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陕西省的新课程优质课评选活动为实例,介绍了该活动的特点,并从教学导入,词汇处理。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阅读理解问题的设置和教师的课堂话语等方面进行了反思,从而提出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才能把新课改理念转变为教学实际行动。
关键词:新课程优质课 教学导入 词汇处理 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阅读理解问题的设置和教师的课堂话语
一、前言
2009年3月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优质课评选活动在西安展开。我作为评委有幸聆听了各市区选送的13节优质课,感受很多。活动的形式是:参赛教师自选课题,精心准备,然后换班授课,最后评选出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五个。在两天的活动中各位教师力求透过自己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来体现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和贯彻。授课时允许参赛教师听课,更好地突出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组织原则和目的。评委由省教科所的专家,各地市的英语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笔者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对这次新课程优质课评选活动进行一点浅显的评析。
二、本次活动的特点
本次活动的参赛教师一共13位,来自各市区。西安市有3位,宝鸡和渭南各2位,汉中,安康,榆林,商洛,延安和铜川各1位教师。除铜川和商洛的两位教师使用了外研版教材,其余都使用人教版教材。各位教师所选的课题可以分为两类:综合课和阅读课。西安市的三位教师都选择了综合课,其他地区的老师都选择了阅读课。我作为评委连续听13位老师的课,感受很多。各位老师都很好地展示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
1 各位教师的英语语言素养都很高,有很好的语音,语调,能用流利的地道的英语来表达,尤其是来自其它市区的老师也能用流利准确的,毫无地方口音的英语,让人高兴。
2 授课教师都能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能够设计循序渐进的活动,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
3 授课教师能关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授课教师都能采用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
5 授课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能科学对待多媒体课件,突出有效性和时效性,突出为教学服务的目地。不再像以前使用密集的图片,喧闹的音乐,让学生在应接不暇中没有了重点。
三、对本次活动的反思
这次活动也反映出了一些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课堂实例来谈谈出现的问题和笔者的看法。
1 教学中应该怎样导入?
授课现象:
讲授阅读课型的教师普遍都注重导入,但可能是受到教材的限制,导人部分都过长,耗费时间,使得阅读教学的重点——阅读没有了时间。有位教师在上人教版第二模块第三单元:Travel Journal。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照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教师设计的用意很好,可能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照片上的人就是她自己,但是由于投影的效果不好,学生没有辨认出来。教师自己解释说这是我自己,我喜欢旅行。接着提问学生:你们喜欢旅行吗?两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总结说:旅行有很多好处。又提问:在旅行前你们应该做什么?等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再次提问:你们有无沿着一条河旅行的经历?紧接着教师用PPT呈现了很多河流,让学生猜测名字。再次提问:你们知道住在河边的人怎样利用河流?然后教师展现课文教学中将要出现的湄公河,引入课文教学。此段导入使用了10分钟,耗时过长。
反映的问题:教学中应该怎样导人?
课文的导人,实质上就是课文最初呈现(Presen- tation),也是课文教学的“序曲”。巧妙而恰当的导人能先声夺人,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重温相关知识,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感知新词汇,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导人做的好,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兴趣和思维会得到极大的调动。相反,导入做的不到位,学生上课就较沉闷,不活跃,没有兴趣。英语教学是对文化、语言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学习,是在师生互动,欢笑声中完成的,不应在沉闷的,枯燥的气氛下学习的。
因此,教师要重视导人环节,用新颖别致、简练到位,引人入胜的方式导入课文学习。教师可以大胆整合教材,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上述教师就是完全按照教材的要求,每步都照做,结果耗时长,学生的兴趣减弱,效果反而不佳。如果该教师采用一张自己在河边的照片,引入沿河旅行的话题,省略中间的3次提问,然后介绍湄公河,很快就导人话题。
2 词汇要不要处理和如何处理?
授课现象:
在此次授课活动中,只有三位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处理过词汇。一位教师在阅读后的问题中设置了一个选择式的猜测词义题,处理了新词汇challenge,另一位教师在“沿着湄公河旅行”的教学中,把词汇处理放在导入环节做,用照片呈现湄公河的流向,趁势介绍了沿途国家的英文名字和有关地形的词汇:例如plain,rapids,delta,valley,glacier等。有一位教师采用给出该词汇的汉语解释处理了课文标题的新词violence,其他教师都没有处理新词汇。
反映的问题:新词汇是否要处理?什么时候处理最为恰当呢?怎样处理新词汇?
