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要大力发展农田水利灌溉,推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步伐。在灌溉上要因地制宜,采取节水的方式,减少资源浪费。
关键词:水利灌溉 节水措施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0%,其中西北、华北、东北等地严重缺水。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大量增加,无论是工业还是生活用水,另外绿地等其他方面的用水也越来越多,造成供水紧张。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传统的灌溉方式已经不可取,许多干旱地区已经采用了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但是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节水灌溉还需大力普及。
一 节水灌溉的优势
(一)经济效益方面的差距
传统的灌溉方式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另外,这种方式使得作物受水量不均匀,另外,传统灌溉导致了农作物不能稳产高产,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现代的节能灌溉技术节约了水资源,投资少见效快,可以保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
(二)用水量方面的差异
传统的沟畦和漫灌都需要大量的水,但是其中造成灌溉水的浪费现象很严重。在输送水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做好管道防渗工作,部分灌溉水会在输送的过程中渗漏蒸发,另外,传统的沟畦和漫灌是将大量的水直接浇在农田上,土壤的渗漏和地表水分的蒸发快,使得灌溉水利用率大大降低,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代的节水灌溉解决了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问题,避免了水分的大量渗漏和蒸发,在灌溉的同时水被喷洒的很均匀,不会因为水量过多而使大量的水渗漏和蒸发。
(三)农作物生长方面的差异
灌水量大、灌水压力高的传统沟畦和漫灌造成了土壤和肥料的大量流失,并且作物容易处于水量过多的状态,容易造成根部的腐烂或者病害,对作物的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现代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是喷洒灌溉,不会造成土壤和肥料的流失,保证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用水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灌溉出现的土壤板结的现象,给作物的稳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 节水灌溉的相关事宜
节水灌溉的实施因为区域的不同、地形的不同以及土壤类型、作物的种类、环境、水资源的状况、经济状况、生产力水平等的差异而不同。各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应按照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实施。
(一)水源状况
节水灌溉首先考虑的问题便是水源,水源是根本问题。水源直接影响了灌溉工程类型选择,比如在山区的种植区,水资源量非常有限,大部分为微型水源工程,如果在这样的地区推广漫灌是不现实的,水量严重不足,因此,在山区应因地制宜,推广尽可能的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技术,充分利用降水、处理水、灌溉回归水等,提取地下水,但应保证不超采,有条件的可以拦蓄河道径流,补充地下水,保持水资源的采储平衡,保持水资源的充足,在此基础上综合开发地上水和地下水。
(三)采用节水技术
保护好水资源,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主要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最好种植高产耐旱的作物,另外,改进沟畦灌和漫灌技术,改进耕作技术,这些都有利于节水灌溉的实施。
(四)节水灌溉要与当地生产方式相适应
节水灌溉的实施要与当地的生产方式和农业化进程相适应。由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的突出,促使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果当地的生产方式为为传统的农耕,或者只是靠天吃饭,不进行灌溉,上来就和当地的人说节水灌溉模式,是不能被当地人接受的,认为不切合实际。要解决农民的问题就需要从实际出发,逐渐的接受现代化的技术。
(五)工程节水技术的实施
现代的工程节水主要有喷灌、微观、管道输水、膜上灌水、渠道防渗等方式。喷灌和微灌突破了传统地面灌溉方法的局限性,使灌溉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不再受地形、土壤等条件的影响,灌水的时间、部位、均匀度、灌水量等能比较好控制。使水资源得到了大幅度的利用,减少了浪费,还能更好的与机械化作业的现代农业相配合。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是提高输水效率的有效措施,减少了渠道占地和清淤的工作量,降低了成本。
(六)节水灌溉与经济条件
节水灌溉工程应由政府和农民共同投资,但投资和受益的主体是农民,国家和政府的投资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政府要引导农民实行节水灌溉技术,但与此同时应该考虑农民的收入水平,不能为了推广而不考虑农民自己的承受能力。可以采用传统灌溉和节水灌溉相结合的措施,这样不仅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使水的利用率提高,降低投资,为农民节省资金,便于他们接受。
(七)借鉴成功经验
一些条件相似的地区应采用已成功节水灌溉的技术,按照其工程技术的特点和使用范围进行灌溉。采用成功的先例但并不是照搬照抄,要结合当地的地形等实际情况。同时要考虑到经济效益。作为农民注重的是自身的经济效益,而灌溉的相关管理单位考虑的是整体效益,现在的社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关注的是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相对节水或者抗旱的农作物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另外筹措资金也是社会效益的需要。
(八)节水灌溉和农业措施相结合
使用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把灌溉和农业措施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还使农民达到了增收增效。滴灌和地下灌溉的方式可以减少给农作物灌溉时水分的蒸发,这样在作物幼苗时候遮阴率低的情况下减少棵间蒸发量,这样会相应的提高水分生产率。不同农业种植结构要采取不同的节水措施。
三 推广解决灌溉的意义
水是一切生命生存条件中不可替代的元素,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节约用水,既是关系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节水灌溉可以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实现增产和增收,提高了经济效益。
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的节水灌溉是现代大力推广的技术,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使作物间减少水分的蒸发,因此要大力推广这项技术。建设好节水灌溉的同时要重视其管理,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好显得更为重要,工程建设好却管理不善的例子并不少见,所以管理好效益才会提高,使农民受益,政府相应的社会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远华,倪文进,张玉欣 21世纪初期我国农业节水的目标与任务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11)
2 冯广志 节水灌溉体系和正确处理节水灌溉工作的几个关系 2001
