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华夏子孙的精神养料,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穷的力量源泉。但00后的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令人担忧,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度,反思现行的教育方式,对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是建设中国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创新
“伤不起”、“HOLD住”、“醉了”、“高大上”、“就是这么任性”、“佛系”等等,都是当下0O后脱口而出的网络语言,当今,却很少听到他们能够准确地用成语或引用我们博大精深的唐诗宋词。0O后的一代是怎么了?他们似乎更乐意也更容易接受新兴、外来的文化,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是消化不良。早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就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要增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要增强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丰富,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吸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传统文化保持扬弃和自觉[1]。而今0O后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令人堪忧,如何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度,对于培育和践行文化教育主渠道的高等院校,必须反思现行的教育方式,提出对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作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精神的精髓,是我们华夏子孙的精神养料和宝贵财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日前,强化传统文化的培育已然成为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国家在促进中华文明知识传承、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发掘、整理、普及传统文化的热潮[2]。在高职院校,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对青年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一些高职院校传统文化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存在的不足及片面之处。
一、当前高职院校0O后一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与70后与80后甚至90后的一代与之相比,“00后”是更加理性化的一代,不仅更加理性、现实,而且更加开放和坦然,对现代生活的观念和思维的观念形成了重大的冲击。
2、“00后”是更加人本化的一代,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动态,对社会舆论的参与度均超过“80后”和“90后”,热心公益事业,反对对人性的扭曲和人格的变态。
3、“00后”是更加娱乐化的一代,他们注重娱乐,能更好做到劳逸结合,这也是 “00后”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当今也是由“00后”引领社会的文化风尚。
4、“00后”是更加信息化的一代,随着5G网络等微传播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二代”在“00后”大学生的身上表现得尤为凸显。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5、“00后”是更加强调个性的一代,他们极力想表现得与众不同,如,有些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就会选择其他方式来获得心理满足。有些男生戴着夸张的耳环、染各种让人无法理解的发色,还有些女生刻意模仿所谓的潮男等等。
二、高职院校针对00后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路径
1、创新课堂教学
现代新兴媒体经常能看到例如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国家宝藏等文化节目,让我们顿悟到传统文化同样可以以幽默风趣、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课程教学尤其是思政课采用学生喜爱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那对00后的传统文化教育将迈入一个新的台阶,如教师可以在课程中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一起品读名著,课堂讨论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教师还可以在课程中添加红歌赏析,播放民族音乐或民族舞蹈等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有条件高职院校还可以开设选修课,比如民族舞蹈课、民族乐器课、传统手艺课等;适当让学生完成一定的作业,比如接近春节了,让同学们互相赠送春联、一起开展包饺子等集体活动。
2、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平台作为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广大高职院校要依托这个载体,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育能够更加创新更加富有成效的开展起来[3]。当前,培育校园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让每一次的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传统文化培育的积极作用, 让高职院校的每一条横幅、每一次的板報、社团活动、书画展览,甚至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要发挥对传统文化培育的作用。注重利用党建等活动为契机,善于挖掘各种传统文化培育的资源。要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 广泛开展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 要营造一个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使大学生在校园就能从老师、同学身上感受到激励、尊重和友爱,从而起到耳目熏染的作用。比如南开大学开展的“传火炬”的活动十分新颖。该校利用校史教育的“老课堂”,开展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让亲身经历历史的老教授讲授南开创业史,在技术日军轰炸南开罪行的校钟前重温南开精神,“五四”在周恩来雕塑前进行火炬接力赛。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把握教育资源[4]。
3、提高高校学生实践活动的效用
理论是苍白的, 实践是生动的,“0O后”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乐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使他们在活动之后仍然影响深刻。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活跃,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多样, 难免会有人产生疑惑、误解,甚至迷失方向。要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学生: 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例如,学校可以在端午节时组织学生进行包粽子比赛,在粽子里放人一些写有古诗词的纸条,使得学生在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同时,也从中获得知识。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一场中国古代人物的COSPLAY,通过对人物服装的选择,对人物妆容的描画及人物气质的表现,学生会自觉地去了解这个人物其所处的历史阶段的故事,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4、教师干部队伍建设
列宁曾经指出: “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 的决议决定, 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6]。” 要落实好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每一堂课都伴随着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流露,或正或反都在对学生实施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师的决定性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首先,教师在夯实专业基础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培养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敏感度和了解度,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其次,教师要具备时代精神,树立新课程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最后,学校要组织教师定期进修传统文化的知识,并到各地名校参观学习,还要开研讨会交流教学方法。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只有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才能胜任教育、管理、服務全方位的工作在引导传统文化社团开展活动过程中,应注重将社团活动与开展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诸如传统文化节日和纪念伟大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中,重视传统文化社团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社团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传统文化[7]。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开展的以“汉服推广”、“中国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传统技艺传人调查”等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不仅在活动中直接接触了传统文化、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而且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宣传了传统文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 1 ] 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
[ 2 ] 黄欣宇 传统文化自觉要走在文化自信之前 西南大学政治与管理学院 2011年第七卷
[ 3 ] 黄燕,文化自觉;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维度[G],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4 ] 冯友兰.论中国传统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1987
[ 5 ] 蒋乃永 高等院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方法新探2009
[ 6 ] 薛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前沿.2006(8).
[ 7 ] 韩晓.略论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途径[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6).
