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届中华眼科中青年论坛征文
【摘 要】
:
【发表日期】
:
2009年45期
其他文献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60岁.因右眼视力急剧下降20 d,于2007年6月29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个月前因胆管癌行肿瘤切除术,术后进行化学治疗,因感染接受大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20 d前右眼突然出现眼前黑影、视物模糊、眼红等症状,在外院就诊,诊断为葡萄膜炎,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后炎性反应减轻,但视力无明显提高。
期刊
目的 观察无晶状体眼后房型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IOL)的位置并探讨其与虹膜、房角结构的解剖关系及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 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在我院行后房型IOL巩膜缝线同定术的患者32例(32只眼),应用超声活体显微镜观察眼前段组织与IOL位置的关系,并分为IOL偏斜组和无偏斜组;根据襻的位置分为双襻固定组和单襻固定组.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视力变化
目的 观察组合光斑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经眼底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彩色照相及B超检查,确诊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10例,均只行一次组合光斑PDT治疗.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眼前数指至0.3,B超检查肿瘤最大直线距离为5.5~9.9 mm,平均6.8 mm;最大厚度1.1~3.8 mm,平均2.7 mm,4例伴视网膜脱离.PDT治疗
2009年第一届中国眼科学基础研究大会暨研究生导师论坛将于2009年2月12至15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华泰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办,是国内眼科学界首次基础研究的盛会!
现代白内障摘除手术已逐渐演变为一种屈光性手术,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不断增高,波阵面像差也日渐成为客观评价手术前后眼球成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期刊
青光眼以其不可逆转的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及视力丧失为特征.其疾病本身和各种治疗都会明显限制青光眼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有必要就目前有关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资料予以综述,以供同道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09,45:88-92)
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部主办的"全国眼科临床合理用药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4月24至27日在美丽的南国城市桂林召开.本次会议历时4天,共有1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眼科及相关专业的医师与研究人员参加。
期刊
目的 研究底物谷氨酸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L-谷氨酸和L-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AST)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L-3H-谷氨酸摄取分析方法研究底物谷氨酸诱导对GLAST活性影响.并提取细胞总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视网膜Miiller细胞GLAST蛋白质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在培养的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谷氨酸培养30 min后,发现随着底物谷氨酸浓度增加(5~1000 μ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