在公开课,赛教课等展示课上,大多教师都不处理词汇,好像一处理词汇就不是新课改了。但是教师必须认识到词汇处理是每个课型都必须关注的焦点。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词汇,那一定会阻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英语学习就失去了它的基石。因此词汇必须处理,尤其是影响学生阅读的重点词汇。但处理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处理的好,既能增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又能锻炼学生的猜测能力,还能积累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
词汇的处理时间也非常重要,是在阅读文章之前处理,还是在阅读文章之后处理?我们大多数教师要么完全不处理,要么在细读课文之前通过给出词汇的汉语释义的方式来处理词汇,目的是为了给学生阅读扫清障碍,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样的处理方式,学生是了解了新词汇的含义,但是却没有机会去锻炼自己的能力,没有尝试,没有动脑筋。这样学来的词汇,几天后就全部忘记了,收效不好。因此词汇的处理要根据文章的题材而定。记叙,故事和议论文的题材可以在阅读课文之后,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之后,再去通过猜测,给出英文释义等方法学习单词。说明文或一些可以用实物来展示的词汇可以采用前边提到的第二位教师,在导入环节采用图片或实物来处理,效果较好。
处理新词汇的最好办法是发挥学生主动性。词 汇的处理不是孤立的,不能脱离原来的语境。因此第一步要求学生研读课本的原句,切实明白整个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上下文,找出同义词和近义词:或根据标点符号,尤其是破折号猜测;或从被测词后的定语从句中判断;或通过构词法猜测词义,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关联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信息词去猜测新词汇的含义,并给出英文解释。教师也可以在阅读后把关键词设置成猜测词义题,词汇连线题,词汇填空题和完成句子等形式来巩固词汇学习。这样既锻炼学生的高考必考技能——猜测技能,又可以高效地积累和记忆词汇。
3 课堂活动如何设计和实施?
授课现象一:
本次活动的一个显著现象是阅读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都是:快读,回答有关主题的问题,然后找读,回答细节性问题,再次总结并让学生按照提示复述,接着给一话题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没有体现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没有针对不同的课题特点和学生特点,只是简单地套用,使得学生丧失了兴趣,教学效果不好。
授课现象二:
在外研版的第三单元Violence of Nature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了问题:你是否有经历过任何自然灾害,例如,洪水,沙尘暴,飓风,龙卷风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自然灾害的起因,现象和造成的结果。但是陕西的学生可能没有经历过飓风和龙卷风,因此学生无从谈起,这个设计是无效的。
授课现象三:
本次活动中10位教师都是阅读课,但是都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有时学生刚开始阅读,教师就叫停,有时在学生阅读时,教师仍然在讲解,表现出教师的不放心,不耐心,总觉得可能学生不清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怕冷场,怕学生回答不上来,急于帮忙,急于提示,急于代替回答。
反映的问题:课堂活动应怎样设计?怎样实施?
新课改的教学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而上述三个现象反映出授课教师还是没有吃透这一原则。新课改的课堂设计不但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同时应突出递进性和梯度性,留给学生发挥创造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或学习的起点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设计出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性,贴近学生生活和语言水平的,有思想性、趣味性、挑战性的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的实施更要和学生的水平相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深入了解,并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情况。此外教师还要有一定教学机智和临场发挥,对已设定的教学环节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提升难度或降低难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选择题代替问答题来降低归纳主题的难度,或通过给出关键词代替直接复述降低复述文章的难度,或通过小组或同伴讨论代替单个回答降低难度;也可以用改变提问的方式增加难度,或通过发散性问题来扩大学生的思路,从而提升难度。教师还要放心,放权,把活动完全交给学生来处理,而不是在学生活动时,教师喋喋不休的讲,或者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教师在此时的角色只是鼓励、启发、引导、帮助、监控、参与、反馈与评价。教师在提问以后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间的长短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ROWE(1974)提到,在他所观察的课堂里,教师在指定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等待的时间不足2秒钟,如果3秒钟以后学生还不能回答,教师就要干预了。他强调,教师如果有耐心将等待时间延长到3—5秒钟,更多的学生会参与到课堂。因此延长提问等待时间是课堂活动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办法。
4 阅读后怎样设置阅读理解问题?