作者简介:方玲燕(1988-),女,汉族,安徽太湖人,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助教,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市场经济类、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教学。
基金项目:基于2018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研究》(立项号12219rwsk2018B12)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创新
“伤不起”、“HOLD住”、“醉了”、“高大上”、“就是这么任性”、“佛系”等等,都是当下0O后脱口而出的网络语言,当今,却很少听到他们能够准确地用成语或引用我们博大精深的唐诗宋词。0O后的一代是怎么了?他们似乎更乐意也更容易接受新兴、外来的文化,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是消化不良。早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就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要增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要增强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丰富,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吸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传统文化保持扬弃和自觉[1]。而今0O后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令人堪忧,如何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度,对于培育和践行文化教育主渠道的高等院校,必须反思现行的教育方式,提出对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作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精神的精髓,是我们华夏子孙的精神养料和宝贵财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日前,强化传统文化的培育已然成为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国家在促进中华文明知识传承、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发掘、整理、普及传统文化的热潮[2]。在高职院校,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对青年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一些高职院校传统文化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存在的不足及片面之处。
一、当前高职院校0O后一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与70后与80后甚至90后的一代与之相比,“00后”是更加理性化的一代,不仅更加理性、现实,而且更加开放和坦然,对现代生活的观念和思维的观念形成了重大的冲击。
2、“00后”是更加人本化的一代,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动态,对社会舆论的参与度均超过“80后”和“90后”,热心公益事业,反对对人性的扭曲和人格的变态。
3、“00后”是更加娱乐化的一代,他们注重娱乐,能更好做到劳逸结合,这也是 “00后”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当今也是由“00后”引领社会的文化风尚。
4、“00后”是更加信息化的一代,随着5G网络等微传播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二代”在“00后”大学生的身上表现得尤为凸显。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5、“00后”是更加强调个性的一代,他们极力想表现得与众不同,如,有些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就会选择其他方式来获得心理满足。有些男生戴着夸张的耳环、染各种让人无法理解的发色,还有些女生刻意模仿所谓的潮男等等。
二、高职院校针对00后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路径
1、创新课堂教学
现代新兴媒体经常能看到例如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国家宝藏等文化节目,让我们顿悟到传统文化同样可以以幽默风趣、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课程教学尤其是思政课采用学生喜爱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那对00后的传统文化教育将迈入一个新的台阶,如教师可以在课程中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一起品读名著,课堂讨论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教师还可以在课程中添加红歌赏析,播放民族音乐或民族舞蹈等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有条件高职院校还可以开设选修课,比如民族舞蹈课、民族乐器课、传统手艺课等;适当让学生完成一定的作业,比如接近春节了,让同学们互相赠送春联、一起开展包饺子等集体活动。
2、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平台作为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广大高职院校要依托这个载体,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育能够更加创新更加富有成效的开展起来[3]。当前,培育校园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让每一次的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传统文化培育的积极作用, 让高职院校的每一条横幅、每一次的板報、社团活动、书画展览,甚至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要发挥对传统文化培育的作用。注重利用党建等活动为契机,善于挖掘各种传统文化培育的资源。要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 广泛开展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 要营造一个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使大学生在校园就能从老师、同学身上感受到激励、尊重和友爱,从而起到耳目熏染的作用。比如南开大学开展的“传火炬”的活动十分新颖。该校利用校史教育的“老课堂”,开展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让亲身经历历史的老教授讲授南开创业史,在技术日军轰炸南开罪行的校钟前重温南开精神,“五四”在周恩来雕塑前进行火炬接力赛。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把握教育资源[4]。
3、提高高校学生实践活动的效用
理论是苍白的, 实践是生动的,“0O后”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乐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使他们在活动之后仍然影响深刻。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活跃,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多样, 难免会有人产生疑惑、误解,甚至迷失方向。要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学生: 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例如,学校可以在端午节时组织学生进行包粽子比赛,在粽子里放人一些写有古诗词的纸条,使得学生在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同时,也从中获得知识。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一场中国古代人物的COSPLAY,通过对人物服装的选择,对人物妆容的描画及人物气质的表现,学生会自觉地去了解这个人物其所处的历史阶段的故事,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4、教师干部队伍建设
列宁曾经指出: “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 的决议决定, 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6]。” 要落实好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每一堂课都伴随着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流露,或正或反都在对学生实施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师的决定性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首先,教师在夯实专业基础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培养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敏感度和了解度,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其次,教师要具备时代精神,树立新课程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最后,学校要组织教师定期进修传统文化的知识,并到各地名校参观学习,还要开研讨会交流教学方法。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只有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才能胜任教育、管理、服務全方位的工作在引导传统文化社团开展活动过程中,应注重将社团活动与开展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诸如传统文化节日和纪念伟大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中,重视传统文化社团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社团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传统文化[7]。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开展的以“汉服推广”、“中国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传统技艺传人调查”等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不仅在活动中直接接触了传统文化、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而且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宣传了传统文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 1 ] 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
[ 2 ] 黄欣宇 传统文化自觉要走在文化自信之前 西南大学政治与管理学院 2011年第七卷
[ 3 ] 黄燕,文化自觉;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维度[G],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4 ] 冯友兰.论中国传统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1987
[ 5 ] 蒋乃永 高等院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方法新探2009
[ 6 ] 薛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前沿.2006(8).
[ 7 ] 韩晓.略论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途径[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6).
作者简介:方玲燕(1988-),女,汉族,安徽太湖人,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助教,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市场经济类、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教学。
基金项目:基于2018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研究》(立项号12219rwsk2018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