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中,除了完成日常任务之外,还有一项大事需要认真对待——吃饭。在太空吃饭可不像在地球上那么享受,食物不仅会乱飞,味道还不一样了。于是,各国航天局的科学家设计出了五花八门的太空食品与工具。失重不怕,有太空餐桌 我們在地球上受重力作用,可以平稳地坐下吃饭,食物也不会飞来飞去,但在太空中不同,不仅宇航员会因为失重飘起来,食物也会。为了克服这一点,航天器中专门设置了太空餐桌和餐盘,它们具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中,除了完成日常任务之外,还有一项大事需要认真对待——吃饭。在太空吃饭可不像在地球上那么享受,食物不仅会乱飞,味道还不一样了。于是,各国航天局的科学家设计出了五花八门的太空食品与工具。
失重不怕,有太空餐桌
我們在地球上受重力作用,可以平稳地坐下吃饭,食物也不会飞来飞去,但在太空中不同,不仅宇航员会因为失重飘起来,食物也会。为了克服这一点,航天器中专门设置了太空餐桌和餐盘,它们具有磁性,可以把铁质的刀叉、碗筷和剪刀吸附住,还有一些松紧扣等,可以固定食品包装袋。宇航员在饭前,必须先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把包装打开后,他们会先把食品挤到碗里,然后端碗、夹菜、张嘴、咀嚼,这一系列步骤必须缓慢进行,否则食品渣块会从碗里飞出来,宇航员一不小心吸进鼻子就会被呛到。
味觉变淡,给食品加辣
宇航员在进入太空后,味觉会变淡,同样的食物不如在陆地上的味道浓。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在太空环境下,人体血液因为失重会向上流,导致鼻腔充血,压迫了味觉神经;另一些科学家认为,航天器内部的空气流动与地球上的不同,导致宇航员味觉发生变化;还有人认为是失重影响了宇航员的唾液分泌,从而使味觉改变。尽管谜团至今仍未破解,但各国航天局为了让宇航员在吃饭时不那么索然无味,会给一些太空食物增添调味料,其中比较受宇航员喜欢的是辣味食品,因为辛辣的口感可以刺激他们的食欲。
减少负担,把食物缩小
我们平常对食物大小没有什么要求,只会为了追求不同菜式,把食物切成各种形状。但太空食品有大小要求,因为航天器的空间和燃料都是有限的,平均每运送一千克物资要花费12万元人民币以上,成本相当高,所以太空食品应当重量轻、体积小。它们会经过脱水处理,并被包装在真空塑料袋、铝箔袋和铝罐里。食用之前,宇航员可以给脱水食物加水、加热,恢复它本来的形状、质地和口感。但无论如何,加工成这样的食品总是比不上原汁原味的食品。
太空食品中的异国风味
为了让宇航员更积极地吃饭,保证身体的最佳状态,航天局也花了不少心思,给他们提供比较熟悉的食物,比如当地特色食品。而各国的太空食品也体现着各国特色。
比如在中国,宇航员景海鹏、陈东就曾将香辣豆干、酱香鸡肉肠等食品带上太空;在日本,科学家为宇航员开发了太空拉面、寿司、抹茶饮料等;在法国,宇航员托马斯·佩斯克把本国甜品马卡龙带到了国际空间站;在韩国,改良版泡菜也被宇航员李素妍带上了太空。
其他文献
藤壶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甲壳动物,它们会成片地、牢固地嵌入船底、鲸和海龟身上,船只因此受损、速度变慢,海洋动物有的不堪重负,有的过早死亡。 有趣的是,如同人类买房时会考虑地段、朝向、通风状况等,藤壶寻找住地时也相当谨慎,一旦选定,就要在这里住一辈子,再也不挪窝了。一辈子静看潮起潮落 在海岸的礁石上,常常可以看到成片的藤壶附着在其表面。它们会在潮涨潮落中静静地过完自己的一生,最后只留下一个空壳。
冰川上的巨兽 最后的冰河世纪(即更新世,260万年前~11700万年前),在欧亚北部、北美洲辽阔而寒冷的草原地带生活着一群巨型哺乳动物,它们长着长毛、长鼻和弯曲的长牙,被称为“长毛猛犸”。它们体型大小如同大象,成群结队地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悠悠地在寒冷的草原上四处行走,寻找食物,哺育幼儿。灭绝就在不久前 然而,最后一只猛犸在3700年前死去,当时埃及的人类正在建造金字塔。今天,人类只能通过标本、
這是一条鲸鲨,正张开巨型大嘴,而嘴里的“牙齿”实际上是大约50条吸盘鱼,还有一些吸盘鱼贴在鲸鲨的下巴上。吸盘鱼与许多大型海洋动物有共生关系,它们以宿主嘴里的食物残渣为食,并帮助宿主清理皮肤上的寄生虫,是出色的清洁员。
