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实时性的特征,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研究性学习课程存在的诸多实施上的困难。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系统包括资源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三大模块,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利用此系统可以实现研究性课程的高效学习。
关键词:网络;研究性学习;课题孵化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0-0071-02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从提出到现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探索和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研究性学习课程在相当多的学校已经常态化实施,但是对于高中学段而言,因为承受着高考升学压力,所以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时间不足、指导不力等问题制约了课程的发展,阻碍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深入推进。
一、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存在的问题
1.师生交流不充分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是非常紧张的,在有限的师生接触时间里,教师和学生都可能存在思维碰撞不够激烈,问题暴露不够充分,教师对课题的辅导也就不是很深刻。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区别就在于更高的研究品质和更深刻的研究内涵,学生对于教师或者专家的指导也更加期待。如何突破这个时间和思维深度的瓶颈是首要问题。
2.研究过程不严谨
研究性学习是注重过程而非研究结果的学习活动,一个完整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种重要的体验性知识,通常研究过程必然要包括认识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研究实施、研究评价、成果展示等环节。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绝大多数学校的指导老师都是兼职教师,高中阶段的教师在自己繁重的专业教学之余难以深入研究本课程的一些内容,在建立专门的教师队伍存在困难的前提下导致研究过程不严谨。
3.课程管理上存在压力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管理是基于课题组的管理,而非传统的行政班级,面对一个班级十来个课题组,很多高中一个年级就有超过100个的管理单位。课程管理者必然面临巨大的压力,于是有的学校只好牺牲研究质量来减轻压力,如以行政班来组建课题组,请班主任来参与管理等等。此外,大多数高中生研究时间少,课题组成员集中研究时间更少;学生成果呈现方式不规范;优秀课题评选方法不够公开和透明等等都在具体的实践中困扰着一线教师。
二、借助于网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网络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实时性的特征,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能够形成规范的、科学的工具约束。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必选项,网络已经广为普及。这些都为我们使用网络工具,突破前面所提及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问题提供了可能。笔者着手开发了《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三大模块:资源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利用网络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研究性课程的高效学习。
1.资源中心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基于广泛资源的学习方式,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分类的资源以及获取资源的路径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和开发资源,而这就是资源中心模块所要实现的功能。该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对所有课题均具有指导价值的研究性学习通识培训材料,学生借此快速掌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二是基础的研究方法指导,例如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等常用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运用策略与技巧,让平台成为工具书;三是优秀课题库,这也是一种帮助学生提高研究质量的资源,通过了解学长们的优秀课题能够获得研究的动力;四是资源获取方法指导,资源中心对于专属于部分研究的资源不是采用提供内容的方式,而是侧重于提供方法,教学生掌握获取路径和方法。
借助于网络平台之后,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获取由原来单一的课程学习转向了自我学习,自己看不懂的咨询老师。这使得研究性学习课程有了后“茶馆式”学习的意味,即学生能够自学学会的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而且网络平台上的资源中心是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在任何一台联网的电脑上都可以浏览的,解决了课程学习时间有限的问题。
2.课题孵化中心
该模块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过程与成果的展示平台。在展示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规范化的流程,从而也保证了研究过程的严谨与规范。课题中心主要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一是完善课题的基础信息,要求学生填写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计划等基本内容。二是研究动态,将研究过程中获取的重要资料上传,如:问卷分析表、文献资料、活动图片等,也要将研究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上传。三是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论文、结题答辩ppt、研究感悟等内容。
课题中心主要使用的策略就是通过将研究的全过程在网络上的展出,来促进各个课题组来完善研究过程,提高课题资料的质量,从而推动研究的高效开展。我们在内容的设置上也秉持了网络只是工具,尽可能减少通过网络呈现的内容,防止把研究变成资料的堆砌。我们尽可能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即使部分课时没有网络环境,学生也能正常开展研究活动。而且上传内容也关注了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在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指导流程。
3.交流中心
交流中心的任务是为师生之间提供思维碰撞的机会。
师生交流主要包括如下三种:一是包括一对多的广播室指导,这种指导通过系统管理员、指导老师发布站内信的方式进行,一旦学生登录就会及时接收到信息。二是一对一的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常常要在仔细查看课题研究进程后,对课题提出指导建议,这时就可以采用留言的方式,学生在看到教师留言后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思维碰撞。三是多对多的讨论式交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BBS,学生既可以在BBS中自由地提出问题,也可以“晒晒”自己的研究成果,大家在匿名的宽松环境中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上述三种交流方式涵盖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所需的全部类型,让课程的交流在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进行。
三、平台使用流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平台的核心是课题,平台的终极使命就是指导课题的研究,逐步孵化,让研究性学习的效率更高。它的管理也是以课题组为单位,下面以一个课题组在系统平台中的信息流转为例来讲述平台使用流程。
1.课题注册
平台以课题组为管理单位,研究性学习借助于网络,但也不能仅仅依赖于网络,还要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所以应该将选题指导这样的教学内容在网络之外来完成,当完成开题论证之后即可在平台上注册课题。
2.课题研究
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来看,课程要指向体验、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因此主要的研究过程应该在网络之外完成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研究方式,只需将研究的重要过程资料与成果上传至平台即可。
3.课题指导
教师的课题指导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网络平台上的三种交流方式进行在线指导,一种是采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指导,不管采用哪种指导方式,其指导的结果都能够在系统中体现出来。
