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网球运动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但因其对于技术、场地、器材等方面的要求而被束之高阁。短式网球是竞技网球运动体育手段化、软式化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国际网联极力推广的适合于普通民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运动项目。从社会学的角度结合结构功能主义的相关理论,浅析短式网球在我国的发展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为推进短式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普及和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短式网球 发展 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1 短式网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短式网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瑞典发起而后在欧美各国广为流行。短式网球能够有效克服儿童成人化训练过程中的一切弊端,加之场地小、器材简单、投资少、易于掌握等优点,使得该项运动深受教练、家长及孩子们的欢迎。国际草地网球协会于1990年正式将段式网球发展为规划项目。而后,国际网球联合会也正式颁发了《短式网球推广计划》,此计划旨在使全世界范围内参与网球运动的人数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得儿童可以在不受任何束缚和压力的状态下,快乐从容地获得正确的网球技能,避免儿童在正规网球学习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困难和错误。
实践证明,短式网球训练效果良好,适合我国发展,因此受到原国家体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并于1996年正式获批,成为中国网球希望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推广。现今,我国各省、市、地区纷纷成立段式网球培训中心,培训网点逐年增加,到2007年为止已经有260多个培训中心,1000多个培训网点。从事短式网球教学和训练的人员队伍逐年扩大,先后已有数千名教练员经过相关培训持证上岗。同时,参加学习的少年儿童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近五年来,我国短式网球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在中国网球协会登记注册的短式网球培训中心及培训点,有200多个,参加训练的已达50万人。其中,在中国网球协会登记注册的小球员已达5万人。
2 我国短式网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2.1 符合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的诉求
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研究我国体育软式化问题,能够有力地阐释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例如:体育软式化的动因、目标、措施、决定因素以及动力与阻力因素等。结构功能主义认为:在整个社会和文化结构之下存在着特定社会系统的绝大多数成员同意和肯定的目标和原则,这是促进社会整合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要素与价值共识。价值系统既是社会整合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来源,也是社会文化系统中最为稳定的要素。相对于短式网球来说,低耗能、占地少、投资小、易掌握的这些特质,都是被国际社会公认的,短网的价值体系也必将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诸如短网运动一样的众多竞技运动,其软式化已然成为体育运动在人文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大众体育健身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奥运会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延续“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理念。在后奥运时代,分析短式网球结构与功能的平衡问题,探讨大众对功能结构创新的认知程度,通过短式网球的发展理念将群众体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能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群众基础,也正体现了短网运动发展是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性诉求。
从上述理论分析中可知,短式网球的大众健身理念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符合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趋势,根植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之中。当体育软式化理念延伸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时候,思考软式化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路径和功效就显得迫在眉睫。
2.2 体育全球化带来的群众体育项目与国际社会体育项目的趋同性要求
体育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体育全球化带来了群众体育发展的国际性趋势,与国际社会体育项目的趋同性使群众体育项目的“软式化”更为普遍,也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传播媒介渗透的深入,人们对那些源自竞技运动、能够满足自身对于项目的热爱并可以参与其中的“软化”项目产生需求与共鸣。那些利用竞赛形式、具有竞技特征,而又文化内涵深厚的娱乐性体育活动,更是广受大众欢迎。
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使得网球运动的技巧性日益显著。因此网球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网球运动的普及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加之网球运动对场地器材和技术战术的特殊要求,使得网球运动在我国开展得并不是十分广泛,甚至被誉之为“贵族运动”。因此,热爱网球项目的大众对网球运动的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有着强烈的需求。短式网球便成为了这种社会需求下的必然产物。短式网球的产生源自世界网球运动的高速发展和国际网坛突现的“启蒙小,成长早”的大趋势。它主要是以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和负荷能力为依据,同时遵循网球运动的原理,具有网球运动的全部内涵。短式网球运动以5岁以上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及心理发育特点为基础,对其进行启蒙式训练,并与正规网球紧密衔接。实践证明,它能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规范地掌握网球技战术和心理机能并能够合理运用。
2.3 满足“以人为本”的社会总体纲领性需求
“以人为本”发展观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要从自己的文化、思想与行动的方式中寻找发展的力量。发展的目标应同国家的价值体系、自身需要、本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相协调。对于体育工作来说,以人为本则是切实地关心人民大众的身心健康,让体育的娱乐化、生活化更为深刻地影响大众,努力做到“平民化”。《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民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那么重视体育项目的普及程度、参与程度则是体育项目以人为本发展的基本要求。短时网球发展完善过程中所形成的球拍重量轻、负荷小、场地适中、速度慢、伤害少、难度小、趣味性高、娱乐性强、理解灵活多样、可观赏性强、健身价值高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
2.4 符合“重家庭”的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内涵
