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教育心理学表明,恰当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拟人化、形象化,让学生感到亲切、熟悉、有趣。创设各种趣味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操作情境可以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知识、问题存在情境之中。学生只有积极动脑,才能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学会知识,运用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时,是这样将学生置身于情景中教学的: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熊妈妈生了两只小熊,一次给它们各分了一块形状不同的饼吃(多媒体显示一块长方形饼、一块平行四边形饼,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可两只小熊都认为自己分的饼小。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两块饼是一样大的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之中去。
二、指导操作,发展思维
学生的操作和思维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学生的认识大部分是从操作活动开始的,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敞开思路,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起点。只有通过自己去发现,对知识的理解才最深。在教学实践中,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操作,在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发展思维。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时,分四步操作,认识圆的特征:
1.剪。指导学生借助一张有圆形图的纸片,将圆形剪下来,观察、归纳圆的概念。
2.折。把剪的圆形纸片通过多次换方向对折,学生观察发现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圆心)。
3.画。把折痕用铅笔画下来,认识直径,学生还想到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同时也认识半径的特征。
4.量。指导学生测量直径、半径的长度,认识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学生在一步一步的操作实践中感知、领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同时要求学生口述操作过程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进一步发展思维。
三、组织讨论,加强合作
在教师指导下,同桌或学习小组(一般以四人为宜)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索新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我先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组织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纳出一种或几种解答方法,从不同角度拓宽解题途径,再根据学习状况在同桌之间检查,这样学习较差的学生有机会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知识得到巩固;学习较好的学生通过帮助别人,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内化,体验到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四、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社会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神话中的奔月、插翅飞翔、留声留影等都已成为现实。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创造条件,多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出示方格图,图中分别是等面积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能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是怎样的?”立即有学生大胆地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底×高。教师然后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根据图形间关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确是底×高,验证了猜想,使学生享受到通过想象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教育心理学表明,恰当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拟人化、形象化,让学生感到亲切、熟悉、有趣。创设各种趣味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操作情境可以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知识、问题存在情境之中。学生只有积极动脑,才能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学会知识,运用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时,是这样将学生置身于情景中教学的: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熊妈妈生了两只小熊,一次给它们各分了一块形状不同的饼吃(多媒体显示一块长方形饼、一块平行四边形饼,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可两只小熊都认为自己分的饼小。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两块饼是一样大的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之中去。
二、指导操作,发展思维
学生的操作和思维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学生的认识大部分是从操作活动开始的,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敞开思路,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起点。只有通过自己去发现,对知识的理解才最深。在教学实践中,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操作,在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发展思维。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时,分四步操作,认识圆的特征:
1.剪。指导学生借助一张有圆形图的纸片,将圆形剪下来,观察、归纳圆的概念。
2.折。把剪的圆形纸片通过多次换方向对折,学生观察发现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圆心)。
3.画。把折痕用铅笔画下来,认识直径,学生还想到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同时也认识半径的特征。
4.量。指导学生测量直径、半径的长度,认识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学生在一步一步的操作实践中感知、领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同时要求学生口述操作过程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进一步发展思维。
三、组织讨论,加强合作
在教师指导下,同桌或学习小组(一般以四人为宜)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索新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我先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组织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纳出一种或几种解答方法,从不同角度拓宽解题途径,再根据学习状况在同桌之间检查,这样学习较差的学生有机会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知识得到巩固;学习较好的学生通过帮助别人,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内化,体验到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四、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社会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神话中的奔月、插翅飞翔、留声留影等都已成为现实。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创造条件,多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出示方格图,图中分别是等面积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能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是怎样的?”立即有学生大胆地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底×高。教师然后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根据图形间关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确是底×高,验证了猜想,使学生享受到通过想象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