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troop效应的研究综述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2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Stroop效应又称色词干扰效应,自Stroop提出该效应以来一直深受心理学家关注。本文通过回溯前人的相关研究,从Stroop效应的起源入手,从不同群体,不同刺激材料以及材料呈现方式等方面入手,系统阐述前人对Stroop效应的相关研究,并展望研究前景。
  关键字:Stroop效应;Stroop范式;群体差异;材料差异
  自1935年Stroop详细阐述之后,Stroop效应一直被心理学家所关注。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之后,有关Stroop效应的研究更是大量涌现。目前,Stroop效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交叉学科的相关研究中,这些研究领域不断被扩大并且获得了非凡的成果。毫无疑问,探讨Stroop效应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有助于我们充分理解注意的机制以及注意在人类认知中的地位,为我们研究基础的认知心理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Stroop效应是一个神秘的难题,有待于心理学家们揭开它的面纱以便更好的利用它探索心理学的奥秘。
  1、Stroop效应之起源
  Stroop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John Riddley Stroop于1935年发现。其渊源可追溯到实验心理学初创时期Cattell(1896)的研究。在Wandt的指导下,Cattell曾探讨人们命名物体或物体特性(包括颜色)的时间和命名物体名称的时间。Cattell发现,读词(命名物体名称)的时间比命名物体或物体特性(包括颜色)的时间要少得多。如今为人们所熟知的任务是Stroop(1935)对前人的思想和实验程序创造性综合的结果。他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注意与干扰的文章,他采用各种不同颜色书写的文字作为刺激,要求被试对颜色单词的书写颜色进行命名。实验结果显示:书写文字的颜色与单词这两个刺激维度不一致时(“红”字用绿色墨水书写),与字色一致的条件相比(“红”字用红色墨水书写),命名的反应时间更长。它反映了词义加工对颜色加工的干扰,并且这种干扰是不受意识控制的。这种现象被称为Stroop效应[1]。后来,他把字词和物体(颜色)两个刺激维度合二为一,创造出一种喜剧性的反应冲突情景。当要求被试命名单词的颜色时,被试的反应时会受到单词意义影响。不一致条件(如红色的“绿”字)下的反应时会比控制条件(如红色的“海”字)下的反应时长,这种现象通常称之为Stroop干扰效应;而一致条件(如红色的“红”字)下的反应时会比控制条件下的反应时短,这种现象通常称之为Stroop促进效应[2]。6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加工观点的出现并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主流,Stroop的工作被重新发现.这方而的研究便迅速开展起来,至今依然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势头,没有丝毫减退的迹象。据统计,自1935年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发表的有关论文达700多篇之多,这在心理学上是极其罕见的[3]。
  2、Stroop效应的相关研究
  2.1被试群体的差异
  关于Stroop效应的研究大多采用普通的大学生为被试,但是有些研究者就Stroop效应的年龄差异进行了研究。林仲贤[4]等人研究发现Stroop效应无论在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中均是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中青年人的色一词干扰效应比起儿童及老年人低,老年人与儿童都存在着比中青年人更明显的Stroop效应。此外,一些研究者结合所学专业对Stroop效应进行了研究,王金良[5]发现成瘾者对成瘾相关刺激词的颜色命名时间要长于对中性刺激词的颜色命名时间。这种由物质成瘾相关刺激所引发的注意偏向就是物质成瘾Stroop 效应。孙时进[6]将催眠这一因素加入研究中发现也发现在提供注意策略暗示指导语时,无论是高催眠感受性被试,还是低催眠感受性被试在清醒状态下的Stroop干扰效应都无明显降低,催眠将非常显著地降低高催眠感受性被试的Stroop干扰效应,高催眠感受性被试与低催眠感受性被试在清醒状态下的Stroop干扰效应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催眠状态下两者差异达非常显著水平。
