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中学的时候,我家隔壁住着一位女教师,她是个上海人。她皮肤白皙,说着好听的上海话。她的叹息都是好听的。由于我们家和她的住处之间,所隔仅为一薄薄的板壁,所以我能听到她发出的一切声音:她愉快的歌声,她用水的声响,甚至她看书时发出的翻动纸页的声音。每当周末,她的丈夫来了,她那儿就比平时热闹多了。他们轻声地叽叽咕咕地说着话,当然说的都是上海话。有时候,她会高声撒娇,骂他“十三点”。而他则威胁说:“你再骂?你再骂!”她于是更大声地尖叫。也许他正在拧她吧。很多年以后,我得知她终于调到上海去了。因为我们的镇子离上海很近,我们虽然不是上海,但我们是整个江苏离上海最近的地方。女教师当年在我们镇上教书,就是最大限度地靠近了她的家乡。虽然她一时还不能返回自己的家乡工作,但她总算是尽可能近地挨着她的上海了。她的丈夫在一家上海的军工厂工作,他每到周末,就骑着他的凤凰牌自行车,来和她相聚。
我们的小镇,确实离上海太近了。每年春季,我们学校总要在通往上海的公路上举行一次越野长跑比赛。热爱体育的我的父亲,身为副校长,总是担任越野长跑赛的总指挥。他用粉笔,亲自在公路的柏油路面上画上一些必要的标志,里程,警戒线,以及激励人们斗志的口号。其实他没有资格这么做,至少他应该会同交通部门共同来做这些。但当时车少,好像也没有交警。长跑开始了,大家在公路上麇鹿一样奔跑。没跑多久,就跑到了上海的地界上。虽然是同样的路,同样的田野,同样的村舍,但这是上海了呀。可以看得到波光粼粼的淀山湖了!大家的腿脚,感觉更有劲了,相信再努力一把,就能跑到虹桥机场附近,就能抬头看到飞机这个庞然大物向空中飞升的动人身影了。再往前跑,就跑到西郊了,就能看到郁郁葱葱的西郊国宾馆,以及令人神往的西郊动物园了!
那时候的车,那么破,那么慢,从我们小镇开到上海市内,也只需一个多小时。经常会有真假难辨的消息传来,说我们的小镇,甚至我们整个县,从哪一天起,将划归上海了。但是到了那一天,我们还是没有变成上海人。我们还只是紧傍着大上海的一个小小的外地镇子,仍然归江苏省辖管。这样的不实消息,一年到头都有,时不时就冒了出来。因此镇上人自嘲说,我们的镇子,谣言是最多的。虽然这些谣言年复一年给人们以失望,但是,它毕竟也一次次点燃起了小镇人希望。能摇身一变而成为上海人,那多好啊!工资会涨上去,货物的供应也会丰富起来了。当然内心那点儿虚荣,也会因此而得到满足。我们终于成为一个上海人——尽管即便如此,也还只是一个上海乡下人。
因为住得离上海近,作为外地人,我们对于上海其实是那么的熟悉。什么时候建地铁了,哪条马路上架天桥了,哪些商店服装开始打折了,这些,有关上海的种种细节,向来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多少年来,我们的电视机里,播放的也都是上海的节目。曹可凡、袁鸣、倪琳、豆豆姐姐,这些人在我们的小镇上,知名度甚至比赵忠祥还要高。我家的一个邻居小孩,还未上小学,他就能非常准确地说出上海市委、市政府、人大和政协四套班子领导的名字了——他是上海新闻的忠实观众。
我们的内心,对上海从来都有着一种依恋,甚至说是迷信。上海的产品,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可信赖的。我们从来都不会怀疑上海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想象有毒有害的食物会产自于上海。谁谁谁生了什么严重的病,则多半会把他送进上海的医院治疗。在我们的印象中,上海的医生,基本上都是有着起死回生的神力的。凡在上海都治不好的病,我们也就认命了。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紧贴着这个大都市,听着它前行的足音,感受着它健康的呼吸。有这么一句话,经常挂在小镇人的嘴上:要是全中国都像上海一样……后面没有被说出来的意思是,要是全中国都像上海一样,那么中国早就是现代化了。
当然,在寂寞的深夜,有时候我们也会看着东南方向的天空,看着这东方大都市腾起的粉红色光雾,为我们终究还是没有被上海接纳而感到一丝惆怅。她是那么近,又是这么远……
我们的小镇,确实离上海太近了。每年春季,我们学校总要在通往上海的公路上举行一次越野长跑比赛。热爱体育的我的父亲,身为副校长,总是担任越野长跑赛的总指挥。他用粉笔,亲自在公路的柏油路面上画上一些必要的标志,里程,警戒线,以及激励人们斗志的口号。其实他没有资格这么做,至少他应该会同交通部门共同来做这些。但当时车少,好像也没有交警。长跑开始了,大家在公路上麇鹿一样奔跑。没跑多久,就跑到了上海的地界上。虽然是同样的路,同样的田野,同样的村舍,但这是上海了呀。可以看得到波光粼粼的淀山湖了!大家的腿脚,感觉更有劲了,相信再努力一把,就能跑到虹桥机场附近,就能抬头看到飞机这个庞然大物向空中飞升的动人身影了。再往前跑,就跑到西郊了,就能看到郁郁葱葱的西郊国宾馆,以及令人神往的西郊动物园了!
那时候的车,那么破,那么慢,从我们小镇开到上海市内,也只需一个多小时。经常会有真假难辨的消息传来,说我们的小镇,甚至我们整个县,从哪一天起,将划归上海了。但是到了那一天,我们还是没有变成上海人。我们还只是紧傍着大上海的一个小小的外地镇子,仍然归江苏省辖管。这样的不实消息,一年到头都有,时不时就冒了出来。因此镇上人自嘲说,我们的镇子,谣言是最多的。虽然这些谣言年复一年给人们以失望,但是,它毕竟也一次次点燃起了小镇人希望。能摇身一变而成为上海人,那多好啊!工资会涨上去,货物的供应也会丰富起来了。当然内心那点儿虚荣,也会因此而得到满足。我们终于成为一个上海人——尽管即便如此,也还只是一个上海乡下人。
因为住得离上海近,作为外地人,我们对于上海其实是那么的熟悉。什么时候建地铁了,哪条马路上架天桥了,哪些商店服装开始打折了,这些,有关上海的种种细节,向来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多少年来,我们的电视机里,播放的也都是上海的节目。曹可凡、袁鸣、倪琳、豆豆姐姐,这些人在我们的小镇上,知名度甚至比赵忠祥还要高。我家的一个邻居小孩,还未上小学,他就能非常准确地说出上海市委、市政府、人大和政协四套班子领导的名字了——他是上海新闻的忠实观众。
我们的内心,对上海从来都有着一种依恋,甚至说是迷信。上海的产品,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可信赖的。我们从来都不会怀疑上海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想象有毒有害的食物会产自于上海。谁谁谁生了什么严重的病,则多半会把他送进上海的医院治疗。在我们的印象中,上海的医生,基本上都是有着起死回生的神力的。凡在上海都治不好的病,我们也就认命了。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紧贴着这个大都市,听着它前行的足音,感受着它健康的呼吸。有这么一句话,经常挂在小镇人的嘴上:要是全中国都像上海一样……后面没有被说出来的意思是,要是全中国都像上海一样,那么中国早就是现代化了。
当然,在寂寞的深夜,有时候我们也会看着东南方向的天空,看着这东方大都市腾起的粉红色光雾,为我们终究还是没有被上海接纳而感到一丝惆怅。她是那么近,又是这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