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上展智慧 键盘中铸品质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内容中独立开设的一门课程,它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信息技术课作为学校必修课程,有着丰富深刻的德育内涵。
  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操作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品格,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努力挖掘课程德育资源,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不仅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思想品德也得到升华,从小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远大理想。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拓展实践活动,培养爱国情感
  信息技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活动性是其主要形式,综合性、开放性是其主要特点。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教师要善于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探索、思考、理解、分享时,恰当地表达自身的爱国情感,提升个人的爱国情操。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初识电脑”一课时,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我国在计算机发展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笔者除了介绍电脑软硬件的知识外,还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两份资料:1. 介绍算盘对早期计算器的影响;2. 介绍中国在超级计算机方面的发展水平。中国是第一个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制造了超级计算机,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国家。在2019年11月发布的世界最强的500个超级计算机中,中国占了227个。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和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更是位居世界前列。这些资料的呈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又如,在教學四年级的Word文档时,“设计电子板报”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制作Word文档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可以结合当下的时事新闻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笔者在教授本节课时,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于是,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祖国的认识,制作一张反映祖国历史、文化等面貌的电子板报,作为礼物献给祖国。同时,开展大“PK”活动,比一比哪个学生对祖国的了解最多、最深,比一比谁的电子板报做得最精美。这样的学习任务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觉得很有趣,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热情。在学习任务中,允许小组内学生互相讨论,比比谁对祖国更加了解。设置这样的学习任务,不仅让学生学到并巩固课程知识,还让学生对祖国更加了解,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建设而努力学习的目标。
  二、开展防范活动,树立安全意识
  以境感人,以情动人。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印象深刻,而且能起到非常好的教育作用。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目标,以情境活动为载体,向学生渗透安全理念,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如在教学“做网络好公民”一课时,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与网友会面”的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两个不同的网友,在网上约定见面后,产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播放由警方提供的三起未成年人与网友会面而报警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到网络交友存在一定危险性,并提醒学生,平时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要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告知家长,不要“网恋”,明白“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道理。
  又如,在教学“上网查资料”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主动拒绝不良信息,在教学中,首先,笔者专门在微机教室设计了绿色上网承诺墙,让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便笺纸上,然后将纸贴在墙上,让学生将言行转化为承诺。接着,播放纪录片《小明的网络之“险”》让学生观看,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不进入营业性网吧,不登陆不健康网站,不玩不良网络游戏。最后,引导学生学习在用浏览器浏览网页时,跳出不良链接的处理方法。这三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承诺、明诺、践诺的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浏览器进行信息搜集处理,而且还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信息应用观,养成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习惯。
  三、结合主题活动,培养感恩品质
  百善孝为先,一直以来孝道都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品质,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传统的孝道遭到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青少年对于父母的感恩、孝敬意识越来越淡薄,由此也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挖掘感恩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设计相关主题活动,进行孝道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感恩,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在生活中善于感恩。