  2.2刺激材料的差异
  Stroop范式研究的材料一般是冲突的词意和颜色,而Kahneman和Chajzyk则在这个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他们发现在色词分离的Stroop效应范式中,若增加一个与颜色无关的中性词作为分心刺激,Stroop效应将被大大减弱,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Stroop稀释效应”[7],自此之后的Stroop范式一般都会加入中性的无关词来进行研究。此外,由于跨文化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双语Stroop干扰效应的研究也逐渐成熟。刘海程[8]所做的研究中发现汉字、拼音、英文在Stroop任务中的干扰效应依次降低。组块之间的比较表明随着刺激的重复呈现,汉字、拼音、英文的Stroop干扰效应都逐渐变小且趋于相同。张庆林[9]的研究中也出现了同样的结果:两种文字材料都存在反应时的Stroop干扰效应,汉字的干扰效应明显强于英文。随着心理学本土化的要求,贾德梅和李洪玉就维吾尔文字与汉字Stroop效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troop效应的干扰量与促进量是不对称的,汉字材料比维吾尔文字材料具有显著较强的干扰效应。而为了排除词义熟悉度对被试的影响,钟毅平[10]来考验汉字部件的Stroop效应:由“红”、“黄”两字不同部件所构成的假字分别影响对红、黄颜色的命名并且不同位置的部件所构成的假字,其产生的Stroop效应也不同。
  2.3呈现方式和呈现时间的差异
  一般Stroop效应相关研究以视觉出现为主要方式,但是其要求的任务可多样,在实验中, 被试被要求大声读出汉字的颜色,除了获得经典的Stroop促进效应之外,结果还发现:当汉字颜色对应的读音与汉字读音一致(如红色的“洪”字)时,被试的反应会显著加快[11]。在改变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的时间后,其Stroop效应也相应发生改变,当SOA较短时(小于500ms),Stroop启动效应明显;当SOA过长时(大于1000ms),Stroop启动效应消失。   2.4 Stroop效应在其他领域的研究
  研究者不仅深入研究Stroop效应的种种现象,并且将Stroop现象作为一种工具运用于其他领域之中。张明[12]等人将IOR范式与Stroop任务相结合,试图从探讨IOR与Stroop以护干扰效应之间的关系来推侧AAN和PAN之间的关系以及IOR与注意之间的关系。而周仁来[13]则运用Stroop来研究阈上与阈下知觉启动之间的差异。而目前Stroop效应已经不再仅仅仅限于对认知方面的研究,而是发展到更加变化莫测的情绪领域,而情绪的Stroop范式就应运而生了。
  3、小结
  Stroop效应最初是为了研究干扰的发展而制定的一种实验。之后已经发展为研究注意的自动化加工的范式之一。目前许多心理学家用这种作业研究阅读的自动化,证明词形能自动迅速地激活词的结点或词的产生器,因而对颜色命名产生干扰。Stroop效应自发现以来,不论在认知心理学还是神经心理学领域都受到了非常广泛的研究,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由最初的注意、认知和语言等基础学科发展到情绪、记忆、脑神经科学等领域,近年来还将Stroop效应的研究扩展到应用层面。
  [参考文献]
  [1]刘建科.词语和图片的情绪Stroop效应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8.
  [2]李万龙.青海省某高校大学生STROOP效应分析研究.青海师范大学.2009.
  [3]王才康.Stroop其人和Stroop效应.心理科学,l994.17(4):232~236.
  [4]林仲贤.色一词干扰效应的年龄差异实验研究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 75~79.
  [5]王金良.物质成瘾Stroop 效应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6):656~658.
  [6]孙时进.注意策略指导语对催眠和清醒状态下的Stroop效应的影响.心理科学,1994:17 (5):87~90.
  [7]徐 琳.Stroop稀释效应的研究及其理论解释.心理科学,2007.30( 5):1269~ 1270.
  [8]刘海程.汉字、拼音、英文Stroop干扰效应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2007, 30( 2):365~ 368.
  [9]陈小异.中英文Stroop干扰效应的脑机制.心理科学,2007.30( 3):529~ 534.
  [10]钟毅平.假字的Stroop效应:汉字部件对颜色命名的影响.心理科学,2007.30( 6):1295~1298.
