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待,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显,也是教师从容心态的表现.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 而小学数学教学更需要等待,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学会等待,学会用期许的眼神去关注每一个孩子,他们是否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呢?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等待,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步入课堂学习.
一、等待: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等待在学生难以理解之处,等待在知识过渡之时,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们要把握教学目标,掌控教学重、难点,把所需教学的内容融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研究中.
案例: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孩子们理解余数的概念,再让他们小组合作研究例题. 经过他们的讨论、交流与动手操作,他们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是余数. 随即,我给出了一道题:“幼儿园王老师有19个气球,她带着6个小朋友去郊游,你们说该怎么分呢?”很多孩子立刻举手,有一个男孩子说:“老师,好像不好分哎. ”我笑着摇了摇头,并说:“你们仔细想想. ”我没有急着告诉他们答案,而是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思考. 或许这样的等待是浪费时间,但学习数学如果没有思考的过程,相信孩子很难深刻理解. 此时,有个孩子又举手了,她站起来说:“老师,用19除以6,等于3,余数为1.我觉得每个小朋友分3个,王老师自己拿一个. ”孩子们听了,立刻点头赞同. 我又追问:“你们比较每一道有余数的题目,看看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孩子们再次陷入了沉思,他们在思考时,教师只需要等待,耐心地等待孩子自主探究. 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教学效果必定是最佳的.
二、等待:锤炼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在课上,我们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时,我们不能着急,要学会等待,要尽可能地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自己思考,从而慢慢地等待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案例:在教“加法”时,我拿着教室书柜里的课外书问孩子们:“这本书特别好看,我昨晚看了32页,今天想把它看完,刚刚数了数还有28页没看呢,同学们,帮我算算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啊?”很多孩子都能说出答案,但是有几个反应慢的孩子仍然在思考中. 我示意孩子们和我一起等待,等待着我给他们讲解,等待着他们豁然开朗之时. 当每一个孩子都理解了加法的意义之后,我又给出一个题目:“小华、小英、小平在摆小红花,小华说:‘我比小英多摆3个. ’小英说:‘我摆了11个. ’小平说:‘我比小英少摆了3个. ’那么,小华、小平分别摆了多少个呢?”孩子们听了,有点迷糊. 我让他们用教具包中的小棒试着摆一摆. 然后,我去巡视了一下,并耐心地听孩子们的想法和看法.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看着他们兴奋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珍贵的. 通过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学生们的主动探究是相当重要的,他们在探索中,解决了问题,有了成功的体验,对于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等待:获取共同发展
孩子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各不相同,有些孩子接受能力强,有些孩子接受能力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优等生,更要关注后进生. 只有让他们共同发展,我们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
案例:在学“分米和毫米”时,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分米和毫米所表示的大小,我让他们用自己的小尺量一量文具盒. 但是他们的小尺上只有厘米,他们困扰了,我就趁机告诉他们:1分米=10厘米,再让他们仔细观察小尺上的刻度,他们就有了大概的认识. 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那1厘米里面小的刻度就是毫米吧?”我竖起了大拇指夸奖他. 但是这些概念还是有些模糊,我又拿出了硬币、银行卡,让他们猜测厚度、长度. 在实物的指引下,他们很快有了感性的认识. 只是有几个反应慢的孩子,总是把分米、厘米和毫米弄混淆. 为了让他们理解清楚,我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在组内自己动手测量铅笔、书等等,他们在测量比较中,慢慢理解了、理清了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也为他们的共同发展铺平了道路.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等待,等待每一名学生的灵光乍现,等待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探索. 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用自己的耐心与毅力去呵护他们,去引导他们,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让我们一起学会等待吧!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成长,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思考,共同演绎精彩!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琼.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数学教育学报.
[3]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人民教育.
[4]金松武.打亮学生数学底色教师应该怎样做.江苏教育研究.
[5]刘丽敏.生本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6]何珊玲.论有效教学的实践建构.课程·教材·教法.
一、等待: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等待在学生难以理解之处,等待在知识过渡之时,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们要把握教学目标,掌控教学重、难点,把所需教学的内容融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研究中.
案例: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孩子们理解余数的概念,再让他们小组合作研究例题. 经过他们的讨论、交流与动手操作,他们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是余数. 随即,我给出了一道题:“幼儿园王老师有19个气球,她带着6个小朋友去郊游,你们说该怎么分呢?”很多孩子立刻举手,有一个男孩子说:“老师,好像不好分哎. ”我笑着摇了摇头,并说:“你们仔细想想. ”我没有急着告诉他们答案,而是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思考. 或许这样的等待是浪费时间,但学习数学如果没有思考的过程,相信孩子很难深刻理解. 此时,有个孩子又举手了,她站起来说:“老师,用19除以6,等于3,余数为1.我觉得每个小朋友分3个,王老师自己拿一个. ”孩子们听了,立刻点头赞同. 我又追问:“你们比较每一道有余数的题目,看看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孩子们再次陷入了沉思,他们在思考时,教师只需要等待,耐心地等待孩子自主探究. 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教学效果必定是最佳的.
二、等待:锤炼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在课上,我们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时,我们不能着急,要学会等待,要尽可能地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自己思考,从而慢慢地等待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案例:在教“加法”时,我拿着教室书柜里的课外书问孩子们:“这本书特别好看,我昨晚看了32页,今天想把它看完,刚刚数了数还有28页没看呢,同学们,帮我算算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啊?”很多孩子都能说出答案,但是有几个反应慢的孩子仍然在思考中. 我示意孩子们和我一起等待,等待着我给他们讲解,等待着他们豁然开朗之时. 当每一个孩子都理解了加法的意义之后,我又给出一个题目:“小华、小英、小平在摆小红花,小华说:‘我比小英多摆3个. ’小英说:‘我摆了11个. ’小平说:‘我比小英少摆了3个. ’那么,小华、小平分别摆了多少个呢?”孩子们听了,有点迷糊. 我让他们用教具包中的小棒试着摆一摆. 然后,我去巡视了一下,并耐心地听孩子们的想法和看法.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看着他们兴奋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珍贵的. 通过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学生们的主动探究是相当重要的,他们在探索中,解决了问题,有了成功的体验,对于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等待:获取共同发展
孩子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各不相同,有些孩子接受能力强,有些孩子接受能力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优等生,更要关注后进生. 只有让他们共同发展,我们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
案例:在学“分米和毫米”时,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分米和毫米所表示的大小,我让他们用自己的小尺量一量文具盒. 但是他们的小尺上只有厘米,他们困扰了,我就趁机告诉他们:1分米=10厘米,再让他们仔细观察小尺上的刻度,他们就有了大概的认识. 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那1厘米里面小的刻度就是毫米吧?”我竖起了大拇指夸奖他. 但是这些概念还是有些模糊,我又拿出了硬币、银行卡,让他们猜测厚度、长度. 在实物的指引下,他们很快有了感性的认识. 只是有几个反应慢的孩子,总是把分米、厘米和毫米弄混淆. 为了让他们理解清楚,我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在组内自己动手测量铅笔、书等等,他们在测量比较中,慢慢理解了、理清了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也为他们的共同发展铺平了道路.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等待,等待每一名学生的灵光乍现,等待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探索. 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用自己的耐心与毅力去呵护他们,去引导他们,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让我们一起学会等待吧!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成长,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思考,共同演绎精彩!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琼.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数学教育学报.
[3]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人民教育.
[4]金松武.打亮学生数学底色教师应该怎样做.江苏教育研究.
[5]刘丽敏.生本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6]何珊玲.论有效教学的实践建构.课程·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