  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缺乏感恩之心,总是认为“老师教我是天经地义”,遇见老师不懂主动问好,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在背后对某位老师指指点点,等等。在教学“制作书签”时,笔者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敬师尊师、师恩难忘的情感。笔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照作为书签背景,并在矩形框内输入平时想跟老师说而又没有机会说、不敢说的话,同时署上自己的名字。“老师,遇见您真好,我真的好喜欢上您的课。”“老师,平时我调皮捣蛋,希望您不要生气。”“老师,您教会我许多知识,感谢您。”……一张张书签,一句句稚嫩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又如,在四年级下册“制作电子板报模块”的教学中,恰逢一年一度的母亲节,笔者以“感恩母亲”为主题,安排学生提前搜集与感恩母亲有关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如古今中外有关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最想对妈妈说的话、与感恩母亲相关的诗句等,让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了解普通人、名人、伟人孝敬父母长辈的感人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融进自己制作的电子小报中,并配上合适的边框、线条、插图加以修饰,制成一份份饱含深情的作品并打印出来。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作品回家赠送给母亲。另外,笔者还将其中的优秀作品放到校园网站进行滚动播放。这样的教学流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感恩、孝敬的理解,而且还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学会感恩的种子。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渗透德育教育。信息技术具有较强实践性、操作性,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代替简单的说教,能起到德智并举的效果。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这一载体,把德育教育贯穿始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而且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其他文献
“角的度量”相关内容编排在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它是在二上“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奠定基础。本单元除了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需要一定程度的拓展和提升。比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使用量角器画角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殊的角。在拓展过程中,操作活动不能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还需要学生运用搭配的思想,去体验三角形特殊角间的
期刊
第七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语文专场)以“用好统编教材,改进阅读教学”为主题。活动请来了台湾的老师作课观摩,使我们从另一个视角观察统编教材的使用,为我们用好统编教材提供了讨论的课例和参照。活动也因此更具现实意义。具体到洪琬喻老师《古人谈读书》的教学,本文有两个思考。  一、从教学层面看,本课值得学习、借鉴  1. 教学设计很用心。  本课教学结构简约而有层次。这节课可以分
期刊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媒介。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度的解读,才能把准教材编写意图,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从而有效地实施教学,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如何有效解读教材呢?笔者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谈谈对解读教材的几点思考。  一、通读文本,感知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是依据数学本身的逻辑关系编排而成。教师可先进行全书通读,整体感知教材的内容。从本册教材的
期刊
钱碧玉老师是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她端庄、文雅、内秀。可如果真正走进她师爱的情感殿堂里,听她讲起在班级管理中发生的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你会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因为从她那柔情回旋的师爱里,听到的是爱至深处与对学生无限信任的精神和鸣,是回归童年和孩子心灵相通的情感合奏。  一、以柔感人,以情动人  一般来说,班主任老师在学校分班的时候,都不希望自己的班里“摊”上经常惹是生非而又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上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例2。  【教学目标】  1. 在绘本故事中借助钟面,会认、读、写几时几分。  2. 在拨一拨、说一说、比一比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 直观体验时间“长短”与自身息息相关,养成珍惜时间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能准确地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能认读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过程】  
期刊
近期在看书时总有一些触动,以前有这种思维上的“互动”时都会让它过去,觉得没有记下来的必要,过后發现当初给我的那些触动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了,仿佛被触动的那个人不是我,与现在的我没有任何关系,就像我拥有一捧沙子,而没有及时将它们装入瓶子里,导致它们随风消逝,过后每每追悔莫及,遂有了将它们记下来的冲动。  黄行福老师说:“有两种书对读者的影响深刻而长远:一种是触及灵魂的书,一种是传播技能的书。前者,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将德育贯穿教学的始终。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借助课题,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
期刊
【摘 要】传统家风家训中蕴藏着丰富的劳动精神,如业无贵贱、侍亲尽道、崇俭习劳、幼仪立身等,将劳动精神与中华传统美德孝、礼、勤、俭等紧密结合,以劳养德,以劳立身,以劳育人。优秀的传统家风家训既是培育和传承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传统美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和载体之一,也是培育和引导儿童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重要阵地和有效抓手。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深入挖掘根植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中
期刊
如何把复习课这盘“冷饭”重炒出滋味来?这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难题。统编教材的单元组语文要素明确,语言训练点凸显,因此,以单元串讲统整的复习课模式可以一试。所谓单元串讲统整的复习课,就是以提炼单元组的语文要素进行归整复习,它不仅承载知识板块的梳理任务,还承担了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目的。下面笔者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整式复习为例谈谈。  一、抓牢语文要素,删繁就简,确定复习内容  好的复习课同样也可
期刊
审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体现着思维过程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应作为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基于审辨思维“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综合生成、反思评价”这四要素,构建审辨式复习课新样态。  复习课不仅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复习与操练,更重要的是问题解决策略方面的复习并会活学活用。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北师大版教材在每册都安排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