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法治社会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法治就是指遵照法律来治理国家,让全国人民共同遵守国家的法律。但是,目前依旧有很多青少年因为不懂法而触犯了法律,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现象频出。所以应该将初中作为法治教育的主要阶段,将《道德与法治》作为教育学生学习法治所用的主要的教材,通过老师的不断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以九年级学生为例,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现阶段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法治教育的途径几个方面来阐述,为法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8-342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各种“碰瓷”事件层出不穷,造成“扶不扶”一度成为一个热烈讨论的话题。青少年犯罪的事件也在断断续续的出现。所以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大部分的学校,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并不是很重视,只是偶尔会开几场与法治教育相关的活动,平时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治教育。在这里将法治与法制相区别,法治是指法律的统治,强调社会治理的主体性、能动性以及权变性,而法制是指法律制度,强调社会的治理规则。青少年需要进行的是法治的教育。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叛逆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思想并未完全成熟,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差,且九年级处于中考前夕,学习压力较大,很容易情绪崩溃,再加上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很容易造成事故的产生。其次,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老师和家长过分重视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法治意识的建设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树立价值观与法制意识。最后,社会上经常有一些不良少年在学校或者其他时间与学生有所联系,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性容易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将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与法制教育相渗透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二、现阶段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教育的重视度较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应试的背景下,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成绩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对于学生的法治教育的重视度不足,造成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初中打架斗殴事件出现后,家长以及学校都没有给予学生相应的法治的教育,大多数采用了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进行制止,这种做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的反叛心理,不利于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其次,九年级学生因为自身的学习压力较大,自身也容易忽略了对法治意识的养成。针对九年级的学生的状况,老师和家长应该在学生打架过后采取相对应的法治教育,从而推动法治教育的发展。
(二)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教育源自生活,但是大多数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都脱离了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知识点,阻碍了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学法、懂法、知法和用法是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而大多数的教育者只是让学生学法,知道课本上所讲的关于法律的知识点,没有对课本知识进行扩展延伸,导致学生只是知道部分法律,不懂法律且不会用法,就会认为法律对生活的帮助并不大[1]。在九年级学生的法治培养中更需要注重法治意识的培养,因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会在中考之后就步入社会,所以这段时间法律意识的培养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段系统的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的机会,这一阶段应该将道德与法治和法治意识相融合,提高初三学生的法治观念,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单一,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虽然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但还是有部分老师为了赶进度或者为了教学的成绩等其他的原因忽略学生的主体的地位,依旧是通过老师来讲述知识,学生听讲的模式来促使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背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其次,在教学的方式上大多数老师依旧采用的是单一的讲授方式,以老师的讲述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且讲课的地点受教室的限制,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针对法治这类较为枯燥的知识学习,老师应该发掘多样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状况采用多种方式教学,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推动学生的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法治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重视度,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老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领人,应该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好榜样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老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法律意识才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法律,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首先,阅读一些关于法律方面的书籍或是看一些关于讲法治意识的视频,其次,可以多阅读一些关于青少年法律方面的书籍,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减少青少年的犯罪率,应该帮助青少年加深自身的法律意识[2]。最后,老师可以在空闲时间多去听一些相关的法律座谈会或者法律讲座等,增强对法律的认同感,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九年级《生活在新型民主國家》,老师可以先了解一些关于国家的发展变化,在法律方面的改变,以此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回家之后询问老一辈人对于国家变化的感觉,认为现在的好还是过去的好,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这些了解以及学习增添学生的对法律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切合实际,从生活入手
教育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提炼,如果不将之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学习法律并且使用法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将《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意识与生活紧密联系。首先,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寻找例子,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让学生将这些例子进行整理,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学生们互相讨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九年级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现象,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然后教师提出“扶不扶”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主讨论如何碰见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做,怎么做,最后得出结论可以有监控或者寻找他人见证的情况下,进行帮助。在这些问题的探讨中培养了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不仅仅学法、还可以懂法用法,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促进自身发展。
(三)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的应该是主动的学习,被动的学习只会让学生将知识死记,不利于学生的活学活用。在传统的课堂中仅仅只依靠老师的嘴和课本来学习枯燥的法律知识,学习的效果很差,不利于学生的进步,且整个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学生没有一点主体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3]。所以,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应该转变传统的模式,以学生为主,采用多种教学工具,多方面发掘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进行《建设法治中国》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寻找相关的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讨论学生应该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比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遵守法律,可以在生活中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宣传法律知识,这节课老师提出问题加以引导,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结束语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压力非常大的阶段,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尤为重要的,既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祖国的未来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胡丽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刘汝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初中教育,2018(7):11-12