授课现象:
在人教版第5模块第五单元Animals in Danger,教师设计的找读后问题是判断正误题,教师再没有设计出现深层次的问题。此时学生已经是第二次阅读,这样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没能深刻地理解文章。
反映的问题:阅读后怎样设置阅读理解问题?
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语感,特别要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略读(skimming)找读(scan-ning),猜测下文,理解大意,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理解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意图等。因此教师必须在阅读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可以设置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各种阅读技能的问题,突出问题的多样性和挑战性。
(1)语篇逻辑的理解能力
语篇逻辑包括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阅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各种逻辑关系,掌握各种衔接手段,包括语篇中的共现和复现关系、前指后指关系。测试中对代词指代的理解就属于这一点。语篇逻辑同样包括文章中主题与细节、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比如对举例作用的理解就属于语篇逻辑能力的考查。
(2)推理能力
根据文章所给信息进行由具体到一般,或由一般到具体的推理能力同样是阅读理解考查的内容。推理不是简单的细节重复,是在原文有这个意思但是没有明确说出的基础上所做的推断。
(3)主旨理解能力
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是对阅读的一般要求,在各级阅读测试中都会涉及对主旨大意,标题和主题句的归纳理解的考查。
(4)词义猜测能力
这项能力也经常是阅读理解考查的对象。能否根据上下文猜测出陌生词语的具体含义,同时也是对语篇能力考察的一部分。因此,词义猜测所考查的不只是词汇本身,而会涉及构词、语篇、逻辑等各种图式知识。
5 课堂评价如何进行?
授课现象:
为了体现新课改对学生评价的要求,很多教师也很费心思。有位教师在授课中采用哪位学生答对,就扔给糖果的做法。课堂上看似轰轰烈烈,等糖果发完了。接下来的环节就有些冷清,没有了糖果的刺激,学生不愿配合,没人回答问题。还有教师采用答对了就给掌声的办法,整节课掌声不断,无论多简单,多难的问题,一律给予掌声奖励。
反映的问题:课堂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新课标强调;评价时首先要体现学生在评价的主体地位,应该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同时各种评价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高中阶段的评价应该具有综合,合作和思维等方面的特征而不是简单的微观语言行为的评价。教师应认真观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与真诚的表扬评价,而不是取悦学生。由于此次是高中学生,上述的措施不太适合有理性的高中学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评比活动,相互评价课堂表现或自评学习效果的等级评价,也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而给予的描述性评价或由学生进行反思评价。这样的评价效果会更好,都能肯定学生进步,鼓励学生自我提高。
6 教师的课堂话语如何设计?
授课现象一:
在Violence of Nature的教学中,教师展示了地震中建筑被摧毁,桥梁倒塌的场面,然后教师询问学生Do you think it is terrible,9学生全体回答YES。然后教师又展示了温总理亲临灾区的场面,然后询问学生Premier Wen is the leader of China,do you think so?学生齐声回答YES。教师的这些指令语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环境。学生只能回答YES,毫无效果。
授课现象二:
在外研版教材第5单元News Headlines的教学中,教师给出不同的英文报纸的标题,然后询问学生: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教师的指令语发出以后,几乎没有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因为他们没有听懂老师到底让他们做什么,只好面面相觑地坐在那里,用不解和求助的眼神看着老师。教师没有给出明确的指令,到底让学生对比那方面的相同点,没有说清楚。
反映的问题:课堂指令语如何设计?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主要是用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学生则是通过语言来接受信息。教师的课堂话语既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工具,又是学生习得语言的重要来源。正确而有效的课堂话语对于成功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语言学家Craig(1988)认为,用简明的语言向学生输入信息会帮助他们提高对信息的理解。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使用低于学生英语水平的简洁指令语,以满足学生理解的需要,不要出现很多无效发问。
四、结语
此次活动反映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教师教学实践一定要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情况,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既重视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的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怎样让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在教师的实际授课中,把新课改理念转变为教学实际行动是各位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实践,调整,运用,总结,再运用,再调整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程优质课 教学导入 词汇处理 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阅读理解问题的设置和教师的课堂话语