  [11]郭桃梅.语音的自动激活及其在汉字语义通达中的作用.心理学探新,2004.24(1):31~33.
  [12]张明.前后注意网络的关系—返回抑制和Stroop干扰效应.心理科学,2003.26(4)
  [13]周仁来.阈上与阈下知觉启动之间的差异:来自Stroop效应的证据.心理科学,2004.27(3)567~560.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系,江西 南昌 330022)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尝试运用“玩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掌握技能,培养素质,同时培养交流合作的情感。  关键词:自主探究;互动式课堂  我作为一名刚踏上信息技术教育五年的新人,在以往听信息技术课时,总能听到老师这样引导学生“现在我们来学习……”,“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等诸如此类的话。从文字上咀嚼确实已有探讨、研究的意思,但如此正规的语言也对学生产生了一种约
期刊
摘 要:全球化语境背景下,异质文化相互对立、冲突、了解、接纳、和而不同、互敬共生;中国文化属阴性文化,美国文化属阳性文化,世界文化需要阴阳文化的共生共存,才能保持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地方文化具有文化养育性,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需要、相互滋补;中国地域文化需积极参与全球化,个体意识与集体行动保护与传承地方民族文化, 并保持地域文化特色。  关键词:文化共生;地方文化;文化互敬;民族性格  一、故事
期刊
摘 要:由普通本科和社会力量合办的独立学院作为新出现的一种人才培养形式,被认为是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得到迅速发展。而如何将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成适应市场需要、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专门人才,是各独立学院都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人才培养的关键又在于教学质量,只有提高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才能使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教学质量”是高
期刊
摘 要:西南联大是特殊时期下的产物,在1937年到1945年的八年间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术研究和大学教育,为后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很好的典范作用。西南联大的教师聘任制度无论在哪个环节,都体现了刚柔相济的原则。既设有严格的标准与要求,严格的聘任组织与聘任程序,又为有真才实学之人打开方便之门,为他们提供种种方便。  关键词:西南联大;教师聘任制度;大学教师  教师聘任制度是指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期刊
摘 要:《应用写作》作为一门偏应用型课程在独立学院开设,旨在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从学生现有的写作能力和用人单位反馈的关于独立学院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应用写作能力较差,不能独立胜任应用写作的现状。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学生、独立学院《应用写作》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对独立学院课程体系进行了策略分析,提出了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课后练习法等《应用写作》
期刊
摘 要: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最佳形式与内容,它不仅具有德智体美和素质教育的多种功能,而且它还具有素质教育的创造教育功能,这是其他艺术教育无可替代的和无法比拟的。如果说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那么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舞蹈教育和美育正好在此与它们不谋而合、不期而遇。因此,我们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要尽快转变观念、把舞蹈美育推向各级各类学校的美育课堂和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去。  关键
期刊
摘 要: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教师作为一种培育灵魂的职业,是指导人类了解自己,解放自己,成就自己的关键。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进入转型期,研究生专业知识的教学,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核心。本文在从克里希那穆提的教师观的指导下,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应如何提高转型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克里希那穆提教师观;研究生教育; 转型期;培养质量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
期刊
摘 要: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突出、内容丰富并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方式多样和方法灵活、注重社会实践等特点。借鉴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实践经验,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很好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发达国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名词,但其内容却是客观
期刊
摘 要:体育教学目标是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方向,所以在体育课中能否提出恰当的教学目标,是体育课成败的关键。本文从“一(一个关键)”,“二(两个主体)”“三(三个维度)”三个方面讨论制定恰当教学目标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并且对为什么要增强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以及其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做了探讨,随后提出一些具体注意事项。  关键词:教学目标;两个主题;三个维度;自觉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主要从综合职业能力开发为基本点,结合模式化教学方法,对高职实训课教学进行设计研究。对综合职业能力的概念、内涵以及对高职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实训教学则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是凸显高职与社会岗位相融通的重要环节,因此实训教学中实训课模块化教学设计在整个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