[3]夏红梅.浅谈美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8,879(30):83-84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8-342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各种“碰瓷”事件层出不穷,造成“扶不扶”一度成为一个热烈讨论的话题。青少年犯罪的事件也在断断续续的出现。所以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大部分的学校,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并不是很重视,只是偶尔会开几场与法治教育相关的活动,平时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治教育。在这里将法治与法制相区别,法治是指法律的统治,强调社会治理的主体性、能动性以及权变性,而法制是指法律制度,强调社会的治理规则。青少年需要进行的是法治的教育。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叛逆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思想并未完全成熟,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差,且九年级处于中考前夕,学习压力较大,很容易情绪崩溃,再加上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很容易造成事故的产生。其次,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老师和家长过分重视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法治意识的建设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树立价值观与法制意识。最后,社会上经常有一些不良少年在学校或者其他时间与学生有所联系,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性容易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将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与法制教育相渗透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二、现阶段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教育的重视度较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应试的背景下,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成绩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对于学生的法治教育的重视度不足,造成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初中打架斗殴事件出现后,家长以及学校都没有给予学生相应的法治的教育,大多数采用了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进行制止,这种做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的反叛心理,不利于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其次,九年级学生因为自身的学习压力较大,自身也容易忽略了对法治意识的养成。针对九年级的学生的状况,老师和家长应该在学生打架过后采取相对应的法治教育,从而推动法治教育的发展。
(二)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教育源自生活,但是大多数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都脱离了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知识点,阻碍了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学法、懂法、知法和用法是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而大多数的教育者只是让学生学法,知道课本上所讲的关于法律的知识点,没有对课本知识进行扩展延伸,导致学生只是知道部分法律,不懂法律且不会用法,就会认为法律对生活的帮助并不大[1]。在九年级学生的法治培养中更需要注重法治意识的培养,因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会在中考之后就步入社会,所以这段时间法律意识的培养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段系统的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的机会,这一阶段应该将道德与法治和法治意识相融合,提高初三学生的法治观念,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单一,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虽然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但还是有部分老师为了赶进度或者为了教学的成绩等其他的原因忽略学生的主体的地位,依旧是通过老师来讲述知识,学生听讲的模式来促使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背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其次,在教学的方式上大多数老师依旧采用的是单一的讲授方式,以老师的讲述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且讲课的地点受教室的限制,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针对法治这类较为枯燥的知识学习,老师应该发掘多样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状况采用多种方式教学,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推动学生的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法治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重视度,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老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领人,应该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好榜样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老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法律意识才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法律,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首先,阅读一些关于法律方面的书籍或是看一些关于讲法治意识的视频,其次,可以多阅读一些关于青少年法律方面的书籍,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减少青少年的犯罪率,应该帮助青少年加深自身的法律意识[2]。最后,老师可以在空闲时间多去听一些相关的法律座谈会或者法律讲座等,增强对法律的认同感,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九年级《生活在新型民主國家》,老师可以先了解一些关于国家的发展变化,在法律方面的改变,以此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回家之后询问老一辈人对于国家变化的感觉,认为现在的好还是过去的好,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这些了解以及学习增添学生的对法律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切合实际,从生活入手
教育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提炼,如果不将之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学习法律并且使用法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将《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意识与生活紧密联系。首先,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寻找例子,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让学生将这些例子进行整理,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学生们互相讨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九年级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现象,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然后教师提出“扶不扶”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主讨论如何碰见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做,怎么做,最后得出结论可以有监控或者寻找他人见证的情况下,进行帮助。在这些问题的探讨中培养了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不仅仅学法、还可以懂法用法,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促进自身发展。
(三)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的应该是主动的学习,被动的学习只会让学生将知识死记,不利于学生的活学活用。在传统的课堂中仅仅只依靠老师的嘴和课本来学习枯燥的法律知识,学习的效果很差,不利于学生的进步,且整个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学生没有一点主体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3]。所以,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应该转变传统的模式,以学生为主,采用多种教学工具,多方面发掘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进行《建设法治中国》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寻找相关的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讨论学生应该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比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遵守法律,可以在生活中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宣传法律知识,这节课老师提出问题加以引导,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结束语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压力非常大的阶段,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尤为重要的,既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祖国的未来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胡丽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刘汝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初中教育,2018(7):11-12
[3]夏红梅.浅谈美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8,879(3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