一、前言
2009年3月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优质课评选活动在西安展开。我作为评委有幸聆听了各市区选送的13节优质课,感受很多。活动的形式是:参赛教师自选课题,精心准备,然后换班授课,最后评选出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五个。在两天的活动中各位教师力求透过自己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来体现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和贯彻。授课时允许参赛教师听课,更好地突出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组织原则和目的。评委由省教科所的专家,各地市的英语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笔者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对这次新课程优质课评选活动进行一点浅显的评析。
二、本次活动的特点
本次活动的参赛教师一共13位,来自各市区。西安市有3位,宝鸡和渭南各2位,汉中,安康,榆林,商洛,延安和铜川各1位教师。除铜川和商洛的两位教师使用了外研版教材,其余都使用人教版教材。各位教师所选的课题可以分为两类:综合课和阅读课。西安市的三位教师都选择了综合课,其他地区的老师都选择了阅读课。我作为评委连续听13位老师的课,感受很多。各位老师都很好地展示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
1 各位教师的英语语言素养都很高,有很好的语音,语调,能用流利的地道的英语来表达,尤其是来自其它市区的老师也能用流利准确的,毫无地方口音的英语,让人高兴。
2 授课教师都能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能够设计循序渐进的活动,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
3 授课教师能关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授课教师都能采用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
5 授课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能科学对待多媒体课件,突出有效性和时效性,突出为教学服务的目地。不再像以前使用密集的图片,喧闹的音乐,让学生在应接不暇中没有了重点。
三、对本次活动的反思
这次活动也反映出了一些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课堂实例来谈谈出现的问题和笔者的看法。
1 教学中应该怎样导入?
授课现象:
讲授阅读课型的教师普遍都注重导入,但可能是受到教材的限制,导人部分都过长,耗费时间,使得阅读教学的重点——阅读没有了时间。有位教师在上人教版第二模块第三单元:Travel Journal。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照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教师设计的用意很好,可能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照片上的人就是她自己,但是由于投影的效果不好,学生没有辨认出来。教师自己解释说这是我自己,我喜欢旅行。接着提问学生:你们喜欢旅行吗?两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总结说:旅行有很多好处。又提问:在旅行前你们应该做什么?等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再次提问:你们有无沿着一条河旅行的经历?紧接着教师用PPT呈现了很多河流,让学生猜测名字。再次提问:你们知道住在河边的人怎样利用河流?然后教师展现课文教学中将要出现的湄公河,引入课文教学。此段导入使用了10分钟,耗时过长。
反映的问题:教学中应该怎样导人?
课文的导人,实质上就是课文最初呈现(Presen- tation),也是课文教学的“序曲”。巧妙而恰当的导人能先声夺人,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重温相关知识,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感知新词汇,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导人做的好,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兴趣和思维会得到极大的调动。相反,导入做的不到位,学生上课就较沉闷,不活跃,没有兴趣。英语教学是对文化、语言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学习,是在师生互动,欢笑声中完成的,不应在沉闷的,枯燥的气氛下学习的。
因此,教师要重视导人环节,用新颖别致、简练到位,引人入胜的方式导入课文学习。教师可以大胆整合教材,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上述教师就是完全按照教材的要求,每步都照做,结果耗时长,学生的兴趣减弱,效果反而不佳。如果该教师采用一张自己在河边的照片,引入沿河旅行的话题,省略中间的3次提问,然后介绍湄公河,很快就导人话题。
2 词汇要不要处理和如何处理?
授课现象:
在此次授课活动中,只有三位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处理过词汇。一位教师在阅读后的问题中设置了一个选择式的猜测词义题,处理了新词汇challenge,另一位教师在“沿着湄公河旅行”的教学中,把词汇处理放在导入环节做,用照片呈现湄公河的流向,趁势介绍了沿途国家的英文名字和有关地形的词汇:例如plain,rapids,delta,valley,glacier等。有一位教师采用给出该词汇的汉语解释处理了课文标题的新词violence,其他教师都没有处理新词汇。
反映的问题:新词汇是否要处理?什么时候处理最为恰当呢?怎样处理新词汇?
