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核心业务外包的构想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leard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企业仅靠自身力量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将越来越困难,而企业实施业务外包战略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
  
   企业核心业务的界定
  
  一般来讲,公司的核心业务被认为是能给企业带来相对竞争优势以区别与其竞争对手的业务,如企业的研发,企业的营销,企业的文化建设,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的管理等。公司的核心业务对公司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是公司的本质之所在,企业当然不敢轻易外包。当然,核心业务随着行业性质和公司自我定位的不同也是有差别的,如高科技等知识密集型企业,研发肯定是当属核心业务之首,而对于像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则地位相对不是很显著。再者,如果公司以追求创新型的产品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研发自然也是属于核心业务的。总之,一句话,这些所谓的“核心业务”对企业而言,肯定是对其整体竞争力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因素。
  
  核心业务外包的原因
  
   1.支持企业的战略性竞争优势。任何产品或服务都有其生命周期。在进入迅速成长期阶段,市场需求速度增长必然拉动企业的扩张性投资,像制造、雇佣员工、销售自然不用说,而像研发、设计等伴随着市场的成长也会不断的成长。当市场能力逐渐枯竭,市场需求逐渐下降时,企业要考虑转产或停产的问题。那么,它需要新的研发队伍,原有的大部分可能已经派不上用场。我们可以看出,业务外包此时便可以解决企业的此类困惑,当市场需求扩张的时候,利用外包商的资源,满足企业扩张的需要。当市场需求下降的时候,企业可以迅速摆脱企业内的过剩资源,发展新的有前景的市场。对企业而言,它可以集中精力解决企业长期的战略性问题与市场问题,使之始终保持在同行的前列,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长期竞争优势,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作到基业长青而不是昙花一现。
  2.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转嫁企业运营风险。专业公司拥有比企业运作更有效、成本更低廉地完成业务活动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些优势资源使得外包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必然低于企业提供的成本。企业利用外部资源进行可用资源的再配置,直接避免了为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进行的诸如在研发、设备、人才培训场地等方面的大额投资造成大量的沉没成本不能被充分利用,也带来了高额的机会成本,也避免了这部分资源过的·所带来的风险损失,企业把这种风险也转嫁给了外部供应商。企业研发的产品投入市场有时也不一定就能获得成功,造成了巨大的市场风险,此时也由合作商共同承担。企业可将有关员工的各种法定的福利转嫁给外包商,也节约了法定的成本,尤其像是研发,可以说成本的风险都是极其高的,还有人力资源的培训,相对于这些投资在核心业务上的资产,其风险更大。企业外包的过程中也节省了时间成本,市场经济中商机瞬息万变,其机会成本是很高的。
  3.集中决策层的精力,提高企业的市场运作效率。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实体,由各个职能部门组成,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肩负着协调企业各个部门,带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任。但是,作为一个企业乃至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把握市场发展的方向,制定相应的市场战略决策。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市场情况是错综复杂的,管理者没有理由不去关注每一个重要的细节,但是换个角度,把业务部分外包出去,将会是另外一番天地。核心业务越是对企业至关重要越容易使管理者淹没其中,而忽视企业的长期战略及其变化方向之所在。战略能力尚且不足,何以再分心去管理这些琐事,故而外包核心业务可以免去管理者首尾不能兼顾的困惑,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但仅仅外包非核心业务是没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企业的效率也体现在速度上。速度作为一种新型的竞争优势已应运而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大的价值,成为企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核心业务外包一方面可以缩短产品或服务的上市时间,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可以缩短回应市场需求变动的时间,提高敏捷速度。
  4.有利于企业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提高企业的市场形象。企业把粕力集中在市场战略上,必然会做到以市场为主导,从而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市场和顾客是企业的第一生命线,企业做得好,就能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对顾客的需求及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业务外包也为其提供了条件,企业的规模变小,减少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失真,提高了沟通效率,增加顾客满意度。
  
  核心业务外包的风险分析
  
  
  
  及其解决机制
  
  
  
