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但目前依然存在着重语言教学,轻文化教学的现象。本文着重讲述了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里的跨文化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文化 跨文化意识 英语课堂教学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也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外语教育涉及外国文化教育。语言教育离不开文化教育,文化知识对于成功的语言学习非常必要。因此,教语言必须教文化。
2001年7月,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文件《英语课程标准》中首次出现了“跨文化”这一概念。《标准》规定了英语教育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目标。而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新课标的文化意识目标提出了七级要求和八级要求,其中包括: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发现隐含在语言中的对他国文化的态度等等。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途径—文化教学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他们远离目标语言社团,因而缺少真实的、地道的英语学习环境。目前我们的学生使用的《牛津高中英语·学生用书》介绍外国文化,同时又宣传中国文化,并把所导入的中外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联系起来,语言材料涉及中外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因此,作为语言教师,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跨文化现象、注重跨文化导入,在语言中教文化,在文化中教语言,多渠道运用各种策略,必定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笔者在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以下几种文化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1.系统介绍
系统介绍专门讲授英语国家文化。在教高中牛津英语模块三·Unit2的阅读文章English And Its History时,笔者不像往常一样采用整体教学法,而是采用系统介绍法,用多媒体把英语的发展简史呈现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接触课文前对英语语言发展史有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助于他们轻松学习并掌握课文;同时在讲到Henry Ⅳ 把英语作为所有正式场合使用的语言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Can you tell me why Henry Ⅳ did so?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祖国、爱母语之情。
2. 跨文化对比
跨文化对比是文化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政治制度、历史背景、价值观念等的不同,其文化特征也不一样。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学生的本国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对比。例如,在教模块一·Unit1 School Life in the UK时,首先让学生用英语谈谈自己进入高中后的生活,包括作息时间、学习习惯、日常起居等,然后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the school life in the UK is? 让学生相互讨论。在学生讨论时,笔者并不对他们的答案予以肯定或否定,只是微笑,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验证他们的答案。教模块三?Unit2 Task?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时,笔者与学生一起了解了中外体态语的区别,包括thumbs up、nodding one’s head、direct eye contact等在不同国家的含义。这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中外文化差异,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动机。许多学生课后对我说:老师,我们好喜欢学英语,它让我们了解世界!
除此以外,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碰到与文化相关的文章时,笔者总是向学生作补充介绍,例如中外称谓语、问候语的差异;中外人士对称赞的不同反应;中外人士的生活异同;以及思维观念的异同等。曾经遇到一篇讲美国语言教育的阅读文章,中间提到了immersion这种外语教学法。学生对此不是很了解,因此,笔者向他们介绍了immersion(沉浸法)的背景知识,尽管这与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无关,但这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通过跨文化对比,学生能恰当、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也能进一步地了解本民族文化本质特征。
3.学科实践活动
学科实践活动是通过英语教学实践了解英语国家社团文化知识。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表演。在课外阅读中,笔者的学生曾读过一篇有关英美人士请客送礼的文章。当时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印象不是很深。于是我让几位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在课上进行表演:一位学生扮演客人,他带了一条巧克力到主人家;另一位学生则扮成主人,他当着客人的面把巧克力剥开,尝一口,说:Oh, it’s delicious! Thank you! 然后两人开始用餐,在此期间他们不相互夹菜,主人不勉强客人吃。表演结束后,让其他学生总结一下中国人与西方人在送礼、吃饭方面有何区别。通过表演,学生们对西方人的这种礼节有了很深刻的了解。
(2)英语角。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利用每周六中午半小时的时间与学生开展英语角活动,讨论的话题主要围绕课文内容,但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例如:How to make a phone call; How to start a conversation; Different food around the world; Famous figures in the world; Different climates of the world; Different social customs around the world等等。开展英语角活动有助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使他们置身于英语环境之中。
(3)阅读活动。把阅读活动应用于文化教学就是可以集中提供某一专题性文化内容及其背景知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某一文化专题的词汇、题材、风格及文化内容。根据图式理论的原理,学生不熟悉某一专题文化背景,阅读时就缺乏这方面的文化图式,阅读效果会大打折扣。牛津英语模块3·Unit 3 Back to the Past涉及到许多与古代文明(ancient civilization)有关的词汇,如the Statue of Zeus, the Taj Mahal, the Hanging Gardens, the Potala Palace 等,同时还涉及到一些学生有所闻却又不是很了解的历史知识,如:庞贝古城,楼兰遗址等。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课文Lost Civilizations, 笔者从网上下载了两篇与庞贝古城、楼兰遗址有关的英语文章作为文化背景知识的铺垫,并把一些难理解的词汇呈现出来,包括volcano, mosaic, binocular, archaeologist等。另外,笔者还给学生展示了这两个古城的风貌图片。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式,帮助其更好地提高阅读效果。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报刊,或上网,留心并积累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西方社会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4)环境布置。上文中已提到,我们的学生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我们语言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创设一些环境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帮助学生出英文板报,或让学生自己制作英文剪报贴在教室的墙上并定期更换。如果有事通知学生,通常用英语的通知格式写在黑板上。这样做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学英语的氛围。
三、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英语教学界已经开始关注文化意识与文化教学,教师们在教学中也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但由于应试教育依然占着上风,教师在文化教学的实践中感到力不从心,课堂上往往偏重语言教学,忽视文化教学。在上阅读课时,有些教师把重点放在语言点或语法的讲解上,对文化因素或视而不见,或一带而过,把英语当作一门知识课来教,把语言与文化人为地隔开。这些做法与新课程改革是格格不入的。要想改变这种境况,一方面需要学生自己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以及在交际中有效调适自己行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文化课程,更新教学观念,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实施文化教学,使学生在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洞察力,使学生多层次、多渠道地了解跨文化知识,最终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Stern, H. 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文化 跨文化意识 英语课堂教学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也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外语教育涉及外国文化教育。语言教育离不开文化教育,文化知识对于成功的语言学习非常必要。因此,教语言必须教文化。
