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由静态发展到动态,数学的学习内容体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受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形成了机械地听老师讲、模仿老师做法的学习方式,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这种学习方式根深蒂固,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只有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是实施新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一个本身就充满各种恶习的人是难以学好数学的。要培养好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必须先让他们认识到学会安排时间的重要性,让他们根据自己当天的课程表和值日表来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并让他们在当天的日记中总结自己一天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这样学生们面对自己已经完成的学习任务,会有一种满意感,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和归宿感,从而培养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细化数学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刚入初中学习数学时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老师向他们说明,不然会使学生养成不规范的解题习惯,给以后的学习制造很多的障碍。
例如:在解数学解答题时,必须向学生说明要将“解:”写在前面,在必要时还必须在所列的数学式子前面附上文字说明,有的要在后面作答,从第一堂课的作业来看老师发现许多学生都未能做到这一点。许多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语言表达混乱,因果关系不明,前后严重脱节,答非所问;书写算式时地运算符号、等于号、分数线等不在一条直线上;带性质符号的数与前面运算符号相遇时总忘记将带性质符号的数用括号括起来;分数的乘方运算不知道必须将分数用括号括起来进行乘方;有理数混合运算解题时如果不再抄写一遍题目就必须在第一步等号前写上“解:原式=”等。这些解题格式的规定看似小事,但是对于学生的解题的正误和良好解题习惯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教学和批改作业时必须从严要求,在讲明这样做的原因的基础上不断纠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进入七年级后学生开始接触到代数和几何知识,与过去相比,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思考问题的实质就是寻找已知条件与要求结论间的关系,而明确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则是建立数学关系的前提,所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让学生学会思维的前提,这一步在七年级解题训练时必须做到的。让学生在数学探究与阅读理解中分析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才能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学会调查研究,找到自身感兴趣的话题从中发现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模型,并能用数学语言将这种问题明确地表达出来。学生发现的问题不在于深不可测,而在于新颖活泼充满趣味。在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表达出来的过程中,学生也享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从而认识到数学这门学科对于生活的作用是极大的。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正确方式和良好的习惯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联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纽带的是如何分析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来寻因搜果是建立条件与结论关系的必经途径,它实质就是思维的核心。分析问题是发现因果关系的过程,我们所说的探究性学习实质就是通过探究方式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它实质也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一旦发现了所求问题的内在关系,则解决问题就有了方向,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3.逐步加强解题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首先,老师要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仔细、认真地审题,提高审题能力是解题的首要前提。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审题习惯,通读题,对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及有关的情况,进行整体认识,充分理解题意,把握本质和联系,理清正确的解题思路。其次,引导学生多动脑筋,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发现新的与解题有利的关系,得出新的解题方法。最后,解题后的反思、总结、推广,也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发明、发现、创造突破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果能让学生养成习惯,会收到很大的效益。
总之,只有让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道,认真审题,把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不断反思、总结、归纳、推广,举一反三,那么就能逐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适量布置数学作业,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给七年级学生在周六与周日两天时间里布置适量的作业是必要的,但是要把握好难度级差,针对不同的学生应当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则只要求做一些难度较低的基础题,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鼓励优秀的学生与后进生结成帮扶对象,帮助后进生顺利完成学业,使合作学习的方式真正落实下去,从而发挥出合作学习的巨大作用。
总之,初中新生要想学好初中数学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学生和老师付出长期的辛勤劳动,但只要老师和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能高度的重视,在实践教学中能把实施的措施落实到实处,并能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把具体的学法和教法相结合,做到统一指导与个别辅导,那么提高七年级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就不是空中楼阁。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子路中学)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是实施新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一个本身就充满各种恶习的人是难以学好数学的。要培养好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必须先让他们认识到学会安排时间的重要性,让他们根据自己当天的课程表和值日表来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并让他们在当天的日记中总结自己一天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这样学生们面对自己已经完成的学习任务,会有一种满意感,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和归宿感,从而培养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细化数学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刚入初中学习数学时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老师向他们说明,不然会使学生养成不规范的解题习惯,给以后的学习制造很多的障碍。
例如:在解数学解答题时,必须向学生说明要将“解:”写在前面,在必要时还必须在所列的数学式子前面附上文字说明,有的要在后面作答,从第一堂课的作业来看老师发现许多学生都未能做到这一点。许多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语言表达混乱,因果关系不明,前后严重脱节,答非所问;书写算式时地运算符号、等于号、分数线等不在一条直线上;带性质符号的数与前面运算符号相遇时总忘记将带性质符号的数用括号括起来;分数的乘方运算不知道必须将分数用括号括起来进行乘方;有理数混合运算解题时如果不再抄写一遍题目就必须在第一步等号前写上“解:原式=”等。这些解题格式的规定看似小事,但是对于学生的解题的正误和良好解题习惯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教学和批改作业时必须从严要求,在讲明这样做的原因的基础上不断纠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进入七年级后学生开始接触到代数和几何知识,与过去相比,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思考问题的实质就是寻找已知条件与要求结论间的关系,而明确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则是建立数学关系的前提,所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让学生学会思维的前提,这一步在七年级解题训练时必须做到的。让学生在数学探究与阅读理解中分析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才能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学会调查研究,找到自身感兴趣的话题从中发现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模型,并能用数学语言将这种问题明确地表达出来。学生发现的问题不在于深不可测,而在于新颖活泼充满趣味。在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表达出来的过程中,学生也享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从而认识到数学这门学科对于生活的作用是极大的。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正确方式和良好的习惯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联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纽带的是如何分析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来寻因搜果是建立条件与结论关系的必经途径,它实质就是思维的核心。分析问题是发现因果关系的过程,我们所说的探究性学习实质就是通过探究方式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它实质也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一旦发现了所求问题的内在关系,则解决问题就有了方向,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3.逐步加强解题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首先,老师要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仔细、认真地审题,提高审题能力是解题的首要前提。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审题习惯,通读题,对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及有关的情况,进行整体认识,充分理解题意,把握本质和联系,理清正确的解题思路。其次,引导学生多动脑筋,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发现新的与解题有利的关系,得出新的解题方法。最后,解题后的反思、总结、推广,也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发明、发现、创造突破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果能让学生养成习惯,会收到很大的效益。
总之,只有让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道,认真审题,把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不断反思、总结、归纳、推广,举一反三,那么就能逐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适量布置数学作业,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给七年级学生在周六与周日两天时间里布置适量的作业是必要的,但是要把握好难度级差,针对不同的学生应当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则只要求做一些难度较低的基础题,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鼓励优秀的学生与后进生结成帮扶对象,帮助后进生顺利完成学业,使合作学习的方式真正落实下去,从而发挥出合作学习的巨大作用。
总之,初中新生要想学好初中数学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学生和老师付出长期的辛勤劳动,但只要老师和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能高度的重视,在实践教学中能把实施的措施落实到实处,并能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把具体的学法和教法相结合,做到统一指导与个别辅导,那么提高七年级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就不是空中楼阁。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子路中学)