3 李世英 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几点思索 2001
关键词:水利灌溉 节水措施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0%,其中西北、华北、东北等地严重缺水。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大量增加,无论是工业还是生活用水,另外绿地等其他方面的用水也越来越多,造成供水紧张。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传统的灌溉方式已经不可取,许多干旱地区已经采用了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但是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节水灌溉还需大力普及。
一 节水灌溉的优势
(一)经济效益方面的差距
传统的灌溉方式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另外,这种方式使得作物受水量不均匀,另外,传统灌溉导致了农作物不能稳产高产,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现代的节能灌溉技术节约了水资源,投资少见效快,可以保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
(二)用水量方面的差异
传统的沟畦和漫灌都需要大量的水,但是其中造成灌溉水的浪费现象很严重。在输送水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做好管道防渗工作,部分灌溉水会在输送的过程中渗漏蒸发,另外,传统的沟畦和漫灌是将大量的水直接浇在农田上,土壤的渗漏和地表水分的蒸发快,使得灌溉水利用率大大降低,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代的节水灌溉解决了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问题,避免了水分的大量渗漏和蒸发,在灌溉的同时水被喷洒的很均匀,不会因为水量过多而使大量的水渗漏和蒸发。
(三)农作物生长方面的差异
灌水量大、灌水压力高的传统沟畦和漫灌造成了土壤和肥料的大量流失,并且作物容易处于水量过多的状态,容易造成根部的腐烂或者病害,对作物的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现代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是喷洒灌溉,不会造成土壤和肥料的流失,保证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用水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灌溉出现的土壤板结的现象,给作物的稳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 节水灌溉的相关事宜
节水灌溉的实施因为区域的不同、地形的不同以及土壤类型、作物的种类、环境、水资源的状况、经济状况、生产力水平等的差异而不同。各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应按照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实施。
(一)水源状况
节水灌溉首先考虑的问题便是水源,水源是根本问题。水源直接影响了灌溉工程类型选择,比如在山区的种植区,水资源量非常有限,大部分为微型水源工程,如果在这样的地区推广漫灌是不现实的,水量严重不足,因此,在山区应因地制宜,推广尽可能的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技术,充分利用降水、处理水、灌溉回归水等,提取地下水,但应保证不超采,有条件的可以拦蓄河道径流,补充地下水,保持水资源的采储平衡,保持水资源的充足,在此基础上综合开发地上水和地下水。
(三)采用节水技术
保护好水资源,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主要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最好种植高产耐旱的作物,另外,改进沟畦灌和漫灌技术,改进耕作技术,这些都有利于节水灌溉的实施。
(四)节水灌溉要与当地生产方式相适应
节水灌溉的实施要与当地的生产方式和农业化进程相适应。由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的突出,促使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果当地的生产方式为为传统的农耕,或者只是靠天吃饭,不进行灌溉,上来就和当地的人说节水灌溉模式,是不能被当地人接受的,认为不切合实际。要解决农民的问题就需要从实际出发,逐渐的接受现代化的技术。
(五)工程节水技术的实施
现代的工程节水主要有喷灌、微观、管道输水、膜上灌水、渠道防渗等方式。喷灌和微灌突破了传统地面灌溉方法的局限性,使灌溉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不再受地形、土壤等条件的影响,灌水的时间、部位、均匀度、灌水量等能比较好控制。使水资源得到了大幅度的利用,减少了浪费,还能更好的与机械化作业的现代农业相配合。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是提高输水效率的有效措施,减少了渠道占地和清淤的工作量,降低了成本。
(六)节水灌溉与经济条件
节水灌溉工程应由政府和农民共同投资,但投资和受益的主体是农民,国家和政府的投资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政府要引导农民实行节水灌溉技术,但与此同时应该考虑农民的收入水平,不能为了推广而不考虑农民自己的承受能力。可以采用传统灌溉和节水灌溉相结合的措施,这样不仅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使水的利用率提高,降低投资,为农民节省资金,便于他们接受。
(七)借鉴成功经验
一些条件相似的地区应采用已成功节水灌溉的技术,按照其工程技术的特点和使用范围进行灌溉。采用成功的先例但并不是照搬照抄,要结合当地的地形等实际情况。同时要考虑到经济效益。作为农民注重的是自身的经济效益,而灌溉的相关管理单位考虑的是整体效益,现在的社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关注的是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相对节水或者抗旱的农作物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另外筹措资金也是社会效益的需要。
(八)节水灌溉和农业措施相结合
使用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把灌溉和农业措施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还使农民达到了增收增效。滴灌和地下灌溉的方式可以减少给农作物灌溉时水分的蒸发,这样在作物幼苗时候遮阴率低的情况下减少棵间蒸发量,这样会相应的提高水分生产率。不同农业种植结构要采取不同的节水措施。
三 推广解决灌溉的意义
水是一切生命生存条件中不可替代的元素,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节约用水,既是关系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节水灌溉可以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实现增产和增收,提高了经济效益。
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的节水灌溉是现代大力推广的技术,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使作物间减少水分的蒸发,因此要大力推广这项技术。建设好节水灌溉的同时要重视其管理,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好显得更为重要,工程建设好却管理不善的例子并不少见,所以管理好效益才会提高,使农民受益,政府相应的社会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远华,倪文进,张玉欣 21世纪初期我国农业节水的目标与任务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11)
2 冯广志 节水灌溉体系和正确处理节水灌溉工作的几个关系 2001
3 李世英 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几点思索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