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提出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立足课堂,优化课堂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但纵观目前课堂教学,仍存在着诸多弊端:重视了引入过程的诱导,而忽视了进一步深入探究;重视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却忽视了教师的适时诱导;重视了知识学习诱导,却忽略了反馈内化的落实等情况……为了达到“轻负高质”的理想目标,我在实践中探索使用优化课堂结构,以“质疑”为出发点,以“反馈”为手段,以“落实”为前提,以“诱思”为目的,力求避免知识的负积累,提高教学效率。
二、具体做法
(一)预习生疑。教师用简练而富于启发鼓励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小组长根据答案批阅预习检测题,同时组员相互提问解答,教师随时抽查。小组长引领组员独立解决错题后组织成员进行交流,有序展示自主预习的成果,遇到小组成员意见不一致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长引领组员进行组内辩论质疑,仍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反馈到黑板上。
(二)合作探疑。1.师生合作梳疑。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疑点进行理顺、归类,连同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易混点预设的整体性问题,归纳设计为合作探疑的“诱思点”。
2.小组合作探疑。小组成员依据“诱思点”先独立思考,后合作释疑。合作释疑一般采用三种形式:
集体协商式:小组成员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集体讨论形成共识。陈述补充式:由能力较弱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对其补充,使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步完善。质疑辩论式:当出现不同意见时,小组长引导组员交互质疑辩论,以达到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深刻。
3.内化释疑。形成共识后,学生必须将学习成果反馈落实到学案上并准备展示。
4.教师巡回指导。采集学生反馈的疑点,进行二次备课,思考要点拨的疑点、设计新的“诱思点。”
(三)展示质疑。根据小组合作探疑的情况,进行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可板演、可讲解、可实验、可补充,鼓励学生交互质疑。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与难点进行点拨,抓住关键时机创设“诱思点”。对于一些易错易混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直接进行讲解,该讲的要讲深讲透,举一反三。
(四)训练化疑。对课堂上生成的共性疑点、重点问题、方法缺陷等,设计有针对性的反馈训练。每节课设计3—4 个典型练习题让学生限时练习, 引导他们明确解题思路及步骤。反馈训练可分散进行,也可集中进行。对基础性的训练,要求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对拓展性的训练,中等生展示,优等生评价。
(五)检测查疑。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要当堂批阅,教师可以从每组中抽取1—2份随时批阅,也可以先给做完的同学批阅,其他试卷可由小组长批阅或交换批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时间一般控制在6分钟左右完成为宜。 给学生2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对检测题、本节所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知识再次进行有效反思、整理,对仍有疑惑的题目,可请老师给予个别帮助,以达到堂堂清。
三、实施策略
(一)课前预习落实“三到位”
1.预习提纲到位。提前一天下发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时间预习。提纲中要求有目标、预习内容及要求(学法)和自测题。要求学生必须完成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和自测题。
2.疑点排查到位。预习中,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对于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疑点,不必勉强去解决,可以把这个疑点记下来,留待合作探究解决。
3.实验初探到位。课前预习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预习好“实验”。对一些取材容易、操作简单的实验要鼓励学生尽力做好,对于一些探究性实验也为尽量为学生提供实验的器材,让其进行初步的感知、研究。
(二)把握好三大“时机”
1.把握好合作探疑的时机。合作前,必须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反思的时间,让学生对探究的内容形成初步认识,生成疑点,急需解决,跃跃欲试之态时合作效果最佳。
2. 把握好点拨释疑的时机。抓住学生思维热点、困惑点及时点拨。此时的点拨,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效率最高,同时有效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
3.把握好创设“诱思点”的时机。教师的诱导是否到位的关键取决于教学过程中“诱思点”的创设。“诱思点”既可以是知识的关键点,也可以是知识的拓展点。尤其是对重点知识理解掌握后,可通过一题多解或开放性问题为“诱思点”,诱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深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规律。
(三)解决好六大问题
1. 解决好重视“预设”,忽视“生成”的问题。学生自学后反馈生成的共性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设置处理好这些共性问题,对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思维负担至关重要。这就必须做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的“预设”要充分,只有“预设”充分,“生成”处理才更精彩。《“质疑诱思反馈落实”教学法》)
2.解决好预习内容设计不科学的问题。预习内容要以问题设计为主,体现对教材重点内容的体会和感悟,防止对照教材找答案的倾向。
3.解决好反馈滞后,矫正落实不及时的问题。①拓展反馈途径,对课堂反馈结构进行最优化组合。通过课前预习做好“前馈”,一般采用自主反馈方式;通过合作探疑、展示质疑、训练化疑做好“中馈”,可采用集中反馈方式;通过检测查疑、二次达标做好“后馈”,可采用自主反馈与集中反馈相结合的方式。②坚持立即落实。在一个课堂环节完成后,甚至一个题目做完后,及时给学生1-2分钟的矫正落实时间。可以自己解决、可以组内解决、也可以老师再别点拨。
4.解决好学困生“依赖盲从”问题。整个学习过程,不论哪一环节,都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管交流还是展示时,尽可能让能力弱的先展示、能力强的补充、能力弱的质疑、再由能力强的分析总结。
5.解决好教师角色转变问题。①小组合作探疑时,教师要认证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对出现的不规范现象,要及时加以引导。②善于捕捉学生中出现的富有新意的想法,对合作偏离主题的情况,及时给予引导。③对于一个疑点的探究、讨论,得出基本结论后,要对合作中的典型错误、不同观点等,创设“诱思点”,组织学生进一步质疑、辩论,使小组学习进一步深化。
6.解决好学生学法问题。教给学生学习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倾听、交流、质疑、展示、纠错的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四、取得成效