短式网球的基本属性符合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它是以家庭成员的参与为基础,是一项家庭娱乐健身首选的体育活动之一。无论是参赛训练还是日常娱乐,短式网球易于儿童操作和学习,具有兼娱乐性、教育性、健身性、竞技性和过渡性的特点,其优美的运动姿态和时尚的运动方式加之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使得短式网球可以成为家庭教育及交流的纽带。 3 我国短式网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3.1 多途径宣传,扩大短式网球的影响力
短式网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尚且需要借助一定的宣传手段。通过多种宣传途径能够有效扩大短式网球运动认知和参与程度。网球人口的多少能够反映此项运动的开展与普及的情况。网球人口愈多则表明普及程度愈高,可以为网球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提供保障。因此,扩大短式网球队的宣传力度,提升短式网球人口的数量,进一步提升网球人口的总体数量是更好地发展网球运动的关键。
3.2 树立“人本位”的短式网球教育核心思想
网球运动本身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本位的短式网球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方式的变革,即变“网球运动”为“网球教育”。其内涵是:以“育人”为宗旨进行人性化的网球教育,让学习者既掌握项目的规律和特点,又掌握“育人”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有效地开发其“类生命”,进而充分发掘其“种生命”的潜能,实现项目教育过程整体、内在、持续地发展。
3.3 借鉴“双轨制”的管理经验,建立短式网球管理和培训的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指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体制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整理目前短式网球已有的经验和教训,整合优化资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的经验总结,结合现有的情况建立一整套引导短式网球向纵深管理方向发展的长效机制,与时俱进,活化思维,创新短式网球管理的机制,健全各项管理的制度规定,使短式网球更加普及化、规范化,更能符合国际网球协会对短网的发展要求,也能促进短网在我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 重视网球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让网球避免遭遇桌球的过度平民化和高尔夫的过度贵族化,才是网球之于中国的良方。短式网球正为之提供了一个折中的高效发展模式,既蕴含着网球运动的精髓文化,又适合于向普通民众普及与推广。重视中国短式网球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让短式网球建立文化的氛围之中,在“以文化人”的基础之上,推动短式网球“以人化文”的进程,最终实现“人”、“文”和短式网球运动的协调发展。
4 结语
网球运动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继承了网球所有的文化、历史内涵,是竞技网球运动体育手段化、软式化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适合于普通民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一种健身、健心的运动项目。短式网球既符合体育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对于网球运动的热情,又符合群众体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既蕴含了国际网球运动的文化精髓,又吻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既具备了健身的功能,又能起到健心的作用;既丰富了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内容,又为竞技网球运动的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方便。短式网球是值得大力推广和普及的运动项目。
参考文献
[1] 燕成.现代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6:1-4.
[2] 杨远波.短式网球的特点及实用价值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83.
[3] 赵长林.教育与社会秩序——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8):1-6.
[4] 张建辉,王晓雪.我国“全民健身日”的社会学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6):32.
[5] 张新萍.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4.
关键词 短式网球 发展 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1 短式网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短式网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瑞典发起而后在欧美各国广为流行。短式网球能够有效克服儿童成人化训练过程中的一切弊端,加之场地小、器材简单、投资少、易于掌握等优点,使得该项运动深受教练、家长及孩子们的欢迎。国际草地网球协会于1990年正式将段式网球发展为规划项目。而后,国际网球联合会也正式颁发了《短式网球推广计划》,此计划旨在使全世界范围内参与网球运动的人数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得儿童可以在不受任何束缚和压力的状态下,快乐从容地获得正确的网球技能,避免儿童在正规网球学习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困难和错误。
实践证明,短式网球训练效果良好,适合我国发展,因此受到原国家体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并于1996年正式获批,成为中国网球希望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推广。现今,我国各省、市、地区纷纷成立段式网球培训中心,培训网点逐年增加,到2007年为止已经有260多个培训中心,1000多个培训网点。从事短式网球教学和训练的人员队伍逐年扩大,先后已有数千名教练员经过相关培训持证上岗。同时,参加学习的少年儿童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近五年来,我国短式网球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在中国网球协会登记注册的短式网球培训中心及培训点,有200多个,参加训练的已达50万人。其中,在中国网球协会登记注册的小球员已达5万人。
2 我国短式网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2.1 符合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的诉求
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研究我国体育软式化问题,能够有力地阐释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例如:体育软式化的动因、目标、措施、决定因素以及动力与阻力因素等。结构功能主义认为:在整个社会和文化结构之下存在着特定社会系统的绝大多数成员同意和肯定的目标和原则,这是促进社会整合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要素与价值共识。价值系统既是社会整合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来源,也是社会文化系统中最为稳定的要素。相对于短式网球来说,低耗能、占地少、投资小、易掌握的这些特质,都是被国际社会公认的,短网的价值体系也必将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诸如短网运动一样的众多竞技运动,其软式化已然成为体育运动在人文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大众体育健身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奥运会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延续“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理念。在后奥运时代,分析短式网球结构与功能的平衡问题,探讨大众对功能结构创新的认知程度,通过短式网球的发展理念将群众体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能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群众基础,也正体现了短网运动发展是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性诉求。
