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化学较初中化学的学习,的确难了很多,因此,很多高中生因为难度增大,逐渐地对化学失去了兴趣。这对化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现如今,高中化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兴趣 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185
化学是一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学好化学,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这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同时,学好化学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的教学理念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教学围绕着考试进行,使课堂失去了很多的乐趣,再加上化学本身就比较枯燥、难学,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兴趣之所以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助力,还因为有了兴趣,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那么,作为一名化学老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此总结了几点方法,希望能对广大教师带来帮助和启示。
首先,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通过喜欢自己,而喜欢上自己所教的课。据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喜欢某一门课程,和教这门课的老师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上老师,而喜欢上了老师所教的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通过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上自己,进而喜欢上自己所教的课。
教师要想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就要不断学习,多读书,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和学生之间没有沟通的障碍。教师要做到博而专,既要多读一些和专业有关的书籍,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又要多读一些其他方面的书籍,这样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使自己博学多识。
比如,化学老师可以多一些名人传记方面的书籍,也可以看一些物理、数学方面的书籍。看名人传记,尤其是那些成功的化学家的成功故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给学生讲讲他们的故事,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以他们的故事来达到教育学生好好学习的目的。看一些物理、数学方面的书,是因为它们也和化学有某些方面的联系。试想这样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学生一定会崇拜、喜欢的,在课堂上一定会认真听讲,甚至会努力表现自己,以求得到老师的表扬。
其次,教师要注重直观教学法,课堂上把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化学里的一些概念、原理等都比较抽象,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仅仅讲这些过于抽象的知识,学生可能会听不懂,或者不甚明了,这样就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而且学生都更喜欢一些具体的事物,所以,教师可以把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和做实验是分不开的,教师要好好利用化学的这种独特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教师可以先把实验的步骤、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等,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教师只要做好引导的角色就好了。有些教师,是自己做完实验之后,才让学生去做,这样做固然会增加学生做成功的几率,但是这却是对教师做的实验的一种重复,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行为。之所以要求教师让学生去做实验,自己在一旁指导,是因为,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事先没有想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获得了知识,就会极大地增加学生的信心和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从老师那儿直接获得知识多无法比拟的。
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让学生获得知识,验证知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再次,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发展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授课,或者是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这种集光、声、色于一体的设备,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做实验的视频,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化学的魅力,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地理解教师所教的知识。
不管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深入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位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形成的规律,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使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条件下成长成才。
教师要因性别差异来施教。男女生的优势点不同,身心发展成熟度不同,思维习惯不同,教师如果注意不到这一点,可能就会把男生学习不好归结于调皮、贪玩这样浅显的原因,这样做就会使这些学生得不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性别差异。其次,教师要针对个性特点,长善救失。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要观察和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后,再针对此,来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同时,学生们因为遗传因素、教育的作用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智力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对不同成绩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以使他们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最后,教师要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有用性和价值性。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化学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因此,就对化学不感兴趣。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生活中无处不利用到化学知识。比如,钢铁生锈就是一种化学现象。如果我们知道了钢铁生锈的原理,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了。再比如,森林为什么在没有火种的前提下,发生燃烧呢?这也是与化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如果我们学好了化学,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些常见的现象,来帮助学生解释化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实用性。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了。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兴趣 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185
化学是一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学好化学,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这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同时,学好化学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的教学理念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教学围绕着考试进行,使课堂失去了很多的乐趣,再加上化学本身就比较枯燥、难学,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兴趣之所以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助力,还因为有了兴趣,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那么,作为一名化学老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此总结了几点方法,希望能对广大教师带来帮助和启示。
首先,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通过喜欢自己,而喜欢上自己所教的课。据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喜欢某一门课程,和教这门课的老师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上老师,而喜欢上了老师所教的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通过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上自己,进而喜欢上自己所教的课。
教师要想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就要不断学习,多读书,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和学生之间没有沟通的障碍。教师要做到博而专,既要多读一些和专业有关的书籍,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又要多读一些其他方面的书籍,这样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使自己博学多识。
比如,化学老师可以多一些名人传记方面的书籍,也可以看一些物理、数学方面的书籍。看名人传记,尤其是那些成功的化学家的成功故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给学生讲讲他们的故事,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以他们的故事来达到教育学生好好学习的目的。看一些物理、数学方面的书,是因为它们也和化学有某些方面的联系。试想这样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学生一定会崇拜、喜欢的,在课堂上一定会认真听讲,甚至会努力表现自己,以求得到老师的表扬。
其次,教师要注重直观教学法,课堂上把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化学里的一些概念、原理等都比较抽象,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仅仅讲这些过于抽象的知识,学生可能会听不懂,或者不甚明了,这样就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而且学生都更喜欢一些具体的事物,所以,教师可以把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和做实验是分不开的,教师要好好利用化学的这种独特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教师可以先把实验的步骤、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等,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教师只要做好引导的角色就好了。有些教师,是自己做完实验之后,才让学生去做,这样做固然会增加学生做成功的几率,但是这却是对教师做的实验的一种重复,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行为。之所以要求教师让学生去做实验,自己在一旁指导,是因为,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事先没有想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获得了知识,就会极大地增加学生的信心和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从老师那儿直接获得知识多无法比拟的。
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让学生获得知识,验证知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再次,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发展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授课,或者是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这种集光、声、色于一体的设备,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做实验的视频,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化学的魅力,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地理解教师所教的知识。
不管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深入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位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形成的规律,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使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条件下成长成才。
教师要因性别差异来施教。男女生的优势点不同,身心发展成熟度不同,思维习惯不同,教师如果注意不到这一点,可能就会把男生学习不好归结于调皮、贪玩这样浅显的原因,这样做就会使这些学生得不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性别差异。其次,教师要针对个性特点,长善救失。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要观察和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后,再针对此,来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同时,学生们因为遗传因素、教育的作用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智力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对不同成绩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以使他们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最后,教师要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有用性和价值性。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化学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因此,就对化学不感兴趣。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生活中无处不利用到化学知识。比如,钢铁生锈就是一种化学现象。如果我们知道了钢铁生锈的原理,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了。再比如,森林为什么在没有火种的前提下,发生燃烧呢?这也是与化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如果我们学好了化学,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些常见的现象,来帮助学生解释化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实用性。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