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校教师口中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管理和教育起来很是棘手。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有80%属于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把子女留在原住地并委托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习滑坡,厌学逃学,自卑心理比较普遍。由于他们自制力差,监护力度不够,学习观念淡薄,有的甚至逃学。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他们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疼爱,内心感到失落和自卑。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2.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着他们与他人的交往,他们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违法犯罪的现象。
3.逆反心理严重。不少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人品较低,经常违纪,目中无人,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有的还养成了抽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许多留守儿童表面上来看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更坚强,然而他们的心灵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他们心态极不平衡,情绪波动很大,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很容易受伤,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留守儿童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当前,留守儿童的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隐患,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措施
1.强化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出外打工的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负责抚养监护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应当改变“隔代亲”的传统思想,杜绝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心理,应平等地对待孩子,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从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
2.发揮学校的教育作用。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教师应当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其次,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
3.树立正确的观念。消除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知识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对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人格有重要作用。当我们身处逆境和面对死亡时,知识能帮我们征服至少可以让我们减轻痛苦和恐惧,金钱不可能是万能的,有些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如亲情、生命、健康。只能说金钱只能解决一些事情。“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搞好学习是我们的天职。每个学生都应该主动的、积极的、刻苦的学习,只有在学生时代学到更多过硬的本领,长大以后才能自立自强。
4.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我认为留守儿童本身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学会正确应对挫折和逆境,培养坚强的意志,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从而使自己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要有充分的阳光、水分和空气,都可以绽放美丽的笑脸,都可以散发诱人的芳香。
一、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习滑坡,厌学逃学,自卑心理比较普遍。由于他们自制力差,监护力度不够,学习观念淡薄,有的甚至逃学。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他们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疼爱,内心感到失落和自卑。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2.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着他们与他人的交往,他们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违法犯罪的现象。
3.逆反心理严重。不少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人品较低,经常违纪,目中无人,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有的还养成了抽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许多留守儿童表面上来看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更坚强,然而他们的心灵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他们心态极不平衡,情绪波动很大,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很容易受伤,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留守儿童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当前,留守儿童的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隐患,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措施
1.强化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出外打工的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负责抚养监护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应当改变“隔代亲”的传统思想,杜绝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心理,应平等地对待孩子,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从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
2.发揮学校的教育作用。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教师应当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其次,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
3.树立正确的观念。消除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知识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对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人格有重要作用。当我们身处逆境和面对死亡时,知识能帮我们征服至少可以让我们减轻痛苦和恐惧,金钱不可能是万能的,有些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如亲情、生命、健康。只能说金钱只能解决一些事情。“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搞好学习是我们的天职。每个学生都应该主动的、积极的、刻苦的学习,只有在学生时代学到更多过硬的本领,长大以后才能自立自强。
4.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我认为留守儿童本身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学会正确应对挫折和逆境,培养坚强的意志,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从而使自己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要有充分的阳光、水分和空气,都可以绽放美丽的笑脸,都可以散发诱人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