,但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为保持血液中一定浓度,用药要按时按量,而且,使用要达一个疗程。不然,不但治不好病,还会产生抗药性。
此外,还应该知道,发烧是人体与疾病作斗争,或适应环境温度变化作出的反应,有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戈烧时,血液里的白细胞增多,吞噬作用加强,增强抗体的产生。发烧时新陈代谢加快,肝脏解毒功能增强,所以,孩子发烧只要不是很高,不宜立即服退烧药。这有利于对痰病的诊断观察(可以根据热度判断某些疾病)。如持续高烧不退(39℃以上),出现意识障碍,明显头痛,影响病儿休息,应服药,把烧一点一点退下来。不然,对小儿健康有害,会严重影响各脏器的机能活动,使脑细胞变性,功能发生紊乱,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引起严重后果。
发烧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症状,引起的原因很复杂。小儿由于大脑皮层发育不够完全,体温调节不够完善,也容易发烧。平时低于正常体温的孩子,发烧也有感觉不到的,环境温度也会影响体温。父母应学会识别发烧的疾病原因和非疾病原因。
下面根据小儿一些常见病,发烧时的缓急及久暂,热型、季节等特点,具体谈谈:
新生儿如啼哭不停,烦躁不安,突然高烧39~40℃有可能是脱水引起的“脱水热”病,这就需要给足水量。
3~4个月的婴儿,因患中耳炎或颌下淋巴化脓,肛门长疙瘩化脓,均可引起发烧。啼哭不停,手抓疼痛一侧耳朵,耳孔潮湿,要想到孩子有可能患了中耳炎。
4~8个月婴儿,夏天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烧,不流鼻涕,不咳嗽,不打喷嚏,不腹泻,少汗,精神不好,打针服药不退烧,每天半夜开始,到黎明时可达38~39℃,中午开始退烧,下午好好的。这种情况如延续十天半个月的,那是得了“夏季热”病。
夏季发高烧,小儿口腔上颚深处有小泡,周围发红,是患了口腔炎。如果拒食,吞咽困难,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着白色乳状块样小点或小片,不易擦去,如用力擦去,即可见粘膜充血,并伴有低烧,那就是长了鹅口疮。
夏、秋季节,小儿突然起病,发烧,则以急性肠胃炎、痢疾、中暑,鹅口疮、夏季热为常见。也可能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伤寒等。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有寒颤发烧,面色难看等全身中毒症状,应考虑是急性胃肠炎,其粪便呈稀水样,有时有血便或含粘液。但要注意和细菌性痢疾相区别,细菌性痢疾里急后重明显,腹痛不严重,大便脓血样。高温烈日下,小儿出现头痛头晕,发烧,皮肤灼热或昏迷,多为中暑。
发烧伴有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嗜睡,乃至惊厥、昏迷者,就应考虑到乙型脑炎。先有寒颤,随后高热大汗,再退烧,呈间歇性发作,发热期和无烧期每隔1~2天定时交替一次,为疟疾的典型表现。如发热持续5~6天,还出现原因不明的高烧,须注意伤寒的可能性,此病除发热外,还有呕吐、神态呆滞、嗜睡、头痛、腹痛、鼻出血,肝脾肿大等症状,少数病儿在腹部还有皮疹现象,初诊常误为上感、肺炎或早期脑膜炎。
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小儿发烧生病的不少,则以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白喉,以及某些出疹性传染病较为多见。
受凉后出现鼻塞,喷嚏,是得了感冒。如果高烧(39℃以上)骤起,出现剧烈头痛,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全身乏力等中毒表现,呼吸道症状较轻,那是得了流行性感冒。感冒后出现咳嗽,并逐渐加重,有痰,那就是急性气管炎。气管炎重的可高烧,轻的也可不发烧,从外表看,很难与肺炎相区别。医生通过听诊或透视是可以区别开的。肺炎的症状同样是起病急、发高烧、呼吸困难,发病开始象上感,流鼻涕,咳嗽、呛奶、烦躁不安、嗜睡,以后还可能抽风,加重时也可能不咳嗽,出现喘憋。
类似感冒发烧,下颏耳垂部酸痛,张口进食时加剧,腮腺开始进行肿大,那是患了腮腺炎。
小儿发低烧(多呈弛张型),伴有乏力、厌油、恶心、呕吐,腹痛不明显,但肝脏肿大,且有压痛者,应想到传染性肝炎,应进一步做肝功能检查。
小儿长期午后潮热,伴有咳嗽,咯血,盗汗等症状时,多为肺结核所致。长时间低热,伴有淋巴结肿大,压痛、皮肤溃破流脓,应想到淋巴结结核。
突然高烧、怕冷、头痫、恶心、呕吐,或兼有颈项强直,起病数小时后,迅速出现出血性皮疹,但分布不均,嗜睡,伴有抽风,甚至昏迷,最后全身皮肤粘膜可出现大小不等出血点,脸色铁青,这是病情凶险的流行州:脑脊髓膜炎的表现,应迅速送医院抢救。如扁桃体及咽部有白膜形成,而不易除去,应考虑是得了白喉。
发烧伴有皮疹,应想到有皮疹的传染病。周围有小儿得麻疹,出现类似感冒一样的发烧、咳嗽、喷嚏,并且热度逐渐增高到39℃以上,皮疹发生于发热3~4日后,但在2~3日内遍及全身,继有流涕、眼泪、眼结膜充血,腮膀子有象针尖大小一样的细白点,即为麻疹。如低烧,1~2日即退,皮疹在一日左右遍及全身,伴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者,那是风疹。如发烧3~5日后,或烧退后出疹,一日内出齐,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者为幼儿急疹。如发热二日第出疹,出疹期热度更高,数小时内出齐,疹子象退了毛的鸡皮样。皮疹之问的皮肤亦为鲜红色,压之褪色,伴有咽部明显充血,舌乳头红肿突出如杨梅状,则为猩红热。
如有服磺胺、巴比妥类等药物史,发烧同时全身发生对称性皮疹,且有痒感,则可能是药物疹。如为水疱疹,应考虑水痘及疱疹,躯干部位同时有丘疹,水疱疹、结痴等各型皮疹,多不成脓疱,即为水痘。
总之,引起小儿发烧的疾病很多,家长们必须细心观察,并请医生进行全面检查,才能辨别确诊,以利治疗和护理。有些疾病的发生是有地区性和季节性的’有些疾病,如麻疹、猩红热、伤寒等急性传染病,发生一次,治愈后,有较牢固的免疫力,食物中毒、中毒型痢疾,一定是小孩发病前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而引起,面容苍白是再生性贫血或急性白血病的提示,黄疽有可能是肝脏有病等等,这些都是家长们须具备的医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