   1.对企业信息安全的风险分析。企业的重要信息主要在企业的核心业务当中。企业的信息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比如企业的顾客资料,企业的研发秘密。一旦企业外包核心业务,它们就有被泄露的危险,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企业的外包合作伙伴。成功的外包伙伴,能通过一系列的机制确保企业的信息安全。为此,一些国外学者发明了一套防范措施。在这些措施中,把参与的员工分成多个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的员工被安排去为某个特定行业中的单一的客户工作,另外一些工作小组很可能在为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工作。这些工作小组不仅在组织部门上,而月-在地理区间上均被人为地分割开。他们之间被禁止进行交流。通过这些防范措施和诚实的举措,外包商可以赢得他们目前乃至潜在顾客的青睐。但这又主要取决于合作的外包商的情况,从而要求企业在选择外包伙伴的问题上要小心谨慎,充分评估,把外包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和诚信状况是否符合企业的外包需求作为重要的评判依据,而无需受地域等其它影响因素的制约。同时,企业也要与外包商建立经济合同来确保承诺,一旦泄密也有个追究其法律责任的依据,并把信用风险转嫁给外包商。
  2.对企业过程控制力的风险分析。企业的业务外包,意味着公司失去了对其业务过程的控制能力。对于核心业务来说,失去对它的控制力可能是极其危险的。如果说失去对非核心业务过程的控制力,好比一个人手脚不便而办事不利,他可以请别人帮忙,必要时也可自己处理。失去核心业务的控制力,好比一个只有思维能力而失去了行动能力的瘫痪人,遇到问题时则可能有力使不上,虽然他也知道力往何处使。为了应付这种预期的风险,一些企业试图扩展对于外包给合作伙伴的过程的控制,当然,这种尝试通常既不受欢迎也无效率,因为对大多数外包商而言,其价值是围绕利用其自身最优的过程设计和有效的工具而产生的。这种过程能够以一种最优的方式获得预期的产出,并月.每个合作商一般集中于其最有效率的过程上。企业追求延伸其对外包商的控制,必然损害外包商公司的既有效率。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它只能为自己而活,它不是别人的附属物。企业为了增强其对外包商的控制力不是没有办法,可以采取间接的方法,比如它可以要求合作商达到具体明确的绩效水平和价值供应水平,这对于合作双方而言总是无可厚非的。它们也可以通过签定协议来达到这一要求,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约束是最有效的。
  3.对知识员工被转移到新实体反应的风险分析。在当今社会变动剧烈的背景下,尤其是我国的经济改革尚不稳定,每个人都面临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员工也越来越渴望稳定的工作环境。基于这种情况,企业所采取的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之一就是采取沟通激励。对于有抵触情绪的员工要多方位沟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向其说明外包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外包商与企业间的关系仍然很紧密,且外包商更有能力实现他们的价值,因为在更专业的公司工作,他们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福利待遇上也应给予相应的满足,不能扫地出门,完全推向外包企业,他们毕竟不是一般性的体力劳动者,他们一个人的负效应可能是一个体力劳动者的好几倍。一般来讲,知识型员工还是具备较强的流动感的,他们不追求“铁饭碗”,他们拥有技术,他们追求高福利,更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但是他们被置于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的时候,他们也会变得束手无策,加之中国的传统观念就从来是提倡求稳的。
  4.对企业决策改变的风险分析。公司在做出某项重大决策之后,特别是像产品的设计、人力资源的培训,由于环境、竞争对手等方面的改变,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它的已有决策。也就是说,一旦外包核心业务,企业的决策转变将会变得十分困难。所以说,对于涉及核心业务方面的重大投入决策要事先周密考虑,对于可能做出的变动也要有所预期,并且做出相应的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鉴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刁;断加剧,企业不仅需要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以整合企业的资源,捉高资源的利用率,更应该将其核心业务部分外包出去,把精力集中在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和市场发展战略上,保证企业的长盛不衰。但在当前,核心业务的外包业务市场还未发展成熟,还有待完善,需要政府相关的部门进行积极的引导,将合作双方在运行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加以规范化,确保核心业务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利于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整体竞争力。
其他文献
国庆节前夕,西铁文化艺术研究会一些同志到大连辽宁省军区第二干休所对仰慕已久的战士作家高玉宝同志进行访问,受到了高玉宝同志和夫人姜大姐的热情接待。高玉宝同志虽然七十八岁了,但身体健康、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思维敏捷,适逢他上午参加会议回来,明日又要到北京电视录像的短短下午时间,放弃休息和陕西客促膝长谈。  他家会客室里挂着几幅他和中央领导人及在一个学校作完报告被学生簇拥在中间的照片,充分说明党和国家领
期刊
一、我国产业融合的产生与发展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随着近年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步为人们所关注的.但产业融合的现实存在却是早已有之.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BPM从来没有真正的像其他企业管理软件那样大肆宣传过,但是越来越多的独立IT评论家认为,未来一到两年中,BPM在企业中大规模应用的兴起是必然的.
管理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美国。我们国内以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但时至今日,我们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似乎陷入了困境,对这个舶来品我们的国人有着疑惑、渴望和焦虑的复杂感情。理论家的茫然和企业文化理论本身的模糊,带来了实业界思想上的混乱和实际操作中的茫然无措。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认识上的问题    1、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文化作为根植于企业内部的一种文化现象,
产品概念创新营销的内涵    产品概念创新营销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概念营销的—种营销理论模式。它是指企业将其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与消费者的需求( 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在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上,通过推出—个特定的新奇概念,借助大众传媒向消费者传播产品所包含的时尚观念、文化情愫、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生活的积极影响,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引起他们的共鸣,进而使其萌发对产品需求的—种营销模式。它采取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随着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政治法律环境、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等因素变动而变化。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目前理论界尚无统一的定论。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目前流行的说法有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等。应该说,各种说法都有其科学的地方,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已。  一、关于股东权益最大化  以上市公司为代表。公司股东以个人股东居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