像苹果的毒番石榴 在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中,恶毒的王后伪装成巫婆,欺骗白雪公主吃下一颗有毒的红苹果,白雪公主咬了一口后便昏迷过去。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果实和绿色的小苹果很像,那就是毒番石榴。它算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水果之一,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人只要咬上一口,喉咙没多久就被一种强烈的灼烧感侵袭,并开始发炎、肿胀,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会威胁生命安全。而且,如果下雨天站在这种果树下,滤过树叶的雨水会
临死进入虚拟世界 一名年轻男子出了车祸,被送进医院后,医生建议他进入“天堂”,他签了字。接着,他被带进一间房间,坐在一把椅子上,头顶上有一台奇怪的机器,当操作人员启动机器后,男子的头瞬间被机器吸走,身躯倒下。然而,他并没有真的死亡,而是进入了名为“天堂”的一个虚拟世界中,在那里继续生活。 以上是科幻电视剧《上载新生》的剧情,那么,这种技术究竟有没有可能成为现实呢?从人脑到电脑 把人脑中的一切
克隆地球的伟大实验 生物圈2号是一个封闭的人造生态系统实验室,由美国石油大王爱德华·巴斯斥巨资,汇集了全球顶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建立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荒漠中。它像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建筑群,白色的墙面和简洁的几何形墙体充满了未来感。 你可能会问,这个实验室名为“生物圈2号”,那生物圈1号是什么?生物圈1号就是地球,人类用“生物圈2号”命名,意为仿照地球生态,克隆出一个小型地球。丰富而密闭的生态系
三星堆遗迹在哪 三星堆遗迹位于四川广汉市,距今约有5000~3000年的历史。遗址有三个连成一线的黄土堆,于是考古学家借“三星伴月”的现象称之为“三星堆”。 太阳轮 这不是方向盘吗?从几千年前的遗址里挖出方向盘,难道有人恶搞?有人穿越?这种圆型青铜器被称为“太阳轮”,目前出土了好几个,其功能成谜。 青铜立人像 人像高1.7米,总高2.62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体型最高大的
在科幻电影《缩小人生》中,地球因为人口急速膨胀而越来越拥挤,人类为了应对这种状况而发明了缩小技术。通过它,人类可以缩小成10厘米高、重约10克的迷你人,并居住在专为他们打造的迷你社区中。一个盒子大小的房子,在迷你社区里是超大豪宅;一瓶普通饮料,可以供一群迷你人喝好几个月;36个迷你人4年一共只产生一袋垃圾。看起来,地球资源问题通过缩小技术就解决了。那么,人缩小后,生活和身体状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电
痛感产生的漫长旅程 如果手指被针扎了一下,我们马上就能感受到,反应非常迅速,但这种痛觉的产生其实经过了漫长的旅程。 我们的身体中存在一类特殊的神经细胞,被称为“伤害感受器”,它是痛觉的发源地。伤害感受器有许多“触角”,也就是神经末梢,它们遍布身体的里里外外。当我们受伤时,这些伤害会刺激触角释放信号,传递给伤害感受器,再经过神经纤维,上传给脊髓中的神经元,最后传送到大脑特定的区域,这时我们才会感
在高智商动物中,渡鸦是鸟类中的佼佼者,但鹦鹉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种类,那就是啄羊鹦鹉。那么,它俩谁最聪明呢?科学家为它们举行了一次智商竞赛。渡鸦:能辨真伪,还是戏精 在故事《乌鸦喝水》中,乌鸦能够将石头丢进瓶子,使水位上涨而喝到水。而科学家给乌鸦中的佼佼者——渡鸦增加了难度,在管状容器里放有食物和水,并给渡鸦分配两种“石头”,分别是真正的石块和看上去像石头的泡沫。没想到渡鸦用嘴叼起“石头”并测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