4.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其目的在于给予学生学习成就感,学会欣赏与评价他人,所以这部分应该在课堂里完成。
(编辑:郭桂真)
关键词:网络;研究性学习;课题孵化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0-0071-02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从提出到现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探索和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研究性学习课程在相当多的学校已经常态化实施,但是对于高中学段而言,因为承受着高考升学压力,所以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时间不足、指导不力等问题制约了课程的发展,阻碍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深入推进。
一、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存在的问题
1.师生交流不充分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是非常紧张的,在有限的师生接触时间里,教师和学生都可能存在思维碰撞不够激烈,问题暴露不够充分,教师对课题的辅导也就不是很深刻。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区别就在于更高的研究品质和更深刻的研究内涵,学生对于教师或者专家的指导也更加期待。如何突破这个时间和思维深度的瓶颈是首要问题。
2.研究过程不严谨
研究性学习是注重过程而非研究结果的学习活动,一个完整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种重要的体验性知识,通常研究过程必然要包括认识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研究实施、研究评价、成果展示等环节。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绝大多数学校的指导老师都是兼职教师,高中阶段的教师在自己繁重的专业教学之余难以深入研究本课程的一些内容,在建立专门的教师队伍存在困难的前提下导致研究过程不严谨。
3.课程管理上存在压力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管理是基于课题组的管理,而非传统的行政班级,面对一个班级十来个课题组,很多高中一个年级就有超过100个的管理单位。课程管理者必然面临巨大的压力,于是有的学校只好牺牲研究质量来减轻压力,如以行政班来组建课题组,请班主任来参与管理等等。此外,大多数高中生研究时间少,课题组成员集中研究时间更少;学生成果呈现方式不规范;优秀课题评选方法不够公开和透明等等都在具体的实践中困扰着一线教师。
二、借助于网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网络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实时性的特征,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能够形成规范的、科学的工具约束。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必选项,网络已经广为普及。这些都为我们使用网络工具,突破前面所提及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问题提供了可能。笔者着手开发了《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三大模块:资源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利用网络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研究性课程的高效学习。
1.资源中心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基于广泛资源的学习方式,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分类的资源以及获取资源的路径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和开发资源,而这就是资源中心模块所要实现的功能。该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对所有课题均具有指导价值的研究性学习通识培训材料,学生借此快速掌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二是基础的研究方法指导,例如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等常用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运用策略与技巧,让平台成为工具书;三是优秀课题库,这也是一种帮助学生提高研究质量的资源,通过了解学长们的优秀课题能够获得研究的动力;四是资源获取方法指导,资源中心对于专属于部分研究的资源不是采用提供内容的方式,而是侧重于提供方法,教学生掌握获取路径和方法。
借助于网络平台之后,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获取由原来单一的课程学习转向了自我学习,自己看不懂的咨询老师。这使得研究性学习课程有了后“茶馆式”学习的意味,即学生能够自学学会的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而且网络平台上的资源中心是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在任何一台联网的电脑上都可以浏览的,解决了课程学习时间有限的问题。
2.课题孵化中心
该模块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过程与成果的展示平台。在展示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规范化的流程,从而也保证了研究过程的严谨与规范。课题中心主要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一是完善课题的基础信息,要求学生填写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计划等基本内容。二是研究动态,将研究过程中获取的重要资料上传,如:问卷分析表、文献资料、活动图片等,也要将研究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上传。三是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论文、结题答辩ppt、研究感悟等内容。
课题中心主要使用的策略就是通过将研究的全过程在网络上的展出,来促进各个课题组来完善研究过程,提高课题资料的质量,从而推动研究的高效开展。我们在内容的设置上也秉持了网络只是工具,尽可能减少通过网络呈现的内容,防止把研究变成资料的堆砌。我们尽可能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即使部分课时没有网络环境,学生也能正常开展研究活动。而且上传内容也关注了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在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指导流程。
3.交流中心
交流中心的任务是为师生之间提供思维碰撞的机会。
师生交流主要包括如下三种:一是包括一对多的广播室指导,这种指导通过系统管理员、指导老师发布站内信的方式进行,一旦学生登录就会及时接收到信息。二是一对一的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常常要在仔细查看课题研究进程后,对课题提出指导建议,这时就可以采用留言的方式,学生在看到教师留言后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思维碰撞。三是多对多的讨论式交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BBS,学生既可以在BBS中自由地提出问题,也可以“晒晒”自己的研究成果,大家在匿名的宽松环境中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上述三种交流方式涵盖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所需的全部类型,让课程的交流在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进行。
三、平台使用流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平台的核心是课题,平台的终极使命就是指导课题的研究,逐步孵化,让研究性学习的效率更高。它的管理也是以课题组为单位,下面以一个课题组在系统平台中的信息流转为例来讲述平台使用流程。
1.课题注册
平台以课题组为管理单位,研究性学习借助于网络,但也不能仅仅依赖于网络,还要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所以应该将选题指导这样的教学内容在网络之外来完成,当完成开题论证之后即可在平台上注册课题。
2.课题研究
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来看,课程要指向体验、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因此主要的研究过程应该在网络之外完成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研究方式,只需将研究的重要过程资料与成果上传至平台即可。
3.课题指导
教师的课题指导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网络平台上的三种交流方式进行在线指导,一种是采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指导,不管采用哪种指导方式,其指导的结果都能够在系统中体现出来。
4.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其目的在于给予学生学习成就感,学会欣赏与评价他人,所以这部分应该在课堂里完成。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