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OCTA)是一种用于眼部血管成像的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脉络膜以及视神经的血管成像。它既可以提供视网膜血管的形态信息,又可以提供眼底血管密度的定量测量。OCTA测量参数包括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网(superficialcapillaryplexus,SCP)密度、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deepcapillaryplexus,DCP)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avascularzo
【机 构】
:
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宁 272067;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山东济宁 272011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山东济宁 272011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山东济宁 2720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用于眼部血管成像的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脉络膜以及视神经的血管成像。它既可以提供视网膜血管的形态信息,又可以提供眼底血管密度的定量测量。OCTA测量参数包括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网(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密度、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deep capillary plexus,DCP)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等。视网膜微血管系统是维持视功能的重要基础,视网膜血管密度是衡量视网膜微血管循环状态的指标。黄斑区SCP密度、DCP密度以及FAZ面积与许多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如视网膜阻塞性疾病、黄斑裂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应用OCTA观察眼底血流的早期改变以及探讨相关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1-1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单孔充气法腔镜胸肌前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体外假体包裹Off-Label)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单孔充气法腔镜胸肌前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Off-Label)的7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手术并发症、术后运动畸形、术后胸壁疼痛、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出血、感染、乳头乳晕或皮瓣缺血坏死、术后运动畸形、术后胸壁疼痛、包膜挛缩、假体外露或取出等并发症。采用BREA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全腔镜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后远处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辽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收治的40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5年内乳腺癌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转移组(n=37)和对照组(n=365)。转移组是指患者术后5年内发生乳腺癌转移,对照组是指患者术后5年内未发生乳腺癌转移。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分期、病变部位、病灶数量、肿瘤直径、病理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部位、远处转
目的探讨大黄素甲醚通过调节miR-380-3p表达影响前列腺癌DU145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和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0μg/mL的大黄素甲醚处理前列腺癌DU145细胞,将其作为大黄素甲醚组;以不做任何处理的正常培养的DU145细胞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DU145细胞的周期变化,MTT法检测DU145细胞的增殖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DU145细胞中miR-380-3p的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软件RNAhybrid预测miR-380-3p的靶基因。qRT-PCR和Western
结核性葡萄膜炎因难以获得病原学诊断依据,至今仍很难明确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可扩增痕量级核酸的特点对少菌性感染的结核性葡萄膜炎而言是一大优势。在临床实际应用中,PCR技术的类别、靶基因序列的选用、眼内液样本类型及患者的选择等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PCR检测的敏感度。对结核性葡萄膜炎致病机理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反应等的深入剖析有助于临床医生从不同角度更好地分析PCR检测结果及治疗结局。(国际眼科纵览,2022,46:66-70)
感染性角膜炎是引起角膜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以抗感染为主,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指征仍存在争议。在不同类型病原体感染角膜炎中,选择合适的使用时机,才能使糖皮质激素获得较好的抗炎效果,同时减少其副作用的发生。在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中,建议在抗生素有效治疗48小时后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少角膜瘢痕的形成。对于病毒性角膜炎,糖皮质激素使用范围仍是基质炎型和内皮炎型;糖皮质激素极易导致真菌性角膜炎加重,仅在确认真菌感染完全控制之后方可使用;有关棘阿米巴感染性角膜炎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虽然获得了基础研究上的进展,但
先天性晶状体异位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目前发现的致病基因有FBN1及其家族基因、ADAMTS家族基因、CBS基因、LTBP2基因、TGFBR2基因等。相关疾病有马凡综合征(Marfansyndrome,MFS)、挛缩性蜘蛛指(趾)(congenitalcontracturalarachnodactyly,CCA)综合征、Weill-Marchesani综合征(Weill-Marchesanisyndrome,WMS)、高胱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HCU)等。基因突变导致晶状体悬韧带微纤维组装
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PCO是由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迁移、上皮-间充质转化和白内障术后的创伤愈合反应而形成的。通过对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进行表面改性来防治PCO具有靶向性强、减少后续医疗干预等优点。根据IOL改性的效应材料,可以将IOL改性分为药物负载和非药物改性两大类。根据预防或抑制PCO的效应是否可以控制,可将其分为可控改性和非可控改性。(国际眼科纵览,2022,46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intraocularlenses,ToricIOL)可稳定有效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非预期的术后残余散光,降低视觉质量。术后残余散光常见的原因包括仪器测量误差、计算误差、手术操作相关因素及人工晶状体旋转等,需根据术后残余散光的程度和成因采用相应治疗手段,矫正残余散光可使用方法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等,必要时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术。(国际眼科纵览,2022,46:16-21)
立体视是双眼视功能的最高级形式,其形成机制复杂。而屈光参差是损害立体视的常见因素,在光学因素方面,屈光参差易增加双眼视差,导致弱视;在非光学因素方面,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分布以及视皮质神经元的功能均受到屈光参差的潜在影响。这些改变共同调控着大脑视皮质功能的发育,并进一步损害立体视。在进行光学矫正后,通过调节神经元的活动来提高大脑皮质可塑性,是立体视重塑的关键。(国际眼科纵览,2022,46:71-75)
继发性眼眶黑色素瘤在眼眶黑色素瘤中,属较为常见的一类,其来源复杂,最常见原发肿瘤为脉络膜黑色素瘤,其次为结膜及皮肤黑色素瘤,少数来源于眼睑、鼻窦黑色素瘤。本病的原发疾病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常见症状有眼球突出、复视、视力下降或丧失、疼痛等。诊断通常较困难,需要与原发性眼眶黑色素瘤相鉴别。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黑色素瘤的诊断,CT、MRI可以辅助诊断并帮助寻找原发病灶。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目前,免疫治疗在处置远处转移来源的继发性眼眶黑色素瘤方面显示出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