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智慧的光芒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当中。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出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力争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所谓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把数学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生活中的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这种生活与数学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并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反过来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得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和積极性来学习数学。那么如何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创设生活情景可使导入更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鲜活的生活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在小学数学中有一些数学概念可以从生活的典型情境中生发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有所观察、有所思索。
例如,在教学“单价x数量=总价”时,教师可创设学生熟知的日常超市购物情景,然后出示问题:“自动铅笔每支5角,小明同学买3支要付多少钱?”这对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大家都愿意回答。买完几种物品之后,出示超市里物品上的标签,问这表示什么意思?用数学术语怎样说?这样,学生就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经验,拉近了与数学的距离,产生了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
二、创设生活情境可使难点不难,重点更深刻
在生活中可以找出数学中的很多规律、数学思想等原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并使其进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
例如,学习“循环小数时”,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循环。可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四季的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教师启发说:“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有的学生说:“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第二天又从东方升起,无穷无尽。”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星期一、星期二……到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教师接着说:“那么,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请同学试算:21÷22,1÷3,0.5÷0.9。”在计算和讨论中,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为循环小数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独特视觉力量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做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有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在讲《统计》时,笔者利用学生平时最爱玩的活动,如跳绳、拍球、踢毽子,跳皮筋等,让学生课前以小组形式进行调查。这样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并以我们统计到的数据为条件,通过小组合作,编出题目,比较一下看谁编的题最有水平。另外还可以请每个小组说说自己的调查方法和调查结果。最后讨论从调查中学到了什么。这样通过实际调查,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
四、开展生活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应用价值
“实践出真知”,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可以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比如,去年学校在校园内的部分空地上植了草皮,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校方领导,估计一下需要多少钱,如果再加上人工保养费、水费等,又需要多少钱,要解决这个问题该做哪些预算工作,等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超市了解商品的打折信息,了解股票投资,银行利息等信息;或到社会上、社区里做一些调查采访活动,增强学生的活动能力。学生经历了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过程,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生活教育”显得十分有必要。只有把数学与广阔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夯实数学基础,为今后的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底。
数学只有应用于生活,才能散发出其本身的魅力和活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感性现象,培养数学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从而使数学变得可感、可知。这是“生活教育”的根本宗旨。因此,我们应该本着“生活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一思想,才能使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效,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宁小学 江苏】
所谓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把数学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生活中的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这种生活与数学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并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反过来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得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和積极性来学习数学。那么如何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创设生活情景可使导入更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鲜活的生活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在小学数学中有一些数学概念可以从生活的典型情境中生发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有所观察、有所思索。
例如,在教学“单价x数量=总价”时,教师可创设学生熟知的日常超市购物情景,然后出示问题:“自动铅笔每支5角,小明同学买3支要付多少钱?”这对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大家都愿意回答。买完几种物品之后,出示超市里物品上的标签,问这表示什么意思?用数学术语怎样说?这样,学生就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经验,拉近了与数学的距离,产生了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
二、创设生活情境可使难点不难,重点更深刻
在生活中可以找出数学中的很多规律、数学思想等原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并使其进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
例如,学习“循环小数时”,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循环。可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四季的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教师启发说:“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有的学生说:“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第二天又从东方升起,无穷无尽。”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星期一、星期二……到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教师接着说:“那么,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请同学试算:21÷22,1÷3,0.5÷0.9。”在计算和讨论中,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为循环小数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独特视觉力量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做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有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在讲《统计》时,笔者利用学生平时最爱玩的活动,如跳绳、拍球、踢毽子,跳皮筋等,让学生课前以小组形式进行调查。这样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并以我们统计到的数据为条件,通过小组合作,编出题目,比较一下看谁编的题最有水平。另外还可以请每个小组说说自己的调查方法和调查结果。最后讨论从调查中学到了什么。这样通过实际调查,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
四、开展生活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应用价值
“实践出真知”,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可以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比如,去年学校在校园内的部分空地上植了草皮,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校方领导,估计一下需要多少钱,如果再加上人工保养费、水费等,又需要多少钱,要解决这个问题该做哪些预算工作,等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超市了解商品的打折信息,了解股票投资,银行利息等信息;或到社会上、社区里做一些调查采访活动,增强学生的活动能力。学生经历了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过程,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生活教育”显得十分有必要。只有把数学与广阔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夯实数学基础,为今后的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底。
数学只有应用于生活,才能散发出其本身的魅力和活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感性现象,培养数学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从而使数学变得可感、可知。这是“生活教育”的根本宗旨。因此,我们应该本着“生活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一思想,才能使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效,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宁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