在公开课,赛教课等展示课上,大多教师都不处理词汇,好像一处理词汇就不是新课改了。但是教师必须认识到词汇处理是每个课型都必须关注的焦点。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词汇,那一定会阻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英语学习就失去了它的基石。因此词汇必须处理,尤其是影响学生阅读的重点词汇。但处理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处理的好,既能增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又能锻炼学生的猜测能力,还能积累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
词汇的处理时间也非常重要,是在阅读文章之前处理,还是在阅读文章之后处理?我们大多数教师要么完全不处理,要么在细读课文之前通过给出词汇的汉语释义的方式来处理词汇,目的是为了给学生阅读扫清障碍,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样的处理方式,学生是了解了新词汇的含义,但是却没有机会去锻炼自己的能力,没有尝试,没有动脑筋。这样学来的词汇,几天后就全部忘记了,收效不好。因此词汇的处理要根据文章的题材而定。记叙,故事和议论文的题材可以在阅读课文之后,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之后,再去通过猜测,给出英文释义等方法学习单词。说明文或一些可以用实物来展示的词汇可以采用前边提到的第二位教师,在导入环节采用图片或实物来处理,效果较好。
处理新词汇的最好办法是发挥学生主动性。词 汇的处理不是孤立的,不能脱离原来的语境。因此第一步要求学生研读课本的原句,切实明白整个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上下文,找出同义词和近义词:或根据标点符号,尤其是破折号猜测;或从被测词后的定语从句中判断;或通过构词法猜测词义,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关联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信息词去猜测新词汇的含义,并给出英文解释。教师也可以在阅读后把关键词设置成猜测词义题,词汇连线题,词汇填空题和完成句子等形式来巩固词汇学习。这样既锻炼学生的高考必考技能——猜测技能,又可以高效地积累和记忆词汇。
3 课堂活动如何设计和实施?
授课现象一:
本次活动的一个显著现象是阅读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都是:快读,回答有关主题的问题,然后找读,回答细节性问题,再次总结并让学生按照提示复述,接着给一话题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没有体现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没有针对不同的课题特点和学生特点,只是简单地套用,使得学生丧失了兴趣,教学效果不好。
授课现象二:
在外研版的第三单元Violence of Nature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了问题:你是否有经历过任何自然灾害,例如,洪水,沙尘暴,飓风,龙卷风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自然灾害的起因,现象和造成的结果。但是陕西的学生可能没有经历过飓风和龙卷风,因此学生无从谈起,这个设计是无效的。
授课现象三:
本次活动中10位教师都是阅读课,但是都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有时学生刚开始阅读,教师就叫停,有时在学生阅读时,教师仍然在讲解,表现出教师的不放心,不耐心,总觉得可能学生不清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怕冷场,怕学生回答不上来,急于帮忙,急于提示,急于代替回答。
反映的问题:课堂活动应怎样设计?怎样实施?
新课改的教学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而上述三个现象反映出授课教师还是没有吃透这一原则。新课改的课堂设计不但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同时应突出递进性和梯度性,留给学生发挥创造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或学习的起点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设计出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性,贴近学生生活和语言水平的,有思想性、趣味性、挑战性的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的实施更要和学生的水平相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深入了解,并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情况。此外教师还要有一定教学机智和临场发挥,对已设定的教学环节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提升难度或降低难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选择题代替问答题来降低归纳主题的难度,或通过给出关键词代替直接复述降低复述文章的难度,或通过小组或同伴讨论代替单个回答降低难度;也可以用改变提问的方式增加难度,或通过发散性问题来扩大学生的思路,从而提升难度。教师还要放心,放权,把活动完全交给学生来处理,而不是在学生活动时,教师喋喋不休的讲,或者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教师在此时的角色只是鼓励、启发、引导、帮助、监控、参与、反馈与评价。教师在提问以后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间的长短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ROWE(1974)提到,在他所观察的课堂里,教师在指定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等待的时间不足2秒钟,如果3秒钟以后学生还不能回答,教师就要干预了。他强调,教师如果有耐心将等待时间延长到3—5秒钟,更多的学生会参与到课堂。因此延长提问等待时间是课堂活动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办法。
4 阅读后怎样设置阅读理解问题?