从上述理论分析中可知,短式网球的大众健身理念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符合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趋势,根植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之中。当体育软式化理念延伸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时候,思考软式化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路径和功效就显得迫在眉睫。
2.2 体育全球化带来的群众体育项目与国际社会体育项目的趋同性要求
体育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体育全球化带来了群众体育发展的国际性趋势,与国际社会体育项目的趋同性使群众体育项目的“软式化”更为普遍,也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传播媒介渗透的深入,人们对那些源自竞技运动、能够满足自身对于项目的热爱并可以参与其中的“软化”项目产生需求与共鸣。那些利用竞赛形式、具有竞技特征,而又文化内涵深厚的娱乐性体育活动,更是广受大众欢迎。
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使得网球运动的技巧性日益显著。因此网球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网球运动的普及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加之网球运动对场地器材和技术战术的特殊要求,使得网球运动在我国开展得并不是十分广泛,甚至被誉之为“贵族运动”。因此,热爱网球项目的大众对网球运动的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有着强烈的需求。短式网球便成为了这种社会需求下的必然产物。短式网球的产生源自世界网球运动的高速发展和国际网坛突现的“启蒙小,成长早”的大趋势。它主要是以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和负荷能力为依据,同时遵循网球运动的原理,具有网球运动的全部内涵。短式网球运动以5岁以上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及心理发育特点为基础,对其进行启蒙式训练,并与正规网球紧密衔接。实践证明,它能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规范地掌握网球技战术和心理机能并能够合理运用。
2.3 满足“以人为本”的社会总体纲领性需求
“以人为本”发展观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要从自己的文化、思想与行动的方式中寻找发展的力量。发展的目标应同国家的价值体系、自身需要、本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相协调。对于体育工作来说,以人为本则是切实地关心人民大众的身心健康,让体育的娱乐化、生活化更为深刻地影响大众,努力做到“平民化”。《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民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那么重视体育项目的普及程度、参与程度则是体育项目以人为本发展的基本要求。短时网球发展完善过程中所形成的球拍重量轻、负荷小、场地适中、速度慢、伤害少、难度小、趣味性高、娱乐性强、理解灵活多样、可观赏性强、健身价值高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
2.4 符合“重家庭”的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内涵
短式网球的基本属性符合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它是以家庭成员的参与为基础,是一项家庭娱乐健身首选的体育活动之一。无论是参赛训练还是日常娱乐,短式网球易于儿童操作和学习,具有兼娱乐性、教育性、健身性、竞技性和过渡性的特点,其优美的运动姿态和时尚的运动方式加之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使得短式网球可以成为家庭教育及交流的纽带。 3 我国短式网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3.1 多途径宣传,扩大短式网球的影响力
短式网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尚且需要借助一定的宣传手段。通过多种宣传途径能够有效扩大短式网球运动认知和参与程度。网球人口的多少能够反映此项运动的开展与普及的情况。网球人口愈多则表明普及程度愈高,可以为网球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提供保障。因此,扩大短式网球队的宣传力度,提升短式网球人口的数量,进一步提升网球人口的总体数量是更好地发展网球运动的关键。
3.2 树立“人本位”的短式网球教育核心思想
网球运动本身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本位的短式网球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方式的变革,即变“网球运动”为“网球教育”。其内涵是:以“育人”为宗旨进行人性化的网球教育,让学习者既掌握项目的规律和特点,又掌握“育人”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有效地开发其“类生命”,进而充分发掘其“种生命”的潜能,实现项目教育过程整体、内在、持续地发展。
3.3 借鉴“双轨制”的管理经验,建立短式网球管理和培训的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指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体制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整理目前短式网球已有的经验和教训,整合优化资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的经验总结,结合现有的情况建立一整套引导短式网球向纵深管理方向发展的长效机制,与时俱进,活化思维,创新短式网球管理的机制,健全各项管理的制度规定,使短式网球更加普及化、规范化,更能符合国际网球协会对短网的发展要求,也能促进短网在我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 重视网球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让网球避免遭遇桌球的过度平民化和高尔夫的过度贵族化,才是网球之于中国的良方。短式网球正为之提供了一个折中的高效发展模式,既蕴含着网球运动的精髓文化,又适合于向普通民众普及与推广。重视中国短式网球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让短式网球建立文化的氛围之中,在“以文化人”的基础之上,推动短式网球“以人化文”的进程,最终实现“人”、“文”和短式网球运动的协调发展。
4 结语
网球运动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继承了网球所有的文化、历史内涵,是竞技网球运动体育手段化、软式化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适合于普通民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一种健身、健心的运动项目。短式网球既符合体育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对于网球运动的热情,又符合群众体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既蕴含了国际网球运动的文化精髓,又吻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既具备了健身的功能,又能起到健心的作用;既丰富了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内容,又为竞技网球运动的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方便。短式网球是值得大力推广和普及的运动项目。
参考文献
[1] 燕成.现代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6:1-4.
[2] 杨远波.短式网球的特点及实用价值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83.
[3] 赵长林.教育与社会秩序——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8):1-6.
[4] 张建辉,王晓雪.我国“全民健身日”的社会学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6):32.
[5] 张新萍.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