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471151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学习.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能够极大地转变当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此它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浅谈问题教学法的内涵以及其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并且给出了一些在使用问题教学法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自主;高中数学
  一、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取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参与思考,只是单纯地跟随教师进行机械记忆,他们只知道知识是什么,但是并不知道知识是怎么来的.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此过程中无法感知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教学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做题,考试取得高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
  问题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主要是依托教师提出问题来开展教学的.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串,在课堂中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通过与小组内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展示和发言的机会,并在此过程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法的一般步骤:①创设问题,启发学生;②学生交流讨论,分析问题;③教师、学生一起解决问题;④实施问题评价.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以“椭圆的定义”这一节课为例,展示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椭圆的定义”是圆锥曲线与方程这一章的入门课.在进行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知识并且具备在小组内部開展交流、探究的能力.笔者对“椭圆的定义”教学过程进行以下分析.
  (一)创设问题,启发学生
  提出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第一步.问题教学法的成功开展依托于教师把学生带入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创设问题是该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想把学生带入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就要在准备课程的阶段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教材进行深刻解读和剖析,以便能够提出一些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有效思考和探究.以“椭圆的定义”讲解为例,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看到很多椭圆图案的物品,且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直观地展示椭圆轨迹形成的过程,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我们把绳子的一端绑在树上,让一个人抓着绳子的另一端绕着树顺时针跑,他会在地面跑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问题2:现在把绳子两端固定在地面上,让一个人抓着绳子中间的某一个固定处,顺时针方向奔跑,此时他在地面会跑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问题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同学们能够举出具体例子吗?
  (二)学生交流讨论,分析问题
  学生自主探索、分析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大部分学生都以为答案在书上,去翻书寻找,而部分学习程度弱一点的学生,只能机械地重复别人的答案,这丧失了提出问题的意义.对于上述情况,教师要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在提出问题之后,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给班级内的学生分好小组,并且针对各小组的情况为各小组成员设定不同的探究任务,把任务落实明确,使每个人都能参与任务的解决过程,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产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在本环节,教师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我们已知圆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圆.
  问题1:现在把圆的定义中一个定点变成两个定点,会形成什么样的轨迹?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图钉和绳子合作画图.
  做法:图钉固定好没有弹性绳子的两端,并且把图钉固定在两个定点上,然后用笔尖绷紧绳子,慢慢移动笔尖,观察笔尖运动所形成的轨迹.
  问题2:椭圆上的点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刚才的动手实验可以发现:椭圆上的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可以形成椭圆,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技术,演示随着F1与F2距离的改变,轨迹的变化情况.
  (三)教师、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是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经过了创设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两个步骤之后,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经过探讨和分析,大部分的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答案,但是学生会对自己的答案存在疑惑,不能判断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答案,先进行初步探讨.小组同学讨论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了提高每一名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尽量引导每一名学生都能在组内展示自己的答案,多多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动.
  通过探讨,本环节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2a
其他文献
沈健  每逢岁末年初,北美各大电影奖项的评审活动陆续举行,被媒体称为“好莱坞颁奖季”。这一时段一般始于每年11月底美国独立电影制片协会主办的“哥谭独立电影奖”揭晓活动,在次年2月底3月初“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后画上句号。  好莱坞人士常说,颁奖季在达到“奥斯卡高潮”前的所有安排其实都是为“冲奥”预热,影人及其作品在“颁奖季”里获得的关注度和获奖情况也就成了“冲奥”的重要“风向标”,而最受关注的“
【前情回顧】多刺的海胆让豆豆吃到了苦头,可见到漂亮的新朋友了,他还会记得之前的教训吗?
语言文字政策这一本来看起来很简单甚至很学术的问题,在台湾岛内省籍矛盾冲突不断、统“独”两分的社会氛围中,无论是国、民两党谁在台上执政,语言文字政策都已经超出单纯文化层面的意义,笼罩上厚重的政治意识形态面纱。    厉行“国语教育”去“日本化”    甲午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置于日本的奴役下达50年之久,期间日本在台推行“语言同化”政策,企图通过强制推行日语教育泯
【摘要】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要通过学科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显得至关重要.“用字母表示数”是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章起始课,笔者从“数学语言的符号意识”“数学工具的符号意识”和“数学方法的符号意识”三个方面展开教学设计,层层递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符号意识;数学核心素养;设而不求  一、背景与学情分析  已发布的《普
【摘要】初高中的数学知识和学习具有连贯性,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找到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点,并为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契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开展衔接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积累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自然衔接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在衔接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教材衔接;初高中教法;衔接教学  三角函数是描述
抹香鲸因为其头部特别巨大,故又有“巨头鲸”的称呼。抹香鲸这种头重脚轻的体形极适宜潜水,因此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潜水冠军”。  抹香鲸以屏气法潜入水下可达一个小时之久,最大潜水深度达2200米,而且上下浮动自如。  抹香鲸是哺乳动物,和人一样用肺呼吸,而人的屏气时间只有1~2分钟,潜水深度不会超过20米。即使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潜水员,在潜水前呼吸数分钟纯氧,再挂上20多千克的重物,最多也只能潜到70多米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强调提升学生的“三思”能力,即思考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和反思能力.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太过固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开发小学阶段学生的大脑,在实践中逐渐发现思维导图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掌控力,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三思”能力的开发.本文将从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问题解决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词,通俗来讲就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品质,核心素养又被称作关键能力、必备素质,与现代教育理念本为一家,良好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传统文化对核心素养的养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提升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推广及应用,本文着重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分析研究  一、传统文化运用到
【摘要】初中课程标准提出,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小学课程标准也提出,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其共同点都是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去发现数学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本文讨论了如何通过一些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首先利用名人名言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然后通过举例子从数、形两条隐线揭示了数和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通过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要学好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
单元复习课不是知识简单地再重复,它是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认知的深化与提高,其实质是学生认知的再重构.一堂优质的数学复习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煉与总结数学方法,是对数学思想的深化与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