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青少年犯罪几率的加大,各中形式的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并逐步向着幼龄化趋势发展。这种恶劣事件的高频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各学科的共同作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运用
信息技术和Internet的普及推广,网络搜索已成为大多数初中学生搜索数据,搜索信息和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此外,互联网还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交平台和休闲娱乐场所,让学生可以在上面认识新朋友,学习新事物,并在Internet上放松身心。在互联网上,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事物,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知识并能尽快适应社会。但是,正是由于它的这种便利和便捷特征,使学生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行为约束,导致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移,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说,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系统地接受在线教育的主战场,因此,在进行技术教学时,教师必须渗透并整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使学生可以获得系统化的教育。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还可以获得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依托互联网资源提升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造成初中生负面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可能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总之,这是学生对信息的管理和自我完善能力都比较弱。网络资源丰富而复杂的,即可以拓宽初中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了解更多新奇的事物。又可以让学生因网络资源的不良而受影响,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课程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有效发挥网络资源的积极作用并提高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与父母相处》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渠道对“如何消除代沟”这一标题搜索信息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处理和整合。通过此过程,实现了学生对信息筛选能力的锻炼,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筛查有效的信息,从中找出有利于初中生消除代沟问题的对策,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结合实际案例,增强心理健康教学效率
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可以引发学生的启迪,使他们更快地了解心理健康课程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减少或消除负面心理,尊重他们的心理健康。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真实地展示生活案例,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图像,数据,文本或视频激发他们的感官,从而引发思维撞击,学会释放,接受积极正面思想,排除负面能量。例如,在进行教学《网民公社的阳光生活》一课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播放德国少年制造的‘冲击波’病毒”真实案例视频,以及呈放“北京某少年黑掉学校网站”的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激发他们的讨论热情,接着在学生论坛中就网络道德问题进行激烈辩论,并就如何守护自己道德底线阐述自己观点,从而改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在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时,教师应主动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营造活跃课堂气氛,降低课堂教学的枯燥感,以提升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帮助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让快乐现身》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组织好自己的快乐“秘诀”,之后借助信息技术将其呈现给同学并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些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将自制的充满积极向上的词句显示给学生观看。告诉学生幸福的秘诀就是每天收集优词佳句。还有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将自己的课外活动录制成了视频,认为快乐的秘诀就是每天在户外自由活动,放松身心。每为学生都有自己认为快乐的秘诀,学会与他人分享传递快乐,并为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利用信息技术组织课外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中学心理健康课程不能之局限与课堂之上,还应将其扩展到课外教育中,从而拓宽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进而改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在《学会合作》课堂教学结束之前,學科老师可以为学生精心安排课后合作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合作制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材料。在学生进行合作过程中,可以合作确定宣传主题,搜集宣传信息、分析资料、处理资料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还提升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开设心理健康教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优势,设置多样化教学策略,进而实现初中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常守堂,《浅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中小学电教》,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