2001年7月,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文件《英语课程标准》中首次出现了“跨文化”这一概念。《标准》规定了英语教育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目标。而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新课标的文化意识目标提出了七级要求和八级要求,其中包括: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发现隐含在语言中的对他国文化的态度等等。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途径—文化教学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他们远离目标语言社团,因而缺少真实的、地道的英语学习环境。目前我们的学生使用的《牛津高中英语·学生用书》介绍外国文化,同时又宣传中国文化,并把所导入的中外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联系起来,语言材料涉及中外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因此,作为语言教师,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跨文化现象、注重跨文化导入,在语言中教文化,在文化中教语言,多渠道运用各种策略,必定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笔者在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以下几种文化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1.系统介绍
系统介绍专门讲授英语国家文化。在教高中牛津英语模块三·Unit2的阅读文章English And Its History时,笔者不像往常一样采用整体教学法,而是采用系统介绍法,用多媒体把英语的发展简史呈现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接触课文前对英语语言发展史有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助于他们轻松学习并掌握课文;同时在讲到Henry Ⅳ 把英语作为所有正式场合使用的语言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Can you tell me why Henry Ⅳ did so?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祖国、爱母语之情。
2. 跨文化对比
跨文化对比是文化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政治制度、历史背景、价值观念等的不同,其文化特征也不一样。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学生的本国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对比。例如,在教模块一·Unit1 School Life in the UK时,首先让学生用英语谈谈自己进入高中后的生活,包括作息时间、学习习惯、日常起居等,然后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the school life in the UK is? 让学生相互讨论。在学生讨论时,笔者并不对他们的答案予以肯定或否定,只是微笑,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验证他们的答案。教模块三?Unit2 Task?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时,笔者与学生一起了解了中外体态语的区别,包括thumbs up、nodding one’s head、direct eye contact等在不同国家的含义。这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中外文化差异,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动机。许多学生课后对我说:老师,我们好喜欢学英语,它让我们了解世界!
除此以外,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碰到与文化相关的文章时,笔者总是向学生作补充介绍,例如中外称谓语、问候语的差异;中外人士对称赞的不同反应;中外人士的生活异同;以及思维观念的异同等。曾经遇到一篇讲美国语言教育的阅读文章,中间提到了immersion这种外语教学法。学生对此不是很了解,因此,笔者向他们介绍了immersion(沉浸法)的背景知识,尽管这与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无关,但这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通过跨文化对比,学生能恰当、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也能进一步地了解本民族文化本质特征。
3.学科实践活动
学科实践活动是通过英语教学实践了解英语国家社团文化知识。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表演。在课外阅读中,笔者的学生曾读过一篇有关英美人士请客送礼的文章。当时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印象不是很深。于是我让几位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在课上进行表演:一位学生扮演客人,他带了一条巧克力到主人家;另一位学生则扮成主人,他当着客人的面把巧克力剥开,尝一口,说:Oh, it’s delicious! Thank you! 然后两人开始用餐,在此期间他们不相互夹菜,主人不勉强客人吃。表演结束后,让其他学生总结一下中国人与西方人在送礼、吃饭方面有何区别。通过表演,学生们对西方人的这种礼节有了很深刻的了解。
(2)英语角。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利用每周六中午半小时的时间与学生开展英语角活动,讨论的话题主要围绕课文内容,但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例如:How to make a phone call; How to start a conversation; Different food around the world; Famous figures in the world; Different climates of the world; Different social customs around the world等等。开展英语角活动有助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使他们置身于英语环境之中。
(3)阅读活动。把阅读活动应用于文化教学就是可以集中提供某一专题性文化内容及其背景知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某一文化专题的词汇、题材、风格及文化内容。根据图式理论的原理,学生不熟悉某一专题文化背景,阅读时就缺乏这方面的文化图式,阅读效果会大打折扣。牛津英语模块3·Unit 3 Back to the Past涉及到许多与古代文明(ancient civilization)有关的词汇,如the Statue of Zeus, the Taj Mahal, the Hanging Gardens, the Potala Palace 等,同时还涉及到一些学生有所闻却又不是很了解的历史知识,如:庞贝古城,楼兰遗址等。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课文Lost Civilizations, 笔者从网上下载了两篇与庞贝古城、楼兰遗址有关的英语文章作为文化背景知识的铺垫,并把一些难理解的词汇呈现出来,包括volcano, mosaic, binocular, archaeologist等。另外,笔者还给学生展示了这两个古城的风貌图片。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式,帮助其更好地提高阅读效果。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报刊,或上网,留心并积累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西方社会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4)环境布置。上文中已提到,我们的学生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我们语言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创设一些环境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帮助学生出英文板报,或让学生自己制作英文剪报贴在教室的墙上并定期更换。如果有事通知学生,通常用英语的通知格式写在黑板上。这样做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学英语的氛围。
三、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英语教学界已经开始关注文化意识与文化教学,教师们在教学中也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但由于应试教育依然占着上风,教师在文化教学的实践中感到力不从心,课堂上往往偏重语言教学,忽视文化教学。在上阅读课时,有些教师把重点放在语言点或语法的讲解上,对文化因素或视而不见,或一带而过,把英语当作一门知识课来教,把语言与文化人为地隔开。这些做法与新课程改革是格格不入的。要想改变这种境况,一方面需要学生自己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以及在交际中有效调适自己行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文化课程,更新教学观念,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实施文化教学,使学生在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洞察力,使学生多层次、多渠道地了解跨文化知识,最终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Stern, H. 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