授课现象:
在人教版第5模块第五单元Animals in Danger,教师设计的找读后问题是判断正误题,教师再没有设计出现深层次的问题。此时学生已经是第二次阅读,这样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没能深刻地理解文章。
反映的问题:阅读后怎样设置阅读理解问题?
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语感,特别要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略读(skimming)找读(scan-ning),猜测下文,理解大意,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理解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意图等。因此教师必须在阅读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可以设置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各种阅读技能的问题,突出问题的多样性和挑战性。
(1)语篇逻辑的理解能力
语篇逻辑包括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阅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各种逻辑关系,掌握各种衔接手段,包括语篇中的共现和复现关系、前指后指关系。测试中对代词指代的理解就属于这一点。语篇逻辑同样包括文章中主题与细节、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比如对举例作用的理解就属于语篇逻辑能力的考查。
(2)推理能力
根据文章所给信息进行由具体到一般,或由一般到具体的推理能力同样是阅读理解考查的内容。推理不是简单的细节重复,是在原文有这个意思但是没有明确说出的基础上所做的推断。
(3)主旨理解能力
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是对阅读的一般要求,在各级阅读测试中都会涉及对主旨大意,标题和主题句的归纳理解的考查。
(4)词义猜测能力
这项能力也经常是阅读理解考查的对象。能否根据上下文猜测出陌生词语的具体含义,同时也是对语篇能力考察的一部分。因此,词义猜测所考查的不只是词汇本身,而会涉及构词、语篇、逻辑等各种图式知识。
5 课堂评价如何进行?
授课现象:
为了体现新课改对学生评价的要求,很多教师也很费心思。有位教师在授课中采用哪位学生答对,就扔给糖果的做法。课堂上看似轰轰烈烈,等糖果发完了。接下来的环节就有些冷清,没有了糖果的刺激,学生不愿配合,没人回答问题。还有教师采用答对了就给掌声的办法,整节课掌声不断,无论多简单,多难的问题,一律给予掌声奖励。
反映的问题:课堂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新课标强调;评价时首先要体现学生在评价的主体地位,应该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同时各种评价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高中阶段的评价应该具有综合,合作和思维等方面的特征而不是简单的微观语言行为的评价。教师应认真观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与真诚的表扬评价,而不是取悦学生。由于此次是高中学生,上述的措施不太适合有理性的高中学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评比活动,相互评价课堂表现或自评学习效果的等级评价,也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而给予的描述性评价或由学生进行反思评价。这样的评价效果会更好,都能肯定学生进步,鼓励学生自我提高。
6 教师的课堂话语如何设计?
授课现象一:
在Violence of Nature的教学中,教师展示了地震中建筑被摧毁,桥梁倒塌的场面,然后教师询问学生Do you think it is terrible,9学生全体回答YES。然后教师又展示了温总理亲临灾区的场面,然后询问学生Premier Wen is the leader of China,do you think so?学生齐声回答YES。教师的这些指令语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环境。学生只能回答YES,毫无效果。
授课现象二:
在外研版教材第5单元News Headlines的教学中,教师给出不同的英文报纸的标题,然后询问学生: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教师的指令语发出以后,几乎没有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因为他们没有听懂老师到底让他们做什么,只好面面相觑地坐在那里,用不解和求助的眼神看着老师。教师没有给出明确的指令,到底让学生对比那方面的相同点,没有说清楚。
反映的问题:课堂指令语如何设计?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主要是用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学生则是通过语言来接受信息。教师的课堂话语既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工具,又是学生习得语言的重要来源。正确而有效的课堂话语对于成功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语言学家Craig(1988)认为,用简明的语言向学生输入信息会帮助他们提高对信息的理解。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使用低于学生英语水平的简洁指令语,以满足学生理解的需要,不要出现很多无效发问。
四、结语
此次活动反映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教师教学实践一定要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情况,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既重视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的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怎样让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在教师的实际授课中,把新课改理念转变为教学实际行动是各位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实践,调整,运用,总结,再运用,再调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