教学法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群体智慧,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立足课堂,优化课堂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但纵观目前课堂教学,仍存在着诸多弊端:重视了引入过程的诱导,而忽视了进一步深入探究;重视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却忽视了教师的适时诱导;重视了知识学习诱导,却忽略了反馈内化的落实等情况……为了达到“轻负高质”的理想目标,我在实践中探索使用优化课堂结构,以“质疑”为出发点,以“反馈”为手段,以“落实”为前提,以“诱思”为目的,力求避免知识的负积累,提高教学效率。
二、具体做法
(一)预习生疑。教师用简练而富于启发鼓励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小组长根据答案批阅预习检测题,同时组员相互提问解答,教师随时抽查。小组长引领组员独立解决错题后组织成员进行交流,有序展示自主预习的成果,遇到小组成员意见不一致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长引领组员进行组内辩论质疑,仍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反馈到黑板上。
(二)合作探疑。1.师生合作梳疑。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疑点进行理顺、归类,连同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易混点预设的整体性问题,归纳设计为合作探疑的“诱思点”。
2.小组合作探疑。小组成员依据“诱思点”先独立思考,后合作释疑。合作释疑一般采用三种形式:
集体协商式:小组成员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集体讨论形成共识。陈述补充式:由能力较弱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对其补充,使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步完善。质疑辩论式:当出现不同意见时,小组长引导组员交互质疑辩论,以达到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深刻。
3.内化释疑。形成共识后,学生必须将学习成果反馈落实到学案上并准备展示。
4.教师巡回指导。采集学生反馈的疑点,进行二次备课,思考要点拨的疑点、设计新的“诱思点。”
(三)展示质疑。根据小组合作探疑的情况,进行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可板演、可讲解、可实验、可补充,鼓励学生交互质疑。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与难点进行点拨,抓住关键时机创设“诱思点”。对于一些易错易混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直接进行讲解,该讲的要讲深讲透,举一反三。
(四)训练化疑。对课堂上生成的共性疑点、重点问题、方法缺陷等,设计有针对性的反馈训练。每节课设计3—4 个典型练习题让学生限时练习, 引导他们明确解题思路及步骤。反馈训练可分散进行,也可集中进行。对基础性的训练,要求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对拓展性的训练,中等生展示,优等生评价。
(五)检测查疑。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要当堂批阅,教师可以从每组中抽取1—2份随时批阅,也可以先给做完的同学批阅,其他试卷可由小组长批阅或交换批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时间一般控制在6分钟左右完成为宜。 给学生2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对检测题、本节所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知识再次进行有效反思、整理,对仍有疑惑的题目,可请老师给予个别帮助,以达到堂堂清。
三、实施策略
(一)课前预习落实“三到位”
1.预习提纲到位。提前一天下发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时间预习。提纲中要求有目标、预习内容及要求(学法)和自测题。要求学生必须完成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和自测题。
2.疑点排查到位。预习中,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对于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疑点,不必勉强去解决,可以把这个疑点记下来,留待合作探究解决。
3.实验初探到位。课前预习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预习好“实验”。对一些取材容易、操作简单的实验要鼓励学生尽力做好,对于一些探究性实验也为尽量为学生提供实验的器材,让其进行初步的感知、研究。
(二)把握好三大“时机”
1.把握好合作探疑的时机。合作前,必须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反思的时间,让学生对探究的内容形成初步认识,生成疑点,急需解决,跃跃欲试之态时合作效果最佳。
2. 把握好点拨释疑的时机。抓住学生思维热点、困惑点及时点拨。此时的点拨,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效率最高,同时有效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
3.把握好创设“诱思点”的时机。教师的诱导是否到位的关键取决于教学过程中“诱思点”的创设。“诱思点”既可以是知识的关键点,也可以是知识的拓展点。尤其是对重点知识理解掌握后,可通过一题多解或开放性问题为“诱思点”,诱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深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规律。
(三)解决好六大问题
1. 解决好重视“预设”,忽视“生成”的问题。学生自学后反馈生成的共性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设置处理好这些共性问题,对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思维负担至关重要。这就必须做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的“预设”要充分,只有“预设”充分,“生成”处理才更精彩。《“质疑诱思反馈落实”教学法》)
2.解决好预习内容设计不科学的问题。预习内容要以问题设计为主,体现对教材重点内容的体会和感悟,防止对照教材找答案的倾向。
3.解决好反馈滞后,矫正落实不及时的问题。①拓展反馈途径,对课堂反馈结构进行最优化组合。通过课前预习做好“前馈”,一般采用自主反馈方式;通过合作探疑、展示质疑、训练化疑做好“中馈”,可采用集中反馈方式;通过检测查疑、二次达标做好“后馈”,可采用自主反馈与集中反馈相结合的方式。②坚持立即落实。在一个课堂环节完成后,甚至一个题目做完后,及时给学生1-2分钟的矫正落实时间。可以自己解决、可以组内解决、也可以老师再别点拨。
4.解决好学困生“依赖盲从”问题。整个学习过程,不论哪一环节,都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管交流还是展示时,尽可能让能力弱的先展示、能力强的补充、能力弱的质疑、再由能力强的分析总结。
5.解决好教师角色转变问题。①小组合作探疑时,教师要认证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对出现的不规范现象,要及时加以引导。②善于捕捉学生中出现的富有新意的想法,对合作偏离主题的情况,及时给予引导。③对于一个疑点的探究、讨论,得出基本结论后,要对合作中的典型错误、不同观点等,创设“诱思点”,组织学生进一步质疑、辩论,使小组学习进一步深化。
6.解决好学生学法问题。教给学生学习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倾听、交流、质疑、展示、纠错的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四、取得成效
教学法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群体智慧,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